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过了好几代说书先生的润饰,再加上人们加入各式各样的故事插曲,以及说书先生根据自己喜好的更改,所以故事本身的夸张及捏造在所难免吧。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完成之前,我相信故事本身一定已几经修改,并且有人补上不足之处。几近完成的罗贯中《演义》版本出现后,在每次的誊写印刷之时,也可能有热心的书迷在其中添上几笔吧。总之,孔明即使过着贫穷的日子,也似乎只专注于读书这件事。
在那样的时代里,想要出人头地、赚取稳定的收入,就只有在被抓去当壮丁之前,谋个公务员之职。而想步人仕途,则是通过有识者“举孝廉”的察举制(基本上是由郡国太守主持),做法似乎是与有识者建立关系,给予巨额贿赂,日后持续送礼。但是,在后汉末年的朝廷因为处于破产边缘,非常不安定,官职最多只能做到地方官、有力的太守、刺史、州牧,以及豪族军阀的首领。如果没有关系,就只能凭借卓越的学问或是一身的武艺来谋取做官的机会了。
孔明长大成人后,虽然是个身高超过一八。厘米的山东大汉,但他全无武艺。他在少年时虽然身高就高人一等,但骨瘦如柴,再加上是个怪异的外地人,所以他在刚移居襄阳时,常有附近的坏孩子找麻烦。但孔明可不是就这样乖乖就范的人,他明明还是个孩子,却能利用惊人的史学学识编成一套言论来驳倒那些坏孩子。
“喂,那边那个大个子,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玩,就先从我们的奴仆做起吧!要是你能拿一些点心或是银子来,我们倒可以考虑让你加入我们哦!”
当那些孩子们把新来的孔明团团围住,不怀好意地这样威胁他时,孔明突然以他那尚未变声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说:“昔日,汉高祖只以泗上一亭长的身份提起三尺之剑而发迹,虽然他在楚汉之战中节节败退,但丝毫没有动摇志向,屡战屡败却不轻言放弃,终于在最后一战中战胜了楚项,得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你们这些人尽管把我看扃好了,今天我让你们赢,可是将来得到最后胜利并取得天下的人是谁还不知道呢……”明明就是小孩吵架,孔明却能扯到争霸天下,实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那令人惊异的头脑,或说真令人毛骨悚然。
不过话说回来,那楚汉相争的最后一胜,是在双方缔结了休战协议之后,刘邦趁项羽军队松懈下来、准备退兵之际,从后偷袭而得来的,这其实是个古今罕见的卑劣暗算手段。稀世的军师张良向刘邦进言说:“汉王如果不用此计,绝对无法战胜项羽。”这时,刘邦还怕留下臭名而举棋不定,他对张良说:“做这样违反道义的事情好吗?”但最后他还是做了。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项羽非常可怜,但身在汉朝的人如果这么说,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他们不得不把嘴闭上。
少年孔明虽觉得奇怪,但也认识到“这世上有好计策也有坏计策”这个道理。孔明是个嘴巴绝不饶人、令人讨厌的小孩,但是其他孩子们也并非全都够聪明到能了解其语言个中之意。要是遇到那种坏孩子恼羞成怒地说:“别说那些歪理。”孔明自知诉诸武力他绝对赢不了,便会一边装哭一边逃离现场,接下来再寻求奇计好好报复一番。
不久,那些坏孩子就会因误踩陷阱而掉入洞穴里,或被天花板上掉下来的大石头砸中,更甚者还会因大人中了孔明的“虚报之计”(写起来很有派头,说穿了只是撒谎骗人,称不上什么仁义之事)而被痛打一顿,或被吊在树上,再不然就是被原来一起玩的同伴们孤立。
要是在家里,孔明就会趁天还没亮时使出他的得意之计——火……
P5-6
序言
第一回 孔明于襄阳吟唱《梁父吟》
第二回 孔明在狭小的世间号称“卧龙”
第三回 孔明中了年度最危险人物庞德公的圈套
第四回 孔明通过五禽戏获得丑女一名
第五回 单福被刘皇叔收服,一入职场就吃了苦头
第六回 孔明耽溺色欲,闭门不出
第七回 刘皇叔遭逢危难,靠的卢马的脚力逃过一劫
第八回 刘皇叔才离狼群,又入虎穴,靠近水镜先生的钓饵
第九回 徐庶为难于离间之策,终于推荐了诸葛亮
第十回 庞德公再次出马,与刘备讨论平分宇宙
第十一回 孔明受二顾之礼,隆中变身歌剧院
第十二回 刘备无奈中第三次顾茅庐,附孔明年末行踪大揭秘
第十三回 孔明以宇宙为念,借滂沱泪水掳获刘皇叔之心
直到最近,我才终于了解到诸葛亮的伟大。这绝不是讽刺的说法。也许日本全国两百万诸葛亮迷会说:“怎么到现在才说这种话?”但实在是因为在下笨拙,所以迟迟未能察觉。
我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读过《三国志》后半部孔明南征的章节,觉得非常有趣。尽管其中涉及了种族歧视的写法,描写居住在洞穴里的南蛮酋长们屡屡袭击孑L明所率领的蜀汉军之场面。蛮族洞主屡次使出一些怪招,连赵云这些正经的将领们,突然被卷入和这些如狼似虎的野蛮士兵的非常规战斗中,也会不由得陷入困境吧。
然而孔明却一点也不慌张地说:“吾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南蛮有驱虎豹之法。吾在蜀中已办下破此阵之物。”之后便出动了不知何时造好,且已运送到的巨大野兽模型兵器(就是人可以人内操纵,类似特洛伊木马的东西),这些巨兽口吐火焰和硫磺的毒烟,吓得蛮族的野蛮之师四散奔逃。再加上事先已埋藏好的地雷,使得这些蛮族们如虫豸般被烧杀殆尽。
先不谈孔明那孩子气的所作所为,关于为何他不把这些机械兵器用在之后对魏的北伐,例如斜谷、街亭以及五丈原等战役中,以攻击魏军这一点,我可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相信读者们也很希望看到司马仲达的大军被喷火的怪兽兵器部队修理,以及被地雷炸得四处乱窜的景象吧。若果真如此,孑L明大军必定能凯旋而归了。为此感到扼腕不已的应该不只我一个吧?
说起来,我第一次读《三国志》是在成为作家之后的事。因为我的出道作品被评为具有“灰姑娘+三国志+金瓶梅+末代皇帝”的品味,所以我才想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碰它吧。由于《三国志》的汉字太过难懂,即使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是很难,我于是选择细读译得还可以的日文版《三国志》。(顺带一提,我至今仍未读过《金瓶梅》。还有,前几年蔚为话题的原版格林童话、听说很可怕的《灰姑娘》我也没看过。)而以《三国志》为基础改编的吉川英治的国民小说《三国志》,以及横山光辉写给小朋友看的《三国志》我也都没看过。
虽然我对于中国原版的《三国志》不甚了解,但“诸葛亮”的威名我可是时有所闻。“千年才出一人的神机妙算的军师”、“智谋秘策如涌泉”、“出其不意的纵横之士”、“作战之神”之类的评价不绝于耳。就像评论当代的武道家时会用“今之武藏”或“现代的姿三四郎”来形容一样,日本史上若出现了少有的将帅或充满智谋的战术家,人们也会引用诸葛亮的事迹,称赞他们为“当今之孔明”或“我国的孔明”。就连战国美浓①的武士——竹中半兵卫②也是如此。
到底为什么他会被人如此尊崇呢?因为诸葛孔明不仅是战争的天才,而且可以说是跨越国界的史上最强人。也许西方人并不知道……
酒见贤一编著的《孔明你又乱来了》讲述了:敢于在三国时代投胎的人个个都是好汉(含女好汉)。
不过正因为是乱世,不成功就成炮灰,才有成就功业的超强动力。
然而仙道青年诸葛亮,二十五六岁就已觉悟了人生之短暂,不打算“闻达于诸侯”,婚姻大事委托给爱操心的姐姐替他四处碰壁,一日三餐的粗活则托付弟弟诸葛均鞍前马后(不是独生子就是好啊);二十六七岁娶妻(晚婚)之后又觉悟了功名之虚无,过起了莺莺燕燕的婚后生活,谁知道好景不长,朋友徐庶(交友不慎)出卖了他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之后,一个四十八岁的男人带着两个黑道小弟,流着鼻涕大雪天第三次摸到他家门口……
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或日本的《三国志》漫画、小说里,孔明都是神机妙算的军师、英雄般的人物。然而在这本《孔明你又乱来了》中,孔明却以完全意想不到的面貌登场了。
酒见贤一编著的《孔明你又乱来了》为作者2004年的新作品,仿效三国志演义以说书人加油添醋的方式,东拉西扯、夹叙夹议,以一番不同的面貌呈现三国故事。作者认为,写历史小说其实就是在“吹牛”,因为历史人物的想法已不可考,即使有第一手的资料左证,也不见得能百分之百正确解读其想法。“一点都不觉得孔明是这样的人”便是作者创作本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