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艺风象(2012.9特集总第104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敬明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落落主编的杂志《文艺风象》2012年第9期。杂志从本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改版。9月刊主题瞄准“日剧”,从剧集观感、异国文化、演员特写、旅游观光等多个角度入手,幽默生动地展开了讨论。独家专访嘉宾,邀请到了久负盛名的日本著名导演土井裕泰,在日本剧作界有『恋爱之神』之称的剧作家北川悦吏子,和日本著名作曲家、编曲家林友树,他们的作品,是中国观众都非常熟悉的《魔女的条件》《自恋刑警》《爱情洗牌》《悠长的假期》《LEGAL HIGH》等等。主题之外,最新上线的“流行”栏目,整合人文、人物、搜街的精华部分,并开启了极具挑战性的新板块《GOODS--二人物语》,将精彩小说和实用指南完美组合。

内容推荐

落落主编的《文艺风象(2012.9特集总第104期)》中,“有事没事看日剧”特集是继在《去看你的演唱会》特辑中全面展示演唱会文化后的又一次延伸,让“日剧”这个题材,在纸面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效果。除了精彩的访谈对话和著名日剧作品,《文艺风象(2012.9特集总第104期)》选取了众多以评论和杂文见长的文字作者,用他们独到深刻的见解和幽默犀利语言,在为读者提供详尽“日剧综合报告”的同时,也进一步阐明了异国文化的魅力。本次主题想主要传达给读者的是:每一种文化和感情都是细腻而精美的,不会为生活或休闲所消磨,而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珍贵。

这是月刊发行至今的第一次重要改版,在提升阅读深度和凸显文艺质感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

目录

特集

 有事没事看日剧

卷头

 Drama Dream

 和制美学

领衔

 导演的条件·土井裕泰独家专访

 脚本家之路·北川悦吏子独家专访

Japanese Drama

 恋爱是横亘于每个世纪的事

 永不退场的青春赞美诗

 奇迹的轨迹/与光同行

 最长的梦

海报

 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

诠释

 日剧之五大定番

 日剧之奇妙路数

 日剧之改编进化论

 那些音乐所唤起的回忆

 日剧配乐作曲家林友树独家专访

绘影

 A Dream Come True

演绎

 日剧拍摄地巡礼

 回顾日剧名镜头

 开幕!文艺风象日剧星空赏

测试

 日剧主角我做主

分享

 日剧伴我行

号外

 神剧在重播

流行

 城市话题

 重点推荐

 人物·倪安东专访

 搜店·温柔的时光

 GOODS·世纪恋爱“物”语

专栏

 女王和小丑 恒殊

 流言电影院 图宾根木匠

 致远方 M.O.K

 地球好朋友 艺天

小说

 红豆 刘麦加

 给十五的你 张一凡

 狼少年 幽草

连载

 春晖Lesson-4 阮筠庭

 逍遥【下】 卢丽莉

小象剧场vol.14

试读章节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自己喜欢上日剧的理由,笔者会说“日剧让我第一次知道热血的含义,让我第一次懂得站在天平两端去看世界。”

日剧给予了人们独特而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让观众更接近现实,却不放弃去塑造童话梦想。在大多数亚洲剧集所企及的尺度范畴之内,日剧总展现着意料之外的成熟和现实,同时又在意料之外满载着大多数人即将遗失的纯真,这种“意料之外”,正是日剧让观众们永远对其满载新鲜感的秘诀。在全世界的电视剧中,日剧着实是短小精悍的,也映射着这个民族的特征(笑),但它们的整体感鲜明绚丽,细节又深人人心,有着最大程度的张力和突破,又因为计划性和预算性而不至于玩过头儿……虽说因为日本社会的不断变化,这些年来也不乏脚本素材的匮乏和放送受众流失等现象,但在日剧的制造者眼中,至少他们是一直向前的。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是诞生于英国——1930年初次放送的《花言巧语的人》。在这一年,目本NHK电视台的“电视信号放送技术”初次试运行,以“亚洲最快之速度”经过十年的不断进化,终于在1940年出现了日本史上第一部电视剧《晚饭前》,以连续三夜的形式进行放送,让“电视剧”这一名词初次走入国民心中,同时也是整个亚洲地区的首次尝试;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电视连续剧”诞生自昭和28年(1953年)。也是由NHK自制的电视剧《山路之笛》,改编自日本东北乡间故事,是一部纯爱电视剧。而在这样的起点的40年后——1981年,第一部“日剧”《姿三四郎》引进中国电视台,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了日本电视剧的特色,而后以“每年一部日剧”的引进计划,我们在1982年看到了《血疑》,1983年看到《排球女将》……事实数据证明:当年中国观众中有87%的人通过《血疑》而首次知道“白血病”这个名词,有69%的观众通过《排球女将》知道了“奥林匹克”的存在……不同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化剧情题材,在当时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日剧早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在脚本、拍摄技术、演员表现力等诸多方面虽说对中国人的口味来说稍显夸张,但着实引发了国民观众崭新的注意力,以“日剧”为载体而带来的广阔视觉空间和世界观,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这便是中国观众的日剧情结的起点——即使那些电视剧引进过来那会儿已经是日本国内十年前的作品(笑)。

过早的文化经济崛起,让日剧中早于其他任何国家地展现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刷新着时代感,强烈地追随着社会化的洪流,正如那时的日本人的个性一般——急于向世人证明社会的蜕变,于是我们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日剧作品中看到了湍急的表达方式,以至于老一代观众会觉得“日本人总是很疯狂、很夸张”,是的,但也很热血。虽说这是泡沫经济之下一种浮夸化的产物,却也从另一方向激发了艺术领域的高度标杆,所以即便经济萧条是必经之路,可人们对于文化作品的创作热情并非虚高,这便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文学艺术产业一直位于世界的尖端,日剧,也是如此。

最初日剧吸引中国观众的契机是什么?诸如《东京爱情故事》《魔女的条件》《一吻定情》《白色巨塔》等在国民心中掀起巨大波澜,甚至改变其人生观的电视剧,显而易见的缘由在于“题材”。从题材的多样化来看,日剧可谓世界舞台上的佼佼者。以纯爱剧为源头,这是日剧的起家特色,自然不容小觑,而重点在于日剧纯爱的切入点永远在你的预料之外——并不是把所有纯洁与真善美展现给你看,而是在过度的现实中让人们看清善恶的本质,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战胜利益本身依然不为之动摇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爱。而即便如此,再枯燥的纯爱剧也不乏精彩的台词,于是无论老套多少次还是可以各种煽情催泪。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剧的演员和受众群都日渐趋于低龄化,这一现象促成了校园题材的爆发,加之日剧正式影响着国民思想进化的时代也正是20世纪90年代,以校园为舞台的励志题材、社团题材、校园问题(诸如师生关系、家长关系)乃至颇为阴暗的校园运营问题、禁断情感、欺凌问题、校园怪谈等题材开始大热。于是到了21世纪初期,校园题材日剧已然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领先作品,即便有着社会制度的差别,但其对于青少年心境的剖析一度唤起了诸多国内外青少年的共鸣……以至于而。今日本校园剧也是无敌的。而迎合日本动漫作品中延续而来的“胜负欲”,日剧中不乏职业竞技题材,它们过早地用极为专业的角度演绎着社会上诸多专门职业或体育竞技项目的故事,让观众们以电视剧这种看似消遣的方式迅速了解了只有阅读专门书刊才会明白的职业知识,于是诸多青少年曾通过日剧产生了梦想——想打棒球、想打篮球、想成为舞者、想成为律师、想成为医生……这一点除了要佩服日本脚本家的钻研精神,也得益于丰富的漫画动画作品作为积累基础,成为了日剧改编脚本的丰富来源。而日本人对社会的过度现实的认知、不满和发泄,以及满溢于脑中的诸多新奇想法又促成了对社会题材和刑侦题材的电视剧的创作。日本是世界上“推理小说家最多”的国家,这也从一个层面证明了日本人的“解答欲”和“英雄主义”,这些特点完全体现在了曰剧的题材选择中,于是从日剧中走出的精英警察、侦探、政界要员也是数不胜数。归结到任何一种题材,日剧都会为你展现出最为专业、迅速的理解途径,短短十余集的电视剧,让你迅速入门,这无疑是人们喜欢日剧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题材美学”要想得以实现,脚本家自然是重要的一环。“脚本家”这个职业在世界上首次出现就是在日本,早期更是引发了世人对这个职业的质疑,而今在日本活跃的脚本家早已无法计数,倒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成就了“日剧特色”的大物脚本家们着实值得一说。

从早期被人们熟知的日剧来看,元老级纯爱脚本家无疑是野岛伸司和北川悦吏子。野岛伸司对情节架构的故事主线的设计永远是那么新鲜震撼、与众不同,带给人意想不到的矛盾关系,自然拥有令人欲罢不能的剧情,其中不乏的大气、浪漫、意外惊喜等经典画面自然可以成为观众们为之迅速心跳疯狂的理由。而北川的脚本以其独有的隐忍态度来诠释着爱情“小步调”的酸甜苦辣,对感情的推敲真实而震撼,是足以扣人心弦的精湛脚本。

而当代可以代表日剧独特魅力的编剧必然少不了三谷幸喜。以沉迷推理为起点,或许他的故事并不是总能让你难忘,但他笔下的角色却是各个富有独特的魅力,为角色冠以招牌般的灵魂,便是三谷最擅长的地方。所以看了三谷笔下剧集的观众,或多或少地会成为某个角色的发烧友,这是可以确定的。宫藤官九郎总是被称为鬼才,是日剧脚本家的代表人物,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让人难以捉摸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们不可复制的笑料,同时也把悲伤等消极的情感用个人的独特方式封装进去,这也是人们面对宫藤的作品无法抑制地笑与哭、然后刻骨铭心的重要缘由;木皿泉是一对夫妇脚本家合称的笔名,他们的作品并不多产,却是二人每天,没日没夜解读世界与大爱的产物,所以你可以从独特的节奏感和不愠不火的整体感中穿插而过,却无意中发现早已被其看似平淡的故事深深袭击内心最深处,如同一味慢药般的武器,看似温和却极具杀伤力。像这种极具个性的日剧脚本家无以计数,有着对于社会极端现实大胆挖掘、什么都敢写的游川和彦(虽说他的知名作品都是暗黑系,但这位先生的脚本作品真是丰富多样风格迥异),一直劳模般地致力于社会、政治话题的福田靖,等等。在脚本方面都是如此术业专攻,日剧的精湛自然不言而喻。

有了剧本的保证,角色的创立就是日剧的又一特色象征。跟动漫作品一样,常常只是一句话、一个关键词,就让一个鲜明的角色站在你面前。用松本人志的一句话来说:“日剧里面不管塑造什么样的角色,都能完成这个角色的所有愿望。”意思是日剧角色之所以诸多深入人心、可以成为明星版的存在,正是因为日剧制作过程中,让角色的现实完成度达到了极致,只要是想要塑造的形象,一定会在观众心中达成完美的印象。日剧中的角色形象、服装、细节乃至生活环境的摆设等都是由专业的服装组和道具组来完成。拿2011年全日本大热的《家政妇三田》来举例,为了完成“三田灯”这样一个角色,从造型设计、道具设计乃至台词设计团队的STAFF共计五十余人,一切皆为完成一个经典的角色,在试装二十多次、反复推翻之后才有了今天我们眼中的三田灯,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指向性,这便是日剧制作的背后,即便花费超出常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精力也要去完成的必经之路。拜这种敬业精神所赐,日剧中总会有些层出不穷的角色让观众为之投入、疯狂,也因此成就了诸位演绎者。

由此产生了,不得不提的、只有日剧才有的——治愈之感。比如,无论是赤名莉香重逢的回眸一笑,还是池内亚也颤抖双手写下的自传笔迹,抑或大泽绘里子拖着行李嚼着巧克力糖豆走在成田机场……只有看过日剧的人才知道“原来女性可以用这些方式活着”。抛开前文对日剧的诸多精湛细节的剖析,我想更多人选择去看日剧的根本理由还是“心灵上得到了寄托”。在日剧里,即便是平凡的不断失败的人,也至少可以找到自己想走的道路;日剧的故事不断地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去争取就一定会有人听到你的声音,只有试着去相信,这个世界才会发生奇迹。日剧总可以帮助你把爱情烦恼剖析成无数个碎片,让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症结;总会有那些场景唤回你青春的回忆,提醒着你时间已经流去,但留在心底的不只是惆怅。当你为那些故事泪流满面,哪怕只在当下产生了那么一点点勇气,也是来自日剧的独一无二的观感。

现实总会比剧本残酷那么一些、乏味那么一些,但至少日剧在鼓舞着我们,回到原始的本能,去爱着这个世界。P12-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