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州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小青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州人是很韧的。苏州人没有梁山好汉的气魄,可苏州人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苏州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奋斗。苏州人不会一夜之间富起来,苏州也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天堂。苏州人的精神和物质正在一天一天地富起来,苏州人民正在一天一天地把苏州建成人间天堂。苏州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渗透了时代的新鲜血液,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感受着变革的猛烈激荡。苏州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细碎的、烦琐的、杂乱的日常生活,始终紧系在全社会的总命脉上。

著名作家范小青在撰写《苏州人》时独辟蹊径,没有倚仗那些陈词滥调,以真实的情感,轻柔的叙述,为读者呈献了一个韵味十足但又不为人所熟知的苏州。

内容推荐

苏州作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不断被讴歌传颂。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女儿”,著名作家范小青在撰写《苏州人》时独辟蹊径,没有倚仗那些陈词滥调,以真实的情感,轻柔的叙述,为读者呈献了一个韵味十足但又不为人所熟知的苏州。

《苏州人》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苏州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小城故事、生活情调及周边小镇几方面勾勒了苏州的俏丽模样,篇章架构“形散而神不散”,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苏州鲜明的城市性格,描绘了一副烟雨朦胧、淡雅暧昧的苏州图景。

目录

巷陌寻常

二十七年前的开篇

苏州人和苏州园

感悟苏州

苏州老宅和苏州人

苏州平江路

苏州小巷

苏州老街

水苏州

苏州桥

万年桥头万年月

遍地珠玑

从母校门口走过

两块石头

苏大“本部”

《苏州杂志》二十年

苏州手艺的民间价值

妇姑人人巧习针

丝绸之乡话丝绸

余音绕梁

小城故事

苏州茶馆里的苏州评弹

苏州人吃讲茶

苏州扇

苏州寺庙庵

苏州旧石

苏州古建筑场景

散淡小园

九十年代初的苏州街景

百姓人家

苏州老人

平常百姓家

苏州警察

楼下人家

小学同学

苏州女工

大妹

台湾老板在苏州

这边风景

往前走

从光裕社出发

光环背后的姚建萍

水墨水乡

苏州王稼句

陶文瑜两三事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在路上

吴风越韵

思想的湖

苏州人与现代生活

苏州人的心情

旧家具

栖息地

文学路路通

简单派与饮食文化

苏州人的口味

苏州羊肉

苏州人待客

苏州房和车

沾点小便宜的苏州人

苏杭班

那一年,我头一回去上海

流觞曲水

迷路在用直

远山近水皆有情

梅花驿站

看茶去

水清蟹肥泊太湖

走胥口

天然长卷

擦肩而过莲花岛

阳澄湖边是我家

今日相逢

咏相城

生田游园如梦

永远的故乡

师俭堂

走过震泽

横扇风华

七都在哪里

退思补过

看得见屋顶的房子

我们到李市干什么

到虞山去喝茶

石桥

千百遍,读你总不厌

又到沙溪

走运河

乡间野趣

试读章节

在平常的日子里,约三两好友,在小城的街上转转,踩一路洁净光滑的鹅卵石而去,随便走走,就到了园林,苏州的园林真多,“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叠石环水,莳花栽木,亭台楼阁精心布置得如同信手拈来,看几片太湖石随意堆砌得玲珑剔透,欣赏清灵的山水,体味平静的人生,走累了吗,好吧,我们到依街傍水的清幽茶社里,用制作精细的小茶壶泡着清香的、绿雪般的茶,品尝美味清爽的点心,清风轻轻拂面,清淡的日子轻轻飘过,好一个清静悠闲的去处,好一块清心自然的地方。

说的是苏州。

说的是苏州人在苏州过日子。

功成名就,寻一处僻静,做一个微醺的晚年,就足够,别的什么也不想要了。那许多从苏州走出去的人,每日每夜的故乡梦,做得悠悠长长,也是可想而知。或者梦见科举登第的功成名就,年老归家;或者做了御史的官场失意,隐退回来;或者踏遍山河,又回到出发点;都如昨天的一场梦,今天回来了,干什么呢,重造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修身养性以娱晚境,再辟一个自然清幽的角落远离尘世静坐参妙,多半的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就这样造出来了。“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这是苏州园林里的楹联。锄月,有归隐之意,所以那个亭子,叫作锄月轩。坐锄月轩赏月,清茶一壶,三杯两盏薄酒,再一二知己,别无他求。苏州园林里楹联很多,“静坐参众妙,清淡适我情”,“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虚窗留月坐清宵”等等。说得多是心如止水,与世无争,大彻大悟,回归自然。回到了自然状态,再没有什么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了,所以苏州的园林,多清静淡雅,少雍容华贵。在城市里,没有自然吗,就“造”一个自然吧;在人世间,没有清闲吗,就创造一个清闲的世界。

所以你看园主的选址,多么的幽僻静雅,离闹市多么遥远,在小巷多么深的深处,车马抵达不到的角落里,“远往来之通衢”。就说拙政园,从前的旧园门,就是开在一个小街最狭窄的一端,从旧园门进拙政园,要弯弯绕绕走上很长很深不见尽头的一段夹道,方能真正进入。再如耦园,在苏州城一角,三面环水,至今车子都开不到它的门口,“轩车不容巷”,名副其实。你官场很热闹吗,我不稀罕,我避得你远远的;你官场很凶险吗,我也不害怕,我躲起来,你也找不着我了。如陶渊明般,“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你官场再热闹、再凶险,又奈我何?

真正是满载清闲了。离这个世界远远的,过平平静静的日子,大家知道苏州人性格温和,于是苏州人造了许多苏州园林,有了许多享受清闲的好去处。

那苏州人真的就是这么一辈子、几辈子地享受着清闲吗?他们真的就不要求进取、不喜欢功名吗?如果真是这样,苏州那么多的状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苏州人考状元是全国有名的,从前苏州出的状元之多,考试成绩之好,是最令苏州人骄傲的。清代苏州出的状元,占全国状元人数近四分之一,占全省一半以上,苏州人曾经自豪地将状元当成了苏州的“土产”,说:“夸耀于京都词馆,令他乡人惊讶结舌。”果然了得。

那么多的状元,从哪里来?天下掉下来?不可能,自己长出来?长出来也得有条件。在苏州,读书考状元的条件是好的,鱼米之乡,经济富裕,环境安逸,又是重视文化、崇尚教育的难得的好地方。苏州人早先是尚武的,后来经过教化,风气转变了,变得文质彬彬了,所谓的“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千载之下,学者益众,空诗书而户礼乐”,就是这意思吧。苏州人又重视办学,比如范仲淹买了一块地,本来是打算造自家住房的,后来听风水先生说,这块风水宝地如用来修造家宅,将来必定子孙兴旺,卿相不断。范仲淹听了风水先生的话,说,既然这块地这么好,如果在这里办教育,那么得益将是更大的事情了,于是他也不造自己的住宅了,把地献出来建造学堂,还捐了办学经费。苏州人呢,还比较尊敬老师,还重视家庭教育和读书的风气,总之说来,苏州是块读书的好地方,苏州不出这么多的状元,难道叫别的地方出?

条件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刻苦用功,有好的条件也等于没有,苏州人也不见得天生就比别地方的人更聪明,更会考状元,他们是苦读书苦出来的,他们是十年寒窗熬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什么力量支持着苏州人苦读书,支持他们十年寒窗,甚至更长,那就是苏州人的进取心。

一方面,许多出去做了官的苏州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不干了,回家来了,“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另一方面,更多的苏州人,苦守寒窗,日日夜夜读书,为了什么呢,为了考试考得好,考试考得好,又为了什么呢,为了做官,为了把官做得大一点,更大一点,到京城去,到皇帝身边去。继往开来,源源不断的苏州人读书、考试,考得好,走出去,又回来;又有许许多多苏州人读书,考试,考得好,走出去,又回来。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流水般永远不堵,不腐,苏州人就是在这种往往复复的过程中进步。

苏州人是想进步的,是要好好读书想走仕途的,是想当官,当大官,到皇帝身边去的。苏州人说,这才是我的本意,才是我的理想,只是现在,种种原因使我的理想离我而去,眼看着她越走越远,我追不上她了,怎么办呢,我就不追了,让她走罢,但是她走了,我又怎么办呢?我干什么呢?我从小到大,下了那么多工夫,吃了那么多苦头,读了那么多书,我吃了一肚子的墨水,我有一肚子的知识呀,我文章写得又好,画也画得不错,通古博今的就是我呀,我是有水平的,只是可惜了当今的皇帝看不中我,我怀才不遇,怎么办呢,我这等的才华,我这等的水平,都让它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飘逝?P6-9

序言

1987年年初,我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写了一个后记,最近在写作散文集《苏州人》的过程中,我忽然想起了它。

我重新读了这篇文章,惊奇的是,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拿它来做《苏州人》的开篇。

二十七年前的一篇小小的、肤浅的文章,经过了时光的冲洗,岁月的磨砺,应该早已褪色,早已沉没,早已没“脸”见人了。

可我却仍然愿意把它重新展现出来。

理由似乎是说不清的,或者是不想说清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也或者是简单的。

全文如下:

当我睁开眼睛,学着看世界有时候,我认识了苏州,认识了苏州人。

小时候,苏州很大,怎么也走不到边,八个城门,就像八个遥远的童话。

长大了,苏州很小,早已不复存在的城墙封闭了一个精致美丽的古城。

许多人不知道苏州,这不奇怪,全国至少有几百个这样的城市。

许多人仰慕苏州,大概因为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

可是我却描述不出苏州,尽管我是苏州人。

大家说苏州是个过小日子的地方,不是个干大事业的地方;大家说在苏州的小巷里住久了,浑身自会散发出一股小家子气。

而我,恰恰正是在苏州过小日子,又在苏州写作,又住在苏州的小巷子里,便有一股也许令人讨厌的小家子气。

物以类聚,于是,我开始写苏州人。

我不想夸耀或者诋毁苏州,可我喜欢苏州,喜欢苏州的小巷,也许因为我身临其境。我的窗前,一片低矮的年代久远的苏州民房,青砖黛瓦龙脊。开着豆腐干天窗,或老虎窗;我的屋后,被污染了的水巷小河,古老而破陋的石桥,残缺不齐的石阶……

我无意吹捧或贬低苏州人,可我喜欢他们,尤其是苏州的低层人民。他们很俗,他们很土,他们卑贱,却从来不掩饰自己。

所以,我写他们,也总是实实在在地写,写的是真实的他们。

我不大信命,可我却知道,我写小说,很难让人“冷不防”,不大可能使天下震惊,也许是命中注定。苏州人从来都是小家小气的,我也是小家子气的。

应该培养自己的大气,却不能伪装自己。当我还没有练就三味真气,还缺乏大家风范的时候,我就是我,小家子气的,不时露出些小市民的本相,乡下人兮兮的,并且不以为羞耻,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州人的特点。

似乎,苏州人津津乐道于小康,而我则沾沾自喜于小家子气,人们难免担忧,如此,社会怎么发展?人类怎么进步?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的,苏州人没有梁山好汉的气魄,可苏州人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苏州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奋斗。

自三国时期佛教传入苏州,对苏州民风影响颇大,有人认为苏州人佛性笃甚,这话自然是褒贬兼之。我以为,佛性与“韧”,似乎是有联系的。

苏州人是很韧的。

苏州人不会一夜之间富起来,苏州也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天堂。苏州人的精神和物质正在一天一天地富起来,苏州人民正在一天一天地把苏州建成人间天堂。

苏州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渗透了时代的新鲜血液,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感受着变革的猛烈激荡。苏州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细碎的、烦琐的、杂乱的日常生活,始终紧系在全社会的总命脉上。

在我的第一部长篇里,他们拥挤到我的笔下,我无法抗拒。我试着把他们平淡的却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写出来。

二十七年中,我写了许多的苏州人的小说和散文,今天回首才发现,原来基本的腔调早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