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米拉·汤普森·德·门迪鲁塞
(1894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1993年卒于布宜诺斯艾利斯)
她十五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献给爸爸》。这让她跻身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流女诗人的大排行末位。从那时起,她就成为席美娜·圣迭戈以及苏珊娜·莱斯卡诺·拉菲努尔一一20世纪初拉普拉塔河两岸高雅抒情诗的两位女霸主一一家中沙龙的常客。正如人们所料,她早期的诗表达亲情、宗教思想和花园。有时冒出想当修女的念头。学会了骑马。
1917年认识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塞巴斯蒂安·门迪鲁塞一一牧场主兼实业家。让大家吃惊的是二人相识仅寥寥数月就结婚了。根据那时的历史资料证明,门迪鲁塞瞧不起文学,尤其是诗歌,他缺乏艺术感觉(虽然也常常去看歌剧),说话的水平与他农场里的雇工和工厂里的工人在同一水平线上。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说不上漂亮。不管怎样,他拥有无限的财富是毫无争议的。
埃德米拉·汤普森的朋友们都说,这是一门有利可图的婚事。但实际情况是她因爱情而成婚。是一种无论是她还是他都一直说不清楚的爱情,让他俩白头到老。
许多早期成名的女作家往往因为结婚而结束了创作生涯,但埃德米拉相反,婚事让她下笔更加熠熠生辉。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办了自己的文艺沙龙,与两位女霸主的沙龙一争高下。她保护了一批年轻的阿根廷画家,不仅购买他们的作品(到了1950年,她的阿根廷雕塑艺术画廊,不能说是最好的,但的确是阿根廷共和国收藏最多、内容最奇特的画廊之一),而且常常带着青年画家们去她位于阿苏尔的农庄,让他们远离闹市并且提供一切生活所需,安安静静地作画。她创办了南方油灯出版社,该社出版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许多作品是献给她的,称赞她是“土生白人文坛的善良仙女”。
1921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我的一生》,是一部田园牧歌般稍嫌平淡的自传,没有闲话,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和诗论。与作者的期待相反,《我的一生》平平淡淡地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家书店的橱窗里。埃德米拉感到沮丧,遂在两个小儿子和两个女佣的陪同下,拉着二十多个行李箱,动身去欧洲了。
她参观了卢尔德和一些大教堂。教皇接见了她。她乘坐帆船周游了爱琴海列岛,在一个春天的正午到达了克里特岛。1922年,她在巴黎出版了法文和西班牙文儿童诗集。后来回到了阿根廷。
但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埃德米拉感觉在自己的国家里不舒服。有一家报纸对她新诗集(《欧洲的1923年》)采取了指责的态度,说她华而不实。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路易斯·恩里克·贝尔马尔博士说她是“闲极无聊的幼稚的贵妇人,应该把精力花在慈善事业上,花在那些在祖国大地上乱跑的小叫花子的教育上”。埃德米拉回击批评的方式是,以文雅大方的姿态邀请贝尔马尔博士和别的评论家参加她的沙龙聚会。出席聚会的只有四位饿死鬼式的专栏作家和负责社会新闻的记者。受到冷落的埃德米拉于是跟少数几位忠诚的追随者躲进了阿苏尔的农庄。她在安静的农庄一面听着穷苦勤劳的人们说话,一面创作新诗,准备回击那些诋毁她的评论家。《阿根廷时刻》(1925)从问世之日起就掀起了争执不下的轩然大波。在新诗里,埃德米拉一反往日静默沉思的风格,发动了进攻。她攻击评论家,攻击女文人,攻击文化生活中充斥的堕落现象。她主张回到本源:农活和荒蛮的南方边境。她不再写缠绵的情话。埃德米拉要写史诗、史诗般的文学作品,到了歌颂祖国的时候,她绝对不会手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本书都是成功的。然而为了表示谦虚,刚刚品尝了作品被认可的甜蜜滋味不久,她就再次动身去欧洲了。陪同她的有两个儿子、两个女佣和作为私人秘书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哲学家阿尔多·卡罗索内。
1926年她在众人的陪伴下周游了意大利。1927年门迪鲁塞加入了进来。1928年他俩的第一个女儿在柏林出生,取名露丝·门迪鲁塞,一个四公斤半重的可爱女孩。德国哲学家豪斯霍费尔答应为露丝做洗礼教父,参加洗礼仪式的有德国和阿根廷的文化精英,连续庆祝三天,最后在拉特诺附近的森林里为答谢豪斯霍费尔举办一场小鼓独奏会,由音乐大师蒂托·巴斯克斯表演,轰动一时。
P3-6
谁说文学对历史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至少对波拉尼奥不是。对他来说文学是令人不安的变数,是非难辨的力量,拥有自我创造、自我评价、自行塑造神话的可怕力量。纳粹诗歌是一个矛盾语吗?在波拉尼奥的设定中可不是,相反地,它大有可能出现。
一一《纽约时报》
波拉尼奥在这部作品中唤起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人物和片段置于博尔赫斯的王国之中——另一位在虚构与真实的变换间产生巨大力量的作家。
一一《出版商周刊》
波拉尼奥之所以是个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的语言一直在内心最深处雕刻这个时代的形象。这个时代,我们都活在里面。
一一《上海壹周》
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最令人钦佩的小说家。
一一苏珊·桑塔格
2.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地方……
受伤的老鹰出版社 露丝·门迪鲁塞创办。
《加利福尼亚曙光》 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现代阿根廷》 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的月刊;早期由阿尔多·卡罗索内主持。
黑与白出版社 阿根廷极右出版社。
南方油灯出版社 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存在时间为1920至1946年。没有赚到一分钱。
栗子出版社 专门出版阿根廷歌谣集和大众作品。
《核心集团》 雅利安兄弟会刊物。
燃烧的城市出版社 梅肯专门出版诗歌的出版社。
官员俱乐部 由朱尔·阿尔贝·拉米斯成立的形而上学和文学团体。
《指挥部》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曾经为它撰稿。
雅利安天然主义公社 1967年由塞贡多·何塞·埃雷迪亚成立,地点在瓜里科州卡拉波索附近的一座庄园里。弗朗茨.茨维考带领几个有雅利安血统的委内瑞拉青年到过那里。
《与博卡队同在》 伊塔洛.斯基亚菲诺创办的杂志。存在时间为1976年至1983年。
《铁心》 智利纳粹杂志,狂热的推销者本打算让它存在于南极潜水艇基地里,结果却在蓬塔阿雷纳斯出现了。
阿根廷第四帝国 是最奇特、有胆量、锲而不舍的出版社之一,这样的出版社在美洲大陆很多,对于那些濒临疯狂、接近非法和愚蠢的行当来说,这里有沃土。这家刊物创办的时刻正值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在这危难时刻,它及时拿出第一期杂志的全部篇幅去驳斥纽伦堡审判的合法性。第二期中,在一些彻底被遗忘的德国作家的作品中间(其中有巴尔杜尔·冯·席拉赫一首赞美栀子花的诗,此人曾任希特勒青年团的头目,那时因反人类罪正在纽伦堡受审),读者还能找到恩斯特.荣格尔三篇不同题材的文章。第三期、第四期仍坚持纽伦堡审判的主题,还给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些著名的长枪党或者庇隆主义者诗人们做了简短的选辑。第五期拿出全部篇幅(100页)有理有据地提醒人们:布尔什维克威胁是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欧洲惟一真正的威胁。第六期改变了风格:刊登描写老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区、港口、拉普拉塔河、传统、民间文艺的文章。第七期出于一时冲动,刊登写布宜诺斯艾利斯未来的文章,既写城市建设(专门由年轻的建筑师乌戈·博西负责,写出了新颖的无情曙光,后来让他闻名遐迩),又写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文章。第八期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通篇揭露纽伦堡法庭的谎言以及犹太财团对报业的完全控制。第九期回到了文学:在《今日欧洲文学》的标题下,蜻蜒点水地提到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瑞士、立陶宛、斯洛伐克、匈牙利、比利时、拉脱维亚和丹麦的诗人和作家作品。第十期由于警察下了禁令未能出笼。这份杂志成了非法刊物。杂志社变成了出版社。它出版的一些书,有些带有第四帝国的标志,大多数没有。它奇特古怪的毛病一直保持到2001年。始终无法知道谁是社长。
《白人种族神奇的冒险经历》 雅利安兄弟会的刊物。
《文学诗论明灯》 塞维利亚杂志。存在时间为1934至1944年。
《将军》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猛士饭店》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加州基督徒灵恩会 罗里·朗于1984年创办的教会。
美洲真殉道者教会 罗里·朗担任布道师的教会。
得克萨斯末日教会 罗里·朗担任布道师的教会。
《钢铁花园》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土生白人文坛》 双月刊,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存在时间为1948至1979年。由胡安和露丝·门迪鲁塞共同掌管,引起兄妹二人多次吵架。
《铁窗文学》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思想与历史》 智利专业杂志,最初几期刊登了欧美军事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论文。君特·费希勒担任总编期间一一毫无疑问就是最富有和雄心勃勃的时期一一他打算把一系列日耳曼后裔的智利小说家(阿谢尔.奥谢罗德、巴西利奥·罗德里格斯·德拉·玛塔、赫尔曼·奎托·鲍威尔、奥托·蒙森、罗多福·埃内斯托·格鲁贝尔等人)的作品推向市场,成绩虽然不小,但投人多产出少;后来成了人人皆知的惨败:其中只有二人过了二十五岁以后还仍然坚持写作,一人直接用德语写作,当然是在德国。第一任总编J.C.霍夫勒在出版了《一战秘史》之后,又出版了《二战公开史》,还第一次严肃地用西班牙语翻译了巴尔杜尔·冯·席拉赫的《诗选》。1979至1980年期间,沃纳·门德斯·梅尔担任总编,此人是激进的未来派艺术家,曾经用拳头解散了编委会和杂志的赞助人;此人著有《拉米雷斯·霍夫曼中尉的可靠消息》,立刻引起争议,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把它看成是近似于精神分裂症一样的大笑话。第三任总编(1980—1989)是君特·费希勒,创作了巨著《太平洋战争史》,内容是智利与秘鲁一玻利维亚同盟之间发生于1879年的冲突,是一本雄心勃勃的巨作(740页),详细描写丁从双方军服到战略、战役、战术计划的细节。这部巨著引起了国家文学奖的注意,1997年这项大奖就落到了作为历史学家的费希勒头上了,毫无疑问,他是这家杂志社历任总编中最受尊敬的一位.卡尔一海因茨·里德勒上任后,开始了公开修正方针的时期。里德勒深受法国哲学家艾蒂安·德·圣艾蒂安的影响,这位颇有争议的法国哲学家兼里昂大学教授试图从科学角度证明(包括那些允许犹太肉铺营业的可疑执照)“二战”期间在全部集中营里仅仅死掉三十万犹太人。遵照圣艾蒂安的教导,费希勒这部作品是一种妙文杂记,他运用那套列举一历史一数学的方法推出最后结论。在费希勒时已经出现的衰败景象,最后落实到了安东尼奥·卡皮斯特拉诺头上(1998—2003),此人是田园风格诗人,从前与《南半球文学杂志》有联系,关于他,人们都说他是个能干的管家。到了21世纪初,已经没钱了,已经没日耳曼后裔智利人的热情了,那些毫无保留支持他的人还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继续拼搏。
黑手枪出版社 里约热内卢专门出犯罪小说的出版社,为大量形形色色的巴西作家提供了出版园地。
《活诗》 西班牙卡塔赫纳地区的文学杂志。存在时间为1938至1947年。
《白种人起义者》 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南半球文学杂志》《思想与历史》的同代刊物。埃斯基维尔·阿兰西维亚和胡安·艾琳·拉索这一冒险行动的企图是,除去给读者增加一种选择之外,智利文化学者要回答日耳曼文化学者的问题。在阿兰西维亚和拉索提出的问题里,《思想与历史》的人员占据着德国和国家社会主义的领土,而意欲集结在《南半球文学杂志》的人员将占据掌权的位子。具体到阿兰西维亚,他主张意大利式的唯美加吹牛的法西斯主义;艾琳·拉索则主张西班牙式的天主教加长枪党及何塞·安东尼奥主义加上反资本主义。政治上,二人一向支持皮诺切特统治,但是在“内部批评”上,都多次批评皮诺切特的经济政策。文学上,他俩只欣赏佩德罗·冈萨雷斯·卡雷拉的作品,为他出了全集。与《思想与历史》的日耳曼文化学者不同,他俩并不歧视巴勃罗·聂鲁达和巴勃罗·德·罗卡,他们系统研究了这两位大诗人的自由体诗、长诗和具有强劲张力的诗,多次举例说这两位诗人是战斗诗的楷模:只是应该换掉一些人名即可,把斯大林换成墨索里尼,把托洛茨基换成斯大林,稍稍调整几个形容词,改掉几个名词,宣传诗的理想模式就准备好了;他俩公开推崇这种模式是出于历史卫生的需要,但从没想过要将这种诗推上诗歌艺术的宝座。反之,他俩痛骂尼卡诺尔·帕拉和恩里克·林恩的诗作,认为这两人的作品言之无物、颓废堕落、冷酷无情、令人绝望。他俩是优秀的翻译家,把大批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佛兰德语、瑞典语甚至南非白人语(据他朋友们说,一本词典加上三次南非之行就能让他学会南非语言)鲜为人知的诗人的作品介绍到智利来。在初期,他俩打算仅仅推介在政治和文学上观点相近的作家,对于有别的倾向的作家保持一种好战的态度。他俩在各省发动组织诗歌朗诵会和作品研讨会,包括那些最偏远和缺乏文学传统的省份{文盲率之高能吓退没有热心办此事的人们)。他俩创立了“南半球诗歌奖”,历届获奖者有:艾琳·拉索、德梅特里奥·伊格莱西亚斯、路易斯·戈耶内切·阿罗、埃克托·克鲁斯、巴勃罗·桑胡安等人。他俩打算在智利作协内部为年老的和经济困难的作家设立养老基金。作协普遍表现出冷漠和吝啬,这个创意泡汤了。阿兰西维亚的文学作品集中在三本小诗集里,还有一本关于佩德罗·冈萨雷斯·卡雷拉的专著。在阿兰西维亚的作品里,由于他热情和无限的好奇心,还应该加进他为了寻找那个幽灵般的拉米雷斯·霍夫曼的下落而做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欧洲和南非之旅。胡安·艾琳·拉索著有几部诗集,几部不同种类的剧作,还有小说三部曲,讲述美洲有一种以爱情为基础的新感觉正在孕育和诞生。拉索晚年主持这本杂志的工作时,试图敞开大门,面向几乎所有的智利作家,结果仅仅局部实现。他获得了国家文学奖。《南半球文学杂志》的第三任总编路易斯·戈耶内切·阿罗著有十多部诗集,但是纵观整体,仅仅是第一部的变种;他上台后,打算走艾琳路线,结果收效甚微。他在任期间的工作是该杂志社最为平庸的。接任者巴勃罗。桑胡安,是阿兰西维亚的弟子,冈萨雷斯忠实的崇拜者,他打算改变航向,让杂志社这条船驶向旧有的理想去,但是又不放弃对其他声音和思想的开放政策,而过去他曾多次直接删减别样的思想,因而引发不少冲突和争吵。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交朋友,但是结果有的只是敌人。
《第二回合》 文学与体育杂志,由塞贡多·何塞·埃雷迪亚创办,集合了一大批委内瑞拉年轻又忘恩负义的作家在自己周围。
《战略与战术》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弗吉尼亚战争游戏》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美洲纳粹文学(精)》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
《美洲纳粹文学(精)》收录了92个美洲大陆的右翼作家,虚构了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中叶,罗贝托·波拉尼奥用不动声色的戏谑态度,构筑了一幅跨越美洲大陆百年历史的光怪陆离之景,嘲弄了那些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美洲纳粹文学(精)》是《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向博尔赫斯《恶棍列传》致敬之作,一部跨越美洲的百年怪谈。这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收录了92名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的生平及作品简介,并竭尽所能地嘲笑他们。书中故事始于20世纪初,直至21世纪中叶,跨度长达百年,还特别收录美洲大陆相关出版机构、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