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人辩论的表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民主是民主国家的必修课。正如世上民主国家还很少的时候,独裁是独裁者们的日日操,专制是专制者们的“养生功”。

独裁肯定专制。但是倘一个国家挺富庶,足以养民于无虞,则独裁就不需要太铁腕,专制也就显得不怎么黑暗。在那一种情况下,独裁是可以独得比较漂亮的,连皇上和国王都愿意表现自己是明君。

唐玄宗李隆基坐天下时,宰相叫韩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韩休,对自己唯一的“顶头上司”也每有冲撞和冒犯,多半是由于皇帝做了什么摆不到桌面上的事。故玄宗若欲放纵一遭,每问左右韩休知否。皇帝何以惧宰相呢?盖因韩休治国有方略,很负责任,使李隆基免操不少心。也有人暗中撺掇李隆基将韩休罢了或干脆杀掉算了,眼不见心不烦啊。唐玄宗却说出一番话——罢休杀休,反掌之事。但他替我将天下处理得如此太平,我怎么能轻率地除了他呢?

杀之随时可杀,这便是独裁肯定专制的规律;不杀是看在有用的分儿上,这便是所谓“明君”的真相。

后来韩休识趣,主动辞职了,怕李隆基迟早会找茬儿杀他,终日声色犬马,力图给皇帝一种再也不过问“政治”的印象,以使其放心。按西方民主的内涵来说,他成了个并未“免受恐惧”的自由的人。

故,说千道万——不理想的民主制度,那也显然比似乎很理想的独裁制度理想一点儿。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事实上,民主当然也是全人类社会的生命。而另一个事实是,对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民主并非必修课,只不过是选修课。专政才是必修课,日“人民民主专政”。“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就很尴尬。

20世纪80年代以降,中国逐渐重视起民主来。作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的政治课一民主,在中国,由选修而必修,上升到了“国课”的高度。

尽管如此,为数不少的中国人看西方某些国家的民主,仍觉得像是“戏”,像是“秀”。我们中国人是崇尚庄重的,什么事有“戏”的成分了,有“秀”之嫌了,往往质疑其意义,认为比之于“戏”,比之于“秀”,干脆将某些事仪式化倒还严肃些。这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说西方的竞选吧,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不像“戏”,可不像“秀”嘛。且慢取笑。那像“戏”、像“秀”的竞选,只不过在我们看来“像”,在人家,那是面向全民的公开答辩,是政治平台上的人物们,在向全民交出民主的论文。

一个国家民主化了,意味着它在政治上成功了。越民主,越成熟。然一个民主制度成熟的国家,年复一年,二十年、三十年、半个世纪,一百几十年后,公民们对于政治那也必然会心生冷漠的。这叫“民主冷感症”。一个民主国家一生出这种病,全民在精神上往往会“睡过去”。

竞选也罢,议会里的争吵也罢,政治人物们的互相批评、指责乃至攻击也罢,其实也都是一种竭尽全力的能动性的体现。为的是证明给人民看——我们充满活力。也为的是暗示人民——别不关心啊,我们的国家可是“公民社会”,我们在进行的事,你们都有责任参与。归根结底,我们是在代表你们进行,为你们进行。

民主国家靠竞选对民众的“公民神经”进行必要的刺激。全民的公民思想意识,才不至于在“民主后”漫长的无动感年代麻木了。

“五四”以前的中国,为什么被视为“东亚睡狮”?

叫我们“狮”,乃因我们人口最多。

叫我们“睡狮”,乃因我们真的是长睡不醒。

清王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地球西侧正是国国争相实现民主、社会变革天翻地覆之世纪。而清王朝的统治者们,自己却大睁双眼睽瞪国家,唯恐哪儿有人没“睡实”,或假睡。谁如果大声说:“中国怎能这样!”他们便砍谁的头。

正因为当时的中国是这么一种情况,谭嗣同才宁肯用自己的血惊醒中国人。可他被砍头时溅出的那点儿血,又哪够惊醒四万万中国人呢?

加上秋瑾的血,加上许多想要惊醒中国人的人的血,也只不过使少而又少的中国人醒了过来。而使更多中国人醒来的,是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故我对于什么“康乾盛世”之说,是很讶然的。比照一下历史看看,不正是在那么一种所谓“盛世”前后,西方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吗?人家猛醒了,我们还睡眼惺忪的,却大言不惭地说是处在“盛世”里,这样的些个人,似乎至今还没完全睡醒……

人家在比我们早一百多年的时候就从王权的摇篮曲中彻底醒了,并且最不愿看到的,便是“公民”又在民主的摇篮曲中“睡过去”了。“睡过去”了,民主也就不是民主国家的“生命”了。

我们比人家醒得晚,晚很多。故我们看人家,有时看不大懂。民主也是使一个国家不在精神上“睡过去”的一种方法。他们深谙此点。

我们则应多一份虚心,虚心地看,虚心地想。即使并不打算照搬,那也还是要虚心。我们怎么使我们的人民不在改革进程中产生政治冷感心理?

这是一个有必要思考的问题……P20-23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

——评论家、文化学者 张颐武教授

目录

Ⅰ 不完美的中国

国民心性之我见

国人辩论的表情

崇尚“曲晦”乃社会的变态

民主思想之写真

越民主,越成熟

“极左”思想是什么?

社会黑洞

故人往事

为情怀而纪念

论大学精神

龙!龙!龙!

一位法官的自白

我那小小的邮局

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该拿他们怎么办?

小村的往世今生

Ⅱ 一个时代的入口处

人性薄处的记忆

知青与红卫兵

记忆的组合

这个女人不寻常

论网络文学之网

只看到的应看到的

每一只手都是拿得动笔的

大众的情绪

爱憎分明

民间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

忐忑的广场

Ⅲ 中国将如何开始

世界的丑陋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大官村的“海选”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近虑远忧

我的科学观

武汉的启示

“开发蓝色国土”的历史记录

关于《风云翰墨》的杂感

静好的时代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文化应该是有原则的

为好社会而写作

答众学子问

序言

娱乐是人类最自然的习性。

动物也有此习性。

此习性体现于人类,比体现于动物强烈多了。但只有娱乐的习性就不可能有文化。动物界就没有。人类有文化是因为并不满足于习性要求;而动物只满足于习性要求。

二战时期的丘吉尔在战局的巨大压力之下,为了减压,曾和幕僚们玩钻桌子的游戏。然而我们又知道,他是西方优秀文化所化的人,所以他二战之后居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应该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少年和青年——他们在发了通追星热狂之后,甫一背过身去,一切关于人的好原则、好教养,立刻便归回内心里;他们在网上宣泄了一通,充当了一次找乐子的看客之后,放下鼠标,静静一想,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管这社会使我愤懑到何种程度,我还是得以好人的活法为情愿的活法。人唯一命,否则我连自己的生命也对不起。

这要求一点儿都不高的少年和青年的好本色,对极少数人可能是天生的,对大多数人却只能是被好文化所化的后天养成。

那么谁来奉献好文化呢?

在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碎片文化、嘻哈文化合流而至的当下,非要进行此种奉献有时不但是一厢情愿的,往往还会是尴尬的,费力不讨好的。即使在大学课堂上,即使特有讲课经验的老师,也没法把课讲到玩疯了的学子们心灵中去。

这是中国大文化面临的大窘境。

然而,总得有人来做——趁我们的下一代还没全都变成“吃货”加“顽主”;趁我们的孩子们还没变成无时不愤的“全天候愤青”。

没有兄弟姐妹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没有欣赏体会的人生是遗憾的。

没有被好文化所化的人生则是可悲的。

我们的经常被亚文化、次文化、劣文化所裹携的孩子们,以我的眼看来——他们特可怜。

他们抓住娱乐作为精神自足的稻草;连他们自己都清楚,那种娱乐沼泽中的稻草在精神上根本提升不了他们。分明,某些孩子的精神已快陷于没顶之灾了。他们令人心疼。

与大众,特别是与青年们发生广泛精神关系的文化种类,如电影、电视剧、书籍、网络都来在精神上帮帮我们的少年和青年啊!

我们也许水平有限,奉献差强人意——佃我们的奉献一定要真诚。

我们的孩子们还没二百五到看不出来我们真诚不真诚,而这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奉献的动力。

与其辩论孰高孰低,何雅何俗,谁才是文艺工作者而谁不配是,莫如雅俗文化、快餐文化与精品文化、网络文学与字纸书籍一同来对我们的孩子负起责任——在满足他们娱乐本能的同时,切记多少给他们一点儿值得用心灵而不仅仅是用官能来接受的元素。

这样努力了的文学家、艺术家,一切文学艺术从业者,即使被大加嘲讽,那也是光荣的。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她当下太需要我们这样了!

中国之发展、进步、文明,特需要一些清醒的、理性的、有定力而又有担当自觉的人来推动。胶着于,仅仅满足于享受娱乐文化的青年中,不太可能产生以上一种人。如果我们希望从下一代下下一代中涌现多些的我们所乐见的青年,那么举国上下氤氲一片的娱乐文化的泡沫,将使以上国家希望落空几成定局。而长此以往,三四十年后的中国人,极可能沦为人类亚种……

内容推荐

中国国民的素质如何?是什么现实情况造成了这种国民素质?中国民众当下的情绪如何?普通人的生活在中国为什么令人沮丧?网络的兴起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网络中生长的“曲晦”文化?中国思想话语的生态如何?草根与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思想力作《国人辩论的表情》,针对当下国情、民情、士情,纵论网络文化、大众情绪、民生问题,呼唤理性提升与人文化育。带你看懂急剧变化的当下中国。

《国人辩论的表情》分为“不完美的中国”、“一个时代的入口处”和“中国将如何开始”三部分,是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思想随笔之一。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力作,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思想随笔之一!

《国人辩论的表情》分为“不完美的中国”、“一个时代的入口处”和“中国将如何开始”三部分,针对当下国情、民情、士情,纵论网络文化、大众情绪、民生问题,呼唤理性提升与人文化育。带你看懂急剧变化的当下中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