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爱一个高度(我给儿子当老师)
分类
作者 曹俊英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给爱一个高度(我给儿子当老师)》由曹俊英著,一本普通母亲的教子心经,让您的教育从此非凡!

她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她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给儿子当老师,让爱有了不一样的高度。

内容推荐

《给爱一个高度(我给儿子当老师)》由曹俊英著,全书行文,真切无私,不事雕琢,亦没有掩饰,像日记那样,记录着日月痕迹,心灵感受。一本书,两个人,儿子做派,母亲情怀,全然袒露。篇幅不长,内涵却多。曹俊英说:“爱,是责任;会爱,是智慧。”

《给爱一个高度(我给儿子当老师)》适合广大家长阅读。

目录

序:爱的高度

和儿子一起成长

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

成长是一生的需要

儿子也是我的老师

永远的守望者

一路爱并快乐着

教育是唤醒的艺术

在春日里期待

路上遇见孔子

他的青春无雨季

让生命如一眼活泉流淌

高三路未央

向傅雷学教子

爱如春雨润无声

读书和做人

运动着是美的

润在音乐里

每临大事要有静气

感恩的心有温度

孝是做人第一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又是一年期末考

对话维纳斯

第一次醉酒

在流行中坚守内心

呵护青涩的青春懵懂

儿子说了“不”

有个姐姐多么好

儿子的青春懵懂

问世间情为何物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也是挫折教育

无为无不为

上医医未病

儿子首先是他自己

再说青春懵懂期

给爱一个高度

教育有公正

做人是教育的终极

儿子是一棵成长的树

母子亦有度

玩吧玩吧不是罪

升华—份爱

每个孩子都是成功的

来世还要做母子

第一次离巢

儿子的《母爱小札》

多年父子成兄弟

一次诗歌朗诵会

住校三部曲

儿子的自律

寒假的日子里

做个母亲真快乐

高考前夕的母亲节

栀子花开

情系父母

跋:一个师者的足迹

试读章节

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

儿子以优异成绩进入我执教的高中,这一年,我恰好教高一,便萌生了一个念头:tkJL子做我的学生。

我不是心血来潮。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可家庭教育其实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没有一个女人在做母亲前接受过如何做母亲的培训。好在我这个当妈妈的一直有归零的心态,始终秉持着和儿子一起成长的信念,所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还算成功。儿子体魄健壮,阳光进取,我们母子关系一向和谐。在儿子进入世界观、价值观日趋成熟的高中之际,我才敢大胆接受我执教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学生。这种体验一生唯一,和儿子携手的日子里,不只尽享天伦,也能进一步涵养我的职业素养。此种际遇,可谓天赐。

在和儿子商量这件事情之前,我下了一个诱饵:“我可以考虑让你做我的体育委员。”酷爱体育的他也不软不硬地踢回一个球:“可是我有可能是你们班最调皮的一个学生!”我咬着牙根儿说:“行!”心里却嘀咕:小样儿,还整不了你!

可我心里明白,做儿子的老师,我和儿子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古人提倡“易子而教”,无非为的是还家庭教育一份理性清明。做了儿子的老师,母子感情的砝码会不会让我教育的天平失衡?

儿子中考前被我校的竞赛班录取,这一段时间,正好是我做儿子老师的实习期。一次,我给学生们明确了几条纪律。我一直相信自己言语的力度,话毕全场肃然,我也得到了某种心理满足。唯有儿子好像没事儿人一样满不在乎。儿子如此不捧老妈的场,我有些气恼。我走到他的身边用沉默提醒他,他却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无辜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我怎么了?我没怎么啊!”我不好当场发作,走出教室拿出手机向他爸诉苦:“我可管不了你儿子!”他正在开会,回了一条短信差点儿把我气晕:如此小女人气,哪里像个教育家?

牢骚归牢骚。儿子虽然单纯了些,但阳光、正直、人缘好,也还算聪明,一句话:孺子可教也!只是这些年来我们母子没大没小惯了,我一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罢了。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管得了学生却未必管得了自己的孩子。一则对待自己的孩子缺乏对待学生一样的耐心;二则在孩子面前随意惯了,缺乏在学生面前的威仪;三则一天到晚累得要死,谁还有心情管孩子?可我一直这么认为:当了一辈子老师,如果失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即使成了全国知名教师,能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吗?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秉持这样的信念,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做了儿子的老师,我想这样定位自己:把儿子当成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来培养,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儿子的成长。

作为老师,作为母亲,在学生和孩子之间找准感情的契合点,在严厉和恩慈之间找准管理的契合点,在理性和人性之间找准合作的契合点,这应该是我工作的一个方向。

儿子,人生路上,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让我们同行吧!

成长是一生的需要

我惬意地光脚坐在广场的音乐喷泉边纳凉。打球归来的儿子凑过来,一身球衣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我建议他把上衣脱了,他看了看周围乘凉的人,一扭身子:“不文明!”我乐了,赶紧穿上了自己的鞋子。

不能否认,很多时候,是孩子在端肃着我的言行。成长,对孩子、对成人,都是一生的需要。

朋友建议我做一个《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老师季先生那样的人。六艺精通确实很让人服气,但我没那样的本事。我只能一方面很人性很平等地对待学生,当然包括我的儿子,用人格魅力赢得他们的信赖;另一方面,我会终吾一生全方位提升自己,以便能和时代的需要同频共振。成长,是人一辈子的事,和年龄无关。

儿子坐在我身边,一边摆弄着同学的步步高,一边嘴里嘟囔着:“比你们给我买的那个三百元钱的MP3高级多了!”他爸爸在一旁撇嘴不语。这种无法回避的物质诱惑一直让我隐隐不安。儿子初中上的网校,同学都是地方高干和款爷的子弟,三年的浸染,我真的还不知道他的免疫力如何呢。

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是的,我们除了能给你爱和前行的力量,其他的需求只能你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了。包括你英语课堂上表达的周游世界的愿望。”儿子眨了眨眼睛,懂事地点了点头。

一次下班路上和同事闲聊,自然谈及高中教师工作的紧张。大家一天天陀螺一样旋转,忙得顾不上家庭,管不了孩子,也虻得找不到自己。说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她很无奈地说:“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只有影响没有教育。”客观一点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这是最本色最根本的教育。除此之外,我们真的也应该用点儿心思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门艺术呀!

当今的家庭教育是很容易走极端的,要么关爱有余,要么严厉有加。父母过度关心照顾孩子,往往会剥夺孩子个人成长的空间。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家长,她对孩子细致到连香蕉皮都不用孩子自己剥,她对孩子说只要一门心思学习即可,其他事无巨细她全包了。结果孩子高考并没能考好。对孩子过多限制和干涉,会阻碍孩子潜能的开掘和释放。我曾见过不少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动辄吹胡子瞪眼,时间长了,孩子根本不买大人的账。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叛逆。家庭教育,更要把握好一个度啊。

经常有家长问我,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我说:“朋友一样的和谐民主,最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以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教育孩子,效果最佳。”如今,八零后、九零后们自我意识彰显,再端着架子做家长、做教师都行不通了。以人为本,就需要很人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内心世界里真正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尊重。人心换人心,尊重自然也会赢得尊重。这样,孩子“亲其师”,也就容易“信其道”了。

做教师,做家长,甚至做朋友,不都是一个道理吗?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过程,也是家长和孩子享受共同成长的过程啊!

P3-10

序言

爱的高度

闻章

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

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情,因此,母亲爱孩子也属常情,不算什么。但是,爱孩子却也有个高低宽窄。有的人是把孩子当成自己来爱了,结果是什么呢?孩子到头来却不爱自己。自私是靠不住的,从来靠不住。仔细的自私也许更加靠不住。

曹俊英也自私,但她的私是大私。

自私也分大小。

当年佛陀曾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以天地为我,这便是大私。曹俊英也引用老子的话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曹俊英,老师一直当得好,其原因就在于她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他们。因此,她拥有了那么多的“私有财产”,且都是无形资产,莫可估量。可以说,她是一位很富有的妈妈。

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这也许不难,把自私扩大到一定程度就行。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她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爱——做了儿子的班主任。这真的不容易。

那么亮的一只灯笼,挑起来,地下也有一团暗影。自己的这点儿事,灯笼都解决不了,何况人?

一直优秀的曹俊英,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缘,一生就这一次。她想打破灯笼的局限,把自己做成月亮,期望着“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样的效果。

她真的就这么做了。她做了月亮,她的儿子与她的所有学生一样,做了月亮的水面。

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与儿子一起成长。她说:“成长,是一生的需要。”

佛陀的僧团中,有罗喉罗。

孔子的塾屋里,有孔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子亦有异闻乎?”伯鱼一番话,陈亢就懂得了夫子的博大。

佛陀将涅架,是侍者亦是弟弟的阿难想得佛陀一句话,佛陀说:“阿难,我所说法,或显或隐,是无分别。如来于法,是无秘密。”

花枝虽有短长,春色却无高下。因此他们是觉者,是圣贤。

曹俊英做的,却是圣贤曾做过的。

但不能说曹俊英是圣贤。曹俊英只是在找人心中最柔软、最核心的那个部位,找自己的立足点。

她是先打碎自己,然后在儿子面前,看着儿子的样子,重塑一个新我。

她在调理儿子,儿子也在调理她。儿子那边不仅仅有儿子,还有儿子的同学。学生中有个儿子,所有的学生都不再仅仅是学生;有了儿子这个学生,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再简单地视同儿子。

她在儿子与学生之间,在妈妈和老师之间,找一种东西。这个东西至真至贵。  她有一段话说得好:“作为母亲,我第一爱的肯定是我的儿子。爱的真诚就是推己及人。我因为爱儿子而爱你们,你们也不要赞美我博爱,不过是我的儿子让我的爱有了一个高度。”

她没有把妈妈当假,更没有把老师当假。

一切都在变化,但一切又都自然,她就在自己这里认认真真地做了回自己,就像月亮认真做月亮一样。千江照过,水里都有了月亮,但月亮却还是自己。

2012年6月

干石门 自在堂

后记

跋:一个师者的足迹

曹俊英

师之大者,必人之大者。人之大者,其生命如处子般鲜润蓬勃,其健朗舒展的人格,无凌厉逼人之势,如春风化雨,膏润生命。

很多时候,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师”,从这个意义上,师生情深是一份大缘,师者还是心存一颗平常心,感恩自己的学生吧。

“我允许我的学生在我的视线范围内自由成长。”一位名师如是说。这个守望的距离需要师者用人性和智慧一生去丈量。

是为了生活的工作,还是为了工作的生活?把工作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吧。教育的目的本也是为了让人过一种有质量的生活,师者应该站得更高一些。

一只蚂蚁扛起一粒米,和一头大象举起一根木头,其成功值是等价的。师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非让一只蚂蚁举起一棵大树,美其名日“恨铁不成钢”。还是追求让一只蚂蚁举起最大的一粒米吧。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师者的弊端是多越俎代庖的教导,少对自我教育潜能的激发。古之师者称木铎之人,意为拿着木铃摇醒学生的人。做一个这样的唤醒者,应该是为师的方向。

“孩子是自己的好”之所以成为天下定律,其根本源于爱,因为爱所以欣赏,因为欣赏所以赞美。无形之中,孩子真的越来越好了。于师者而言,其理同。

大音希声。最高的教育是行无言之教。师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终生涵养道德和学问。这一点儿也不亏,首先受益的一定是师者自己。

师者的心地应该是宁静、干净的,明净如碧蓝的天空片云点点,沉静如澄澈的碧潭树影婆娑,是为禅心。这样去工作,容易生欢喜心,是为禅悦。

只有基于“教育”而不是“考评”,才会有真正的尊严。师者如果站位不高,必然如地上的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在狭小的圈子里团团转,当然就缺乏一份从容大度,何来尊严?

十一

职业的倦怠源于幸福感的缺失。师者的幸福感是什么?不是桃李满天下的虚华,而是人之于人的真诚。你种下一份真,必收获一份真。

十二

师者,应一生恪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理念。小师长成大师了,什么民主、平等、尊重等等,必于举手投足问,不经意散发人性魅力。

十三

管理的目的是为达到目的,其间难免会有尖锐、对立。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和”,心立足于这一点,终究能“和”。上司和下属如是,老师和学生亦如是。

十四

读经书,弹素琴,煮香茗,这样的心境完全可以融入师者忙碌的生活中。清风、明月、鸟鸣、虫唱,什么时候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人为隔离,和忙碌关系不甚大,和心境关系甚大。

随手翻出这些曾经的随感,发现这正是我为师为人的灵魂和追求,万法归一,是为跋语。

2012年9月

于含弘斋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行文,真切无私,不事雕琢,亦没有掩饰,像日记那样,记录着日月痕迹,心灵感受。一本书,两个人,儿子做派,母亲情怀,全然袒露。篇幅不长,内涵却多。我读时,有几处流了泪。想总结一句话,却总结不出来。其实曹俊英已经说了:“爱,是责任;会爱,是智慧。”

作家 闻章

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例,这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心灵对话。朴素的文字,真实的故事,饱含深情的诉说,足以让爱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特级教师、文化学者 许建国

给儿子当老师,她融妈妈、老师、朋友于一身,在对儿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充满智慧的教育中,实现了母子心与心的交融。在这中间,她收获了成果、喜悦和幸福,这是多少母亲梦寐以求却难以做到的啊!相信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能如我一样从中大获裨益!

读者 杜金梅

当“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曹老师却在以母亲和教师的身份告诉我们“爱的高度”: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苛责,多_份宽容;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些润物无声;少一些精神的棍棒,多二些灵魂的阳光……无论家长和老师,都需扮演好“平等的首席”,“平等”意味着尊重与民主,“首席”意味着指导与帮助。这是爱的原则。

全国特级教师 尤立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9: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