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次机遇(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投资法)》是唯一一本巴菲特家族——沃伦·巴菲特、霍华德·G·巴菲特(未来继承人)、霍华德·W·巴菲特(巴菲特孙子)联袂打造的著作。这是巴菲特送给子孙最好的礼物:机会本来稀缺,或许只有40次甚至更少,但即使这样,也不要急于抓住任何机会,而是学会如何抓住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机会,更要学会创造下一次机遇!
《40次机遇(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投资法)》全方位地展现了霍华德·G·巴菲特的成长经验与巴菲特家族的价值理念。通过回忆家族过往故事,将巴菲特大家庭中最私密的趣事与最重要的转折点和盘托出,打破人们多年来对巴菲特家族的猜测与臆想,还原出家庭成员最真实、鲜活的模样。
《40次机遇(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投资法)》由霍华德·G·巴菲特、霍华德·W·巴菲特所著,内容介绍:
霍华德·G·巴菲特作为股神的长子,似乎从出生那一刻就赢得了“精子彩票”。14岁那年,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被苏军占领的布拉格,在朋友家里生活了一个月。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对饥饿和世界的认识,让他开始找到自己毕生的兴趣,从此立志做一个快乐的农夫。他大学没有毕业,而是从父亲那里租了一块地,开始了自己的务农生涯。
在《40次机遇(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投资法)》中,霍华德不仅回顾了童年时代父亲的人生信条对自己的影响和不为人知的家族往事,还讲述了自己在几十年中如何进行人生投资,创造出40次机遇,建立起自己的农业帝国;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反思现存慈善模式的缺陷,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贫困的人们找到生存的希望。同时,霍华德还作为一名出色的职业摄影师,跑遍世界各地拍摄濒危物种,如实记录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亚非拉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本书不会告诉你如何成功,而是关于勇气、梦想和希望的故事。人生有时候是残酷的,一生中的机遇也是有限的,我们该学会如何将有限的精力和生命,投资到最擅长的领域、最值得做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创造更多的价值。
序 沃伦·巴菲特
导言 给军阀拍的一张照片
第一部分 “40次机遇”的根源
故事1 听到警钟鸣响的那一天
故事2 1968年,布拉格:苏联军队先吃——“我们只能吃剩下的”
故事3 从铲平泥土到耕地
故事4 德文的礼物
故事5 因为“阿尔打电话来了”
故事6 出身决定命运
故事7 现实有一股坚果的味道
故事8 饥饿的藏身之处
第二部分 勇气、胆量和希望
故事9 爱你,但终不能拯救你
故事10 无营养食品
故事11 小克洛米特
故事12 廷巴克图之悲
故事13 亚美尼亚的失落
故事14 战火下的耕耘
故事15 改变之种
故事16 夏奇拉
故事17 马德雷山的方济各会神父
故事18 大猩猩和游击队
第三部分 血的教训
故事19 这个村子能得到拯救吗?
故事20 喜忧参半的遗赠
故事21(上)功成名就,还需脚踏实地
故事21(下)土地所有权造就更好的农民
故事22 脱节
故事23 如果能做得更好,结果会怎样?
故事24 “是谁想到了这个荒唐的点子?”
故事25 6杯啤酒下肚后的真言
故事26 没那么光鲜亮丽
第四部分 等待解决的挑战
故事27 大象和专家
故事28 聪明的胡萝卜能拯救土壤吗?
故事29 释放潜力的枷锁
故事30 妇女或许是关键,但是也别忽视了男人
故事31 用精简的工具来提高产量
故事32 援助之手竟播种祸患?
第五部分 希望的源泉
故事33 开发热带高草草原——塞拉多
故事34 包裹在巧克力里的机遇
故事35 野火肆虐的加纳
故事36 当地购买计划
故事37 急需的数据
故事38 一张纸的力量
故事39 未来的农民
故事40 治理至关重要,绝非“微不足道”
结语 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重返布拉格
那时,我经营着伊利诺伊州中部一个1500英亩的农场,很多农业设备都采购于阿桑普森的斯隆器械公司(Sloan Implement co.),阿桑普森是我生活的小镇,位于迪凯特南部,有1200人口。斯隆器械公司的门外通常会陈列美国迪尔公司(Deere & co.)的各种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货车、运粮拖车和盘耙,它们就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农业机械化军队,渴望来往的人们指挥它们,驾驭它们,运用它们更快更好地把农活儿做好。斯隆公司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零件、机油和工具。公司后面还有个洞穴状的建筑,那儿是修设备的地方。每到春耕和夏秋收获时节,这个地方都特别热闹,然而一到冬天,厚厚的白雪覆盖着休耕的田地,这里则呈现出另一幅光景。农民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儿问问题,抱怨玉米或大豆的价格,谈论新的想法和设备问题。敬业的农民是好学上进的,喜欢和人交换经验做法。不久前,斯隆公司还举办了一个名为“播种机学校”的活动。
我第一次参加“播种机学校”活动是在2001年的冬天。除了经营农场之外,我还是附近的GSI公司(一家全球性储粮仓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林赛公司(Lindsay Corporation)的董事会成员,林赛公司制造中心支轴式灌溉系统——游客乘坐飞机飞过美国中西部时所看到的大片圆形种植区里面使用的就是该公司生产的灌溉机。迪尔公司生产了一些有意思的新设备,斯隆公司宣传说他们会请一些公司以外的演讲者来参与他们的“播种机学校”活动。偶然的一个星期六,我去参加他们的活动,那里摆放着二三十把折叠椅。第一个演讲者开头说的一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当时并没有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如果没记错的话,其大意是这样的:
大多数人以为务农就是一个买种子、播种、施肥、收割,然后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过程。但是细想一下,从第一次你父亲带着你爬上带播种机的拖拉机,到你将土地传承给子女的那一天,如果你身体健康,又像大多数农民一样勤勉工作,那么你其实只有40次这样务农的机遇。所以你有40次机遇来种植庄稼,应对大自然的挑战,并希望一切风调雨顺。你有足够的时间熟练掌握务农的各种要领,但是这样的机遇是会被用光的。
你们中一些人40次的机遇已经所剩无几了,我相信你们都已经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了经验教训,但是我想,你们中没有谁会想当然地对待自己所剩无几的机遇。我们现在尝试在做的就是保证给予大家最好的工具和使用这些工具的建议。如此一来,你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40次机遇了。
这种想法让我眼前一亮。我从来没有这样看待过务农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耕作是可预料的,它无非是播种和收割的循环,是一项费力却又有收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作为一个农民,你总是处在一个追赶模式中,试图完成下一项任务,然而当你环顾农场一周,却发现还有20份想做却又没时间做的农活儿。有的时候,工作看起来似乎没完没了。而这位演讲者在提醒我们,事实并非如此。40次机遇并不多,我自己也已经用掉了好些机遇了,所以,“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从那以后,我对务农的看法就有了改变,但是我也意识到这个想法适用的领域不止于此。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固定的生活节奏,然后沉重缓慢地前行。不论你喜欢或是讨厌,擅长或是纠结于你所从事的工作,你都要记住,生活不是一台跑步机,而是一条人行道。人生不能重来。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只有有限的机遇来把它做对。
于是我开始扪心自问:我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我的机遇?我有没有在逐年地不断完善我的方法?我有没有倾听那些有新想法的人述说他们的理念?我有没有从我的错误里汲取教训?
除了经营农场之外,我还有别的重要事情要打理。我的父亲沃伦·巴菲特和母亲苏珊·巴菲特给了我一大笔钱,我用它创办了霍德华·G·巴菲特基金会,对此我深感幸运和荣幸。通过这个基金会,我得以支持一些对我、我妻子和子女而言无比重要的事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野生动物保护。我曾因为出差和追求自己的摄影爱好,去过亚非拉国家很多次。我喜欢拍摄野生动物,特别是像山地大猩猩和猎豹这样的濒危动物。
在旅行期间,我所到过的濒危栖息地越多,就越能理解全球粮食问题专家丹尼斯·埃弗里(Dennis Avery)曾经跟我说的:“没有人会为了拯救一棵树而挨饿。”随着我逐渐看到问题的全貌,我开始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动物会濒临灭绝,为什么雨林在消失。就表面看,生物的大量毁灭理所当然应该怪罪于贪婪的偷猎者和腐败的政府官员。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也能够看到那些和濒危物种们共享一个生态系统的人本身其实也是岌岌可危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挨饿。如果我除了偷猎濒危动物以外别无他法喂饱我的小孩儿,我会怎么做?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因为过度使用遭到破坏而无法再产粮,子女饥肠辘辘没有食物来源,那么我是会坐以待毙,大赞毗邻的雨林的美好,还是毁林开荒,利用森林下面的土壤?答案不言自明。
我认识到,如果我关注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我就应该着力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饥饿问题。但是很快,一系列的数字又让我寝食难安。
P3-6
我已经去世的妻子苏珊和我在结婚后很快有了我们的第一个小孩儿——她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会让我补充说明,那并没有快到在那个人们动辄评头论足的年代里惹来非议。我们的第一个女儿叫苏茜,她很乖巧,任何事情都不需要父母操心,所以我们很快就有了想要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人们常说,做好父母困难重重,而我和妻子的结论是,这有耸人听闻甚至言过其实之嫌。
17个月后,也就是1954年12月,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出生了。抚养了这个小家伙几个月后,苏珊和我决定缓一缓再生第三个孩子,也是最后一个。因为霍华德生性好动,精力旺盛,苏珊常常感叹如果她生下的是相对安静点的三胞胎,日子肯定会轻松得多。
霍华德的名字是以我心目中的两位英雄命名的,即便是在近60年后我写下这篇序的今天,他们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第一位英雄毋庸置疑是我的父亲霍华德,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第二位当之无愧是本?格雷厄姆,他是一位教导有方的好老师,他的理念帮助我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霍华德一出生,就肩负着厚望。
当霍德华还小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他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父亲给予我的一份大礼就是:他曾言传身教地让我明白,他关心的是我的个人价值,而不是我所选择的道路。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对我有无限的信心,我应该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
自那之后,我就从别人对我的期望中解脱出来,只想全力以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是种恩赐,所以当我自己抚养小孩儿的时候,我也自然而然地想模仿我父亲的这一做法。说到抚养小孩儿的各种理念,我和苏珊简直如出一辙。
我们给子女传递的这种“你的人生你做主”的信息产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结果,那就是:虽然他们三个都很聪明,但是没有一个念完大学。为此,我和苏珊也完全没有觉得困扰。甚至,我还经常拿这事开玩笑:如果把他们三人在大学获得的学分加起来,其分数足够“凑出”一个让他们轮流使用的学位。
虽然他们都没有大学毕业,但我认为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日后的发展。我的子女,和我生活在奥马哈的祖辈及子孙们一样,上的也是公立文法学校和公立高中。事实上,包括我们三个子女在内的几乎所有家族成员,上的都是同一所位于市中心、历史悠久、不分阶级的公立学校,在那里,他们每天都要和来自不同社会、拥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同学打交道。那些年里,他们学到的关于真实世界的东西甚至要比大部分有硕士学位的人还要多。
为了寻找一个能够充分、高效利用自己旺盛精力的事业,豪伊(Howie,霍德华的昵称)一开始确实走了不少弯路。在这本书里,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如何找到了他的道路,以及他一路的发现所带来的精彩纷呈的旅程。这是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而且真情实意跃然纸上。豪伊在书中描述了他的行动,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而这一切都为其日后的慈善事业提供了借鉴。
豪伊热衷农活儿,这也使得他的工作对数百万赤贫农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脚下的土地。豪伊无所畏惧,与其说他的一系列经历让他像一个慈善家,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探险家。他是他那个领域的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Jones)。
这本书是豪伊在讲述他的故事,然而我想感谢两位女子,正是她们造就了今天的豪伊,让他能够带着满腔热情,以旺盛的精力和聪明的才智投入工作,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改善生活。第一位要感谢的就是他伟大的母亲。幸运的是,豪伊从他母亲那里继承的特质比较多。
所有认识苏珊的人都能理解为什么我会这样说。简单来说,她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人都更关心别人,而且这种关心发自内心。她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论贫富、肤色、年龄——都能立刻感觉到她把他们当作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
苏珊绝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也没有放弃自己人生中的享乐,她和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起了纽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她给那些人带来的感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豪伊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他的胸怀可以和他母亲的相媲美。
尽管如此,豪伊还需要他的妻子德文来帮助他集中精力,他们结婚31年了,这种需求不曾减弱。如果说苏珊的爱让我找到了自我,那么德文的爱则滋养了豪伊。与我和豪伊每日有近距离接触的人都知道,我们不是什么让人省心的主,我们工作起来常常心无旁骛,其他一切都顾不上了。但我们俩都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找到了各自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女人,她们爱我们,并抚平了我们的棱角。
他母亲的基因和教诲——苏珊通常只身教不言传——让他有了持之以恒帮助他人的热忱。在这方面,他永远处于加速模式。我的经济支持更让他在近年可以更大规模地实施他的计划,这是很多前辈和慈善家都无法企及的。我对他取得这样的成就非常开心。
世界上约有70亿人,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在出生的一刻就被谱写好了。当然,全世界也有很多类似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Alger)小说里的主人公改写命运的故事。事实上,在美国,这样的人不计其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有数十亿的人,他们出生的地方、家庭背景、性别、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他们将会经历怎样的人生。
在家庭背景上,我的子女算是中了大奖。很多与他们出身相似的幸运儿只顾享受人生,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小孩儿也含着金汤匙出生。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与之相伴的,是一种“如果我能这样做,为什么别人不这样做”的自命不凡的态度,就让人厌恶了。
我希望世界上的幸运儿——特别是从我们祖先那儿受益匪浅的美国人——有更多追求。我们确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享受这份惬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种更多的树。
我的子女能认识到他们是何其幸运,我对此感到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决定将这份幸运传播开来,与他人一同分享。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福气而怀有负罪感,而是充满感恩之情。他们通过花费自己的时间和我的金钱来做慈善事业,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付出比我的金钱更重要。
在这本书中,你将会读到豪伊做过的一些不同寻常的项目。我忍不住想说,我为他深感骄傲,请大家原谅我作为父亲的这种自豪感,如果他母亲还在世的话,她也会引以为豪。相信读者们透过他的文字,会理解我为什么这样说。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关于勇气、希望与付出。霍华德·G·巴菲特将毕生的心血投身到世界饥饿问题上,本书记录的不仅仅是他如何找到人生目标的过程,更有对公益问题深刻的思考,对于想要改变世界、并将帮助他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人们,具有启发意义。 前招商银行行长、现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 马蔚华 《40次机遇》是巴菲特家族的真实写照:激励人心、充满了正能量和伟大的故事。如果你曾怀疑自己是否能创造下一次机遇,那么读这本书吧,你会找回自信。 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著作,会激发你加入到巴菲特式的人生投资之路上来。 美国前总统 比尔·克林顿 霍华德·G·巴菲特有三大爱好:致力于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对务农情有独钟,以摄影和写作的方式分享他令人惊奇的旅程。在《40次机遇》中,霍华德展现了他为毕生事业所做的不懈努力。 世界首富 卡洛斯·斯利姆 我与霍华德共度的一日是受益匪浅和令人愉悦的:我们在伊利诺斯州驾驶联合收割机,一起跨过墨西哥和美国的边界,与危地拉马的农民商讨农业事宜,分享我俩都爱的冰雪皇后甜点。 霍华德拥有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才智,这本书告诉读者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人生的40次机遇,我们可以学习霍华德是怎么做的。 伊娃·朗格利亚 《绝望主妇》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