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
分类
作者 罗利建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实施人本教育,为孩子松绑,《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最适合中国幼儿的幼教书!

《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着力从人本教育、健康人格、意志力、玩、想象力、自信力、好问、创造力和思辨力9个方面回答上述问题,并与年轻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探讨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

《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的作者是罗利建。

内容推荐

当代家长对科学育儿的最大困惑就是: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这反映了许多家庭已经不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而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但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的应试教育已从基础教育扩散到幼儿教育,让幼儿去读“语、数、外”、去读没有兴趣的“兴趣班”,所谓“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戕害儿童;甚至有媒体还大力宣传带有封建色彩的蔡氏“虎妈”教育和“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萧氏棍棒教育,对幼儿教育进行了误导。为什么上述对幼儿的教育是错误的呢?这是因为物极必反,这种教育会让幼儿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着力从人本教育、健康人格、意志力、玩、想象力、自信力、好问、创造力和思辨力9个方面回答上述问题,并与年轻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探讨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

《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的作者是罗利建。

目录

第1章 人本教育

1.1 幼儿教育彰显人类的未来

1.2 幼儿人本教育的本质

1.3 自由是主导幼儿人本教育的基本原则

1.4 向“虎妈”、“狼爸”说“不”

1.5 过度早教必然会扼杀幼儿的童真

1.6 我国义务学前教育首先应从留守儿童做起的八个理由

1.7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8 “活教育”能养幼儿之灵气

1.9 人本教育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

第2章 健康人格

2.1 “道德天赋论”阻碍幼儿道德感的形成

2.2 要重视引导孩子“向善”

2.3 良好的道德是后天的习惯

2.4 让孩子认识到讲诚信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5 幼儿与家长、教师应相互教育

2.6 别让“城市中心论”泯灭幼儿的“野性”

2.7 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3章 意志力

3.1 自我控制力是幼儿成才的第一阶梯

3.2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3.3 主动锻炼幼儿的心理承受力

3.4 培育幼儿耐性是实施“延迟满足”的要害

3.5 心理不成熟使“神童”多遭夭折

3.6 自理能力应从小培养

3.7 在“拯救男孩”之前应先拯救谁

3.8 让幼儿拥有责任心和责任感

第4章 玩

4.1 玩是幼儿的天性

4.2 要想幼儿成才,就让他们玩

4.3 玩的辩证法

4.4 不让孩子回归自然必然造成童殇

4.5 “玩童”更聪明

4.6 游戏是幼儿走向未来社会的演习

4.7 自然性游戏比人为性游戏对幼儿未来成才更重要

第5章 想象力

5.1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5.2 不能泯灭幼儿的想象力

5.3 儿童画隐藏着幼儿想象力密码

5.4 《山海经》是开拓幼儿想象力的形象教材

5.5 要重视用音乐来启迪幼儿的想象力

5.6 要促进幼儿的梦想成真

第6章 自信力

6.1 用自信去克服幼儿的自卑

6.2 把扭曲的成才和成功标准端正过来

6.3 下雨时,没伞的孩子跑得最快

6.4 要培养幼儿的必胜心态

6.5 对幼儿必须坚守赏识与批评的辩证法

6.6 让幼儿具有交往能力是为了让其达到自我认同

6.7 幼儿健康发展要扬长避短

6.8 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第7章 好问

7.1 压制幼儿发问就是剥夺了孩子光明的未来

7.2 好问的幼儿才是“乖孩子”

7.3 好奇心是幼儿好问的内在动力

7.4 鼓励孩子提问

7.5 让孩子学会享受失败

7.6 质疑应从幼儿开始

第8章 创造力

8.1 要努力把幼儿的潜能转化为创造力

8.2 左、右脑平衡发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8.3 孩子们不想当科学家应拷问谁

8.4 缺少动手能力是中国幼儿教育的软肋

8.5 让孩子从小学会思考

8.6 家长要鼓励幼儿在性格上扬长避短

第9章 思辨力

9.1 让幼儿拥有思辨能力

9.2 幼儿园的第一课应是哲学课

9.3 让幼儿知世界,更要知宇宙

9.4 让幼儿从小拥有爱人之心

9.5 我们要培养幼儿的是“大孝”风范

9.6 让幼儿自己编寓言来教育自己

幼教短语(百则)

新三字经

新弟子规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当代家长对科学育儿的主要困惑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是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困惑。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幼儿人本教育。

为什么幼儿人本教育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呢?我们可以通过对幼儿人本教育的本质来加以说明。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把幼儿真正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也不允许培养成一种工具性人格或器皿性人格,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就体现了这种思想。由于幼儿人本教育是真正把培养对象当成人来培养,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不是充当“教师爷”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充当忘年朋友的角色。以忘年朋友的姿态在确定以幼儿为中心的前提下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适合幼儿的方法,发挥幼儿的潜能、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健康个性。也就是不是培养出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健康体魄和较强能力的幼儿,并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

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必须确立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教育方针。如果像美国那样单一地只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忽视以教师为主导,那么以幼儿为中心就会成为一种虚妄;如果像中国旧教育那样,单一地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就会让教师取代了幼儿,一切以教师家长制式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两种单一的行为都会损害幼儿人本教育本身。失去幼儿为中心或失去教师为主导,都会导致对方被动,从而损害了幼儿人本教育的根本。所以,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教育方针。

美国的教育思想家杜威(1859~1952年)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批评的同时,提出“儿童中心论”,显然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这一观点之所以正确在于:幼儿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儿童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行动去熟悉儿童,尊重儿童自我去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当今美国幼儿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教师只是儿童的助手,对儿童的活动事先不做任何设计和安排。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教具、玩具等,儿童的活动、自由游戏占重要地位。

杜威这一幼儿教育思想和美国当前实行的幼儿开放式教育方式,虽然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从幼儿入本教育的视角考察,这一幼儿教育理论有明显的理论缺陷。主要是“以儿童为中心”虽然形成了以人为本,却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自由绝对化”思潮的反映。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在经济领域提出“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在政治上提倡“人权高于主权”。就美国幼儿开放式教学方法来说,一切按儿童的兴趣来进行而不受任何约束,这虽然是有利于幼儿展示其个性并发挥其特长,但提出“教师只是儿童的助手”相对不妥,这使幼儿很容易走向无目的的放纵。特别是教师对儿童的活动事先不做任何有利于儿童的积极设计和安排,“教师的任务只是为儿童提供各种教具、玩具等”,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失去了,“以儿童为中心”就会沦为幼儿毫无规范、毫无目的地想做啥就做啥。在一切满足幼儿的需要并不受任何约束的前提下,教师失去主导作用,幼儿的“玩”的目的性不仅具有分散性,而且也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比如,一些幼儿每天耍刀、耍枪、耍车成瘾,其余游戏和玩具一概冷漠,而教师任其放纵,这样的“以儿童为中心”是正确的吗?我们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只有教师拥有了主导,才能确保“以儿童为中心”的正确轨道。因为教师这种“主导”不再是传统教师对幼儿的代替、全包全揽,而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设计是一种潜在的、非“教师爷”式的,使幼儿在游戏、玩耍以及适合他们的学习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人本的意识目标。不能把培育幼儿灵魂的幼儿教师只充当保姆职能。P5-6

序言

一生为教的我,也曾亲自办学十余年,根据自己教学和办学的体会,于2004年写了一本《人本教育》,觉得自己已尽职该喘口气了。殊不知,近十年来,我国的应试教育非但没有被抑制,反而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怎能放下笔来安然喘口气?据调查显示:当代家长对科学育儿的主要困惑是“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故我写了《解放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本书。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改变我国的幼儿教育现状尽一点微薄之力。“解放儿童”是已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来的,至今还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当今要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及成长空间,就要为孩子松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当今我国幼教出现了两个十分危险的、违背人本教育的现象:第一个危险现象是“虎妈”、“狼爸”在好些家长和幼教中大行其道,甚至一些平面和电视媒体为此推波助澜,大夸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教育和萧百佑倡导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棍棒教育。我们要问,这种反人性、反人本的棍棒教育为什么还有庞大的“粉丝”?为什么许多社会舆论不采取批判态度,反而效仿?第二个危险现象则是应试教育已渗入幼儿教育,让幼儿失去童真、童趣,更失去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升小”、“小升初”的应试教育,“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兴趣班”、“超前班”正在戕害儿童身心,竟让只能玩才开心的3岁幼儿去读“语、数、外”。事实上,这些“兴趣班”唯一的“法宝”就是把小学高年级初中化,把幼儿教育小学化。为什么仅有8200万人的德国人(包括德裔)却能分享世界一半的诺贝尔科学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让幼儿玩出成功,让幼儿在玩乐中得到创造力的展现。

本书吸取了我写的《人本教育》只顾理论而忽视实作的教训,书中虽然也谈人本教育,但既重视理论的阐述,更重视幼儿人本教育的实际操作。以便于幼儿家长和老师参考后想办法和幼儿一起成长。因此,本书所列举的方法和事例力求更细一些,不致造成“雾外看花”的局面。另外,与本书作为姊妹篇的、涉及基础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已经完稿,不日将与读者朋友见面,好与读者朋友共同切磋当今的中国教育改革。

我认为,“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学前班、超前班,一开始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故我在本书中着力于从人本教育、健康人格、意志力、玩、想象力、自信力、好问、创造力和思辨力9个方面与年轻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探讨孩子真正能发展的良好方式,也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快乐成长的九堂课。

本书出版得到了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该社的郝光明主任、王琼编辑在组稿、编辑上多有辛劳,特致谢意。

是为序。

罗利建

2013年10月

后记

刚走进柯愈劬先生的木雕展室,仿佛听到蛙声一片,使人有种刚走进幼儿园的欣喜感,再仔细对其木雕观赏,已是蛙声一片传千里。

柯先生虽是学医出身,但由于对蛙的钟情,加之自小就喜欢雕刻,所以以蛙为主题的木雕作品能在他手下栩栩如生:蛙们或凝视、或探窥、或调皮、或嬉戏、或悠闲、或休憩、或多情、或果敢,这不正是幼儿调皮可爱的写照吗?本书封底所选的《攀》,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其青蛙的前肢匍在莲蓬上,两后肢一上一下、一蹲一攀,这样既不遮挡莲孔,又将青蛙顽皮可爱之情态体现极致,让人不禁联想,这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幼儿那种以玩为主的风格吗?此木雕系黄杨木雕成,柯先生使无生命之木巧夺天工。年轻家长和幼儿教师是幼儿未来的塑造者,再不能用放任或过度早教来培养,使他们错过人格陶冶和创造力开发的关键期,而应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开心、活泼的童年,这样他们才能拥有有作为的未来。

罗利建

2013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