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毕沙罗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名字,法国印象派绘画之父。他为了艺术理想,几十年抗争不屈,矢志不渝。《毕沙罗艺术书简》收录书信,历20年不断,系统地反映了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艺术生涯。《毕沙罗艺术书简》收录毕沙罗毕生油画、水彩作品500余幅,图文并茂,全面展现毕沙罗的艺术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毕沙罗艺术书简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毕沙罗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卡米耶·毕沙罗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名字,法国印象派绘画之父。他为了艺术理想,几十年抗争不屈,矢志不渝。《毕沙罗艺术书简》收录书信,历20年不断,系统地反映了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艺术生涯。《毕沙罗艺术书简》收录毕沙罗毕生油画、水彩作品500余幅,图文并茂,全面展现毕沙罗的艺术风格。 内容推荐 毕沙罗编著的《毕沙罗艺术书简》讲述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之中,卡米耶·毕沙罗始终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坚定追寻者。他用充满阳光的色彩为观者精心捕捉了美丽的世界:碧海蓝天的浴场、白雪皑皑的村落、车水马龙的大街、春意盎然的菜园,以及消逝在远方的荒郊小道和充满乡野气息的村口。让观者之眼盛满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从而重新审视世界原本。 家庭的温暖,一直是毕沙罗生命里的感情寄托。不在家人身边时,毕沙罗与家人的书信往返从不间断,询问家人近况,提及自己的艰难处境,同时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毕沙罗共有八个孩子,后来六位成为艺术家。《毕沙罗艺术书简》中他的一封封家书,尤其是和长子兼知己卢西恩的通信,表明他是一个顾家的丈夫、父亲,更是一个活力丰沛、热情洋溢的画家。这些值得关注的书信开始于1883年,此后二十年间持续不断。 目录 001 卡米尔·毕沙罗小传 023 关于吕西安·毕沙罗 121 1883年 145 1884年 169 1885年 171 1886年 193 1887年 221 1888年 249 1889年 253 1890年 259 1891年 299 1892年 311 1893年 329 1894年 353 1895年 373 1896年 425 1897年 437 1898年 453 1899年 457 1900年 461 1901年 465 1902年 469 1903年 试读章节 提起印象派,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其次是爱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皮埃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却往往忽视了毕沙罗。然而,正如毕沙罗自己所说:“我的生命与印象派紧密相连。” 毕沙罗一生,全心全意为着艺术的理想,用手中的画笔不断探索,堪称印象派的先行者。他指导塞尚、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文森特· 梵· 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雷诺阿等人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排除阻碍,组织并参加了1874年至1886年印象派的历次独立画展,成为印象派的真正领袖。他的一生,过得并不富足,却在困境中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善良、有耐心、忠于朋友,从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毕沙罗家族原是葡萄牙、西班牙边境的犹太人,后来迁居法国,定居波尔多(Bordeaux)。毕沙罗的祖父名叫约瑟夫·毕沙罗(Joseph Pissarro),祖母名叫安妮·菲利希特·佩蒂(Anne Félicité Petit),祖母因逃避法国大革命,从巴黎来到波尔多。祖父母结合之后,带着祖母的弟弟以撒·佩蒂特(Isaac Petit)离开法国,移民丹麦的维京群岛(Virgin Islands)的圣托马斯岛(St. Thomas)(后属美国)。在圣托马斯岛上,以撒·佩蒂特与源自西班牙但出生于法属多明尼各岛的埃斯特(Esther)结婚。婚后不久,埃斯特便去世了。以撒·佩蒂特又与埃斯特的妹妹雷切尔(Rachel)结了婚,两人养育了两个女儿。 1824年,以撒·佩蒂特也去世了。其外甥弗雷德里克·毕沙罗(Abraham Frederic Gabriel Pissarro)负责料理他的遗产。在此过程中,雷切尔爱上了比她小7岁的年轻英俊的弗雷德里克。1825年,两人宣布结婚之时,雷切尔更是珠胎暗结。此事遭到大家的谴责,尽管丹麦政府让他们在孩子出生之前非正式地结了婚,但犹太教会直到1833年才承认其婚姻的合法性。雷切尔在两次婚姻中生育了8 个孩子,但有5 个先后因疾病离世。 小儿子卡米尔·毕沙罗出生于1830年7月10日。他自小就表现出绘画天赋,拿起一支铅笔,便是画圣托马斯岛的大海、商船及山坡。他还喜欢静静地待在商店门口,用速写本画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穿着花哨的水手。不过,父母并不支持毕沙罗的爱好。父亲希望毕沙罗从商,将来继承家业。所以,毕沙罗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基本上靠自学和在博物馆临摹。 1841年(或1842年),毕沙罗被父亲送往巴黎附近帕西(Passy)的萨瓦里寄宿学校(Savary Academy)就读。在这里,毕沙罗的素描天分得到了萨瓦里先生(Monsieur Savary)的赏识。此后五年中,在萨瓦里先生的培养下,毕沙罗学到了一些绘画基础。一有机会去巴黎,毕沙罗就跟随老师去卢浮宫欣赏画作。萨瓦里先生的艺术追求是实物描绘。1847年,毕业后的毕沙罗要回圣托马斯岛,萨瓦里先生给他的离别赠言是:“在热带地方画椰子树,让生活过得更惬意。” 毕沙罗回到圣托马斯岛,父亲要他从事商业,帮家里照看商店,为进港的英美船员核算货物装卸量,他因此学会了英语。就这样工作了五年。父亲给他的薪水很高,但他从未见过一个艺术家,也无法向别人表达自己要从事艺术的心愿。他只能在工作之余,画画椰子树,有时在附近的海上寻找素描的题材。 1851年,与丹麦画家弗里茨·梅尔比(Fritz Melbye,1826-1869)的相识,改变了毕沙罗的命运。弗里茨·梅尔比22岁时,就在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展出过两幅画作。他经常到各地写生,还受丹麦政府指派到南美研究动物和植物群。对绘画的共同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毕沙罗在弗里茨·梅尔比的鼓励下,决定放弃家里的工作,跟随他到委内瑞拉(Venezuela)的加拉加斯(Caracas)作画,寻找自己的理想。后来,毕沙罗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1852年,我在圣托马斯岛是一个报酬甚丰的商业职员,不愿在这个岗位上,也用不着任何考虑,断然抛弃我在那里所有的一切,逃到加拉加斯去。从此,我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刀两断。” 在加拉加斯,毕沙罗向弗里茨·梅尔比学习。他全心全意地作画,画了两百余幅素描,以及许多墨水画和淡彩画,其中不少以西班牙文加注日期,甚至签名也是西班牙文“Pizarro”。毕沙罗捕捉当地的风情,画戴着头巾的妇女、顶着食物的妇女、光脚的土著人,诸如此类。此时的毕沙罗,开始因绘画而获得满足。 1854年8月,毕沙罗结束加拉加斯的生活,回到圣托马斯岛。父母仍然不理解毕沙罗的艺术追求。此后一年,兄长阿尔弗雷德(Alfred)去法国度假,毕沙罗代替他管理家里的生意。1855年9月,阿尔弗雷德回到圣托马斯岛,毕沙罗立即前往巴黎,此后再也没有回过美洲。 在巴黎,弗里茨·梅尔比带毕沙罗认识了自己的哥哥安东·梅尔比(Anton Melbye,1818-1869)。安东·梅尔比也是一位画家,因画海景而出名。毕沙罗成为安东·梅尔比的助手。安东·梅尔比让毕沙罗使用自己的画室,并且经常指导他作画。 1855年秋天,巴黎举行万国博览会(Exposition Universelle),毕沙罗前往参观,这让毕沙罗大开眼界。除了见识最新的工业发明,他还见到展出的欧洲各国的5000多幅美术作品。最重要的作品有浪漫主义运动领袖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的40多幅油画,以及多米尼克·安格尔(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43幅油画。安东·梅尔比告诉毕沙罗,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是不同画派的领袖,这次展览是互相较量,都拿出了最好的画作。 这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 毕沙罗还欣赏到柯罗(Corot,1796-1875)、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 Millet,1814-1875)和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Charles-Fran?ois Daubigny,1817-1878)的作品。在柯罗的画作面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他轻声地说:“如果要我选一个老师,那就是柯罗。”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