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陈毅口述自传》(作者:刘树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陈毅同志生前对他的妻子张茜与子女们回忆自己革命生涯的谈话;另一部分是他的四个子女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不仅生动形象地为陈毅同志勾勒出一幅线条清晰、特色鲜明的画像,还细致描述了他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戎马倥偬的军事家、革命家,再到外交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我党革命历史的记忆与评价,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毅口述自传/中华口述历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树发//王小平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陈毅口述自传》(作者:刘树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陈毅同志生前对他的妻子张茜与子女们回忆自己革命生涯的谈话;另一部分是他的四个子女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不仅生动形象地为陈毅同志勾勒出一幅线条清晰、特色鲜明的画像,还细致描述了他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戎马倥偬的军事家、革命家,再到外交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我党革命历史的记忆与评价,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内容推荐 《陈毅口述自传》由刘树发编著。 《陈毅口述自传》简介: 陈毅元帅坦率地将自己亲历事件的真相向历史告自,他的讲述不苟且,不粉饰,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有陈述,有批判,重事实…… 一代风流人物,俱往矣,而他们书写的历史与我们永在…… 目录 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编者的话 我的早年经历(1952年) 我的祖父和外祖父们 我的求学经历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里 发起请愿运动,被遣送回国 文学梦破灭,加入共产党 入党前后的心路历程(1963年8月) 从小被歧视,激励了我们发奋向上 两年寄人篱下的生活,看到官场的勾心斗角,也看到 劳动人民的苦难 在法国感受到无产阶级的痛苦,学到了马克思主义 回国后,感到不革命就没有出路,加入了共产党 李鹤林的故事 我觉悟得比较迟,但一经觉悟就坚决干 40岁以前的生涯概述一给罗生特同志的信 我在八一南昌起义的日子里(1952年6月14日) 起义是仓促的,准备是很不充分的 向潮汕挺进的决定是幼稚的,造成了第一个错误 出生人死,找到叶贺 接连两个错误决定,革命军队的力量损失很大 人民军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好领袖 八一起义的意义、教训和结果 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大部队撤走了,我留在中央苏区 项英的错误做法 带着伤去打游击,我们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我对中央是不相信、不满意的,我就是相信毛泽东 打着游击突围 多亏了曾纪才和老乡们暗地里的帮助 小结论:不承认失败就是软弱的表现 我们是怎样打游击战争的 打游击,是老百姓千方百计地支持了我们 三年游击生活的经验:吃住在山里,时时与白匪、叛徒和野兽搏斗 如何巩固内部 抗日战争开始了,国共合作了 冒死劝服谭余保 父亲的故事(小鲁) 父亲和我 父亲的爱好 父亲和他的同辈人 在动乱中 离别 永别 女儿的回忆(珊珊) 父亲的战友情结 父亲的外交风采 父亲的“文革”岁月 我和爸爸的父子深情(丹淮) 遥远 亲切 开明 诗情 愤怒 孤独 父亲是我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灯(吴苏) 上篇 下篇 陈毅生平活动年表(1901—1972) 试读章节 这两年的生活,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印象很深。特别是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自发地同情劳动人民。这个外祖父在辛亥革命后也丢了官,但他刮了一大笔钱。他回乐至买女孩子当丫头,然后卖到湖北去,或送给官府和豪绅。当时我很同情这些女孩子的悲惨遭遇。有人骂外祖父干人贩子的勾当,将来要断子绝孙的,我们是同情这种说法的。 以后,我回到乐至,又到成都,上洋学堂,也读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思想,要搞实业救国,崇拜外国,向往出国留洋。但基本上仍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最大的刺激是被黄家瞧不起,被学校里的纨绔子弟瞧不起。家中经常鼓励的,就是出人头地,当大官,超过黄家。所以,那时候基本上是属于破落的地主阶级思想感情,如鲁迅所描写的“破家子弟”那样。 在法国感受到无产阶级的痛苦,学到了马克思主义 下面讲讲到法国的经历。 到了法国,那是另一个天地。资本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改良主义的思想,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逼着我们去选择。 1919年6月,我们离开成都到了上海,这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中心。在这里,我经历了思想上的第一次动荡。为了欢送我们这一批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在年轻人中发展他们的信徒,许多有名的人来向我们演说。吴稚晖攻击孔夫子、孟夫子是最大的坏蛋。“害了我一辈子,你们年轻人不要再上当。”什么“四书”、“五经”,应该拿去糊窗子,“二十四史”拿去揩屁股。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机关枪对打,把老古董全打烂。他又挖苦孙中山是孙大炮。张继是无政府主义者,他鼓吹劳工神圣,说发财是盗窃,要学生们不要去犯罪。日本留学生来讲“明治维新”,说中国也要走日本的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青年来讲中国积弱,外国强盛,号召我们起来讲科学,争民主,作白话文、白话诗。(那时我们把科学叫做“赛先生”,把民主叫做“德先生”。)有人讲教育救国。还有人讲关税救国,等等。那时,思想真是一天一变。开始对反孔孟感到不平,对白话文、白话诗感到没意思,但很快就站过来了。读《拿破仑传》、《华盛顿传》、《孙文传》,感到很入迷。我觉得世界变了,中国也要变,但究竟怎样变,思想上不清楚。 10月,乘轮船到马赛,我开始踏上了法国的领土。这以后,我经历了一个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崇拜到失望的过程,逐渐靠拢马克思主义,靠拢无产阶级。 刚到法国,觉得是到了天国一样,社会秩序安定,城市清洁繁荣,对法国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中国古代文明是一钱不值了,再也不想读古书、作古诗了。但是,实际生活打破了我的这种迷信。 因为在船上我患了脚气病,在马赛住了两个月的华工医院。这些华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到法国的,有几十万,为法国作了很多贡献,战后不需要了,就一脚把他们踢开了。他们对法国社会认识很痛切,介绍了它的黑暗面。法国人贫富非常分明,和中国一样。中国人在这里不仅没有钱的要受歧视,而且还多了一重种族歧视。一个江苏人,在法国做了四年工,积了一笔钱,交给一个法国军医保存。回国前,他去取钱,法国人不认账了,才知道受了骗。他大哭一场,对我说:“陈先生,你看到了吧,我们中国人到处受人欺负,你要为我们报这个仇。”P30-31 序言 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编者的话 我们这部《陈毅口述自传》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陈毅同志生前对他的妻子张茜与子女们回忆自己革命生涯的谈话;另一部分是他的四个子女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不仅生动形象地为陈毅同志勾勒出一幅线条清晰、特色鲜明的画像,还细致描述了他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戎马倥偬的军事家、革命家,再到外交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我党革命历史的记忆与评价,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陈毅同志是一个个性鲜明、风趣幽默、机智自信且极具亲和力的革命领袖,有关他的智慧和幽默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种严酷的环境里,他的自信和幽默依然如故。记得那时街面上流传过的一个故事说,外交部的造反派严厉批斗陈毅同志,喝令他读《毛主席语录》,陈毅同志打开《毛主席语录》,就是那本著名的小红书,翻到最后一页,看着那里的空白,很认真地大声朗读:“《毛主席语录》第366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语录里没有这个页码,页码到365页就结束了,语录里也没有这句话。但是,毛主席说过这句话,在陈毅同志生前,以及他和我们永别的时候,毛主席都说了:“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毅同志的幽默、机智、自信和临危不惧。这是一个革命者的本色。 陈毅同志是个会思考的人,这个当年的文学青年,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了革命并且义无反顾。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在北伐战争中,在井冈山严酷的环境里,在粤赣边根据地的游击战中,他清醒地认识形势,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不畏艰苦,坚定不移地抗击敌人的围追堵截,不能不说,他的坚持就是我党革命胜利的保证之一。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精神是勇敢的,斗争是无畏的,意志是坚定的,这也许就是因为他是清醒地选择了革命目标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苦而革命,他是真正为了寻求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富强的理想新中国而选择革命的。他的自述不仅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那个遥远年代的历史事件,更为宝贵的是为我们揭示了他如何选择革命并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心路历程,值得我们了解和钦敬。 回访历史,重新审视每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是使我们认清道路、坚定不移地向前行进的重要步骤。陈毅同志坦率地将自己亲历事件的真相向历史告白,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他的讲述不苟且,不粉饰,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有陈述,有批判,重事实。比如关于北伐战争的目标不明确,关于南昌起义的仓促发动,关于革命历程中不同人的观望、动摇,陈毅同志将那些往事如同一幅幅白描图画一样展示给我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历史,去判断是非,去做出自己的选择。陈毅面对历史的坦诚让我们也不禁要说,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陈毅子女的回忆也是重要的,这些非自述而属于他述的东西,既是从另一个侧面白描的陈毅的画像,那是一个慈父、革命家兼外交家的画像,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困惑和思考的心结路径。 一代风流人物,俱往矣,而他们书写的历史与我们永在。 本书的编辑整理有赖于那些关注历史的前辈和同仁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陈毅的后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这里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