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水火》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优秀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火/国学百家讲坛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水火》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优秀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内容推荐 《水火》是“国学百家讲坛”系列之一,由宋一夫编著。 《水火》简介: “水火”本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水与火,而古代兵家所论述的“水火”,是特指战法:水战和火战。或单用火攻,或只施水战,或水火兼用。 就水战而言,卓越的军事家总是利用江、河、湖、海、池、沼、泽、汉等有利的自然条件,或攻或守,巧用水势。 就火战而言,有才能的将帅常常凭依地形,借用风势,依据敌情,进行火攻。初始,使用干柴枯枝,随着科学的发展,则辅以硫磺硝石,后来则出现了“火箭”、火炮,火战之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目录 国学漫谈 水火 孙武·说水火(一) 历史战例 半渡击之 水灌晋阳 孙武·说水火(二) 历史战例 火牛陷阵 刘秀灭蜀 孙武·说水火(三) 历史战例 官渡之战 赤壁鏖兵 墨翟·说水火(一) 历史战例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墨翟·说水火(二) 历史战例 火烧连营 灭吴之战 吴起·说水火 历史战例 白衣渡江 平定王琳 孙膑·说水火(一) 历史战例 刘裕灭秦 淮汉之战 孙膑·说水火(二) 历史战例 杨坚篡周 河阳之战- 《六韬》·说水火 历史战例 镇州之战 杨刘之战 《百战奇法》·说水火 历史战例 用兵如神 水火并用 《投笔肤谈》·说水火 历史战例 黄海恶战 吴淞炮战 试读章节 半渡击之 春秋时期,楚国出兵攻打弱小的蔡国,蔡国国君万分焦急,便向吴国求救。 吴王阖闾接受了蔡国的请求,决定倾全国之兵亲自出征,伐楚救蔡。吴王以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为将,派兵出战。旌旗蔽日,征尘漫天,吴国的4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了。 阖闾根据进军路上的地理情况,分兵两路。南路是主力,人不知鬼不觉地越过大别山脉,经柏举,渡举水,直达汉水东岸。北路是偏师,沿着淮河乘舟西上,至淮油(淮水弯曲处)登陆,西经蔡国与蔡军会合。 楚军由令尹子常为帅,左司马沈尹戌为副将,率车兵步卒近2万人北上,绕过桐柏山沿北麓东行,直指蔡国。 吴军远来救蔡的消息传到楚军时,楚令尹子常决定回师,在夏汭以西沿汉水西岸布阵防御。 楚左司马沈尹戌向子常建议说:“为战胜吴军,我军可尽出方城之军,迂回敌后,疾趋淮汭,尽毁吴军的舟船,断其归路。然后回师南下,越过三隘口,从侧背袭击吴军,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歼吴军于汉水东岸。不知令尹以为如何?” 令尹子常沉吟了半晌,最后点了点头说:“左司马可依计而行。”沈尹戌得到令尹的允诺,连夜率师北进。 沈尹戌走后,令尹子常听了部下进言,心想:我手下兵多粮足,军械精良,区区吴军何足忧虑,岂能让左司马抢了头功?于是他就改变了原定作战部署,单独出兵渡过汉水,要与吴军决战。 吴、楚双方在柏举摆开了阵势,剑拔弩张,都在寻找战机。 吴将夫概深知子常不善用兵,又不得人心,楚军内部不和,士卒疲惫,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出击。夫概率5000精兵杀来,猛攻楚军,楚军被打得大败。子常看到败局难以扭转,就畏罪弃师,逃到郑国躲了起来。 楚军失去统帅,顿时乱作一团,仓皇逃窜,一直败退至清发(今湖北安陆)。但脚跟还未站稳,猛追不舍的吴军已经赶了上来。清发水滚滚奔流,翻着浪花,卷着泡沫,如同一道天堑挡住了去路。高高的河岸蜿蜒着伸向远方,仿佛悬崖挺立,任凭河水冲刷。 夫概见楚军奔到河边停下了脚步,忙向三军下令:“停止追击!”身边的部将连忙问道:“将军为何不乘胜进军?”“穷寇莫追。追得急了,楚军必会拼死顽抗,我军将会伤亡过大。现在可虚张声势,进行佯攻,楚军则会渡河逃命。待楚军渡至中流,再挥军掩杀,楚军自会溺水而死,而我军可不伤一兵一卒。”“将军确是英明善断!” 楚军见身后戈矛如林,飞箭如雨,也顾不得河水的深浅,纷纷跳下河去,争相逃命。等楚军全部跳进河中,渡到一半时,夫概高声命令:“出击!”楚军欲返岸不能,欲还击无力,纷纷被汹涌的河水卷走,击毙、溺水、被俘者不计其数。 远在方城的左司马沈尹戌得知子常兵败的消息,急忙率兵急趋雍活澨增援。两军一场大战,沈尹戌身负重伤,不能继续指挥作战,部下也溃不成军。 吴军乘胜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仓皇出逃。 恰值此时,秦国出兵援助楚国,吴的宿敌越国也趁机攻打吴国。吴王阖闾急命撤军回国,楚国才败而未亡。 柏举之战,吴军待敌半渡而击之,用力少而获胜多。这次战役,提高了吴国的声誉,打击了强邻的嚣张气焰,为吴国日后北上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水灌晋阳 春秋战国之际,晋国的韩氏、赵氏、魏氏等六卿为夺取晋国的统治权而相互争斗。赵氏首先击败了范氏、中行氏。智伯与赵、韩、魏等四卿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地盘。晋出公大怒,请求齐国、鲁国出兵讨伐大逆不道的四卿。四卿恐惧,便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晋出公难以抵挡,逃往齐国,死在半道上。于是,智伯拥立晋昭公的曾孙骄为君,这就是晋懿公。 四家之中,智伯的势力最强。他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向韩、魏索要土地,两家不敢不给。智伯得寸进尺,又向赵氏索要,结果碰了钉子。 原来,智伯和赵氏两家有旧仇。此前,智伯曾兴兵伐郑。当时赵简子正患病,便派太子毋恤带兵配合智伯围攻郑国。在一次宴席间,智伯喝得酩酊大醉,强行给毋恤灌酒,并用酒杯击打毋恤。毋恤手下的将领认为智伯欺人太甚,请求杀死他。毋恤冷静地说:“主君所以派毋恤来,是因为我遇事能忍耐。”他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对智伯十分恼怒。智伯回国后,向赵简子告刁状,让赵简子废掉毋恤,赵简子没有理会。赵简子死后,毋恤即位,这就是赵襄子。 智伯知道赵襄子拒绝了他的要求,怒不可遏,便率领韩、魏联军攻赵。赵襄子见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锋芒,退守晋阳城。 晋阳是赵氏的根据地,苦心经营多年,民心依附,加之城池坚固,围了一年多,仍然纹丝不动。于是智伯想出了一个计谋,引汾水淹灌晋阳城。水势凶猛,城墙很快就要被淹没,形势非常危急。 城中进了水,已无一块干爽地方,百姓只好把锅吊起来做饭。后来粮食用光了,再没什么好吃的了,便吃孩子充饥。不忍心吃自己的,就互相换着吃。这时,群臣也变了心,不把赵襄子当回事,礼节益加怠慢,只有高赫一人,不敢失礼,如往日一样。 这下赵襄子害怕了,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求救的办法。一天深夜,万籁俱寂,他趁智伯放松戒备之时,派人用绳子把张孟谈缒到城下。张孟谈到韩、魏两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理,动之以利害,终于使韩、魏同意与赵氏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智伯。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决水反灌智伯之军,并擒杀智伯。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战后,赵襄子论功行赏,高赫拔了头筹。 张孟谈心里不服,说:“解救晋阳之难,高赫无尺寸之功,为什么要重赏他?” 赵襄子解释说:“在晋阳被围的危难之际,群臣礼节懈怠,只有高赫一人仍旧恪守人臣之礼,所以我要重赏他。” 张孟谈听了觉得有道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P6-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