《鲁滨孙飘流记》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是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本书歌颂了劳动,赞扬了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精神。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小说问世后主人公鲁滨孙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及坚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鲁滨孙飘流记》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是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即风靡英国,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著。小说从初版至今,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飘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鲁滨孙的父亲一直希望他学习法律,但是他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他的伙伴要坐船到伦敦,鲁滨孙就偷偷跟去。可是船刚驶出海口,就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冒险的脚步。后来他去非洲做生意,竟被土耳其海盗抓住做了俘虏,之后他逃到巴西,在一名船长的帮助下,经营起种植园。为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去非洲贩卖黑奴,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座无人荒岛。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最后终于战胜自然,并改善了生活环境。在第十七年他救了一个土著,给他起名叫星期五,经训练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后来鲁滨孙又获得新的居民,成为该岛的统治者。但是鲁滨孙并没有放下回国的念头,最后乘英国商船回到自己的祖国。
本书歌颂了劳动,赞扬了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精神。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小说问世后主人公鲁滨孙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及坚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鲁滨孙的父亲一直希望他学习法律,那样的话,他就能过上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但是他总有一种冒险的冲动,想去航海远洋,就是不愿听从父亲的劝告。有一天,他来到赫尔,他的伙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这件事让鲁滨孙高兴极了。于是他丢下父母的忠告,跟着朋友上了船……
1632年,我出生在英国约克市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在约克市经商发了财,就选择在那儿定居,之后娶了我的母亲。母亲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贵族,所以给我取了个名字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而我的朋友们则喜欢叫我克罗索。
我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在与西班牙人打仗时死掉了。至于二哥的情况,我是一无所知,就像父母也不知道我航海遇险后的下落一样。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不舍得让我吃苦去学门手艺,他们让我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想要我将来学习法律,但我对这些没有兴趣。
我从小不喜欢安分守己(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一心向往航海探险。父亲的意见、母亲的恳求、朋友的劝告都不能阻止我出海远洋。我的任性,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父亲是一个稳重的人,他认为我的出海冒险肯定会给我带来不幸,于是就经常开导、劝说我。一天早晨,他问我,除了满足自己航海的爱好,究竟还有什么理由要离开父母呢?在家乡,有亲人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过上富足安逸(ān yì,安闲舒适)的日子。他还告诉我,一般出海冒险的人,除了无法生存的穷汉,就是想暴富的人,而我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人们眼里的中间阶级。根据他的经验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群人也最幸福。他们不必像穷人一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也不用像上层社会为了争夺权力而心力疲惫(pí bèi,劳累)。很多人的实际生活证明,中间阶层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曾说:“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通过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父亲还对我说,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只有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他们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接着,他劝我不要耍孩子脾气,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保证为我安排好将来的一切,并尽力让我过上中间阶层的生活。他又说,如果我坚持出海冒险的愚蠢想法,那么,他敢肯定,上帝一定不再保佑我。当我将来遇到困难而无法求助时,我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多年以后想起来,父亲说的最后几句话,成了我后来人生的预言(为下文埋下伏笔);我还回忆出,当父亲说那些话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尤其是他讲到大哥死在战场,联想到我将来的命运时,更是十分悲痛,只好停止了谈话。
我被父亲的话深深打动了。真的,我又不是木头人,听了这样的话怎么会不感动呢?我决定听从父亲的意愿,不再想出海的事,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啊!只过了几天,才短短几天,我就把自己下的决心丢到脑后了。我趁我母亲心情好的时候去找她。我对她说,除了去外面见见世面,我什么事都不想干。我希望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答应让我乘船出一次海。
母亲听了我的话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非常清楚这件事对我有害无益,因此不会答应我的要求。她还说,父亲对我说得那样明白,而我竟然还想离家出海,这实在让她难以理解。她要我知道,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同意我远行冒险。
尽管母亲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要求,但事后听说,她还是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非常焦虑,他对母亲说,这孩子要是留在家里,一定会生活幸福的;但如果漂泊到海外去,就可能吃苦受罪。因此,怎么也不同意让我出海远走。
过了一年,我偷偷离家出走了。记得那一天,我到赫尔市玩,偶然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坐他父亲的船去伦敦,还邀请我与他们一起去,不需要我付任何费用。这时,我不再犹豫,立刻登上了开往伦敦的船。之前既没和父母商量,也没让人给他们捎话;同时,我既没向上帝祈祷(qí dǎo, 向神求福),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也没考虑将来的后果。P1-4
《鲁滨孙飘流记》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是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即风靡英国,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著。小说从初版至今,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飘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鲁滨孙的父亲一直希望他学习法律,但是他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他的伙伴要坐船到伦敦,鲁滨孙就偷偷跟去。可是船刚驶出海口,就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冒险的脚步。后来他去非洲做生意,竟被土耳其海盗抓住做了俘虏,之后他逃到巴西,在一名船长的帮助下,经营起种植园。为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去非洲贩卖黑奴,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座无人荒岛。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最后终于战胜自然,并改善了生活环境。在第十七年他救了一个土著,给他起名叫星期五,经训练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后来鲁滨孙又获得新的居民,成为该岛的统治者。但是鲁滨孙并没有放下回国的念头,最后乘英国商船回到自己的祖国。
本书歌颂了劳动,赞扬了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精神。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小说问世后主人公鲁滨孙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及坚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