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前先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
于谦做孩子的好榜样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为官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天顺元年,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年间谥号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代表作品有《石灰吟》《节庵诗文稿》《除夜太原寒甚》等。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于永乐十九年考取进士。宣德年间被任命为御史,后来巡按江西,为几百个囚犯平反。由于政绩出色,被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于谦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多拿百姓的钱财,也不收受别人的贿赂。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他要求孩子珍惜时光,做一个正直的人。于谦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日理万机。有一天,他接到从家里寄来的信,信中说几天后就是他的大儿子于冕13 岁的生日,儿子希望父亲能送给自己一份礼物。
于冕当时和祖父祖母住在钱塘老家,不在于谦的身边。读完信后于谦才想起来,上一次家书中已提及此事,由于自己公事繁忙忘记了。在给儿子什么礼物的问题上,于谦想了很久。最后,他决定给儿子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对儿子的祝福。
于是,他提笔写道: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缘鬟鬟。好亲灯光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想江南。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于谦告诫儿子,现在正值大好年华,应该读书上进,不要挥霍了大好的青春。还告诉儿子自己虽然公务繁忙,但是还想着家乡的亲人。收到父亲的来信,于冕很高兴。读完信后,他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殷切的希望,决定按照父亲说的去做,认真读书、孝敬祖父母。
经过一番苦读和学习,于冕后来被授予副千户,做官后的于冕对父亲的为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公元1449 年,“土木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于谦受命组织抵抗瓦剌军。他向朝廷推荐了因为过错被削去了职务的石亨。得到重用的石亨,指挥五军大营,后根据于谦的战略部署,在德胜门外打败了瓦剌军的进攻。
后来,石亨被封为侯爵,而于谦却没有被封侯。得知这件事情后,石亨上书皇帝推荐于冕,要求把于冕调进京师。
于谦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他对皇帝说:“目前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做臣子的如果深明大义,在这个时候是不会顾念个人利益的。”对推举自己儿子的石亨,他批评道:“石亨身为大将,不去举荐那些埋没在民间的有才之士,不去提拔那些行伍中的有志之士。却独独推荐我的儿子,这样难道是公平的吗?” 最后,他郑重地说:“对于因功受赏这件事,我一向坚决反对投机取巧、拉裙带关系。绝不敢因我儿子的事而破坏了国家的法度。”于谦说得很坚决,皇帝听取了他的意见。
于谦拒绝赏赐的事情很快传开了,儿子于冕刚开始不明白父亲的做法,后来,经过一番思考,于冕才明白父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原来,于家世世代代遵循“忠于社稷”的家风,祖辈父辈都是具有浓厚爱国思想的读书人。他的祖父非常尊崇南宋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家中供奉着文丞相的遗像,藏有文丞相的作品和有关书籍。
于家的子孙从小就知道文天祥的爱国故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于谦自幼刻苦读书,以求报效国家。
于谦十几岁时写成的《石灰吟》就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气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想到这些,于冕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惭愧,同时也被父亲的高贵品质所感动。他决定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
于谦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使得于家的子孙十分正直。
要对孩子进行成功的教育,爸爸应先做出榜样,因为爸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效仿源,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学来的。
经过研究发现,爸爸有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时,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孩子通过仿效爸爸的行为,也产生了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爸爸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爸爸的依赖性、依恋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
孩子认为爸爸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爸爸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爸爸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努力去模仿,好坏兼收。
爸爸的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因此,在孩子面前,爸爸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
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爸爸自己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爸爸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专家给父亲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爸爸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爸爸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本身必须要优秀。这就要求爸爸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纠正自身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爸爸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影响世界的父教法则和人生观等等。只有爸爸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过硬,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建议二:对孩子要“言教”,更要“身教”行“言教”而更重“身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爸爸不仅是一种权威,也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是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的具体形象。“以教人者教己”,爸爸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自己都应首先具备,用自身的行为为孩子做示范。
建议三:从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良好示范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此时,爸爸在日常生活中要谨言慎行,从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怎样做才是好的。
建议四:爸爸对孩子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爸爸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外一套、在家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孩子面前,爸爸只有言行一致、说话算数,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才能让孩子对爸爸的管教心服口服。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