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我所认识的路遥》是一部纪实文学,记叙了作者海波眼中的路遥。
作者海波和路遥有着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三个部分,分别叙说了路遥的成长轨迹,作者与路遥的交往与友谊,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故事。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所认识的路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海波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我所认识的路遥》是一部纪实文学,记叙了作者海波眼中的路遥。 作者海波和路遥有着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三个部分,分别叙说了路遥的成长轨迹,作者与路遥的交往与友谊,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故事。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 内容推荐 《我所认识的路遥》由海波编著。 《我所认识的路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作者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和友谊,意在把这个“传奇英雄”具象化、生活化、人情化,尽可能地写出一个真实的路遥。下部名为“说说也无妨”,主要写一些有关他的“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既作为前面两部的拾遗,也作为他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补充,意在尽可能地完整表现这个既丰富又复杂的人。 目录 上部:激流中的水手——路遥的成长轨迹 过继后边有“文章” 快乐总比苦难多 好马并非只吃草 自产萝卜赛蜜糖 有风送他上半空 初恋失败成转机 挫折恰似炉中火 说破“英雄”不惊人 不能不说曹谷溪 难得《山花》培育情 贵人总扶有为者 又上角逐新擂台 标准之下有高低 中部:兄弟情深——我和路遥三十年 戏剧性初识 “争夺”中深交 亲密之后疏远 危难时重托 一件难忘的大事 帮助和促进 路遥帮我找工作 我和路遥的书信联系 一次争吵两方冤 路遥帮我去青海 “不要离开青海” 路遥的“穷”和“大方” 路遥的家庭 路遥和老家里的人 路遥有病人未识 病危中的路遥 难描难画的怀念(一) 难描难画的怀念(二) 下部:说说也无妨——令人扼腕的“花絮” 令人难堪的传言 路遥作品中有的和我有关 我被路遥“小看”了半辈子 我跟路遥受过“大罪” “练子嘴”说出“是非”来 路遥崇拜“受苦人” 生生死死陕北情 朋友如鸟贵同飞 恩多只能“打包”报 “只有保持庄严的心情,才能进行庄严的工作” 路遥对自己“残酷”的程度 我和路遥的区别和分歧 附 路遥给海波的信(部分) 路遥给孟伟哉推荐我的信 后记 试读章节 病危中的路遥 路遥病倒在延安并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后,曹谷溪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路遥得的不是好病,还不知是什么结果呀!”我一听,大惊,当天就赶往延安。一路上我的心情十分紧张,不知到延安后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脑海里总闪现体验过的生死离别。到病房一看,反倒松了一口气:他比健康时瘦了几十斤,看上去倒恢复到了年轻时的模样了。他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拉住我的手,眼泪就要往出溢,我坚定地摇了摇头,对他说:“不要紧。我们弟兄天生就是来克服困难的,没有困难,我们会感到空虚。”他静静地看着我,努力地笑着,没有让眼泪流出来。看着他竭力忍耐悲伤,我反而忍不住了,鼻子发酸,喉头发僵,口干得要命,只想于呕。他也看出我的忍耐,又恢复了“大哥式”的平静,说:“咱们到院子里走走,这里不时就会来人,说不成话。” 我们来到院子里一个小草坪上,那里有一套石桌凳,但我们没有坐,而是盘腿坐在草坪上开始“拉话”。他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后,笑着问我:“现在是生死关头,你凭感觉说,我能过了这一关吗?”我说:“能。”他说:“为什么?”我说:“咱们弟兄都是在干石板上扎根,钢丝绳上走过,什么困难没经过?我想要死,也在猝然之间,老天不会给你提前打招呼。”他说:“你这道理太勉强了,哄三岁娃娃也不行,还拿来哄我。”我说:“真的不是哄你,我觉得你现在模样和年轻时一个样样的,充满了朝气和自信,完全不像个病人。”他笑了笑,再没问我,两人又说起了小时候的事,说到高兴处,竞大笑起来。就在这时,护士要他回房间输液,他这才收了笑容,对我说:“我现在是又病又累啊。看望的人太多,简直支应不过来了。”我说:“你支应什么呢?你是病人,他们是健康人,你怎么舒服怎么来啊。”他说:“不行啊。上次有个同学来,我当时实在无力坐起来,躺着打了个招呼。那人就不高兴了,找到咱们的老师,说我架子大,不理人。为此,老师还跑来说了我几句。”显出十分委屈的样子。 回到房间后,果然有好几个人等在那里,有的提着点心,有的拎着水果,有一位还拿出笔记本要路遥给他写几句话,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连劝带哄把他们请了出去。之后,我对曹谷溪说:“能不能限制一下看望路遥的人啊。”并转述了路遥的难处。曹谷溪说:“路遥现在病得‘反反沓沓’了。看望的人多了,嫌烦;来的人少了,又觉得‘空’得慌。”一听这话,我的心一沉,突然觉得路遥可能真的不行了,忍不住流下泪来。 路遥转院到西安后,我去了好几次,只见他的病情一次比一次重。有一次,我一进去,他就拉着我的手,很沉重地说:“海波,我肯定是不行了,肯定要死了。”我说:“你胡说些什么,不是好好的吗?”他说:“我不胡说。省长也来看过我了,你想,如果不是不行了,省长能来看我吗?”一句话就把我噎住了,好半天想不出来个说辞。 又有一次,我去看他。他的神色特别好,很兴奋地对我说:“我现在想出一个办法来了——让老家人把当年产的各种粮食捎来和起来熬着吃,说不定会起作用。”我嘴里虽然附和着,心里却无限悲凉,感觉到他在作无谓的挣扎。 还有一次我去看他时,他的五弟正在旁边,好像是在洗碗什么的。趁五弟走开时,他突然问我说:“我好像记得我五弟和你大儿子同岁,是不是?”我说:“好像差不了多少。你怎么问这个?”他好一阵没说话,显出深思的神情,最后才叹息着说:“现在想起来,老家人做的事也不一定全无道理。如果像你一样也早早结婚,说不定儿子也这么大了。”过了一会又说,“我现在最想念的是老人,父亲、母亲、奶奶和大爹、大妈。这些人虽然没文化,但在人生的总体把握上比我们强啊。”这时候我明白他“不济事了”,多少年筑起来的精神堤坝完全崩溃了。我仍试图劝慰他,他制止了我,说:“说什么也不顶用了,能做的事只是人生的总结。海波啊,你知道我现在最难受的是什么吗?是很想见女儿一面,又不能见。我知道这种打击迟早会落在女儿头上,我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地推迟到来的时间啊。”说到这里,他哭了,我也哭了;他用纸巾揩去了眼泪,我没有,只是用力晃动着脑袋,把眼泪甩向两边。 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说话,我再一次来时他已经昏迷了,不省人事了。那次和我一块去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是城市里长大的,还特意买了一大束鲜花。我们在远离病房走廊入口就被挡住了,护士不让我们进。全凭路遥的四弟王天乐从里边出来,把我领进去,那两人却没能进去。我也没能进入房间,只在走廊里隔着窗子朝里边望了一眼,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有生命的路遥。 P105-107 序言 我和路遥是好朋友,有长达30年的交情。我们相识于1963年,那年他14岁,我11岁,可以说“从小一块耍大的”;那时我们都在延川县城关小学读书,他是六年级,我是五年级;后来又先后考入延川中学,他是初中66届,我是67届,算是同校同学。由于我们都喜欢文学,因此交往比一般同学和儿时的伙伴更多,从认识那天起,交往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到他不幸早逝。我视路遥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他怎么看我不知道,但《路遥全集》收录的书信中,写给我的最多,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我起码也算得上他的一个重要朋友。 在我坎坷的人生中,路遥给过我卓有成效的帮助。1976年,他帮助我当上了公社中学的民办教师,使我结束了在土地里刨吃喝的艰难岁月,事实上等于离开了农村;1984年。他介绍我到青海省文化厅《现代人》编辑部工作,使我开始了大都市生活。柳青说过,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路遥在关键的时候帮助过我,这些不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也记在我的履历中;与我的生命共在,与我在社会上的影响共存。 但是,这些还不是我写此书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在别处。 路遥成名后,尤其在他去世后,介绍、研究、评论和回忆他的文字很多,几近“汗牛充栋”;但由于作者出发点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对路遥的了解程度不同,难免有些缺漏或错讹,有的错讹甚至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定论”。据此,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就自己的了解和认识,作一些补充和说明,以期给历史留一个更完整的路遥。 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我认为他从小就把握着自己的命运走向,总体看是顺大势而逆时流,虽然波澜时起,挫折连连,但波波立潮头,时时上台阶,从一个农家穷孩子一步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走进英雄云集的史册。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我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和友谊,意在把这个“传奇英雄”具象化、生活化、人情化,尽可能地写出一个真实的路遥。下部名为“说说也无妨”,主要写一些有关他的“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既作为前面两部的拾遗,也作为他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补充,意在尽可能地完整表现这个既丰富又复杂的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为此,我把书名定为《我所认识的路遥》,书中既包括我对他通过实际交往的认识,也包括对他的看法。前者基于事实,我得向其真实性负责;后者只是看法,我只能为自己的认识水平惋惜。 路遥小名叫卫儿,大名叫王卫国,路遥是他的笔名。这些名字对应着他一生的几个时期,时期不同,用的名字不同。为了叙述方便,我统一用路遥这个名字。 是为小序,再不多言。 后记 这本书我构思了好久,提笔开始什么写了不下十次,但都没能写下去。写不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没得写,而是能写的太多;不是对路遥不熟悉,而是对他太熟悉。有一句熟语 “提灯的人是瞎子。”和我写这书时的感觉差不多。偶然见了一个人,只要这人稍有特点,人们就会说出他的模样来,大都不会离了大谱;但,谁能很准确地说出自己亲人的模样呢?即便说出又有几分像呢?为什么说不出,因为太熟悉。如果出这样一个题目让人回答:什么东西对你最重要?孩子会说奶汁或者奶粉,成年人会说水和粮食,很少人会记起阳光和空气来。为什么?因为阳光和空气太无私,对人的服务太周到,无私和周到到让人忘记它存在的程度。 我对路遥很熟悉,路遥对我很关心,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写好这本书的最大障碍。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基本上是一个“提着灯的瞎子”,凭着感觉探脚而行,所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到乃至不确,希望知情者指点,阅读者明察。 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就不说。本书就算完成了。 2010年6月15日—8月5日写于长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