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跳槽真的能跳出“瓶颈”吗?下面这则故事值得我们反思。
李健大专毕业后进入一家销售公司从事销售员工作。工作第一年,李健的每月工资底薪是2000元,干了半年,上调为2500元,到了第二年,每月工资底薪涨为3000元。底薪加上业绩提成,李健的工资基本维持在3500多元,到了第三年,李健的月工资事实上没有太大变化,到了第四年,李健依然从事着基本的销售工作,工资再没有任何涨势。
在3500多元的工资待遇下,李健在公司一直工作了六年,此时,他再也干不下去了,他感到自己在公司已经没什么发展了。于是,他辞职去了另一家性质差不多的销售公司,但跳槽后的境况事实上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工作内容依然是推销产品,而工资也并没有李健期望的那样有所增长。由此,李健感到很失望,对于未来发展,依然没有方向。
可见,面对工作瓶颈,跳槽显然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有很多工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而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对于所选工作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面对工作瓶颈,与其指望调换工作来寻求发展,不如换一种思维方式,从自身入手,让自己努力去适应工作,想方设法拓展现有事业。
如果说工作能造就人,那么,人也能造就工作。面对工作的停滞不前,是选择责怪公司,还是选择从自身找原因,这两者其实有本质区别。有时候,换工作是懦弱者的一种逃避,在公司工作了几年,得不到老板器重,真的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吗?还是你根本就不是千里马?
如果你是千里马,就应该勇敢地向老板证明自己,当老板看到你的才能时,自然会大力栽培你;如果你不是千里马,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开始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匹良驹。 其实,在一个公司从事同一项工作很多年,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疲惫和厌倦。这种疲惫有时候并不是源于能力欠缺,而是一种内心精神的倦态。
当心情进入低迷时,一点压力就会让你紧绷的神经彻底瓦解,如果此时工作再遇到一点不顺心,你可能就会产生换工作的想法,不得不说在这种时候产生的跳槽想法更多是一种冲动。适时地放松身心,调适工作和生活压力,找些愉悦的事情来做,你就不至于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心情开朗之后,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客观。当你一味在想公司无法满足你某些要求和需要时,不妨再反过来想一想,公司能够带给你什么,你留在公司,还占有哪些优势和有利因素?事实上,“跳槽”一旦失败,你将要损失的要比你想象的更大,所以,“跳槽”还需慎重。而反过来看,“住槽”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识时务的大智慧。
P19-20
第一章 自我认知思维:积攒正能量,热情放心上
你是这份工作的主人,未来的身价由你自己决定
塑造属于你的阳光心态
客观认识自己,泥巴雕的翅膀终究无法翱翔
享受工作乐趣,做事才有效率
遭遇“瓶颈期”,跳槽不如“住槽”
寻找自己的优势,你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清洗“情绪污染”,不让坏情绪如影随形
坚决不做“职场草莓族”
第二章 适应力思维:环境融不进,你还怎么混
四面镜子看出你的职场适应能力
没有平凡的环境,只有平凡的人
好坏只在一字之差,做高EQ的沟通达人
别问你能得到什么,先问你能做什么
成功,源于对环境的不断优化
竞争是摘掉面具挑战自我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学习力思维:勤奋又好学,业绩上台阶
知识从刻苦中得来,无知从懒惰中养成
“有经验”不等于“有能力”
先寻找你从事领域的牛人,再努力关注他
分析自身弱项,像“超级女声”一样模仿优秀同事
不要总为别人“跑龙套”
上班8小时以外才是最好的学习时间
积累人脉,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孤军奋战
第四章 创新力思维:多想新点子,“升值”中“升职”
学历再不赖,也抵不过新脑袋
去做一些别人没想过或想不到的事
让工作在不断的改进中“磨”出完美
加班?NO!8小时内解决问题
抓住工作的关键点才能一击即中
做一个对工作百分百热情的员工
暂停做不下去的工作,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五章 责任力思维:尽职又尽责,做事讲规则
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工作不留空白
承认失误,犯错不是世界末日
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
别做上司讨厌的“差不多先生”
担起工作重责,使自己独当一面
第六章 执行力思维:马上就行动,出手就搞定
计划再好,没有执行也是纸上谈兵
告别万恶的“拖拉斯基”
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要及时
做事善始善终,不让行动打折扣
职场需要努力,不需要借口
该主动就主动,被动等待是错误
注重细节,执行才能到位
第七章 团队共赢思维:成员讲配合,力量汇成河
水滴入海不会干涸,融入团队实现自我
这样做,立刻拥有团队好人缘
时刻顾全大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与团队成员分享越多,得到的收获越大
处理好与团队关系,关键时刻有人帮
灵活变通,与团队一起成长
第八章 敬业思维:多存感恩心,忠诚胜黄金
再平凡的工作也值得你感恩
忠诚是职场成熟者的专属符号
总对现状不满,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
智者“海”量,慧者“雅”量,用宽容之心对待工作
把感恩和忠诚时刻带进你的工作里
能使你凌驾于人生泥沼却不致陷污的唯有你的自信心
一个患有严重恐惧症,甚至害怕保姆、害怕邮差的年轻人,某天毅然辞掉自己的工作,不带一分钱开始徒步旅行,靠打零工走了4000多公里路,这段路上,他将所有害怕的事情都做了一遍。
一个老者看到一个小女孩背着一把沉重的琴,兴高采烈地走在路上。老者很奇怪,平时看到那些背着琴的小孩子都是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他忍不住问:“孩子,你怎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刚学完琴回来?”小女孩回答:“不,我正要去学。”老者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
一个是努力改变自己的心理病人,一个是对待事物无比乐观的孩子。他们并不比常人有更强的力量,却能做出比常人更有勇气的事情,活出比常人更快乐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有着更宽的思维空间。在他们的思维中,再困难的事情也是可以被战胜的,再辛苦的事情也是可以乐观看待的。
相较之下,我们很多人的思维实在是太窄了:我们不敢挑战令自己害怕的事情,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和趣事;我们不敢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却总在抱怨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我们很少为身边的小事而感动,多半时间都在想着那些不满意的点滴;我们懒于改变,可总幻想自己有一天成为富翁……
这种老且旧、顽固且负面的思维,总是让我们陷入人生的死角、低谷和窘境,怯于迈出勇敢步伐去尝试。所以,我们的工作长久没有突破,生活总是平淡无味,永远都困扰于烦恼和害怕的事情……
然而,你相信吗?一切改变都不难!只要你肯舒展眉头、放松大脑,将自己的思维扩宽一点、再扩宽一点,你就会发现很多令自己惊喜的事情。例如,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当你改变思维,换个途径去解决时,它也许就是那么轻而易举地被化解了;很久都没有突破的工作,当你发散思维去思考,竟然也能发现一个让事业重新闪光的亮点;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当你进行思维换位,突然也可以理解别人、宽容万物了;努力已久却进展缓慢的项目,试着用跳跃思维思考一下,或许瞬间豁然开朗……
杜梅编著的《扩大思维的半径》围绕“思维”这一核心主题,分别从自我认知思维、适应力思维、学习力思维、创新力思维、责任力思维、执行力思维、团队共赢思维、敬业思维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掌握职场制胜诀窍的方法。《扩大思维的半径》54种方法彻底改写你的职场剧本,只要学会扩展思维的方法,让自己的思维半径扩大一点点,你,也可以变得不平凡。
杜梅编著的《扩大思维的半径》从根本上解决职场综合症——思维和心态都要变通,用浅显精炼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案例,帮助你走出思维误区,真正学会快乐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职场NO.1的牛人。无论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几年的“老人”,只要在工作中有困惑,都能在这本《扩大思维的半径》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