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对世界的另类解读。
一个医生以笔代刀,解剖诊治人生之作。
作者叶维之从医五十余年,在《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中,他以一个医生看待病人的目光,锐利、精准、细致、深刻地观察、审视世间众生百态。他直言不讳地给世界开出诊断单,“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虚伪、丑陋与可笑之处,也着力维护着人性中的正直、善良与美好”,犀利的言辞背后是作者善意的劝诫,显示其身为医生与作家的良知与操守。本书风格轻松调侃,辛辣之余尽显中国式的智慧与幽默,堪称中国的“魔鬼词典”。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师韩美林绘制精美画作25幅。
著名作家李国文、毕淑敏、冯唐、薛燕平及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雁飞作推荐语。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是一个医生叶维之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A
□ 阿拉伯
一个中学生眼里的阿拉伯:一是数字1、2、3、4……二是“天方夜谭”那本书;三是无休止的打仗。
□ 哀悼
斯人其萎,怀念而已。其形式则是对死者家属和其他人设置的场面,可参与者的目的和心绪却可以是各种各样。
□ 癌
①人口“土壤”的耕犁。
②众病之王。
说若干年后就可消灭此王,大半要落空。
新近出版了一本书(2013 年2 月), 就叫《众病之王》, 是印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所著,李虎译。封面就写道:“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疾病,一篇永不服输的战斗檄文,一场你我无法选择的斗争。”可谓开宗明义。
□ 艾滋病
亚当和夏娃没赶上的惩罚。
□ 埃菲尔铁塔
伟大坠落之塔。
□ 爱
一种是仅动两片嘴唇的声音,一种是融在骨髓里的誓言。
□ 爱情
一首佚名诗:我只是看见她(他)走过我身边,但是我想念她(他)直到我死的那一天。
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令人难忘的两行字是谁写的,或者是写给谁的。
或者我们完全可以借过来写给谁——不是借过来,是同样的情愫的表白。
□ 爱情小说
真正传世的、动人的、不朽的爱情小说,都没有幸福的爱情结局。
□ 爱情与做爱
做爱是爱情的一种表达,也可以完全不是,乃为“动物本能”。
有爱情,可以做爱;没爱情,也可以做爱。
没爱情,可以不做爱;有爱情,也可以不做爱。
做爱当时(不计前后),爱情的成分最少。
□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智慧的大脑、最完美的科学与宗教的结合者。
没有多少人读懂“相对论”,连这三个字也解不开。
更解不开的是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作为科学家,他说:“我想知道上帝的想法,其余都是细节,或者说,上帝指明方向,科学家完成细节。”
中国古人则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按照爱因斯坦的思想和逻辑,可以说,上帝是光,仁慈博爱。医生完成上帝的旨意,而行医于人,成败可能不是医生所能完全抉择的。
“上帝”是自然规律,是自然法则。
□ 爱欲
仅仅将其理解为爱之欲望,乃是大错特错了。爱和欲有别矣!欲是感情释放,爱是感情升华;爱应深入,欲则浅进。
不要把爱都说成是欲,也不要把欲都理解为爱。
□ 案头
思索是快乐的,
写作是痛苦的,
完成是舒畅的。
□ 暗娼
地上不让做的事,就在地下做。只要有卖的,就有买的;有买的,就有卖的。赚钱的可不止那几个女人。
□ 傲慢
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
B
□ 白痴
幸福时光:小儿无知,老儿呆痴。饭来张口,衣来
伸手。
□ 白云
白云飘逸,白云舒卷,白云如海,白云似仙……
白云给人许多遐想、许多梦幻、许多赞美、许多叹息……
但白云让我们懂得的主要是往来无常,多愁善感。
□ 百年
百年而死,万岁却生。
□ 斑马
要好好观摩它,然后再文身。
□ 半
五成为一半,六十可及格,足矣!
半多为贬义,典型的是“半瓶醋”“半途而废”,所谓“行百里半九十”……
但半也有半的好处,半自有半的用处。
一半深沉(认真)、一半天真(随缘),多么好!可谓“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多么坦然!
半聪明半糊涂,半愚钝半圣贤。
半拼搏半自安,半江湖半神仙。岂不妙哉!
□ 伴儿
他(她)到了什么时候,便属于什么时候……
□ 伴侣
据说有精神伴侣、生活伴侣、性伴侣、工作伴侣、说不清什么伴侣,等等。
□ 伴娘
①见习新娘。 ②结婚典礼上第二个引人注目的女子,准夫人、见习夫人——
有时是小女孩,只是个傻乎乎的跟屁虫;
有时是美丽的大姑娘,那心里的滋味也是五味俱全,所想的和所执行的“任务”完全是两回事。
□ 保龄球
推倒了重来。
□ 保姆
难以胜任的非亲故家庭成员,要对主人服从,要对孩子照顾,要会烧菜,要不停地做清洁,还要省钱。最麻烦的是家里东西丢了,孩子告状了,男主人对你太好了,女主人吃醋了,这时前面做得如何好也都不好了。
□ 保温瓶
只能维持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巢穴。
□ 保修卡
质量不保的遮羞帘布。
□ 报复
把输掉的赢回来的赌徒心理。
□ 报应
失利者的寄托和企望。
□ 悲悯
良心体现。
□ 贝多芬
他的耳聋正好过滤了噪音。
□ 背信弃义
子女不孝,门徒害夫子,出卖同志,朋友反目。从另一方面看,父母待孩子如何?师长对学生怎样?同志关系可好?朋友是否够朋友?
□ 本领和脾气
脾气随本领的增加而增加,通常如此。
最欣赏有本领、没脾气。
最害怕没本领、有脾气。
有本领、有脾气与没本领、没脾气都可以理解和接受。
□ 比基尼
和树叶有相同功能的遮羞布,游泳池或海边与浴池不同,前两者均有专门旁观者,于是需要撩拨……
□ 笔迹
思维记录、语言轨迹、犯罪鉴定。
□ 匕首
就是尖刀,作案叫凶器。
□ 避孕
让老情人见面,不让新情人见面的欺骗行为。
□ 变性
男变女,女变男。
男变女稍许容易,女变男颇费工夫。
技术都可行,伦常常难通。
变法总得想法子,心理终需过得去。
变得好的,看不出;变得不好的,遭人议。 □ 辩论
①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②和泼妇吵架性质基本一样。
□ 表现
表露、显示、外表、发表……
实际上每个人的表现会有“三重”“三层次”之区分:
现时的表现是通常情况下的,或常态的、正常的、一般的、“脸谱式”的……可称“表露型”。
具备的、可以表现的,但不经常的或偶尔表现的……可称“失态型”。
第三种是在激发状态下表现的、具有潜质意义,在压迫、催进下发挥出来的……乃为“潜在型”。
阿方斯·卡尔有过类似的见解。
□ 表演
忘掉自我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是否完全投注感情,则有表演理论的不同观点,但表现自我的是装腔作势。
□ 别墅
城里人用高价买下的、农民丢弃的茅舍。
□ 斌
能文能武。
□ 冰
冰是冷的,零度以下水结冰。冰也是温的、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冰肌玉骨”“冰酒”……
□ 玻璃
人们发明制造它的初衷是取其透明透亮。后来却取其相反——做成或涂画上各种颜色,变成不透明的、不透亮的。
不是造物捉弄人,而是人捉弄造物。
□ 伯乐
常言道,伯乐识马。
又有言道:被伯乐发现之前的马,才是真正的好马。
故伯乐有功,他发现了好马;伯乐有过,他可能毁了好马。
□ 不纯
人们喜欢赞扬纯粹,其实不纯可能更好。
很多人认为,男子有点女人气(非纯爷们儿),或者女子有点汉子味(非娘们儿)是挺不错的。
说某上海人,不完全像上海人;或某河南人,不那么河南。也有褒意在其中。
所以,不必追求纯粹。
□ 不搭界
关公战秦琼。
□ 不良
某些人的“不良”品质,却能成就伟大才智。那说明并非不良。
□ 不幸
只是一种沮丧的感受,未必真有实际的倒霉。 □ 不朽
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他的名字比石头更容易腐朽。”
所以,无碑名垂史,有碑落荒野。
□ 布达佩斯
想起最后一个匈奴人,奥匈帝国,想起纳吉,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坦克……
想起始终未变的蓝色多瑙河之波。
P1-12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原书名为《念念有词》)于2006年出版。
7年过去了,我把书搁置了,诚如把一个生下的孩子放那儿不管。此间,有些关心我的人,会说起这部书。关心书的人也不少,有的读者甚至给词条评列出“幽默奖”“浪漫奖”“专业奖”“诗意奖”“哲学奖”……倒是蛮有意思,很用心的。也有人告诉我,有盗版的,我得到过几本,竟然有我的改错,竟然有别人的评注……
这些年,语言的纷乱令人头眩莫解,有网络语言,有大量的外来语汇,有莫名其妙的缩写短语,有铺天盖地的手机短信,各种颜色的段子……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经典的辞书,都受到了质疑。因此,越发觉得我的这种另类词典倒也轻松自由。这词啊,就是表达个事儿,说个念想,理解各有不同,无需求其证定、共识,犹如魔鬼。原来的《念念有词》书名的意义模糊,乃重新命名为《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可不是医学词典,只是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于是,我又背起了这个行囊,像是背上了十字架,开始积累词条、提炼词意,包括科学的、文学的、哲学的、医学的、宗教的、生活的……亦是“兴之所至,笔即随之”。还是正视假、恶、丑,挖掘真、善、美。
第一版容纳了近七百条,现又增加到近一千条,最好不是搜肠刮肚而作,而是精满自溢。正值春季,权作新的耕耘。
作者
2013年春
有些话在前言说了,有些话在书编著后还要讲讲。新增加的三百多词条依然完全是业余之作。从“词典”的创作而言,似乎与医生的职业无关,但从其内涵而论,却又紧密相连。诚如一个医生诊治疾病,总要关心、了解、理解病人的心理一样,我们的病人是有意识、思想、意愿以及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人。于是,琢磨思想、透视人性、观察社会,应该也是医生的职业本能。
词条的解释采取的是另类思考和表达,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一点观察、一点思考、一点感悟、一点联想、一点评说,甚至一点调侃,大概难以评判其孰是孰非、是仁是智。鉴于作者的职业能力,其审度问题、表述方法,基本是医学的、生物学的,或者大言不惭地认为有些是哲学的(因为哲学来源于医学,医学归隐于哲学),但却不完全是文学的、文娱的,或者不是政治的。所以笔者以为读者不必从后者去挑剔,但却欢迎、欣赏评论。
词条有针砭、有怪话,或者难听的话,但要理解医生本性的善良和善意。医生本性的洞察应该是深刻的,人性的、社会的缺陷难免,诚如人体罹病,医生不会责怪病人,无论这种疾病显然与病人的行为、习惯、境遇等有关,但医生坚信“疾病不是上帝对某人的惩罚”。坚信这一点对医患双方都很重要,否则医生就无法治病,无法治好病;病人就无法接受治病,无法接受治好病。我们都应一道去寻找病因,改正不良,恢复健康。
这便是编撰《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的初衷!
词条成文基本不是案头之作,乃是灵机一动,涌上心头,有了词儿,想到事儿,写成字儿。通常在汽车上、飞机上,或零星的时间里,随便的场合上,或者腹稿半成,抽空完成记录而已。可能有引用,力求有出处,但有的只是大概意思,所以难成科技论著的“参考文献”,恕不能列文致谢矣。
我也认为,我只是在寻找和发现元素,是想合成点有意思的、有意义的东西,美丽的、闪亮的、愉悦的。但元素是复杂的,性质是多样的,因此,那些混合物、化合物也一定是多彩的、斑斓的、耐人思味的。
感谢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几年前为初版的《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写过一篇书评,国文先生的睿智、深刻让作者受益匪浅。文中谈到鲁迅、谈到解剖精神,作者当然不能与鲁迅先生相提,解剖精神倒也是一个医生要具备的品质。我敬仰鲁迅先生,甚至斗胆地说喜欢鲁迅先生,他是犀利的、战斗的、辛辣的、坚强的,也是冷峻的、苛刻的(这在当时显然也是必要的、难能可贵的)。作者自认渺小,而嫌宽容。鲁迅学医,其实没有真正当过医生(俄国的契诃夫却是从医至终),而大凡医生作家都敦厚温柔,不一定是优点,却是一种双料职业缺陷。因此,国文先生推崇的鲁迅的解剖精神,只能是作者的期冀,努力的方向。这把解剖刀也许在手术台上比较锋利,比较运用自如,但在纸上恐怕难免迟钝、笨拙。
感谢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慨然将数十幅精美的画图授权于我选择。美林先生的画独具风格,隽永奇特,我选择了25幅,使词条寓意更为深长,为本书添色增光,令作者感佩之致。
感谢薛燕平女士,她是卓有建树的作家,是本书原版的责任编辑,为成书出版的贡献不言而喻。 感谢后浪出版公司的吴兴元主任和王顺编辑,在不长的时间里将本书再次推出,其辛劳使人难以忘怀。
感谢我的朋友、学生们的帮助,刘红玉女士为整理词条及打字劳动颇多,且多为业余所做。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本书的第一读者,是最初的评论者和推动者。
作者
2013年春
我读了这本书,从那种令人会心一笑的、在心底里回味很久的幽默中,那种越琢磨越有趣、越琢磨越有味、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幽默中,我也更了解了这位笔似解剖刀那样犀利的医生作家了。
——李国文(作家)
作者是享誉学界的科学家,亦是学养深厚的医生。他以幽默的笔法,将我们司空见惯的词汇,独出心裁地加以重组和解析,文字犀利而充满张力,读后使人忍俊不禁又沉思良久。我们在他不动声色的好像是调侃中,看到了生命和哲学的万千思考。
——毕淑敏(医生出身的作家)
一个医生,写了一本非医学词典,是个创举!
一个医生,骨子里还是一个医生,却把科学、哲学、人文,甚至宗教融合在一起,凝练、结晶、升华成为有意思的,耐人寻味的词意,一种深邃的思想。
无论行医,还是写作,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用科学、哲学、人文,甚至宗教来矫正偏差。
这是一位真正的医生!
——刘雁飞(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语言是人造的虚无,词汇是歧义的源头,你说的爱和他说的爱不一样,他说的情和你说的情也不一样。定义词汇的过程就是定义世界的过程。多一本另类的词典,就是多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就是为人类减少一点愚昧。
——冯唐(医生出身的作家)
放下手术刀,他拿起人类灵魂的解剖刀。在这本灵光闪烁的词典里,他赋予万物新名新意,解剖人性丑陋,讽刺人类弱点;有时貌似另类、乖张悖谬,实则充满智慧,不乏深刻;看似冷峻刻薄,锋芒毕露,其实热烈机智,含蓄幽默。读来让人或哑然,或感悟,你已经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
——薛燕平(作家、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