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新世纪普及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北宋)司马光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这部书记载的历史,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凡一千三百六十六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新世纪普及版)》从原著中选取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篇章,用生动流畅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讲精彩。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这部书记载的历史,上自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六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书中富含兴亡治乱的道理,可资后人借鉴。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新世纪普及版)》是《资治通鉴》故事集,是从原著中选取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篇章,用生动流畅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讲精彩。《资治通鉴(新世纪普及版)》知识含量丰富,知识点密集,为读者了解传统文化,扩大知识面提供了一条捷径。

目录

前言

战国

韩赵魏三家分晋

豫让以死尽忠

孙膑围魏救赵

聂政刺侠累

淳于髡出使

商鞅推行新法

西门豹治邺

楚怀王客死秦国

乐毅大破齐国

田单收复失地

蔺相如不辱使命

触龙巧说赵太后

范雎睚眦必报

长平之战

名将白起之死

毛遂自荐

春申君之死

廉颇老当益壮

李牧却敌有方

吕不韦扶植秦王

甘罗十二岁拜相

荆轲刺秦王

李斯谏逐客

秦始皇焚书坑儒

蒙恬兄弟遇害

赵高小人得志

大泽乡起义

西汉

项羽破釜沉舟

刘邦赴鸿门宴

韩信敢出奇兵

陈平计除范增

楚汉鸿沟为界

霸王虽败犹荣

封侯的风波

定都的争论

贤相萧何

张良全身而退

季布一诺千金

始立朝仪

白登山的险情

刘邦亲征黥布

贯高舍身救主

白马之盟

萧规曹随

田横五百士

凶残的吕后

忠诚的老臣

张释之公平断案

贾谊英年早逝

汉文帝与冯唐

周亚夫平乱

周亚夫之死

邹阳救梁王

辕固刺猪

淮南王谋反

朱买臣发迹

马邑诱敌战

飞将军李广

张汤之死

骨鲠之臣汲黯

汉武帝求仙

酷吏与宠臣

李陵降匈奴

司马迁著《史记》

卫太子冤死

天马之战

李广利之死

桑弘羊整顿财政

大儒董仲舒

狂人东方朔

苏武牧羊

老臣霍光的结局

龚遂教化百姓

王昭君出塞

赵飞燕得宠

王莽沽名钓誉

 王莽称帝

东汉

昆阳大战

盖延两战睢阳

严子陵无意仕途

南征北战的马援

董宣不畏豪强

举案齐眉

寒朗谏止冤狱

专横的窦宪

班固著《汉书》

班超投笔从戎

杜根忍死待时

梁冀受诛

宦官之乱

张俭望门投止

黄巾大起义

董卓洗劫洛阳

曹操陈留起兵

白门楼斩吕布

官渡之战

三国

“小霸王”孙策

刘备三顾茅庐

周瑜火烧赤壁

七步成诗的曹植

蔡文姬归汉

郭嘉屡出奇计

曹操怒杀杨修

庞统英年早逝

东吴名将吕蒙

关羽大意失荆州

刘备兵败夷陵

刘巴恃才傲物

诸葛亮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出师未捷

司马懿平辽东

蒋琬治国有方

刘禅乐不思蜀

司马懿诛曹爽

孙皓暴虐无道

陆抗巧夺西陵

西晋

羊祜以德服人

三路大军灭东吴

司马炎卖官

石崇、王恺比富

嵇绍拼死救主

陈寿著《三国志》

风神俊雅的卫玠

东海王的覆灭

东晋

祖逖闻鸡起舞

陶侃搬砖励志

石勒八骑起家

刘曜醉酒亡国

石虎心似虎狼

不可一世的王敦

“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之死

大野心家桓温

王猛扪虱谈天下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南北朝

刘裕受禅称帝

刘义符不务正业

刘义隆自毁长城

江湛急流勇退

范晔造反不成

崔浩遭忌恨

高允刚正不阿

元嘉宋魏大战

刘子业的荒唐事

王广之宽以待人

小皇帝刘准禅位

萧道成训子

孝文帝改革

梁武帝舍身佛寺

昭明太子之死

“山中宰相”陶弘景

足智多谋的高欢

苏绰的治国良策

高纬大笑失天下

侯景之乱

陈霸先抗齐

陈叔宝兄弟争位

隋文帝统一全国

赵绰依法办事

杨素功高遭忌

隋将韩擒虎

建筑奇才宇文恺

隋炀帝游江都

杨玄感造反

瓦岗军的内讧

李渊太原起兵

李靖平定后梁

玄武门之变

李靖大破突厥

唐代的科举取士

贤德皇后长孙氏

魏征直言敢谏

贤相房玄龄

戴胄敢与皇帝争曲直

李义府笑里藏刀

武则天登皇位

酷吏周兴

狄仁杰刚正不阿

韦后母女乱政

姚崇为臣坦荡

宋璟不徇私情

李林甫口蜜腹剑

安禄山起兵反唐

颜杲卿大骂叛军

千古长恨马嵬驿

李亨灵武即位

张巡坚守雍丘

孤军血战睢阳

郭子仪立身严谨

鱼朝恩祸乱朝政

卢杞善弄权谋

李想雪夜人蔡州

一身正气的韩愈

永贞革新

中兴名臣裴度

朋党之争

身陷政治漩涡的李商隐

黄巢起义

杜让能代君受过

朱温灭唐

五代

后梁名将王彦章

李存勖消灭朱全忠

李存勖众叛亲离

“儿皇帝”石敬瑭

契丹的崛起

张彦泽降契丹

刘知远人梁

郭威平叛

郭威废帝自立

高平之战

五朝元老冯道

试读章节

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标志着战国时代开始。

晋国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重要的诸侯国,曾经一度被称为中原霸主,可是到了春秋末期,晋国衰落了。早在春秋初期,晋公室内部之间就已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力量逐渐削弱。而晋国卿大夫(诸侯国的重臣)的力量却逐渐壮大起来,他们互相吞并,到了公元前458年只剩下韩氏、赵氏、魏氏、智氏四家最大的卿大夫家族。晋国公室再也无力控制这些卿大夫。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瑶的势力最大,他拥立哀公为晋的国君,把持朝政,在处理晋国的政事上他说一不二。

狂妄的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晋国国君的名义,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却失去了霸主地位。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来献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逼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瑶,也把土地献出,只有赵襄子不从,他拒绝道:“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能送人!”智瑶闻后大怒,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共同攻打赵氏。

公元前455年,智瑶率领中军,韩康子率领右路军,魏桓子率领左路军,三队人马直奔赵地。寡不敌众的赵襄子听说晋阳政宽民和,是理想的死守据点,于是便退据晋阳。赵襄子巡视全城,只见城池坚固,府库充实,粮草充足,就是缺乏御敌所用的箭矢。手下大臣告诉他,赵简子委任的官员深谋远虑,早有准备:建筑宫室的材料都可以拆来做箭杆,铜铸的柱子可以用来造箭头。于是一切准备停当,严阵以待,等待迎敌。

智、魏、韩三家的兵马杀奔晋阳,把晋阳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等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的箭好像飞蝗似地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双方对峙了两年多的时间。  到了第三年,即公元前453年,智瑶引晋水淹晋阳城。几天后,晋水淹到离城头约两米的地方,城内一片泽国,就连灶膛里都生出了青蛙,百姓只得把锅吊起来做饭,一些没有粮食的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赵襄子手下的大臣也人心惶惶,形势很危急。

踌躇满志的智瑶以为胜利指日可待,他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视察水情,得意洋洋地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水也可以使人亡国的呀!”韩康子与魏桓子听后相顾无言,但彼此之间却暗暗害怕: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智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被淹之灾。

智瑶的家臣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为什么呢?’’家臣说:“破城已是指日可待,但韩、魏两家面无喜色,反倒忧心忡忡,他们担心自己会步赵襄子的后尘,只怕已是心怀异志。”第二天,智瑶拿家臣的话来试探韩、魏两人,两人均信誓旦旦效忠于他,于是智瑶消除了疑虑。

两人告辞后,家臣进来对智瑶道:“刚才他们出去的时候,眼神十分慌张,这肯定是因为他们心怀异志。”但智瑶却不以为然,于是家臣请求让自己出使齐国,避祸去了。晋阳危在旦夕之时,赵襄子谋臣张孟谈自告奋勇,深夜用一根绳子从城墙上溜下来,然后乘一叶扁舟潜入韩、魏两家军营,他对韩康子与魏桓子说:“唇亡齿寒,赵灭亡之后,灭亡的命运就要轮到你们了。”

韩、魏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便同赵联合攻智,他们说:“我们参战本来是迫不得已,智瑶这个人又专横跋扈,他灭赵以后迟早要把矛头对准我们,所以我们愿意背弃智瑶,与赵襄子联合。”

当智瑶正沉浸在吞并三家独霸晋国的美梦之中时,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智瑶正在惊慌不定,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声。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在赵、韩、魏三军的夹击之下,智瑶一败涂地。智瑶驾小船逃跑,被赵襄子抓住杀掉。于是赵襄子灭掉了智氏一族,韩、赵、魏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户口,各自建立了独立的政权。

公元前438年,晋国国君哀公死,晋幽公即位。这时晋国已经非常衰弱,国君畏惧权臣,反而向韩、赵、魏三家行朝拜礼,韩、赵、魏于是就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只留两个小地方给晋幽公。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册命韩、赵、魏为诸候。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联合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把晋当时的国君废为百姓,晋于是完全为韩、赵、魏三家所取代。战国时代的七雄由这时起正式形成,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由于韩、赵、魏均出自晋,所以又统称这三国为“三晋”。

豫让以死尽忠

豫让,是春秋时候晋国人。他曾经侍奉过晋国的权臣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后来他又投靠晋国的另一位权臣智伯(智瑶),智伯给他很高的礼遇。后来智伯去讨伐赵襄子,赵襄子联合晋国的另外两家权臣,打败了智伯,并把他的土地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逃亡到山中的豫让听到智伯被杀的消息,便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待我这么好,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报仇而死,死了也有脸去见他!”

豫让化装成因罪服劳役的人,暗藏匕首,混进赵襄子的府邸,假装给厕所刷墙,找机会暗杀赵襄子。

赵襄子来上厕所时,豫让便想下手,谁知赵襄子颇为警觉,见豫让形迹可疑,便叫人把他抓起来审问,搜出了他身上的匕首。豫让见身份已暴露,便大声道:“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手下要杀了他,赵襄子摆手道:“以后我多加小心,离他远点儿就是了。而且,智伯死了,没有后人,豫让敢来为他报仇,也算是个仁义之人啊。”就把豫让给放了。

豫让虽然被释放,却还是没有放弃刺杀赵襄子的念头。他在自己身上涂上漆,使得浑身长了毒疮,又吞吃了火炭,把嗓子烫哑了,形貌大变,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来。他又去刺杀赵襄子。

豫让藏在赵襄子每天必经的桥下,过了一会儿,赵襄子和他的随从们果然走了过来。豫让正要动手,赵襄子的马发觉桥下有人,惊得前蹄腾空,险些将赵襄子摔下来。豫让见形迹又暴露了,便跳出来。赵襄子道:“这肯定是豫让!”

赵襄子的手下将豫让团团围住。赵襄子质问豫让道:“你先前不是还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他们两人都是被智伯杀掉的,你不去为他们报仇,反倒还给智伯做事。现在智伯死了,你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报仇呢?”P1-3

序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这部书记载的历史,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凡一千三百六十六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字君实。司马光喜爱历史,他有感于当时的史书虽多,但没有一部从远古一直到当代的通史,就决定自己动手编一部。他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协助,由他自己担任主编。

司马光本来给这本书取了个名字叫“通志”,意思是从头到尾的历史。有一次神宗看到书里记载了不少前人治国处事的经验,觉得十分有用,就建议司马光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之作序。这就是《资治通鉴》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治学严谨,勤奋惜时。据说他为了防止自己睡得过多,耽误工作,曾动手设计了一个圆木枕头,只要脑袋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到一边,把他惊醒。他把这个枕头叫做“警枕”。司马光这种刻苦做学问的态度一直被后人所称赞,“警枕”的故事也就成了一个历史佳话。

《资治通鉴》的编写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前后共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朝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状况,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言语也作了记录。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人们因此把司马光和《史记》作者的司马迁合在一起叫做“两司马”,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最高峰。

《资治通鉴》的原著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比较难读的。因为它是编年体史书,是以时间为叙事的线索,而不是以事件为线索的。这样一来,有些事件就被割裂,放在不同的章节中去了。

我们编的这本书,是《资治通鉴》故事集,我们从原著中选取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篇章,用生动流畅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讲精彩。这本书知识含量丰富,知识点密集,为读者们了解传统文化,扩大知识面提供了一条捷径。

希望这本书能得到读者的肯定,希望它能激发读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