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四步,零基础妈妈与孩子瞬间变身故事高手!
选择时间地点:你开口的那一刻,故事已经开始了;
设想故事主角:怪异的故事开头,让孩子充满好奇;
描绘情节高潮:植入不同元素,让孩子一起参与;
搞定故事结尾:结尾处的悬念,让孩子意犹未尽。
余苗编著的《和妈妈一起编故事:让故事动起来》专为有以下想法的父母量身定制:把编故事想得太难、太复杂;害旧编故事、懒得编故事;不知道怎么编故事;担心编的故事“丑”,孩子不爱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妈妈一起编故事(让故事动起来)/小玩乐大创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余苗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轻松四步,零基础妈妈与孩子瞬间变身故事高手! 选择时间地点:你开口的那一刻,故事已经开始了; 设想故事主角:怪异的故事开头,让孩子充满好奇; 描绘情节高潮:植入不同元素,让孩子一起参与; 搞定故事结尾:结尾处的悬念,让孩子意犹未尽。 余苗编著的《和妈妈一起编故事:让故事动起来》专为有以下想法的父母量身定制:把编故事想得太难、太复杂;害旧编故事、懒得编故事;不知道怎么编故事;担心编的故事“丑”,孩子不爱听。 内容推荐 余苗编著的《和妈妈一起编故事:让故事动起来》是一本可以让零基础的妈妈快速具备编故事能力的书,让妈妈能随时随地为孩子量身定制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同时,妈妈教给孩子编故事的技巧,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和妈妈一起编故事:让故事动起来》适合3—8岁孩子的家长阅读。 目录 第一篇 读故事不如编故事 Part 1 孩子天生爱故事 你信吗,故事就是定“孩”神针 保护孩子爱故事的心 Part 2 编故事胜过读故事 编故事和读故事不一样 用故事为孩子讲解这个世界 孩子编故事时,你会知道他的心事 编故事,好处多多 小结 亲子故事现状测试 第二篇 编故事其实很简单 Part 3 你开口的那一刻,故事已经开始了 别怕故事丑,只怕不开口 回答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编故事 眼中一切都能编 随时随地都能编 编故事的框架和基本方法 Part 4 怪异的故事开头,让他充满好奇 最自然的起始方式有哪些 模仿经典童话的创新开头 开头越神秘,孩子越会缠着你讲下去 抓住主角的特点,从创造新形象开始 玩个“假装我是……”的故事游戏 Part 5 过程中植入不同元素,让他一起参与 童话故事的几种基本发展模式 孩子爱充满童趣和魔幻色彩的场景 糅入童言趣事增加孩子的认同感 增加一些难点,让孩子思考 加点笑料,把他笑翻 拟人化的描述让孩子听得专心 Part 6 结尾处的悬念,让他感觉意犹未尽 在开篇、情节、结果中设置悬念 要抖个好包袱,悬而不破最倒胃口 圆满结尾VS悲惨结局 一个故事的N个结局 “你希望结果是怎样的?” Part 7 开动吧,能编故事的妈妈 开启你的故事之旅 藏在故事里的责任感 正面主人公让孩子模仿好习惯 教孩子学会观察/ 借助故事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各个年龄段适合编什么样的故事 第三篇 编完故事玩故事 Part 8 开动脑筋,我们一起“说”故事 复述故事允许自由发挥 急智始于不断颠覆与重构 一人一句,故事接龙 一起讨论主角的行为 Part 9 不光动嘴,还要让故事“动”起来 利用“绘画”展示故事内容 即兴“表演”展现精彩情节 亲子故事游戏拉近亲子关系 一起“玩”故事,分享编创乐趣 Part 10 整理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把故事录制下来 邀请孩子为故事画插画 DIY亲子故事册 小结 用照片展示如何玩故事 尾声:经典故事书推荐清单 试读章节 你信吗,故事就是定“孩”神针 我们都记得儿时“追”过的某本翻得掉页的故事书,能忆起一段为了知道结局而废寝忘食的阅读往事,能轻松描述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的确,故事对于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故事能满足我们猎奇的心理,能抚平我们受伤的心灵,能缓解已出现的焦虑情绪,还能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指导效应。不过,对于孩子来说,故事还有定“孩”神针的功力。只要一听“开始讲故事喽!”再调皮、再猴急、再坐不住的孩子,也会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以满腔的期待和好奇准备聆听你的故事。 刚开始教小学一年级时,我还挺年轻,对如何教学、如何与孩子们相处都在摸索当中。虽然有老教师带着我教研,讲解低年级孩子各种问题的应对方法,但具体怎么做,我仍然是一头雾水。 有一次下班后,坐我对面的张老师接来了她正上幼儿园的女儿,可张老师临时有事就委托我帮忙照看一下她的女儿。 面对一个刚3岁的宝贝,我的心里有些发憷。她可不比小区院子里那些七八个月的小宝宝,拿个玩具哄一哄就行了。这个小姑娘有着一年级语文年级组长的老妈,平时通过她妈妈也获悉不少她伶牙俐齿的“事迹”,我该怎么和她相处?我要是“伺候”不好她,她哭闹着要找妈妈,我该怎么办啊?这孩子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完全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对“老师”心存敬畏,我“唬”不住她该如何是好? 事实是,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当我随手在纸上画出小猪、蘑菇、蝴蝶等小动物并以此为主角“编”故事开始,小姑娘就一直睁着大大的眼睛,安静乖巧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听,时而甩甩因为坐得高而悬空的小腿,时而托着下巴笑眯眯地露出洁白的小牙。直到她妈妈回来,我才惊觉时间居然过了一个多小时。她牵着妈妈的手和我挥手道别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恋恋不舍,我心中竟然有种意犹未尽而不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邻居的孩子、亲戚的孩子,哪怕是公交车上邻座的小朋友,统统都能很快和我成为朋友,而连接我和孩子们的桥梁,就是故事。我逐渐学会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即兴编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在有了女儿嘉宝之后更是锻炼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她任意指一件物品我都能很快编出完整、幽默、灵活的小故事的“本领”。为此,我还得到了嘉宝爸爸送的“神编”雅号。 不是我的“神编功力”有多高超,而是刚好抓住了孩子天生爱故事的特点。几乎所有孩子都爱听故事,即使那些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小淘气们常常也是小小的“故事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孩子来讲,可能任何事情都无法和“听故事”这件事相提并论,甚至可以为了听一个新故事而不吃不喝不睡。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不由自主地被你“牵着鼻子走”,只要你“略施小技”,故事就成了你手中的定“孩”神针! 故事怎么“定孩”呢?除了让他乖乖坐好,不吵不闹地“坐定”,还能让他在思想上被你稳定地牵引,利用他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他的求知欲。 比如,我给嘉宝念到一个童话故事,讲巫婆用糖做玻璃、用面包巧克力做墙和门窗,引诱孩子吃糖果,把吃得胖胖的孩子做成糖果雕塑和饼干雕塑。故事中有“天呀!这个房子的瓦是用草莓糖做的,妹妹,快来尝尝!”嘉宝立刻提问:“瓦是什么东西?”生长在钢筋混凝土楼房中的嘉宝根本没见过“瓦”长什么样,我挠了挠头,赶紧上网找图片给她看。 过了快大半年了,嘉宝第一次回广西老家,她非常高兴地指着老家的砖瓦房,兴奋地说:“妈妈,快看!那就是瓦!”当她亲手拿起堆放在屋檐下的瓦片时,说出了之前我讲的关于瓦片挡雨、排水的话,让我惊叹不已。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她还记得这些!而且依靠自己的记忆和观察印证了以前学到的知识,这让她非常高兴。想想看,我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在讲故事时利用了她的好奇心多提供了些资料而已,却让孩子获得了这么强烈的成就感。时隔大半年的讲述能瞬间激起孩子的回忆,我在惊讶的同时深刻地感觉到故事对孩子的魔力。从此,我对孩子的故事讲解变得越来越详细且耐心,当然也断断续续收获着、享受着定“孩”神针所带来的多种良性效应。 P10-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