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等。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
贝蕾妮丝·卡巴蒂、伊娃·阿达米创作的《色彩大师高更》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他的故事。
贝蕾妮丝·卡巴蒂、伊娃·阿达米创作的《色彩大师高更》介绍了高更的一生,讲述了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从小表现出的艺术天赋,他的艺术生涯等。在《色彩大师高更》中你可以找到很多他的作品。
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对于提高孩子们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非常有好处。
不过,高更对巴黎的生活并不满意。
巴黎人喜欢印象派画家的绘画方式——
用简洁的笔触、明亮的色彩描绘世界,
然而高更却不想这样画画,
他更愿意通过大块的色彩和清晰的轮廓描绘内心的感觉。
他迫切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作品,
于是决定借巴黎世博会展示自己的画作。
世博会上有许多法属殖民地的展台,
高更经常参观那些展台,特别是塔希提岛的展台——
那里的人们,生活原始而自然。
他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去塔希提岛描绘新的人物、色彩和风景。
或许这样能够让法国的艺术批评家惊叹?
梵高也曾说过:“未来的时代属于热带画家。”
高更卖掉了自己的画,决定离开法国。
“我要从传统文明的影响中走出来,创造简单、原始的艺术。”
他先去丹麦看望了住在那里的妻子和孩子,
然后搭乘一艘法国军舰前往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
高更对帕皮提不是很满意。
塔希提岛是法属殖民地,所以7月14日也庆祝法国国庆节,
而且这里还驻扎着法国军队,
这一切让高更觉得自己还是在法国。
他努力寻找的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究竞在哪里呢?
他画了一些帕皮提居民的画像,然后对自己说:
“我必须离开这个文明之地,
这并不是我千里迢迢想要寻找的大自然。”
不久,高更离开了帕皮提,去寻找更加原始的地方。
为了不再被人取笑,他剪了头发。
他一到达马塔耶阿,看到那美丽的海岸,便决定留在那里。
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地方,尽管也不是绝对一尘不染。
法国人和传教士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一些富人修建了一些非常漂亮的别墅。
一个名叫阿纳尼的富人对高更说:“你租我新建的房子吧。”
但高更不想住在那样的房子里,他打算住在当地土著居住的地方。
因此,他回答道:“我还是找一间草屋住吧。”
合提法和淘阿这两个当地小伙子藏在一棵树后面仔细观察高更。
他们感到十分不解:“那个外国人是谁?他为什么想住草屋呢?” 当地的其他土著也怀有同样的疑问,
他们不愿与高更接触。
合提法每次去山上摘红香蕉的时候都路过高更家,
不过他总是远远地盯着高更,不敢接近。
他其实很想和高更说话,可就是不敢。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当地人敢跟高更这样的外国人说话。
高更写道:“我们互相观察对方,在彼此眼中都是野蛮的原始人。”
有时高更会感到寂寞,但他并不后悔离开巴黎,
他预感到自己会在这里找到新的艺术灵感。
那段时间,他只画一些素描画。
高更还感觉到,要想更加深入地描绘马塔耶阿的风景和人物,
必须先慢慢适应岛上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
还得试着了解“一直坐着,盯着大地和天空一言不发的当地人”。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地人不再那么害怕高更了。
一天,一个女孩在他家门前放了一些包在香蕉叶里的白薯,
然后跑开了。
这是当地人与他接触的第一步……
不久,他与当地人成了朋友。
每天晚上,他都和当地人在树下聚会,一起聊天、唱歌。
当地人的面部很有雕塑感,
他把合提法、淘阿和特图阿的面部用素描手法描绘了下来。
他还学会了当地的土话。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终于感觉到自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他们喜欢唱歌;我从不锁门,他们没从我这儿偷走任何东西。
在这个远离文明的地方,我找到了自由和宁静。”P9-18
艺术大师的代表作被巧妙地嵌入故事的插画之中,让孩子们在了解大师的生平的同时,从画风上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
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元老、资深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院导师
画家戴泽
这套风格独特的绘本介绍了几位艺术巨匠的绘画人生,翻开它,我们仿佛就站在大师们身边,亲眼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创作那些不朽之作的。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美术部部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
许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