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海歼仇记(今译为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莎士比亚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血海歼仇记(今译为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系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第一部悲剧,是一部罗马式的血腥复仇剧,是阅读莎士比亚悲剧的入门戏。

剧中模仿并发展了罗马式的血腥、复仇、恐怖,充满了强奸、仇杀、割舌、断肢、焚尸等恐怖,可谓是莎剧中血腥气最浓、最悲惨的一部。

它也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955年,该剧由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和费雯丽主演,广受欢迎。1986年,导演徐企平把它搬上中国舞台,取得了该剧演出史上少有的成功纪录。

内容推荐

《血海歼仇记(今译为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经朱生豪后人审定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血海歼仇记(今译为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内容介绍:罗马大将军泰脱斯·安特洛尼格斯历经十年征讨哥斯人凯旋归来。为祭奠死去的儿子们,他杀了哥斯皇后妲摩拉的长子祭祀。此时在罗马两个皇子为争夺皇位斗争不断,他们都请德高望重的泰脱斯仲裁,泰脱斯立长子撒脱尼纳斯为皇帝。为感谢泰脱斯的拥戴,撒特尼纳斯决定娶其女儿拉薇妮霞为皇后,但拉薇妮霞已经与二皇子订婚,为此两人私奔。愤怒的撒特尼纳斯立妲摩拉为皇后。为报复泰脱斯的杀子之仇,妲摩拉制造了一系列阴谋……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剧解读》序(节选)(张可、王元化)

莎氏剧集单行本序( 宋清如)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一场 罗马 

第二幕

第一场 罗马;皇宫前 

第二场 森林 

第三场 森林中之僻静部分 

第四场 森林的另一部分 

第三幕

第一场 罗马;街道 

第二场 同前;泰脱斯家中一室,桌上餐殽罗列 

第四幕

第一场 罗马;泰脱斯家花园 

第二场 同前;宫中一室 

第三场 同前;广场 

第四场 同前;皇宫前 

第五幕

第一场 罗马附近平原 

第二场 罗马;泰脱斯家门前 

第三场 同前;泰脱斯家大厅,桌上罗列酒肴 

附录

关于“原译本”的说明(朱尚刚) 

译者自序(朱生豪)

试读章节

很好,让安特洛尼格斯向他们的灵魂作这一次最后的告别。(喇叭吹响,棺材下墓)在平和与光荣之中安息吧,我的孩儿们;罗马的最勇敢的战士,这儿你们受不到人世的侵害和意外的损伤,安息吧!这儿没有潜伏的阴谋,没有暗中生长的嫉妒,没有害人的毒药,没有风波,没有喧哗,只有沉默和永久的睡眠,在平和与光荣之中安息吧,我的孩儿们!

【拉薇妮霞上。

愿泰脱斯将军在平和与光荣之中安享长年;我的尊贵的父亲,愿你生存着受世人的景仰!瞧!在这坟墓之前,我用一掬哀伤的眼泪向我的兄弟们致献我的追思的敬礼;我还要跪在你的足下,用喜悦的眼泪浇洒泥土,因为你已经无恙归来。啊!用你胜利的手为我祝福吧!

仁慈的罗马,感谢你温情的庇护,为我保全了这一个暮年的安慰!拉薇妮霞,生存吧;愿你的寿命超过你的父亲,你的贤淑的声名永垂不朽!

【玛格斯·安特洛尼格斯及众护民官,撒脱尼纳斯,巴西安纳斯,及余人等重上。

泰脱斯将军,我的亲爱的兄长,罗马眼中仁慈的胜利者,愿你长生“!

谢谢,善良的护民官,玛格斯贤弟。

欢迎,侄儿们,你们这些奏凯回来的生存的英雄和流芳万世的长眠的壮士!你们为国奋身,国家一定会给你们同样隆重的褒赏;可是这庄严的葬礼,却是更肯定的凯旋,他们已经超登极乐,战胜命运的无常,永享不朽的荣名了。泰脱斯·安特洛尼格斯,你一向就是罗马人民的公正的朋友,他们现在推举我,他们所信托的护民官,把这一件洁白无疵的长袍送给你,并且提出你的名字,和这两位前皇的世子并列,作为罗马皇位的候选人。所以,请你答应参加竞选,披上这件白袍,帮助无主的罗马得到一个元首吧。

罗马的光荣的身体上不该安放一颗老迈衰弱的头颅。为什么我要穿上这件长袍,贻累你们呢?也许我今天受到推戴,明天就会撒手长逝,那不是又要害你们多费一番忙碌吗?罗马,我已经做了四十年你的军人,带领你的兵队东征西讨,不曾遭过败切;我已经埋葬了二十一个在战场上建立功名,为了他们高贵的祖国而慷慨捐躯的英勇的儿子。给我一枝荣誉的手杖,让我颐养我的晚年;不要给我统治世界的权标,那最后握着它的,各位大人,是一位聪明诈盲的君丰.

泰脱斯,你可以要求皇位,你的要求将被接受。

骄傲而野心的护民官,你有这样把握吗?

不要恼,撒脱尼纳斯皇子。

罗马人,给我合法的权利’。贵族们,拔出你们的剑采直到撒脱尼纳斯登上罗马的皇座,再把它们收入4中。安特洛尼格斯,我但愿把你送下地狱,要是4想夺取民众对我的信心!

骄傲的撒脱尼纳斯,你还不知道光明磊落的泰脱斯预备怎样照顾你,就这样口出狂言!

安心吧,皇子;我会使人民放弃他们原来的意见,使你重新得到他们的爱戴。

安特洛尼格斯,我并不谄媚你,我只是尊敬你,我将要尊敬你直到我死去。要是你愿意率领你的友人加强我的阵营,我一定非常感激你;对于心地高尚的人,感谢是无上的酬报。

罗马的人民和各位在座的护民官,我要求你们的同意和赞助:你们愿意接受安特洛尼格斯的建议吗?众护民官

为了使善良的安特洛尼格斯得到满足,为了庆贺他的安返罗马,人民愿意接受他所赞助的人。

诸位护民官,我谢谢你们;我要向你们提出这一个要求,请你们推戴你们前皇的长子,撒脱尼纳斯殿下,践履皇位;我希望他的贤德将会普照罗马,就像日光照射大地一样,在这国土之上结成公道的果实。要是你们愿意听从我的建议,就请把皇冠加在他的头上,高呼“吾皇万岁!”

在全国人民不分贵贱一致的推戴拥护之下,我们宣布以撒脱尼纳斯殿下为罗马伟大的皇帝;撒脱尼纳斯吾皇万岁!(喇叭奏长花腔)P11-14

序言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珍藏全集”丛书,其中27部是根据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卷本)原文,四部历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的悲剧》、《亨利四世前篇》、《亨利四世后篇》)是借鉴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十二),同时参考其手稿出版的。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以“保持原作之神韵”为首要宗旨。他的译作也的确实现了这个宗旨,以其流畅的译笔、华赡的文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传达了莎剧的气派,被誉为翻译文学的杰作,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学界的高度评价。许渊冲曾评价说,二十世纪我国翻译界可以传世的名译有三部: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傅雷的《巴尔扎克选集》和杨必的《名利场》。

于是,朱生豪译本成为市场上流通最广的莎剧图书,发行量达数千万册。但鲜为人知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几十种朱译莎剧的版本,虽然都写着“朱生豪译”,但所依据的大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的“校订本”——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一批国内一流专家对朱生豪原译本进行校订和补译,1978年出版成“校订本”——经校订的朱译莎剧无疑是对原译本的改善,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订者和原译者的思维定式和语言习惯不同,因此经校订后的译文在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受到了影响,还有学者对某些修改之处也提出存疑,尤其是以“职业翻译家”的思维方式,去校订和补译“文学家翻译”的译本语言,不但改变了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莎剧“原作之神韵”的保持。  当流行的朱译莎剧都是“被校订”的朱生豪译本时,时下读者鲜知人文校订版和“朱生豪原译本”的差别,错把冯京当马凉,几乎和本色的朱生豪译作失之交臂。因此,近年来不乏有识之士呼吁:还原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保持莎剧原作之神韵。

中国青年出版社根据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推荐的原译版本,对照朱生豪翻译手稿进行审订,还原成能体现朱生豪原译风格、再现朱译莎剧文学神韵的“原译本”系列,让读者能看到一个本色的朱生豪译本(包括他的错漏之处)。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首次出版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时,曾计划先行出版“单行本”系列,朱生豪夫人宋清如女士还为此专门撰写了“单行本序”,后因直接出版了三卷本的“全集”,未出单行本而未采用。2012年,朱生豪诞辰100周年之际,经朱尚刚先生授权,以宋清如“单行本序”为开篇,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次”把朱生豪原译的31部莎剧都单独以“原译名”成书出版,制作成“单行本珍藏全集”。

谨以此向“译界楷模”朱生豪100周年诞辰献上我们的一份情意!

2012年8月

后记

历时两年,这套“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31部)终于全部付印了。在编辑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二。

朱生豪原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完成于70多年前的民国时期。有很多用法跟我们现代汉语习惯有差别,有的差别还挺大。

对于这些差别和问题,如何处理?为妥善解决原译本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习惯等的差别问题,我们特地请教了一些编辑前辈名家(如国家语委的厉兵老师)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专家学者(如屠岸先生、陈才宇老师)。专家们和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那就是:只要不是笔误或排印错误,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现在,把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都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1.当时白话文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有许多字词用法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朱生豪译文中有很多词语跟现在经过规范化的用法不大一样。比如:“走头无路”、“甚么”、“身分”、“顽笑”、“跌交”、“叫化”等等,我们在编辑中都保持了原貌。

2.同样,由于当时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也属早期,译者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也较粗放,并不像现在对很多人名、地名,以致货币名等译法都有了相对稳定的通用,对原译本中和现在通用译法不同的表述,比如:“维纳丝”,今译为“维纳斯”;“特洛埃”,今译为“特洛伊”;“克郎”,今译为“克朗”等等;以及大量出现的剧中人物名,我们也都保持了原来的译法。

3.有时甚至同一个人名或者词语在剧本中也不统一。对于这类问题,按照现在的编辑习惯,可能不符合图书质量检验的要求。

比如,在《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士》等剧本中出现了“什么”和“甚么”的混用。厉兵老师认为, “五四”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文人的中文著作在用字和用词方面跟目前的规范很不一样。除了“甚么”与“什么”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的、地、得”的用法也跟今天不同(毛泽东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即如是),今天的“介绍”那时说“绍介”,等等。像这些名家的作品,如果采用的原版图书出自较权威的出版社,原则上以维持原貌为宜。如果有错别字,也照登,可加脚注注释,或者在“出版说明”中说明新版在字词处理上的基本原则。朱尚刚先生分析后认为,“什么”和“甚么”在现在虽然规范为统一用“什么”,但在朱生豪原来的译文中二者还是有语气轻重的差别,并非完全随意的。

再比如,在《驯悍记》中,同一个人名在英语原著和朱生豪的译文中前后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凯萨琳那和凯萨琳(Kathm·ine和.Katherina)、克里斯托弗·史赖和克里斯托弗洛·史赖(Christopher Sly和Christophero Sly),对于这个问题是否需要统一,我们请教了陈才宇老师。陈老师认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受拉丁语和法语的影响,拼写方式很不稳定,出现不同的拼法是有可能的。若是重新进行翻译或是对现有译本进行校订的话,以统一起来为好。但作为原译本,为保持其原貌,我们予以保留,并加注释说明还是合适的。

4.还有一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比如“尊价”,在《辞海》中“价”字条中有一项解释为“旧称供役使的人”。原译本用“尊价”有其妙处,既没有搞混身份,又显得十分讲究礼节,更能体现莎剧的韵味。类似的还有“要公”、“巨浸”、“行强”、“靴距”、“旨酒”等等,这些词语现代的读者或许觉得难以理解,但仔细探究后可知都还是不错的,有出处,甚至有典故,更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5.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即关于本全集中采用的剧名,我们全部采用朱生豪的原译名:《汉姆莱脱》,今译为《哈姆雷特》;《奥瑟罗》,今译为《奥赛罗》……这可能会让已经习惯了“哈姆雷特”等译名的读者很不习惯。但是,相信你读到《女王殉爱记》(今译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英雄叛国记》(今译为《科利奥兰纳斯》)、《量罪记》(今译为《一报还一报》)、《该撒遇弑记》(今译为《裘力斯·凯撒》)……等“原译名”时,会有一种得到补偿的感觉。

6.在编校中我们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未收人世界书局版《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3辑)的四部历史剧。这四部历史剧1954年出版时,宋清如女士把原来的翻译手稿提供给出版社,编辑者作过一些修改,这次为体现原译原貌,基本上是依据翻译手稿排印的。

7.原译本中采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吴方言元素,比如“我不听见”、“多少重要”、“哎呀,一唿可咽得长久!”“可是没有香过你家看门人女儿的脸吧?”使用的这些方言词语往往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一般也能为非该方言区的读者所理解。

我们在拜访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屠岸先生时,屠岸先生特别强调,虽然朱生豪的译文难免有一些错漏之处,但他还是很好地把莎剧的神韵译了出来,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项工程很了不起,对这些错漏之处我们应该予以宽容。

最后,虽然经过近两年的策划与编辑,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核对原版本和手稿原文.,并参照上述专家学者和名家前辈的意见,处理编校问题,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人力和精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方家指正!

我们的初衷,就是出版一套能真正反映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风貌的版本,供大众阅读和学者研究所需。若是有所缺漏,或您有新的研究发现,敬请联系我们,以备补充、修订和完善此版本,提供更精要准确和更有版本价值的莎剧朱译“原译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新青年读物工作室

2013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