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江南之盛》浙江作家鲁晓敏的一本文化散文集,系“浙江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之一。全书共19万字。书中介绍了江南廊桥、临海古长城、郑义门、北雁荡山、丽水建筑、青藤书屋、张苍水等众多富有历史内涵和背景的人与物,表达了作者对繁盛的江南文化的赞叹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南之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鲁晓敏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江南之盛》浙江作家鲁晓敏的一本文化散文集,系“浙江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之一。全书共19万字。书中介绍了江南廊桥、临海古长城、郑义门、北雁荡山、丽水建筑、青藤书屋、张苍水等众多富有历史内涵和背景的人与物,表达了作者对繁盛的江南文化的赞叹之情。 内容推荐 《江南之盛》包括二十篇历史文化散文。主要特色在于作者鲁晓敏以地理寻访的方式,重走浙江的历史故道,发掘一些被遮蔽的历史,用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了出来。同时,《江南之盛》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浙江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散文重塑了嵇康、叶法善、李少和等历史人物形象,从古建筑、梯田、水利工程、廊桥、家族史中寻找出丰厚的历史内涵,书写了珍珠一般散落在山水之间的传统村镇。力求揭示蕴藏在史料深处的人文事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视觉,表达出不一样的历史观,传递对历史的敬畏。 目录 中国廊桥: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 江南长城:八达岭长城的蓝本在台州 钱塘弄潮:世界最早的“冲浪人” 西湖,时空的六个关键词 郑义门:绝版的江南第一家 山下阳:一幅密布玄机的星象图 北雁荡山:石头里的天国 瓯江上游: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建筑秘籍:当“徽派”遇到“闽派” 风雨彩虹:通济堰的前世与今生 洞宫山北坡:华东最大规模的梯田景观 江南水乡,水脉流淌出的诗画 青瓷时代:干峰翠色龙泉窑 芙蓉:世而不俗的生活景象 《广陵散》:一曲黑焰上的琴歌 卯山仙茶:失落的唐宫饮品 第一山:独隐者的大地之书 王阳明,吾心自有光明月 青藤书屋:疯狂的水墨绝唱 西泠印社:一个人的百年经典 后记:以散文的方式向江南致敬 试读章节 从今天各地保存的几座早期廊桥来看,它们要么诞生于寺庙周围,要么本身便是寺庙建筑的一部分,这也可以从白居易《修香山寺记》的诗文中得到佐证。早期的廊桥可以给我们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它从具体的交通功能逐渐向着宗教功能转换。在《中国古代桥梁》一书中,唐寰澄根据史料记载列出了一份《建桥名家录》,提到了30余座宋代桥梁(包括廊桥),其中17座桥由僧人所建。这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早期所建的廊桥具有浓厚的宗教建筑色彩。 据桥梁专家唐寰澄考证,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上的桥楼殿是一座建于隋代的石拱廊桥。这座赫赫有名的“千丈虹桥”、“空中楼阁”是福庆寺的主体工程之一。西藏拉萨琉璃桥始建于唐代,距离著名的大昭寺约500米,与古驿道相连。湖北省黄梅县保存的两座唐代石拱廊桥——灵润桥、飞虹桥,均为当地著名的宗教建筑。又如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中提到的唐代廊桥,是一座建于河南洛阳香山寺中的桥梁;而宋代四川峨眉山的解脱桥和山西省泽州县的二仙观廊桥、辽代山西大同华严寺石拱廊桥等,亦为寺庙建筑的一部分。 唐宋之后,廊桥越来越多地进入山区,成为乡村地区的公共建筑,但其宗教色彩似乎并没有减弱。佛教经典《华严经》日:“广度一切,犹如桥梁。”桥梁的渡河功能与佛教教义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桥梁常常出现在佛教建筑中,寄托着信徒的信仰。与普通桥梁不同的是,廊桥既可以作为交通工具,又能提供膜拜、祷告的空间。这些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来的廊桥建筑,是人们以廊桥的形式对未来世界产生的憧憬,而这种坚忍不拔的追求,才是推动宗教和廊桥完美结合的动力所在。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廊桥从宗教世界走进世俗社会。但是,乡村的廊桥并没有褪去宗教色彩,反而在祭祀、信仰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廊桥分布最为集中的浙南、闽北地区,廊桥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桥庙结合”。比如福建省寿宁县存留的66座廊桥当中,51座设有祭祀场所,主要供奉观音菩萨和陈靖姑;福建省屏南县存留的61座廊桥当中,有53座桥的桥屋内设有神龛,同时供奉多组神灵。廊桥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就是交通建筑和宗教建筑的结合体,一些桥干脆以宗教词语命名,如仙宫桥、观音桥、三公桥、普济桥等。 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工匠在廊屋中间加建歇山顶式檐或者高大的阁楼,仿佛在廊屋上戴了一顶官帽。桥中设置神龛,供奉观音、关公、平水王、文昌君、妈祖、土地神、社公等神佛雕塑或者画像,廊柱上挂满了难以解读的神秘符篆。神佛的位置大都处于廊桥的中心位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心灵上都最好地突出了神圣感。每年的正月,是浙闽地区廊桥祭祀活动最隆重的时候,虔诚的乡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桥上,依次进行祭祀。人们隆重地摆上整只猪头,奉上茶、酒,再端上几盘菜肴、水果,插上几炷香,便开始磕头作揖,祷告祈福,一边祈求廊桥的平安,同时也表达合家团圆、老少平安、风调雨顺、财源广进等愿望。此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常常有善男信女前来行祀。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四季不断,此时的廊桥成为乡人的精神彼岸。在我看来,廊桥更像是一组组木头构建的祭坛,是人类祭祀上天的礼物,寄托人类一切美好的愿望。 在热衷于追求风水的古代,廊桥除了作为交通工具之外,还要满足苛刻的风水条件。风水先生一脸神秘地捧着手中的罗盘,在村庄四处走动着,指针在天干地支时辰方位中不停地转动,最终,针尖停止在一个固定的方位。在风水先生选择的风水宝地上,先人建造起了廊桥,因此也叫风水桥。每一座廊桥都坐落在村镇风水最佳、风景最好的地方,完美地体现出中国道家学说“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境界。在浙江省庆元县的月山村,两公里长的举溪上五座古廊桥遥相呼应,可以说是中国廊桥分布密度最大的村庄。村庄前后两山余脉到村尾汇合形成豁口,步蟾桥锁住水口,来凤桥扼住村庄的入口,两座体积庞大的石拱廊桥酷似威风凛凛的城门,一前一后镇守着月山村,隐然带上了龙吟虎啸的气势。月山人认为桥可以理顺风水,阻挡村庄风水不外流,桥可以辟邪祈福,保佑村庄风调雨顺、子孙昌盛。 P7-8 后记 以散文的方式向江南致敬 江南,一个界限模糊的词语,有行政区域上的江南、自然地理上的江南、气象学上的江南、诗画上的江南、语系上的江南……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在文化意义上,江南却有着相对固定的范围,泛指浙江、苏南、皖南、赣北。我出生在浙西南小镇西屏,我的成长、读书、服役、恋爱、工作、生活,一直没有离开江南。江南对于我而言,是喜怒哀乐的体验区,是最熟悉的书写背景,是纸上漂泊的旅程,是精神的栖息地。 对于江南,我始终有一种解不开的心结。我可以念出江南许多精致的词语:丝绸、刺绣、折扇、印石、瓷器、宝剑、茶叶、米酒、木雕、窗花、庙宇、马头墙、廊桥、石拱桥、河埠头、戏台、唱腔、水袖、雨巷、油纸伞、杏花春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亭台楼阁、舞榭歌台、蓝印花布……它们无数次涌进我的创作视野。花了十年的业余时间,我先后写下了《辛亥江南》、《江南之盛》、《江南秘境》三个长篇系列散文,共四十余万字。文化散文的创作很艰辛、很清苦、很寂寞、很枯燥,写一篇一万字的散文也许要看十万字的史籍和资料,而且要细致严谨,尽量不能留下差错。 为了写《江南之盛》一书,我利用业余时间走过无数历史故道和人文遗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历史事件的现场,我与当事人、知情人或者地方文化工作者对话,翻阅档案、寻找资料、请教专家、现场查勘、潜心钻研,记录一件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太多不知年代的建筑需要断代,太多的专业术语需要厘清,太多的风俗民情装在相机中,太多的历史掌故蛰伏在时间深处……书写江南是一个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行走的过程,写作中遭受的失落、波折和委屈颇多,我没有犹豫,因为太喜爱、太迷恋江南,我别无所能,只有以散文的方式向江南致敬。哪怕文本略显浅陋和粗糙,哪怕写作能力有限,我也要书写自己的江南。 本书虽然局限于浙江,但是我的笔触已经伸向了整个江南,写下了《帝国丰碑》、《风雨东林》、《侠客行》等多篇文化散文。未来的几年里,我将尽量避开日出江花的胜境、如梦如幻的园林、浪漫的唐诗之路,更多地去书写陌生的历史、建筑和人物,即使如人人皆知的地方和名人,也力求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不一样的历史顿悟。我依旧以大视野、小叙述的方式,写江南的似水年华,写江南的铁血豪情,力图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下一个江南。 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积下了许多的愧疚,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和指教,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本人受阅历和学识所限,书中必然存在一些差池和瑕疵,恳请各位方家不吝批评赐教。再谢! 2013年7月23日于浙江松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