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点儿不对劲儿,”他说,把手放在脚踝上,“不过没关系,我亲爱的——”抬起头看着她微微一笑,“要是路好走一些,你知道,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福祸相因。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也可能我们是在劫难逃。咱们很快就有救了。——就在那儿,我揣摩我疗治的希望就在那儿。”他指着一幢外观齐整的别墅的尽头,那幢别墅从密林深处露出来,建造在一处高地上,显出几分罗曼蒂克的情调,“那所房子难道不就是给予我们希望的地方吗?”
他的妻子心急火燎地希望就是那地方,但是还是站着,吓得瑟瑟发抖焦虑万分,既不能帮忙也不能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这时她看见有几个人正在跑来帮忙,心里才开始真正感到踏实了一些。这场事故是那些人在经过与大宅毗邻的苜蓿地时发现的,走过来的这些人中有一位长相英俊绅士模样的健壮男子,此人约莫四五十岁,是这块产业的主人。当时他正好在跟晒草工人一块儿干活,他们中最能干的三四个人现在就紧紧跟着主人,更不用说地里面其他的人了。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们,都没有落下多远。
黑伍德先生,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位业主的名字,大步流星地向他们走来,一边彬彬有礼地打招呼——对事故非常关心——由于想不到竞有人敢乘卡利基马车在这条路上一试身手,不免感到几分惊讶——马上就提出要帮忙。他的谦恭殷勤被对方以很有教养的举止和感激之情接受了,即刻就有一两个工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帮着马车夫把马车重新扶正了。那位旅行者说:“您真是太帮忙了,我完全相信您的好意。——我腿上受的伤我敢说并不要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听取一下外科医生的意见永远都不失为上策;眼下看样子这条路的状况不够好,并不适于我自己走着去找医生,如果您能派您手下的随便哪一位好心人去请一下医生,那我一定对您更加感谢不尽。”
“外科医生,先生!”黑伍德先生回答,“恐怕您在此地连一位外科医生也找不到,不过我敢说没有他我们也可以干得很好。”
“不,先生,如果找医生本人不方便,他的助手也一样——那更好。说真的,我情愿找他的助手——我情愿让他的助手给我包扎伤口。我相信您这些好人中只要去上一个,用不了三分钟就会把他找来了。我无需问我是否看见了那幢房子(朝着那幢农合看着),因为除了您自己的,在此地我们再也没有看见别的房子能够配得上一位绅士住的了。”
黑伍德先生显出非常吃惊的样子,回答说:“什么,先生!您指望着在那所农合里找着一位外科医生?在我们这个教区。里既没有外科医生也没有医助,我向您担保。”
“请原谅,先生。”那一位回答,“对不起,我这副样子活像是故意要跟您过不去似的——虽然由于教区太大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您可能不清楚某些情况——且住——难道是我搞错了地方了吗?这地方不是威灵敦吗?”
“是的,先生,这地方确实是威灵敦。”
“那么,先生,我可以出示证据证明贵教区有一位外科医生——不管您知道不知道。您瞧先生(掏出了他的袖珍记事本),如果您肯赏光稍稍浏览一下这些广告,这是我自己从((晨邮报))和《肯特郡∞时事报》上剪下来的,就是昨天早晨在伦敦——我想这下子您可以相信我不是在信口开河了吧?您可以在这上面发现一则广告,先生,在医疗栏,是宣告解除合伙关系的——就是在您这个教区——医术全面——无可怀疑的证明书——由体面人出具的推荐信——希望自立门户——您可以自己看一看,这上面写得详详细细的,先生。”递给他两张长方形的小剪报。
“先生,”黑伍德先生露出一副好好先生的笑容说,“即使您给我拿出来整个王国一个礼拜印刷的所有报纸,您也不能使我相信在威灵敦曾经有过一个外科医生,因为我一生下来就住在这儿,从小到大现在已经五十七岁了。我觉得我应该认识这么一位医生,至少我敢斗胆说他的业务一定不怎么发达——确实是,如果绅士们都能经常乘着驿马车光顾这条羊肠小道,那么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在山顶上造一所房子倒也不失为一笔不坏的投资。然而说到那所别墅,我向您保证,先生,事实上那是——(尽管从这么远看它表面上挺漂亮的——)其实跟本教区里的任何一座双户住宅大同小异,我的牧羊人住在一头,三个老太太住在另一头。”
他说着就接过了那两张纸条,看完了以后又补充说:“我相信我能解释这件事了,先生。您的错误在这儿,在这个国家里有两个威灵敦——您这张广告指的是另一个——是大威灵敦,还有威灵敦一艾伯茨,离这儿有七英里,是在白特尔战役区。的另一边——威尔德地区的最南部。而我们呢,先生,(相当自豪地说)并不在威尔德。”P4-6
这位年轻的女士(简·奥斯丁)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
——[英国]沃尔特·司各特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黾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坪。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芟,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沙地屯(奥斯丁集)(精)》包括简·奥斯丁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沙地屯》和中篇小说《苏珊夫人》。《沙地屯》是奥斯丁的临终之作,只写完十二章便去世。《苏珊夫人》是奥斯丁早起的一部书信体小说,描述了寡妇苏珊夫人为自己寻找新的丈夫,并且也决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也嫁出去的计划,充分显示了奥斯丁的讽刺特点。另外,此书充分展示了她对人物心理准确把握,具有奥斯丁式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
奥斯丁未完成的遗作《沙地屯》 、奥斯丁生前从未发表的早期作品《苏珊夫人》、阅读奥斯丁不可不读的珍贵版本!
简·奥斯丁,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 平起平坐”的作家。
《沙地屯(奥斯丁集)(精)》包括奥斯丁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沙地屯》和中篇小说《苏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