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可以练出来(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实践管好自己就能飞)》是超级成长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的实践版,是一本分享“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帮助青少年养成自觉好习惯的著作。作者吴牧天从17岁生日开始,每天写作自我管理日记,在2年多的时间中写出68万字,记录了他如何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遇到许多问题的过程。本书从中精选出生动故事和感悟,结合其父亲、著名管理学家、方法学家的精彩点评,必定能给广大渴求更为自觉和更好成长的读者以实际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好自己就能飞(2自觉可以练出来)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作者 | 吴牧天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觉可以练出来(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实践管好自己就能飞)》是超级成长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的实践版,是一本分享“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帮助青少年养成自觉好习惯的著作。作者吴牧天从17岁生日开始,每天写作自我管理日记,在2年多的时间中写出68万字,记录了他如何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遇到许多问题的过程。本书从中精选出生动故事和感悟,结合其父亲、著名管理学家、方法学家的精彩点评,必定能给广大渴求更为自觉和更好成长的读者以实际帮助。 内容推荐 《自觉可以练出来(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实践管好自己就能飞)》是成长励志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的实践版,更是一本分享“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帮助青少年养成并强化自觉好习惯的作品。 吴牧天的《自觉可以练出来(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实践管好自己就能飞)》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为主题,从作者吴牧天每天坚持记录积累的60多万字自我管理日记中精选出80篇编写而成。其中有许多《管好自己就能飞》中没有涉及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做法。每篇日记后均附有他的父亲、著名管理学家吴甘霖的精彩点评,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智慧与方法融为一体,真实展现一个绩优生的成长历程,必定能给广大渴求更为自觉和更好成长的青少年读者以实际帮助。 目录 导读:好方法如何练出大自觉 第一章 学会生存:当自己人生的负责人 1、17岁独特的生日礼物 2、主动不主动,相差一百倍 3、不试哪知行不行? 4、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冷静 5、锻炼情商:先了解情况再表态 6、以最快速度融入新环境 7、此心安处是吾乡 8、在做面条中感悟“阳光心态” 9、与女同学“结婚”学理财 10、不怕丢脸,才会长脸 11、你不主动表现,就没人挖掘你 12、没学过美国历史的我,当上历史老师助教 13、不依赖中介,同样被重点大学录取 14、改变不了环境,但可改变心境 15、“人生美好,步步小心” 16、提前拥有职场竞争力 17、第一次录电视节目,没想到得这样独自面对 18、勇士迎难而上,懦夫知难而退 19、诗意地活在大地上 第二章 学会学习:高效的秘诀是什么 1、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2、不是“无用功”,而是“功不够” 3、追星不是追他的光芒,而是追他的精神 4、世界最长距离,是耳朵到脚下的距离 5、在美国感受“研究式学习”的魅力 6、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7、改“要我学”为“我要学” 8、拒绝诱惑的最佳方式,就是远离诱惑 9、自找苦吃就是自找补吃 10、“头脑风暴法”能带来什么 11、让人震撼的“自我管理三句话” 12、敢于质疑才是科学精神 13、要用脑,更要用心 14、终身难忘的毕业赠言 15、成功的秘诀,是忘掉与你的目标无关的东西 16、学习需要“深挖的功夫” 17、我所探索的有效学习法 18、学习的忘我之美 第三章 学会做事:做解决问题的高手 1.不当书呆子,要当能干人 2、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 3、想到前面,做到前面 4、别总“敲门”,要学会“开锁” 5、我成了老师“最有专业素养的助教” 6、真正要怕的是你的“怕” 7、结果思维与团队意识 8、用心做,而不是应付做 9、“人有3分怕虎,虎有7分怕人” 10、不卑不亢,顺利签证 11、统一意见有“妙招” 12、“你是一个一个字写出来的!” 13、小细节中有大素养 14、坏事变好事,才够有本事 15、赚钱真辛苦,花钱当思赚钱时 16、要想不误事,常想有“万一” 17、“纯良如鸽子,灵巧又似蛇” 18、爸爸教我的守时绝招果然很有用 19、“一个人只要方向对了,该有的一切都在路上等你” 第四章 学会共同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哪来 1、别人给自己钱和礼物要及时告诉父母 2、说话前要考虑别人感受 3、你稍稍弯弯腰,世界就变大 4、开玩笑也要注意分寸,不碰人性的“地雷” 5、感恩太重要,不用钱也能充分表现感恩 6、沟通是和谐的促进剂,及时沟通格外必要 7、不要只习惯前辈或强者关心自己,也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们 8、不要因为别人脸色改变态度,而要用自己态度改变别人脸色 9、在拒绝“好机会”中,体现中华民族美德 10、不同的处世态度,不同的人生命运 11、2个管用但容易被人忽略的交友法则 12、即使再亲密,也别“想当然” 13、被幸福拥抱的毕业典礼 14、别让帮人成害人 15、真情价更高 16、以协作精神与新同学打成一片 17、主动帮人,刚上大学就赢得两个中东朋友 18、要自强,还要自谦 19、一句“我爱你”,有时是最好的疗伤药 20、两只小松鼠教育我们如何获得珍贵友情 21、“行善可开运” 22、让人拍案叫绝的批评艺术 23、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我可以” 24、爸爸妈妈写给3年后的我的信,会让我铭记一生 试读章节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今天,我突然看到国内同学发的一张照片——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还带葱花的!!!附上的照片说明是:“我不是有意要打击各位已经在国外奋斗的交流生同志们,我只是想给你们一些精神上的鼓励!我替你们吃啦!哈哈哈!” 这照片说明拍照片的人有多欠扁!于是我突然开始异常想念国内的食物,想吃中国的面条,更想吃中国菜和米饭。如果是放点我们湖南的辣椒,那就更好了…… 于是,我想家了!尽管当初到美国学习时,我充满向往,尽管从北京机场出关走向世界,我义无反顾,尽管到这里后我也充满了喜悦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但是,实实在在地说,我确实有些想家了。 这些天,我很想家乡的人,想家乡的菜,更想家中的安宁与温暖。虽然我年纪轻轻,但因为离家万里,我真的染上了“乡愁”: 首先是饮食方面的差异。在国内主要吃米饭,但在这里基本上是面包、糕点,基本算不上有什么味道。而且因为住在别人家里,虽然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但我有时也不敢多吃。 之后是社会方面。刚来美国时,我对美国人的印象都挺好的,觉得他们都很友善。但是一些事情也让我感觉很不好,例如今天在体育课更衣室里,有一个拉美移民过来的人,跟一个美国当地人吵了起来,之后狠狠地打起架来。还有一次看电影,一个年轻人被抓起来了,原来是因为他贩毒。还有一个在其他学校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那里发生了杀人事件。这些都让我一次次感到不安全。 此外就是身体的不适应。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偶尔一次感冒,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也对我很关心,问寒问暖。可是他们越关心,我就越不安,怕给他们添了不应有的麻烦,不像在爸爸妈妈身边,病了,能很自然地接受呵护和爱,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我突然觉得: 家不仅仅是指一个地方,更是在你脆弱的时候给你支持,在你开心的时候陪你分享,在你寒冷的时候给你温暖的地方。所以不管到了哪里,最想念的还是自己的家呀…… 今晚,我在QQ上与国内的爸爸妈妈交流了我的心理,我说我甚至有买机票立即回家的冲动。爸爸妈妈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至于吃饭的问题,妈妈还给了我一个建议:让我自己掏钱,每周去亚洲超市买些中国零食以及做饭用的材料,如果有可能,也可尝试着自己做点中国菜,在自己吃的同时,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品尝…… 爸爸没有说太多,而是发了一首苏东坡的词给我。词是这样的: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 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词有故事,意境也很美,但最震撼我的,是最后的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啊,我现在那么思念故乡,是因为我现在对自己的环境还有不满,心安不下来。但是,我来美国学习,不正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吗?先适应周围这些与原来环境不同的事物,不就能让心安下来吗? 还有,无论是苏东坡也好,还有词中写到的那个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歌姬也好,都是去了当时属于流放地的岭南。他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心安”,相对而言,我的条件好多了,我怎么不能“心安”呢? 从这一刻开始,我的心理状态就整个调整过来了: 我要在适应各种环境中实现“心安”,在迎接各种挑战中迎接“心安”。 这样,即使我离家万里,我也还在“故乡”…… P37-39 序言 序 金山银山不如自觉好习惯 孙云晓 我没有见过吴牧天同学,也没有见过他的父母,但我特别关注吴牧天的自我管理,并且在无数次教育讲演中提到这个案例。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成功案例,他用成长的实践破解了许多教育难题,例如青春期叛逆与自制力、中学生习惯养成、父亲的教育等等。 国内外一般都把10岁至20岁认定为青春期,并且称其为惊涛骇浪的人生阶段。谁的青春不浪漫?谁的青春不叛逆?所以,青春期自然成为教育的困难期。吴牧天也不例外,生活在炎热的长沙,夏天里居然五天不洗澡,暑假就要结束却有大量作业没有完成。虽说这或许只是随性而为,也足以让父母头疼。因此,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青春期也孕育着巨大的能量。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吴牧天的惊人变化就是逐步学会自我管理。15岁的某天放学后,吴牧天意外遭遇绑架,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威胁。吴牧天自然也极为恐慌,但在关键时刻,自我管理的能力救了他,即面对危机要冷静。他佯作顺从跟绑匪走,当发现一家饭店正在营业中,就猛然闯了进去,故意与端菜的服务员迎头相撞,还把桌子上放着的两摞碗推到地下,被几个服务员扭住去见经理。这就是自我管理的智慧,因为他估计突然呼救饭店不明情况未必救他,而造成损失后饭店不能不管他,这样绑匪无计可施他就安全了。机智脱险的经历让吴牧天对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也给无数青少年及其父母最具震撼力的深刻启示。 不久前,在某直辖市某名牌中学讲课的时候,主办方恳请我不要讲习惯培养的内容,说习惯培养主要是对幼儿和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中学生不起什么作用了。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我曾经坚持10年主持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即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参与的学校绝大部分也是小学。所以,习惯培养不适合中学阶段似乎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吴牧天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学阶段不仅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时期。 请看吴牧天自己的一段文字: 在我1 7岁生日那天,爸爸说“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 个好习惯”,让我开始写作自我管理日记。一年多时间后, 我从美国念完高三并考上重点大学回来,爸爸要我把所有 的日记放到一个文档里。 以前爸爸只是每天阅读我的日记,这次他—检查字数,吓 了一大跳。一年时间我竟然写了30多万字的自我管理日记! 对我向来严格的爸爸,这次不仅流露出敬佩,也多少 有些后怕,不由得说: “这已经是写作三本书的素材啊。如果早知道你会写这 么多字,说不定我根本不敢让你这样做——这是高考的一年, 要花写三本书的时间写日记,难道不是太影响学习了吗?” 但此时,我却有7“甜蜜”的体会,于是对爸爸进行 “教育”: “爸爸,我一个人在国外,没有别人监督。如果没有这 份自我管理日记,也许我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这其实正是 印证了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就是砍柴,每天写 作自我管理的日记,就是磨刀。我天天进行自我管理的实 践,怎么能不自觉,学习效率怎么能不提高呢?” 我的确不是“蒙”爸爸,更不是讲大话。在我的自我 管理日记中,记录得最多的,自然是那种自我要求、自我 感悟和自我突破的经历。这对我的成长和学习的提高,是 至关重要的。 大家完全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30多万字的日记说明了什么?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一年多时间,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给了他何等巨大的支撑力量。我自15岁开始写日记,至今已有40多年,由此养成的写作习惯成就了我一生。我时常感悟到,圣人倡导的一日三省吾身,也许只有坚持写日记的人才可能做到。 实际上,青春期作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是一个人精神生命最为辉煌的阶段,最需要释放自己的能力,也最需要学会自我控制,而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成为最为关键的指标。比如,养成珍惜时间、读书、写日记、坚持运动、负责任、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等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将成为幸福人生最为重要的保障。 当我在讲台上讲吴牧天的案例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广大听众朋友的强烈认同与羡慕。是啊,哪个父母不渴望有这么优秀的孩子?可是,当我问到,如果您的孩子过1 7岁生日的时候,您告诉孩子,您给他的生日礼物就是建议他开始写日记.并且要给父母看,可以吗?父母们纷纷摇头叹息,一片无助甚至绝望。这或许说明,在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站着成功的父母;在一个失败孩子的背后,站着失败的父母。 研究者发现,人生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性需求,专家建议,婴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家庭教育以父亲为主。还有专家提出了好父亲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喜欢、崇拜、感恩、信仰。 显然,吴牧天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习惯的养成,主要得益于父亲的帮助,这些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得到充分的佐证。或许有人会说,吴牧天的父亲吴甘霖是著名的管理学家,能有几个父亲比得了?这话有几分道理,父母的水平对教育孩子至关重要。问题是许多有专业水平的父母为什么难以教育好孩子呢?再好的孩子也有犯浑的时候,当吴牧天在国外拒绝坚持写日记的时候,父母不仅温和地提醒和催促,父亲甚至写5。c0字来信与儿子谈心!试想,有多少父亲能够如此尽责尽力? 由此涉及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学历高和职业成就显赫的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为什么许多普普通通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得令人羡慕9研究发现,决定父母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因素,不是身体素质,不是文化素质,甚至也不是道德素质,而是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和能力。吴牧天的父母之所以教子成功,秘密就在于教育素质高超。 2013年,《羊城晚报》请我为南国书香节推荐好书。在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情况下,我首先推荐了吴牧天的《管好自己就能飞》,因为我确信这是对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开卷有益的好书。如今,《管好自己就能飞》之二的《自觉可以练出来》,作为富有借鉴价值的实践篇,我敢说,这是国内极为需要而又极为缺乏的具有突破价值的珍贵经验。对家长而言,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个好习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更是有金山有银山不如练出自觉好习惯。我十分愿意真诚推荐给广大青少年及其父母和教师,相信我,值得一读! (孙云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