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院的四季》由梁治平近年来的学术随笔结集而成。有游学时的心得,也有观察其他高校治学方法时的感悟。文章包括:《追念格尔兹教授》、《意国六日记》、《普雷亚斯,一个夏日里的记忆》、《法庭观摩记》等8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高研院的四季(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治平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研院的四季》由梁治平近年来的学术随笔结集而成。有游学时的心得,也有观察其他高校治学方法时的感悟。文章包括:《追念格尔兹教授》、《意国六日记》、《普雷亚斯,一个夏日里的记忆》、《法庭观摩记》等8篇。 内容推荐 梁治平为法律文化研究专家,曾至美国高等研究院访学一学年,并曾代表中国参加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第二次政府间专家会议。《高研院的四季》为其随笔文章结集,记录了他在外国观摩法庭审判、至高研院访学和在外国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和感触。不妨视之为当代中国学人的随笔版《小世界》。作者视野广阔,学识深广,文笔峻洁,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宏阔的学者散文境界。《高研院的四季》配有十余幅作者亲自创作的素描插图,亲切有味,与文字相得益彰。 目录 学者乐园——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追记之一 学人社会——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追记之二 高研院的四季——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追记之三 追念格尔兹教授 意国六日记 普雷亚斯,一个夏日里的记忆 法庭观摩记 书与人的聚散因缘 试读章节 高研院终身教授人数不多,而且长居此地,住房自然不是大问题。相比之下,每年来访者人数众多,其中多数还携有家小,这些人的住所真正是个问题。美国许多大学,尤其是在东西海岸的名校,通常无力也无意为访问学人提供住房,而这些地方从来人满为患,房价高扬,找一个合适的住所,即使是对本国学者来说,也总是一件让人头疼不已的事情。花几周时间安顿下来是常事,前后折腾几个月的也不乏其例。在这方面,高研院同样与众不同。它有自己的能容纳约二百户的公寓区,足以满足每年到访者住房之需。这些公寓设计美观,实用大方,内部设施一应俱全,不但配有全套家具和餐具,就连电话也已经装好。新人到来,即使是孑然一身,也不致有生活匮乏之虞。院内还设有幼稚园,有接送学童的校车和来往于普大和镇上的班车。每年新学期之前,有关部门会把载有详细说明的相关材料寄给来访者,让他们事先了解与在高研院生活和工作有关的详情,并帮助他们选定住所。这样,早在搬入高研院之先,这些人就已预先知道了自己新居的地址、电话号和电子信箱地址。我在美国游学数年,这种经验是绝无仅有的。 安顿下来马上要考虑的问题是“食”。 高研院有自己的食堂,不过,这可不是我们在听到“食堂”两个字时通常想到的那种场所。长方形的宽大厅堂,足有两层楼高,一面连着有喷水池和白桦树的庭院,另外两面装饰有大幅的抽象派油画,还摆放着对本院具有纪念意义的铜塑胸像。这里是饭厅,也是高研院同仁们日常交际之所。此外,高研院还在这里迎来送往,宴宾客,开舞会。食堂每周五天供应早餐和中餐,外加两顿晚餐。普林斯顿是国际性的社区,小镇上有各种不同风味的饭馆和食物。不过,美食家绝不会错过高研院食堂。这里食物的丰富与精美,用美酒佳肴四个字来形容也不过分。请来访的朋友在那里用餐,肯定不会让人感到失望。 安居然后乐业。接下来便要坐办公室、钻图书馆了。凡是高研院的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教授们有自己的秘书,办公室宽大明亮。研究员的办公室自然小很多,但是电脑、电话、书橱、书桌等基本设施却也一应俱全。在我访问的社会科学部,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是“公共财产”,此外,另有一间公用办公室,一位秘书为大家服务。想来其他几个部的情况也大体不差。 高研院有两座图书馆,一座设在福德大楼正中,古色古香,专供自然科学研究之用。另一座建在历史和社会科学所在的“西楼”和一片池塘之间,造型现代,专门收藏人文和社会科学文献。这些图书馆规模不大,藏书有限,但是自有特点,独具魅力。人文社科图书馆是我在高研院时常去的地方。两层楼的图书馆,设计现代,布局雅致,极舒适而亲切。二楼采光最好,书架之间摆放着宽大的书桌,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走在上面悄无声息。与那些迷宫一般的大学图书馆相比,它更像是一座私人图书馆,属于高研院的每一个成员。没有出纳员,也没有看门人。“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使用者可以自由出入,随意取阅(书刊),且数量不限,甚至时间也没有限制。如果不是碰巧收到图书馆应其他读者要求而发出的还书催单,很难意识到还有别人同你一道分享这座图书馆。这种经验使我了解到什么是真正自由的“学人社会”。 高研院诸同仁享有如此优异的服务,自然会戮力本业。这时应当有适当的精神调剂,益增其乐。高研院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从舞会、聚餐、读书会到电影展播、音乐会和观光游览,应有尽有。而比这些更加重要的是,高研院本身就是一片无忧的田园,鸟语花香,恬淡悠然。人之所至,尽是美地,目之所及,皆成胜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泓水,无不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空中飞鸟,林中麋鹿,在在显示了这片乐土的欢乐与自在。无怪乎新到的同仁们聚到一起,异口同声把高研院说成是“天堂”(paradise)。 天堂是人人向往的极乐至福之地,但是作一个天堂居民却不一定没有烦恼。当初Flexner请来爱因斯坦,为确保爱氏不受外界干扰,以不辱其创造伟大理论的使命,竟然常常截留爱氏往来信函,甚至代为回复。有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爱氏夫妇参加一个在白宫举行的晚宴,Flexner获悉此事之后,立即回电给白宫,不客气地说爱因斯坦很忙,没有时间赴白宫的晚宴。接着他还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信给白宫,其中说“爱因斯坦教授应聘来普林斯顿,为的是能与世隔绝,专心从事科学工作”。信的结尾说:“我们绝对不可能开此恶例,免得使他无可避免的成为公众人物。”对这类事,爱因斯坦忍了又忍,终至忍无可忍,最后只好向高研院理事会提出申诉。有一则记载说,爱氏当年致信友人时,曾经自我调侃地把信封上的地址写成“普林斯顿高等集中营”。自然,这些都是旧时故事,今天的高研院要有人情味得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问题不是因人而起呢?Flexner早年在写给朋友的信里说要把高研院建成“学者的天堂”(a paradise for scholars),这位朋友却向他泼冷水说,这种想法可当不得真,“对一个人来说,天堂肯定是个好地方,但再加哪怕一个人,那可就要命了”。“我们还是试着认识人性吧”,这位朋友最后说,“因为我们打交道的是人,而不是天使”。Flexner任院长职不过十年,就因为刚愎自用,行事专断而尽失人心,终于在一场教授们发动的“政变”中丢了位置。实际上,高研院自建院以来,各种各样的紧张(教授与院长之间、院长与理事之间、理事与教授之间,以及所有这些人与捐助人之间)和纷争(任命之争、设系之争、薪俸之争)从未停止过。 P10-15 后记 平生很少应承约稿,因此也极少被人追讨文债,不过,这并不能让自己免于文债——自我欠负的文债——之累。欠自己的文债也是债,只不过,自己向自己讨债,其效果最终取决于自己的觉悟和勤奋程度。比如早年还算勤奋的时候,想到的多半都能及时写下来,甚少欠负,而最近十年,我欠自己文债的状况,可以“债台高筑”四个字来形容。上年完成的一篇长文,就是一笔拖欠了五六年的文债,这本小书里的一些篇什,拖欠的时间更长。还有另外一些文债,已经被编入“坏账”,不打算偿还了。 的确,勤奋二字早巳不适合于我,而近十年来的研究和写作状态,更近乎放任。早先的研究计划,多已束之高阁,所做之事,大多因缘而发,随性而为。坦白讲,我更喜欢这样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状态。尽管如此,心中到底有些旧债牵挂,想要一笔勾销也不容易,这本小书,还有其中的一些篇什,即属此类。 书中有关高研院的三篇,成文最早,也最及时。当时就有意在此基础之上,连缀敷衍,辑成一本专记域外见闻的小书。然而,将近十年过去了,若不是机缘巧合,恐怕现在还下不了决心,了结这笔旧帐。如果再迁延些时日,书中的一些篇目,甚至这本小书,最终也可能没有机会成型了。当然,这也未必是坏事。 因为上面谈到的原因,书中的篇目,有一半是为“偿债”而在最近几个月内写成的,其中像《普雷亚斯》、《法庭观摩记》、《书缘》诸篇,所记之事都在十年以前。为撰写这些篇目,翻检当时的日记等材料,重温旧时光景,仿佛时光倒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文债就像是镌刻心中,挥之不去,无论过去多久,最后总要做点什么才觉心安。不过,也因为如此,完成这件事,心里除了轻松,还有一丝感伤。生命随时光逝去,又岂是文字所能够挽留?更不用说,有些欠负,是无法用文字来偿还的。 治平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写于西山忘言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