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文飞编著的《屠格涅夫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收录了其的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屠格涅夫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刘文飞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文飞编著的《屠格涅夫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收录了其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屠格涅夫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为柳鸣九主编刘文飞编著的“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之一,它囊括了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的散文精华。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屠格涅夫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散文的疆界在哪里 选本序:屠格涅夫的散文 猎人笔记(节选)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别任草地 死 歌手 幽会 树林与草原 文学和生活回忆录 普列特尼约夫家的文学晚会 回忆别林斯基 果戈理(茹科夫斯基,克雷洛夫,莱蒙托夫,扎戈斯金) 阿尔巴诺和弗拉斯卡蒂之行(关于亚·安·伊万诺夫的回忆) 戴灰色眼镜的人(1848年的回忆片断) 我们的人派来的!(1848年6月巴黎发生的一件事) 特罗普曼的处决 贝加兹 海上失火记 散文诗 致读者 第一部分 乡村 对话 老婆子 狗 对手 乞丐 “请你听听蠢人的判断” 一个心满意足的人 通用的做人之道 世界末日(梦) 玛莎 傻瓜 东方神话 两首四行诗 麻雀 骷髅 干粗活的和干细活的(对话) 玫瑰 纪念尤·彼·符廖夫斯卡娅 最后一次会见 门槛 造访 NECESSITAS,VIS,LIBERTAS(一幅浅浮雕) ]沲舍 昆虫 素菜汤 蔚蓝色的王国 两个富翁 老人 记者 两个兄弟 自私自利者 最高神灵的华宴 斯芬克司 神女 敌人和朋友 基督 岩石 鸽子 明天!明天! 大自然 “绞死他!” 我会怎么想 “玫瑰多美丽,多鲜艳” 海上航行 H.H. 留住! 修道士 咱们再较量一番! 祈祷 俄罗斯语言 第二部分 相遇(梦) 我怜悯 诅咒 孪生兄弟 鸫 鸟 无家可归 酒杯 谁的过错 生活准则 爬虫 作家和批评家 与什么人争论 “哦,我的青春!哦,我青春的容颜!” 致××× 我走在高高的山间 沙漏 当我不复存在的时候 我在夜间起床 当我一人独处的时候 通向爱的道路 说空话 朴素 婆罗门 你哭泣起来 爱情 真理与真实 山鹑 NESSUN MAGGIOR DOLORE 掉到车轮下 哇哇! 我的树 附:屠格涅夫年表 试读章节 霍尔和卡里内奇① 谁要是从波尔霍夫县来到日兹德拉县,大概会对奥廖尔省人和卡卢加省人的明显差别感到惊讶。奥廖尔省农人的个头儿不高,身子佝偻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住的是很不像样的山杨木小屋,要服劳役,不做买卖,吃的很不好,穿的是树皮鞋;卡卢加省代役租农人住的是宽敞的松木房屋,身材高大,脸上又干净又白皙,流露着一副又大胆又快活的神气,常常做奶油和松焦油买卖,逢年过节还要穿起长筒靴。奥廖尔省的村庄(我们说的是奥勒尔省的东部)通常四周都是耕地,附近有冲沟,冲沟总是变为脏水塘。除了少许可怜巴巴的爆竹柳和两三棵细细的白桦树以外,周围一俄里之内看不到一棵树;房屋一座挨着一座,屋顶盖的是烂麦秸……卡卢加省的村庄就不一样,四周大都是树林;房屋排列不那么拥挤,也比较整齐,屋顶盖的是木板;大门关得紧紧的,后院的篱笆不散乱,也不东倒西歪,不欢迎任何过路的猪来访……对一个猎者来说,卡卢加省也要好些。在奥廖尔省,所剩无几的树林和丛莽再过五六年会全部消失,就连沼地也会绝迹;卡卢加省却不同,保护林绵延数百俄里,沼地往往一连几十俄里,珍贵的黑琴鸡还没有绝迹,还有温顺的沙锥鸟,有时忙忙碌碌的山鹑会噗啦一声飞起来,叫猎人和狗又高兴又吓一跳。 有一次我到日兹德拉县去打猎,在野外遇到卡卢加省的一个小地主波鲁德金,就结识了这个酷爱打猎、因而也是极好的人。不错,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他向省里所有的富家小姐求过婚,遭到拒绝而且吃了闭门羹之后,就带着悲伤的心情向朋友和熟人到处诉说自己的痛苦,一面照旧拿自己果园里的酸桃子和其他未成熟的果子做礼物送给姑娘的父母;他喜欢翻来覆去讲同一个笑话,尽管波鲁德金先生认为那笑话很有意思,却从来不曾使任何人笑过;他赞赏阿基姆·纳希莫夫的作品和小说《宾娜》①;他口吃,管自己的一条狗叫“天文学家”;说话有时带点儿土腔;在家里推行法国膳食方式。据厨子理解,这种膳食的秘诀就在于完全改变每种食品的天然味道,肉经过他的高手会有鱼的味道,鱼会有蘑菇味道,通心粉会有火药味道。可是胡萝卜不切成菱形或者梯形,决不放进汤里去。然而,除了这少数无关紧要的缺点,如上所说,波鲁德金先生是个极好的人。 我和他相识的第一天,他就邀我到他家去过夜。 “到我家有五六俄里,”他说,“步行去不算近;咱们还是先上霍尔家去吧。”(读者谅必允许我不描述他的口吃。) “霍尔是什么人?” “是我的佃户……他家离这儿很近。” 我们便朝霍尔家走去。在树林中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林中空地上,是霍尔家的独家宅院。宅院里有好几座松木房屋,彼此之间有栅栏相连;主房前面有一座长长的、用细细的木柱撑起的敞篷。我们走了进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20来岁,高高的个头儿,长相很漂亮。 “噢,菲佳!霍尔在家吗?”波鲁德金先生向他问道。 “不在家,霍尔进城去了,”小伙子回答,微笑着,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您要车吗?” “是的,伙计,要一辆车。还要给我们弄点儿克瓦斯来。” 我们走进屋子。洁净的松木墙上,连一张常见的版画都没有贴;在屋角里,在装了银质衣饰的沉重的圣像前面,点着一盏神灯;一张椴木桌子,不久前才擦洗得干干净净;松木缝里和窗框上没有机灵的普鲁士甲虫在奔跑,也没有隐藏着沉着老练的蟑螂。那年轻小伙子很快就来了,用老大的白杯子盛着上好的克瓦斯,还用小木盆端来一大块白面包和十来条腌黄瓜。他把这些吃食儿放到桌子上,就靠在门上,微微笑着,打量起我们。我们还没有吃完这顿小点,就有一辆大车轧轧地来到台阶前。我们走出门来,一个头发鬈曲、面色红润的十四五岁男孩子坐在赶车的位子上,正在吃力地勒着一匹肥壮的花斑马。大车周围,站着五六个大个头男孩子,彼此十分相像,也很像菲佳。“都是霍尔的孩子!”波鲁德金说。“都是小霍尔。”已经跟着我们来到台阶上的菲佳接话说,“还没有到齐呢,波塔普在林子里,西多尔跟老霍尔上城里去了……小心点儿,瓦夏,”他转身对赶车的孩子说,“赶快点儿,把老爷送回去。不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要小心,慢点儿,不然,会把车子颠坏,老爷肚子也受不住!”其余的小霍尔们听到菲佳的俏皮话,都嘿地笑了。波鲁德金先生庄重地喊了一声:“把天文学家,放上车!”菲佳高高兴兴地举起不自然地笑着的狗,放进大车里。瓦夏放开马缰,我们的车子朝前驰去。波鲁德金先生忽然指着一座矮矮的小房子,对我说:“那是我的办事房。想去看看吗?”“好吧。”他一面从车上往下爬,一面说:“这会儿已经不在这儿办事了,不过还是值得看看。”这办事房共有两间空屋子。看守房子的独眼老头儿从后院跑了来。“你好,米尼奇,”波鲁德金先生说,“弄点儿水来!”独眼老头儿转身走进去,一会儿带着一瓶水和两个杯子走了回来。“请尝尝吧,”波鲁德金对我说,“这是我这儿的好水,是泉水。”我们每人喝了一杯,这时候老头儿向我们深深地鞠着躬。“好,现在咱们可以走啦,”我的新朋友说,“在这儿,我卖了四俄亩树林给商人阿里鲁耶夫,卖的好价钱。”我们上了马车,半个钟头之后,就进了主人家的院子。 “请问,”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向波鲁德金问道,“为什么您那个霍尔单独居住,不跟其他一些佃农在一块儿?”P2-4 序言 “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是这些年来已经出版过的多种世界散文选中,较为别具一格、多少另有新意的一种。其新意就在于编选成集的角度不像过去一些选本那样是以国别分集,而是以作家个人成集。其作家总数,则不多不少,恰好是八位。显而易见,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数字文化:八仙过海、唐宋散文八大家、武学八大金刚,甚至烹调术中的八珍丸子……都是古已有之。正是出于这种沿用传统的意识,深圳海天出版社前几年请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丛书,出版后颇获成功,现在余兴未尽,又约请我主编这套“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以期构成他们散文出版中的“双璧”。这便是这一套书的来由。 世界散文的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各国的散文文库也有其客观的存量,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与好恶为转移。如何选?选多少?是取其六,还是取其八?都不是一个绝对真理问题。而选这一些,不选那一些,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关于本套书所选的这八位,我只能说是根据我个人对世界散文历史的认知,选取了我心目中较有影响、较有广泛声誉者。而在思想艺术风格上,则选取了较大程度上投合更广泛读者的口味者——也就是说,力求避免过于保守或过于前卫。这种选法实不敢期望能获得所有行家知者一致赞同,至于这八位散文家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风格,已分别由各卷的编选者加以论述,就用不着我再赘述了。 倒是有一个问题,这里必须着重加以说明,那就是:散文的国土有多大?它的疆界在哪里?它的边缘如何划定?因为,凡读论散文者,凡编选散文集者,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地域学问题。 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对散文如何下定义,如何作界说,文艺学讲义、博士学位论文对散文如何进行辨析,这只是学术象牙塔里的事、云端里的事,一般的阅读者往往是不大理睬的。我们知道,在社会现实生活里,经常流通、为人常见的那些文化成分,对于人们文化观念、文化模式的形成,总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至少也起着约定俗成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不难理解,一般的阅读者的散文理念、散文模式,往往不是来自教科书与学位论文,而正是来自他们常见到的、常读到的那些散文作品。 在中国能识字读书的人群中,出身于书香之族、家学源远流长、自幼饱读经史的“上帝的选民”,乃极少数,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大众型”的。根据我自己以及我周围人群的经历,在一般人所受到的那种“大众型”的启蒙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中,《唐诗三百首》与《古文观止》是两位重要的老师。而《古文观止》对这“大众型”的智识层在形成民族传统散文的概念上,正起了某种准绳式的规范作用。特别是其中像《陈情表》、《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陋室铭》、《进学解》、《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这样一些为青年学子广为传诵的名篇,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散文典范。 “五四”以后,散文大为发展,于是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里,又多了一些传诵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寄小读者》、《我所知道的康桥》等等。中国散文中这个一脉相承的传统,实际上代表了整整一个族类,其特点是抒写的内容不超出自我的半径之内,或为自我的见闻与感受,或为自我的辨析与哲理。不外园林山水、花鸟鱼虫的景观,修身养性的道理,经历行止、身边琐事的感言。形式上则单独成篇,文章结构内敛凝聚,布局谋篇甚为讲究,遣词造句力求精练,通篇追求自我的性灵、雅美的意趣、闲适从容的情致。所以,只要一讲起散文,人们首先就想到了这个族类,就把这个族类当作散文的本体、散文的“王室”。 这就是一般人的散文观的由来,也是一般人心目里的散文范畴、散文领地。这种散文范畴观可以说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因为人们是出于愉悦的需要而向这种散文倾斜的——要知道愉悦的需要毕竟是芸芸众生在文学阅读中最原始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需要。 现在,在散文的国土问题上,让我们把亚里士多德、文艺学讲义、辞源与博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边,从简单的文学事实出发吧。 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书面文字的产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学史往往都把文学的起源上溯到书面文字的出现。文字产生之后,其用于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外记事、论说与歌咏等各种形式,并由此自然而然地讲究到文字上的修辞与技巧。如果说文字的产生以及修辞学的运用,离诗歌、小说、戏剧还很远的话,那么它们离散文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要以为直接用于人类的祭祀鬼神、公文告示、记事备忘、奏启呈文等等各种实际活动的书面文字,是绝对与散文无关的——好像虫蛆怎么也变不成蝴蝶——恰巧相反,直接为这些实际活动服务的书面文字,只要说得头头是道、明晓透辟、情词并茂,就很容易可以上升到散文的范畴:辞职书写得恳切感人,便有了李密的《陈情表》;与朋友闹纠纷讲理头头是道,便有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祭鬼神、慰亡灵之作写得悲怆苍凉,便有了《吊古战场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其实就是打上去的一份政策分析报告,骆宾王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一张写得很讲究的公文告示,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也不过是写得义正词严的“党争”中短兵相接的争辩。而这些文章,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散文中公认的精品。 众所周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早于文学活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也远远大于文学活动的需要,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文字语言,正是散文可能滋生也比较容易滋生的温床。如果笔者不是在歪着嘴巴说理的话,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散文艺术是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它的资格比小说艺术与戏剧艺术都要早;而散文又是文学世界里疆界最大的王国,它的幅员比小说与戏剧要大得多。 其实,在文学世界的版图上,除了诗的王国外,剩下的就是散文的莽原了。戏剧与小说这两个王国,也基本上是在散文的莽原上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后来的事。没有散文做基础,小说与戏剧这两个王国的独立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小说与戏剧有了高度发展之后,我们仍经常在它们的殿堂里俯首可见由散文所构成的殿堂地面——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滑铁卢一章,实际上是法国人大制作的惨烈悲凉的《吊古战场文》;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主人公那段在剧本里举足轻重的著名独白,本身就是可独立成篇的绝妙的散文自述;契诃夫的独幕剧《论烟草有害》,其实就是一篇幽默讽刺散文;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达拉》的“序幕”早已被公认为一篇写景的上好佳品。 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与可能来看,产生散文的层面与途径远比诗歌、小说、戏剧来得广泛;同样,从写作者的条件与可能来看,产生散文的层面与途径也比诗歌、小说、戏剧来得广泛。因为不论是诗歌、小说、戏剧的创作,都需要一定的专门艺术技巧,而散文的写作则相对要简单一些。不论是出于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人际关系及交往的需要,还是出于学术文化与哲学思辨的热情;不论是由于现实景观与见闻的引发,还是个人心绪与性灵的萌动,只要具有优良的语言修养以及谋篇布局的技艺,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的艺术意境,或大则成书,或小则成篇。即使从简营造,短小精悍,皆可成为散文佳品。 因此,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散文的创作量往往实际上要大于诗歌、小说与戏剧的创作量。由于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它又有着哲理散文、历史散文、记事散文、描述散文、抒情散文、政论散文、文化散文以及交往应酬散文等等各种门类,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散文帝国。如果只承认闲适性的散文才是散文,岂不就把其他种类数量庞大的散文拒于法门之外,让它们成为野鬼孤魂?如果只把散文的领域局限于闲适性的散文,那岂不是把散文王国的大片领土生割出去,弃之不顾?如果不把它们称为散文,又称为什么呢?照笔者的理解,那些广为传闻的闲适美文精品,可说是构成了散文王国的紫禁城,然而,在紫禁城之外,还有更大的京畿,还有辽阔的外省边陲。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的《小品文的危机》一文里,就把这种闲适性的散文称为“散文小品”,甚至称为“小摆设”,显然就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泱泱大国”来看待。 本着以上的理解来规划这套散文选集,我们有意识地拓宽了选题的范围,将一些历史论著、哲理著作、政论演说、文艺评论、回忆录,以及日记书信中有文采、有一定形象性、堪称经典散文的佳篇选入。也许,在这里,散文的边界有时会显得有点模糊,但总比割舍了一大片领土要强。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立意。 文化积累是一项社会性的、需要大家添砖加瓦的工程,对世界散文的研究、梳理、编选、译介的工作也是这样,但愿各种选本相得益彰,各自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读者认为我们这套选集也添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