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度星将每一个国家的民俗风情、人文、艺术、哲学以及文化通过自己文字表现出来,文笔随意且充满风采,读起来轻松感人。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但能让读者领略《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东欧)》这个系列中每一个国度的迷人风光,更能使读者深入这些国家绵延不断的历史,从而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性的社会演化过程。
放下烦恼,放下纠结,放下成见,迈开脚步,《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东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韩)崔度星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崔度星将每一个国家的民俗风情、人文、艺术、哲学以及文化通过自己文字表现出来,文笔随意且充满风采,读起来轻松感人。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但能让读者领略《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东欧)》这个系列中每一个国度的迷人风光,更能使读者深入这些国家绵延不断的历史,从而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性的社会演化过程。 放下烦恼,放下纠结,放下成见,迈开脚步,《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 内容推荐 画家创造画作、舞蹈家创造舞蹈、诗人创造诗句。但是甜点师却不会创造甜点、皮匠也不会创造皮鞋、纺织工也不会创造丝绸。他们只是生产这些产品。为什么说诗是创造的,而丝绸是生产的呢?是否也有创造性的旅行呢?为了摸索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开始了旅行。我追寻了艺术和艺术家的魂,并将这一过程当作了这本《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东欧)》的主干。 《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东欧)》由崔度星所著。 目录 捷克篇 Czech 1 布拉格的浪漫 ——查理大桥 003波西米亚的蓝调 008离别的客体(objet) 012响彻查理大桥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017向往自由的愿望·约翰·列侬墙 2 布拉格的地标 ——老城区广场 023受捷克爱戴的人们 025许愿墙 028盲眼钟表匠的最后杰作 031爱护女性的国家 3 布拉格的象征 ——布拉格城 037哪里有捷克人,哪里就有音乐 040舞者的守护圣人 046与朋友的谈话 049轻淡色调的小巷——黄金小径 052充满野心的宫殿——瓦伦斯坦 056大胆妈妈留下的教训 059布拉格的浪漫——聂鲁达街 4 布拉格是卡夫卡 062布拉格是卡夫卡 065卡夫卡的女人 070为一名少女而写的小说 5 传说中的布拉格 077捷克的建国神话 080 “门坎”的都市——布拉格 082寻觅布拉格的本源——维舍赫拉德 085红颜祸水的溪谷——迪沃卡莎尔卡 089布拉格之春是否会到来 091爱因斯坦和布拉格大学 094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建筑 6 犹太人的悲剧 ——犹太人区 097格莱姆与机器人 100相隔八十年后,辛德勒列车再次飞驰 104用犹太人的尸体做成的肥皂 108犹太人仍是边界人 7 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 ——布拉格 113布拉格的爵士之夜 116莫扎特所热爱的城市 120被称为天才的原因 123莫扎特的安魂曲 127最受上天垂青的人 129梦中的故乡 136米兰·昆德拉的思愁 139一定要这样吗?一定要这样 8 啤酒之城 ——布拉格 143世界上最喜欢啤酒的民族 149引领天鹅绒革命的啤酒工厂劳动者 153好兵帅克 160有啤酒的地方,就有人生的快乐 9 捷克的珍珠 ——克鲁姆洛夫 167意外地邂逅 174哈布斯堡世家的遗传病 182波西米亚的珍珠 10 温泉度假村 ——特普利采 186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188像鲁滨逊·克鲁索的贝多芬 193向不朽恋人寄出的信 198贝多芬与歌德的相遇 205难道拿破仑也不过如此吗? 11 能够饮用的温泉 ——卡罗维发利 209追寻不朽恋人 214温泉与电影节的城市 波兰篇 Republic of Poland 1 波兰北部 223格但斯克上空的三个太阳 232格但斯克的悲剧 23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注定的吗? 2 波兰中部 239人鱼之城——华沙 253肖邦故居——热拉佐瓦沃拉 256雨滴声造就的音乐 260在托伦,阅读秋日抒情 3 波兰南部 272奥斯维辛的沉默控诉 277敷衍草率的纽伦堡战犯裁决 285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城堡传说 288克拉科夫的小号手 291抱银貂的女子的秘密 295维耶利奇卡的盐矿 298卡罗尔的初恋 304扎科帕内的湿透的周一 308悲伤之歌 斯洛伐克篇 Slooak Republic 1 首都 ——布拉迪斯拉发 315咖啡馆服务生是莎拉波娃 324捷克和斯洛伐克为什么分裂了? 2 “月光曲”的故乡 ——多尔纳克鲁法 329沉浸在月光之中 330贝多芬的《月光曲》 试读章节 波希米亚的蓝调 “如果忧伤、心痛,就跳舞吧。想法多了,就会忘却舞步,错过节拍。飘然起舞,要如飞、如歌。停住思维,翩翩地舞动生活。” 这是一位著名的舞蹈家所说的话。自古以来,人们就想在天空中飞翔。想飞的欲望衍生出了伸出脚尖朝向天空的动作,而后这便成为了舞蹈。对未知的憧憬,升华成了艺术。许多艺术家们所向往的艺术,应该也与此相差不多。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很久之前看的某部电影的场景,女主人公特蕾莎(Tereza)在咖啡馆跳舞以及在脑海中重复出现的朦胧的结局。 电影片尾是男主人公托马斯(Tomas)和特蕾莎(Tereza)在林荫小道上开车回家的场景。烟雨蒙蒙,汽车消失在渐隐的(Fade out)效果当中,电影也随之落下了帷幕。这个时候,会.响起雅那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年)的《在簇叶丛生的小径上》。这是与电影很搭配的旋律。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担任导演。电影讲述的是人的存在之轻。在幸福与悲伤相互交叉的过程中,故事渐渐展开。电影中,悲伤只是形式,而幸福才是内容。主人公们一点一点地追求幸福,渐渐走出充满悲伤、矛盾的空间,就像在山上迷路的人走出茂密的草丛一样。这是一部留下深刻余韵的电影,就像哭了很久之后的静静叹息一样。米兰·昆德拉和莱奥斯·雅那切克都是捷克人,是曾在布拉格活动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世界不声不响地影响着我,似是在对我讲些什么。 我将堆放在一边的有关捷克的资料翻了出来。在来回翻弄当中,发现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卡夫卡、阿方斯·慕夏(Alphonse Mucha)、德沃夏克等艺术家,以及与布拉格有着不解之缘的外邦人莫扎特、贝多芬等多位艺术家。我不能阻止自己沉浸到他们的世界中。我想要更深入地窥探他们。 这样的好奇心使我想接触他们的世界,而后又出现了想要记录这一过程的愿望。我就趁热打铁,向出版社询问了有关东欧(严谨一点,应该是欧洲中部)艺术旅行书籍的出版意向,并获得了积极的答复。 包括捷克在内的我的东欧之行就这样开始了。我急忙联系旅行社订购了机票,然后准备了行李。想到要探访散发艺术家气息的地方,我的呼吸就变得异常急促,我的心好像已经在横穿东欧的中心一般。 从仁川机场飞往布拉格的飞机在飞行了漫长的10个小时后,到达了布拉格的鲁济涅(Ruzyne)机场。透过窗户向外看,细细的毛毛雨使四周笼罩在黑暗的影子当中。窗外的机场跑道在路灯的照耀下变得晶莹剔透,如同水灵的葡萄_样。雨水则在不断地重复下落与消失的过程。存有斯拉夫人千年风风雨雨的白塔都市布拉格,就是以这种特殊的身影迎接了我。 黑暗深深嵌入了大地,夜晚像往常一样将自己隐藏在都市的影子当中。可能是出于坏天气的原因,城市的墙好像也在将充满曲折的历史演绎成波希米亚式的蓝调,毫无保留地散发着其神秘色彩。 到了提前预约的位于布拉格老城区的韩国人民宿家后,我的心开始变得异常急促。我马马虎虎收拾了一下行李,就急忙赶向查理大桥(Karluv Most)。我对伏尔塔瓦河(Vltava)的梦幻身影充满好奇。由于心里着急,尽管距离很近,但还是打租车赶向河边。但是老城区到查理大桥的路都是车辆管制区域,所以打车反倒是绕了远。 好不容易到了查理大桥,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享受波希米亚的浪漫,人群攒动,很是热闹。原本期待的是独自的浪漫,所以难免有些失望,但是第一次邂逅热闹拥挤的布拉格也并不赖。因为在恰到好处的灯光下,布拉格之夜正尽情展示着其优雅的姿态。 到过布拉格的人将查理大桥上的夜景当作行程之最,到了那里,我才真实地感受到了其原因。 对于查理大桥的夜景,人们都是赞誉有加。据说,有人曾在查理大桥上望着映在河面上的布拉格的夜景感叹道:“真是百万美元夜景啊!”然后就听到站在旁边的布拉格人回应:“才百万美元?门儿都没有。”而且据说,不能与想保持一生挚友关系的异性朋友一起去观赏布拉格的夜景,因为成了恋人,“挚友”的关系就会结束。 我就这样在充满浪漫的查理大桥上俯视河里的流水。望着悠悠流淌的河水,任何人都能被美丽的水波迷住。将美丽的水波舀到瓢子里就不能再感受到其美丽了。因为对于流淌的事物来说,美丽的秘诀就在于流淌本身。 随着夜色的深沉,河水渐渐被染成金黄色,而在上面落下的泛着橙色的雨水,就像飞行了数亿年之后消失在最后光芒里的流星一样闪烁。那一瞬间,有股力量穿过黑暗在我身上迅速地散开,使我浑身战栗。浪漫好似爱情,使人心爱;离别好似泪水,使人伤心。布拉格的夜晚就是波希米亚的模糊朦胧,是其本身的飘游、彷徨。波希米亚的蓝调这一说法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知不觉当中,布拉格的夜深了。大桥上也一点点露出了空位。想到要离开,心里涌出了不舍之情。可能最能让我们体会事物本质价值的,应该是要远离那个事物的时候。就像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 离别的客体(Objet) 还有比桥更恰当地描绘“不能在一起的爱情”的建筑物吗?桥一般被描绘为离别的象征。光是过桥这一行为,就能够给人以脱离日常生活的解放感。拥有如此多种含义的桥纪念着过去,也向往着未来。在内含宁静的同时,也打破了沉寂。它在显出空虚感的同时,也在造就着什么。桥是不能够归属于任何地方的实存的一种事物。 出于这样的缘由,桥成了艺术家最喜欢的一种艺术性素材。这体现在电影《魂断蓝桥》里的滑铁卢桥、《新桥恋人》里的新桥,还有《廊桥遗梦》,以及阿波利奈尔思念罗兰珊而写的诗《米拉波桥》。 在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的画里,桥这一素材是一种象征。 P3-8 序言 追求创造性旅行的切身游记 “怎么样才能使旅行更加愉快呢?” 由于我出版过有关旅游的书籍,并且常年为新闻和杂志的旅游栏目写稿,所以周围的人经常问我这个问题。但是很遗憾,我也不知道。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的回答没有诚意,但这也没有办法。这样一来,可能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写了有关旅行的书,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回答说:“这本书并不是实用性的旅行书。” 因为这本书上既没有介绍如何花费最小的费用来获得最大的旅行满足度,也没有记述找到著名餐厅或购物商城的方法。同时,这本书也没有优雅地描绘旅行时见到的风光或是对其产生的感想。从实用性旅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缺乏生产性的。如果有人追问说:“那你是以什么目的撰写的这本书呢?”那么,我想说这是记述了对“人之观念”的原始感受的一本游记。 比起旅行目的地的风景,我更关注当地的人。因为观光景点一直都是在那个地方的,所以比起任何壮观的名胜古迹以及在那里迎面吹来的微风,我更喜欢充满汗水味道的人情味。因此,这本书上有很多有关人的故事。就是现在住在那个地方的当地人的故事以及曾经流下汗水建设那个地方的古人的故事。 如果采用稍微夸大的描述方式,我想说,这是一本艺术游记。提到艺术,我想起了与艺术密不可分的一个抽象概念——“创造”。所以我将创造与旅行放在了同样的范畴内,并以“观念”为中心讲述了旅行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此书欠缺实用性,但是却有着一种创造性的意义。 旅程中,我想起了苏姗·朗格(Susanne K.Langer)的艺术论。画家创造画作,舞蹈家创造舞蹈,诗人创造诗句。但是甜点师却不会创造甜点,皮匠也不会创造皮鞋,纺织工也不会创造丝绸。他们只是生产这些产品。为什么说诗是创造的,而丝绸是生产的呢?是否也有创造性的旅行呢?为了摸索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开始了旅行。我追寻着艺术和艺术家的魂,并将这一过程当作了这本书的主干。 但是旅行中,好奇心与无知一直交替折磨着我。我想,与我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虽然他们吃不同的食物并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们毕竟也是与我相同的人,所以我们之间是否会有一些共性呢?我试图找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做同样的事情或是在同样的地方旅行,却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这应该是因为目的和期待值的不同。我将我的日的和期待值与艺术一起记述了下来,所以应该会对追求这类旅行的读者有所帮助。 这本书的记述对象是东欧的二十多个国家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些国家是与我们同病相怜般的、位于斯拉夫地区的国家。为了介绍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容,我每天都在陌生的地方行走六七个小时。希望我的这一努力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可。 最后,如果没有因特网的帮助,这本书肯定不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尤其是维基百科,提供了许多的帮助。我也获得了网络游记和新闻报道的帮助,也参照了外国博客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介绍各个地区的传说的时候,我搜索了各个地区的网站,同时也参照了韩国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东欧神话》。不管怎样,就算受到读者的批评,我也为能够为我们介绍地球村其他文化圈而感到高兴。 当生活需要逗号的时候,出发吧!享受吧!然后沉浸在思考之中吧! 2010年7月 崔度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