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立是伴随着史学转型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渐次展开并逐步完成。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就了百余年发展历程的第一次高潮。
郑刚编著的《史学转型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1901-1937年)》分上下篇,内容包括困境中萌生:史学转型与“中国教育史”学科的酝酿(190l一1919年)、变革中转型:史学定型与“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确立(1919—1937年)、破旧与立新:中国教育史学观的多元化、建构与完善:“中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史学转型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1901-1937年)》由郑刚编著。
《史学转型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1901-1937年)》简介:
学科的创立既是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学科史研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学科渊源来看,教育史学科与历史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从历史学这个母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子学科。因此,要探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立,就不可能回避对近代史学发展的研究。史学转型是“中国教育史”学科创立的重要学术背景。在历史观、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学科基本问题及学科体系等方面,史学为“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料,促进了中国教育史由潜学科走向显学科。所以说,在史学转型的进程中把握和研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立,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教育史的学科性质、理论体系、学科功能等。对“中国教育史”学科创立问题的研究表明,判断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的形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明确的标准。
上篇
导论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困境中萌生:史学转型与“中国教育史”学科的酝酿(190l一1919年)
第一节 新史学:史学转型的宣言书
一、社会变革与史学转型发端
二、“新史学”潮头涌动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的酝酿
一、新式教育中的“教育史”教育
二、教育史论著的引进和译介
三、中国教育史研究成果概览
第二章 变革中转型:史学定型与“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确立(1919—1937年)
第一节 现代史学的定型
一、新文化运动与史学发展
二、现代史学的探索与建设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确立
一、专门史意识提升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兴起
二、对新式教育的反思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确立
三、现代学术建制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深入
四、中国教育史研究成果概述
下篇
第三章 破旧与立新:中国教育史学观的多元化
第一节 历史观的变革与史学的进步
一、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
二、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初建
第二节 教育史观的丰富
一、实证主义教育史观
二、相对主义教育史观
三、唯物主义教育史观
第四章 建构与完善:“中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学科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学科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学科价值的认识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学科价值
二、从丰富教育理论的角度认识学科价值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认识学科价值
第三节 教育起源问题的探讨
一、对教育起源问题探讨重要性的认识
二、学科萌芽期对教育起源问题的探讨
三、学科确立期对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教育史分期的探索
一、关于中国历史划分的主要观点
二、中国教育史分期的主要观点
三、中国教育史分期研究的述评
第五章 发展与丰富:中国教育史研究内容的扩展
第一节 史学研究内容的扩展
一、研究对象的转移
二、研究内容的丰富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扩展
一、共同繁荣: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的探讨
二、两相并重: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研究
三、相互促进: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内容的丰富
一、疑古思潮与上古教育史研究
二、“整理国故”与书院研究的兴起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