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笑春风(蔡澜作品自选集卷1)》作者蔡澜行走江湖,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接揖让,笔耕之际,常留下前辈、同侪、稔友乃至萍水过客的剪影,写遍了市井凡人的悲欢、绝世异人的传奇。
《花笑春风(蔡澜作品自选集卷1)》作者蔡澜是写人的高手,《花笑春风(蔡澜作品自选集卷1)》中文字典雅、流丽,寥寥几笔,即能传神,似写意人物画,走的是传统笔记的路子。行间浸出他对红尘生活中人性的体悟,超脱通达,咀嚼之后,犹有余味。
王七人本名不叫七人,他是一个从大陆到南洋白手成家的土佬,真名没有人记得,最初大家只管叫他小王。
小王年轻力壮,但目不识丁,干了几年苦力后漂流到乡下的一个鱼塘,主人看他老实勤力,便收他做女婿。
一阵大雨,把鱼塘中的鱼苗冲走,老丈人急得团团乱转,小王镇定地买了一群鸭子,开始改行养鸭。鸭生蛋,蛋孵鸭,几年工夫下来,鱼塘里已经有上千只鸭。
老丈人看得高兴,含笑逝世。从此,小王就当了头家。
王太太聪明能干,了解鸭子性情和进食习惯,他家的鸭子繁殖得比人还快,还训练了一批乡姑为得力助手。
一天,小王在池塘边看鸭子,看得老半天,当晚和太太卿卿我我之后提出要求,太太起初不肯,后来听了小王的大计,也就点头。
由王太太出面,和最合得来的乡姑叽里咕噜了一番,乡姑们望着小王赤着半身的肌肉,欢喜得要死。
乡姑由小王本家的大鱼塘里分了一批鸭子,在附近的池沼找一个地方:开设了分行。鸭生蛋,蛋孵鸭,乡姑的池塘又养了上千。
小王和乡姑睡觉,乡姑为小王开分行,分行再开分行,小王一共娶了七个老婆,开了七个分行,王七人的名字流传了出来。
到星期天,由大婆相约饮茶,连老王一共八人,刚好一桌,各人向大婆报出盈利,大婆用小本子一一记下。七人手段很阔,大部分钱让小的各自拿回去给娘家,小部分归己有。
我遇到七人伯伯时,七人只是一个名字,事实上他已经有更多的分行。
“您的本事真大!”我说。
“哪里,”王伯伯笑道,“都是从鸭子那里学到的。”
“鸭子?”
“是的。”七人回答,“我看到一只公的狎几只母的。她们为他生蛋。不过,这也有窍门,那只公的不一定选漂亮的白鸭,只要听话的,杂毛都干!”
P1-2
最初写作,是将过往的生活点滴记下,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在报纸的专栏写了一些,终于足够聚集成书。倪匡兄说:“也好,当成一张名片送人,能写出一本,已算好的了。”
每天写,不断地努力,不知不觉间,书也出版了两百多本。如今看来,其中有些文字已过时,有些我自己不满意,也被编入书中。
认识了汕头三联书店的李春淮兄,他建议由三联出版我的全集。我认为与其出版全集,不如出版自选集,文章是好是坏,自己清楚。
与北京三联书店的郑勇兄谈妥,以《蔡澜作品自选集》为题,计划每辑四册,总共出七辑二十八册,收录这三十多年来的文章。略觉不佳的,狠心删掉;剩下来的,都是自己觉得还过得去,和大家分享。
此事由李春淮兄大力促成,书面市时,汕头的三联书店已经因购书者稀少而关闭。特此以这集书,献给他。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蔡澜见识广博,懂的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金庸
他的文章之中,处处透露对人生的态度,其中的浅显哲理,明白禅机,都使读者能得顿悟,可以把本来很复杂的世情困扰简单化:噢,原来如此,不过如此。可以付诸一笑,自然轻松快乐,这是蔡澜小品文的内涵。
——倪匡
蔡澜先生是文章妙手,也是性情中人。他的文章天南地北,三教九流,吃喝玩乐,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得鲜活生动,妙不可言,令人称奇,也令人莞尔。虽然都是大白话,却很耐读。
——陈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