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圣外王(修己安人)/儒学书系/华夏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隋思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何谓“修己安人”?

——从师徒间的一场问答谈起

人应该如何实现自我?在儒家那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自我的内外之“圆成”,就是既实现了个体自我内在的超越进步,又实现了外在社会整体的和谐有序,这是自孔子以来的儒者所一以贯之的思想,被概括为“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的提出来自于孔子和弟子子路的一段关于如何是“君子”的问答: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一问答意涵丰富,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儒家修身之学的诸多内容,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首先人们会问:作为一种实现自我的修身之学,它所要成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孔子曾告诫他的学生子夏说:“你应该做一名君子儒,而不要成为一名小人儒。”这不仅是对子夏一个人的鼓励和要求,更是对孔门弟子及其后来儒者的殷切期望,所以子路便以成为儒门中的君子来要求自己。成为君子,这是儒家修身主张所要实现的目标,子路问君子正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了这一点。

所以在明了这一目标之后,必然就要问如何才能够成就君子,事实上也正是所有有志于君子的人想向孔子请教的问题。如何是君子?面对子路之问,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意思是说修养自己,在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等方面都要保持严肃恭敬、认真对待的态度。朱熹在解读这一段问答时说:“‘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也就是说,在朱熹看来,孔子说“修己以敬”本身就已经完整地告诉了子路什么是君子以及如何成为君子,但是子路没有真正领会,所以就有了“难道就是这样吗”的进一步追问。孔子便循循善诱,告诉子路,修养自己从而使自己周围的人能够安乐,进而能够使所有的人都获得安乐,这便是君子。从修己、安人到安百姓,层层递进中,孔子告诉了我们成就君子应该遵循的基本途径,事实上这也就是《大学》中所概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这是古人为学的阶梯次序,孔子在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君子成就自我需要遵循的简明公式。其中,修己是安人的开始,更是安人的基础,而安人则是修己的外在诉求和客观实现。

2.学着认识自己

公式虽然简单,但每一步的实现却不容易。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使所有人得到安乐,连尧舜这样的圣王也不容易做到,更何况一般人。因此,对于我们这些立志要通过修己安人的途径而实现圆满自我的修行者而言,知道修行的途径固然重要,但如何能在这条修行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坚守则更加难能可贵。所以,关键在于一个“学”字,孔子就非常强调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论语》首章即讲“学而时习之”的为学精神,而孔子的一生,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他好学、乐学,正如他自己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习与他的生命相始终。受孔子教诲,孔门后学都以刻苦学习作为实现修己安人理想的必要态度,孟子如是,荀子亦如是。如荀子其书首先即作《劝学》一篇,提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观点,劝勉人们勤奋学习,不可堕止。

历代儒者中往往不乏刻苦学习的典范,明代大儒王阳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有一天,王阳明从书上看到了“格物致知”这句话,谈到了从研究客观事物当中能够获取知识的观点。于是王阳明就想通过“格”竹子来弄明白竹子的道理,从而获得关于竹子的生长规律等知识。在王阳明的书院里正好有一片翠绿的竹林,于是他便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神情专注,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竹子,一定要搞清楚竹子是怎么回事。如是过了一天、两天、三天……直到第六天,他一动不动,看得脸色苍白,摇摇欲坠,家人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到了第七天,王阳明终于病倒了。虽然到最后他也没有悟通竹子的道理,但却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于事事物物上追求具体的知识是错误的,知识不能从研究客观事物中得来。他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在于吾心之外,而在于吾心之中,格物致知的工夫需要从人心上做,“心明便是天理”,反对朱熹理学的“支离事业”,倡导易简工夫的心学。可见,发愤忘食的好学精神是古今如一的。

然而学习也不是无目的的,“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对于儒家来说,所谓“学”,简单地说就是学做人。而要学做人,首先就要认识人,因为在儒者看来,人是所有生命中最尊贵的。荀子就这样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意思是说,水和火是气构成的,但是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但是没有智慧;动物有智慧但是不讲仁义道德;人则是由气构成,有生命,有智慧,也讲仁义道德,所以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有人向他禀报,孔子急问“伤人没有”,而不问马,可见孔子就是讲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正因为儒者把人看作是最可贵者,所以孔子才说不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而害怕自己不知道人。这里的“人”,既指自己,也指别人。

按照儒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原则,认识了自我也就认识了全体,所以,“认识你自己”,便是全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践修己安人思想的出发点。

P2-6

目录

一 修己安人——儒家式的自我之圆成

 1 何谓“修己安人”?——从师徒间的一场问答谈起

 2 学着认识自己

 3 人者,仁也

二 从“修己安人”到“内圣外王”

 1 “修己安人”即是“内圣外王”

 2 合内外之道以成人

三 忠恕之道——修己安人的黄金法则

 1 在忠恕之间求中道

 2 实现自我的忠道原则

 3 成就他人的恕道原则

四 内圣修己何以可能

 1 成圣需要求诸己

 2 孟子与荀子的成圣思路

 3 在发现天命中变化气质

五 走上内圣之路的内因功夫

 1 立志好学

 2 明诚尽性

 3 无欲主静

 4 慎独自省

 5 涵养用敬

 6 治气养心

六 走上内圣之路的外缘助力

 1 选择好环境

 2 求良师

 3 择益友

七 由“修己”走向“安人”

 1 安人之道的“三纲领”

 2 安人之路始于和睦家庭

 3 家国同构的中国式管理智慧

八 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方略

 1 为政以正

 2 仁民济众

 3 尊贤使能

 4 隆礼重法尚乐

九 君子理想与圣人气象

 1 夫子眼中的“君子”形象

 2 知、仁、勇——趋向君子的三达德

 3 人皆可以至圣人

序言

《华夏文库》发凡

毫无疑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问与出版理想。我们不禁要问,在2l世纪初叶,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发轫初期,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我们正在或者将要追求什么?我们能够成就或奉献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进程?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于是,有了这套《华夏文库》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探视其他文化精神内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与世界各文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其他文明所发现、所挖掘、所认知,汉语言正在生长为世界语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借助这样一种正在成长着的文化自信、自觉、开放、亲和之力,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眼光全面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与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处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今天,重新思考我们先人的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与哲学思考,找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与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何优秀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宣说自己、弘扬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们策划组织这套《华夏文库》的初衷,还在于让当下的知识青年全面系统瞭望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全景,并借此能够对更为深广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比较认知的基础。此其二。

顺势才能有为。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交汇处,信息文明带领我们从读纸时代进入读屏时代,以智能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书籍呈现方式正在与纸质书籍争夺阅读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在领悟数字技术,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视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在生发和原创着当今时代的文化。由此,我们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由纸质呈现而数字呈现,由数字呈现而纸质呈现,以多媒介的书籍呈现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四者结合,共同筑成《华夏文库》以奉献给信息文明时代的新读者。此其三。

总之,这是一套——专家大家名家写小书;以最小的阅读单元,原创撰写中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社会文明系列主题与专题;以图文、音视频多媒介呈现的方式,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主旨是为了让世界与中国共同了解中国的——大型丛书,借此,复兴文化,唤起精神,融人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内容推荐

《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由隋思喜著: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西方哲人来说,“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对于他们来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的。对于中国哲人来说,儒家经典《大学》中的那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或许会成为首要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修”字突出的是“实现自我”这一终极目标。

编辑推荐

《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由隋思喜著:修己,是通过学习古典知识和礼仪,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与人文素养的自我实现;安人,是自己以高尚的德行教化与感染他人,使之共同走向菩道的他人之自我实现。孔子提出的“修己安人”思想,在后来儒学的发展中往往被概括为“内圣外王”,具体体现在《大学》所确立的“八条目”之中。“八条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步骤,历来被视为是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途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