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呈现出某种现代意味的“美的自律”,他采用幽默与想象性、象征等笔法,既增进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在与传统笔法的继承与突破中表现了审美的“现代性”特质。《梁遇春散文(鉴赏版)》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遇春散文(鉴赏版)/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遇春 |
出版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呈现出某种现代意味的“美的自律”,他采用幽默与想象性、象征等笔法,既增进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在与传统笔法的继承与突破中表现了审美的“现代性”特质。《梁遇春散文(鉴赏版)》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 内容推荐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还有一句,叫做“将有一树好花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梁遇春散文(鉴赏版)》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 《梁遇春散文(鉴赏版)》在精选名篇名作的同时,对作家的生平以及艺术风格都有简明扼要的分析介绍。使读者徜徉于书林美苑之间,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目录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泪与笑 第二度的青春 文学与人生 序 讲演 醉中梦话(一) 醉中梦话(二)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还我头来”及其他 人死观 文艺杂话 谈流浪汉 “春朝”一刻值千金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天真与经验 破晓 救火夫 这么一回事 黑暗 一个“心力克”的微笑 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观火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雨 途中 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坟 猫狗 毋忘草 善言 苦笑 她走了 跋 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 茄力克的日记 新传记文学谈 新发现的拿破仑的小说 迦尔询 约翰高尔斯华绥 威廉海尔怀特 吉辛 盖斯凯尔夫人 亚密厄尔的飞莱茵 巴比利恩 米特福德 马克西姆高尔基 康拉德 查理斯兰姆评传 序 序二 序三 《再论五位当代的诗人》 《金室诗集》 《斯宾罗沙的往来书札》 《东方诗选》 《人生艺术(蔼力斯作品的精华)》 《俄国短篇小说杰作集》 《亚俪司美纳尔传》 《奥布伦摩夫》 《蒙旦的旅行日记》 《从孔子到门肯》 《雪莱、威志威士及其他》 《变态心理学大纲》 《英国小品文选》译者序 《小品文选》序 《小品文续选》序 《英国诗歌选》序言 鉴赏 试读章节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情人们常常觉得他俩的恋爱是空前绝后的壮举,跟一切芸芸众生的男欢女爱绝不相同。这恐怕也只是恋爱这场黄金好梦进而的幻影罢。其实通常情侣正同博士论文一样地平淡无奇。为着要得博士而写的论文同为着要结婚而发生的恋爱大概是一样没有内容吧。通常的恋爱约略可以分做两类: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一双情侣见面时就倾吐出无限缠绵的语,接吻了无数万次,欢喜得淌下眼泪,分手时依依难舍,回家后不停地吟味过去的欣欢——这是正打得火热的时候。后来时过境迁,两人不得不含着满泡眼泪离散了,彼此各自有两个世界,旧的印象逐渐模糊了,新的引诱却不断地出现在当前。经过了一段若即若离的时期。终于跟另一爱人又演出旧戏了。此后也许会重演好几次。或者两人始终保持当初恋爱的形式,彼此的情却都显出离心力.向外发展。暗把种种盛意搁在另一个人身上了。这般人好像天天都在爱的漩涡里,却没有弄清真是爱哪一个人,他们外表上是多情,处处花草颠连,实在是无情.心里总只是微温的。他们寻找的是自己的享乐,以“自己”为中心,不知不觉间做出许多残酷的事,甚至于后来还去赏鉴一手包办的悲剧,玩弄那种微酸的凄凉情调,拿所谓痛心的事情来解闷销愁。天下有许多的眼泪流下来时有种快感,这般人却顶喜欢尝这个精美的甜味。他们爱上了爱情,为爱情而恋爱,所以一切都可以牺牲,只求始终能尝到爱的滋味而已。他们是拿打牌的精神踱进情场,“玩玩吧”是他们的信条。他们有时也假装诚恳,那无非因为可以玩得更有趣些。他们有时甚至于自己也糊涂了,以为真是以全生命来恋爱,其实他们的下意识是了然的。他们好比上场演戏,虽然兴高采烈时忘了自己,居然觉得真是所扮的脚色了,可心中明知台后有个可以洗去脂粉,脱下戏衫的化妆室。他们拿人生最可贵的东西:爱情来玩弄,跟人生开玩笑,真是聪明得近乎大傻子了。这般人我们无以名之,名之为无情的多情人,也就是洋鬼子所谓Sentimental了。 上面这种情侣可以说是走一程花草缤纷的大路,另一种情侣却是探求奇怪瑰丽的胜境,不辞跋涉崎岖长途,缘着悬岩峭壁屏息而行,总是不懈本志,从无限辛苦里得到更纯净的快乐。他们常拿难题来试彼此的挚情,他们有时现出冷酷的颜色。他们觉得心心既相印了,又何必弄出许多虚文呢?他们心里的热情把他们的思想毫发毕露地照出,他们的感情强烈得清晰有如理智。天下这般情人也是神情清爽,绝不慌张的,他们始终是朝一个方向走去,永久抱着同一的觉悟,他们的目标既是如皎日之高悬,像大山一样稳固,他们的步伐怎么会乱呢?他们已从默然相对无言里深深了解彼此的心曲,他们哪里用得着绝不能明白传达我们意思的言语呢?他们已经各自在心里矢誓,当然不作无谓的殷勤话儿了。他们把整个人生搁在爱情里,爱存则存,爱亡则亡,他们怎么会拿爱情做人生的装饰品呢?他们自己变为爱情的化身,绝不能再分身跳出圈外来玩味爱情。聪明乖巧的人们也许会嘲笑他们态度太严重了,几十个夏冬急水般的流年何必如是死板板地过去呢;但是他们觉得爱情比人生还重要,可以情死,绝不可为着贪生而断情。他们注全力于精神,所以忽于形迹,所以好似无情,其实深情,真是所谓“多情却似总无情”。我们把这类恋爱叫做多情的无情,也就是洋鬼子所谓Passionate了。 但是多情的无情有时渐渐化做无情的无情了。这种人起先因为全借心中自热的情绪,忽略外表,有时却因为外面惯于冷淡,心里也不知不觉地淡然了。人本来是弱者,专靠自己心中的魄力,不知道自己魄力的脆弱,就常因太自信了反而坍台。好比那深信具有坐怀不乱这副本领的人,随便冒险,深入女性的阵里,结果常是冷不防地陷落了。拿宗教来做比喻吧。宗教总是有许多方式,但是有一般人觉得我们既然虔信不已,又何必这许多无谓的虚文缛节呢,于是就将这道传统的玩意儿一笔勾销,但是精神老是依着自己,外面无所附着,有时就有支援不起之势,信心因此慢慢衰颓了。天下许多无谓的东西所以值得保存,就因为它是无谓的,可以做个表现各种情绪的工具。老是扯成满月形的统不久会断了,必定有弛张的时候。睁着眼睛望太阳反见不到太阳,眼睛倒弄晕眩了,必定斜着看才行。老子所谓“无”之为用,也就是在这类地方。 拿无情的多情来细味一下吧。乔治·桑在她的小说里曾经隐约地替自己辩护道:“我从来绝没有同时爱着两个人。我绝没有,甚至于在思想里属于两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这自然是指当我的情热继续着。当我不再爱一个男人的时候,我并没有骗他,我同他完全绝交了。不错,我也曾设誓,在我狂热时候,永远爱他;我设誓时也是极诚意的。 P3-5 序言 梁遇春(1906—1932),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被作家郁达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福建闽侯人,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8年秋,梁遇春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1922年暑假始,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遇春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北大求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小品文选》(英)、《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数量有限,但独具一格、自成一派,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易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他在《观火》中说:“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进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梁遇春的文正如他的人,即使是观火,也是一种把自己燃烧进去的视角。他早已知道生命的火焰最终将熄灭,变成一堆灰烬,所以这投入就带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也早已蕴涵了最为深刻的绝望与无奈。 梁遇春一生的散文创作,正如他在《谈“流浪汉”》里所说的“溶入生命的狂潮里写作”,率真随兴,昙花一现,而今天我们读他的散文,仍然还会为其中闪现的智慧灵动与强烈张力而惊诧、激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