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成就一生的哲学)》编著者微阳。
舍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艺术。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舍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领悟。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在你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也不可能从不失去。珍惜你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种人生境界。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的快乐天地。
《舍得(成就一生的哲学)》编著者微阳。
《舍得(成就一生的哲学)》内容提要:舍与得虽是反义,却是一物的两面。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功过成败,皆在取舍之间:喜怒哀乐.多由“舍”与“得”之间的艰难抉择而生。在人生旅程当中,要如何抉择、如何取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中国人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究“有舍才有得”,讲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究“拿得起和放得下”……古人所总结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人生是可以迂回前行的。学会舍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放弃拖累我们的牵绊.我们才可以轻松地走自己的路.才可以登得高、行得远。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帚:懂得舍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让我们对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看得淡泊一点.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会让你疲惫不堪,并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人生。当于舍与得的平衡中寻求和谐完美。拥有了正确的舍得心态。真正地领悟生活。我们才能够把握人生的幸福。
小女孩扔掉了“次好”的玻璃项链,却得到了“更好”的珍珠项链。
现实生活如此,历史莫不如此。从古至今,有难以数计的著名人物,取得了流芳千古的丰功伟业。纵观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领悟。“舍得”之间,谙透人生真谛,成就智慧人生。勾践卧薪尝胆,是舍尊严,得江山;司马迁博览群书,负重残奇辱,成就“史家绝唱”,是舍全躯,得绝唱;诸葛亮死而后已,是舍私利,得英名;陶渊明不满仕途,隐身山林,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乐,是舍名利,得自在;李时珍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历经27年艰辛,终于成就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是舍安逸,得安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历史如此,现实如此,世界如此。如果没有舍弃,就不能得到。人的承受能力就那么大,如果总是选择目前较好的,那么就没有精力去获取未来更好的。只有懂得舍弃,腾出空间,才能让未来的美好进入你的生活。人生之乐:珍惜已拥有的,舍弃不必要的
有人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得不到,所以痛苦;二苦是付出了许多代价,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觉得痛苦,比如不少人曾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求功名利禄,最终是得到了,结果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三苦是轻易舍弃,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生命中是如此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比如有些人,不重视曾拥有的亲情、友情、时间、机会、健康,等到无法挽救时,才发现原来它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三者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是最令人痛悔的。如果反过来看的话,如果珍惜已拥有的,则最容易让人感到快乐。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总是轻视乃至忽视自己拥有的。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活着,就是最简单的拥有。只不过活着的人们通常缺乏珍惜之心,才感觉不到快乐。
同样,人生也有三乐。一乐是得到了,所以快乐;二乐是付出了许多代价,最终得到了,但它是值得的,所以快乐,比如有人为了理想而付出了许多心力,但始终无怨无悔,因为它是值得的;三乐是很快舍弃没有必要的负担,所以快乐,比如有人能很快地舍弃没有必要的贪心、攀比、嫉妒、仇恨,因而活得自由自在。同样,三者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
舍弃不必要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多数人,人生背负了好多包袱,应该舍弃的,却是还要硬硬地放在包里。包里放了旧的东西,就少了新的填充。于是随着新的变成旧的,旧的就越来越多。也许哪一天,会发现一座泰山似的东西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能不感觉到累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要轻装上阵的思想。这个思想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感情上,而且应该是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毕竟舍弃就如人的新陈代谢中的细胞死去,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
人间的三苦三乐,是生活中常有的体验。如果我们能够珍惜已拥有的,舍弃不必要的,那么我们无疑会变得更快乐。当然,值得珍惜的与应该舍弃的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标准与需求。
珍惜与舍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是人生中的坚守与超越。人的一生宝贵且短暂,不过只在挥手之间。得到时及时珍惜,舍弃时坚定果断。珍惜与舍弃看似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密切相关。有时舍弃是为了更好的珍惜,有时珍惜是为了不至于舍弃。让我们学会珍惜,懂得舍弃,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让人生之旅闪耀出光辉。舍一己之利,利人亦利己
在充满诱惑的今天,有些人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机会,膨胀自己的私欲。搞工程的在材料上“精打细算”,偷工减料;经商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当官的把权力用到极致,满足自己的私利,抑或接受贿赂,抑或要车要钱要房,抑或官商勾结……他们是道德的蛀虫,是社会的强盗,最终都受到了应得的惩罚。相反,那些舍弃一己之利,处处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的人,最终得到了人们的敬仰。
郑培民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和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因突发心肌梗塞,医治无效而逝世,时年59岁。他一生奉着“做官先做人,办事民为先”的宗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心为民,最后因急性心肌梗塞,倒在了自己一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被老百姓誉为“平民书记”。
张普善,他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计划免疫和社会卫生工作。他二十几年来,爱岗敬业,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在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防SARS战役中,张普善勇敢地站在了斗争最前沿,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连续30多天带病坚持工作,最后,昏倒在办公桌上,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停止了呼吸,年仅42岁,被追授为“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他们全都舍弃一己之利,甚至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谱写着当好人民公仆的动人篇章,充分展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
P4-P5
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曾说过:“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所以,舍与得虽是反义,却是一物的两面,相伴相生,相辅相成。
古人说:“相由心生,烦恼皆自添,若为舍不得,又怎寻快乐?”为利所扰,舍不得而忧;为情所困,舍不得而痛。然而,世间很多人因为贪欲迷心,只想“得”,而忘记了前面的“舍”。只想得、不想舍的人,结果可能是失去一切。要知道,以舍为得,得从舍处求,方是智慧处世之道!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可见,小舍,只会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难舍能舍,方能难得能得。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弃的也越多。所以说,舍是一门学问,得是一种本事,没有悟性的人舍不下,没有能力的人得不来,只有做到舍与得,才能成就完满的一生。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就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在世,功过成败,皆在取舍之间;喜怒哀乐,多由“舍”与“得”之间的艰难抉择而生。但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得去“舍”。但“舍得”并非是盲目的,“舍”是有目的地舍弃,“得”是有选择地得到。舍得,并不是纯粹为了舍弃而舍弃,有时往往为了得到而有必要先放弃,即“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正确地取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只有舍掉了该舍的,才有可能得到更多。以舍为得,舍小得大,妙用无穷。懂得了舍得的真义,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中国人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究“有舍才有得”,讲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究“拿得起和放得下”……古人所总结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人生是可以迂回前行的。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生活才能更加从容。学会舍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放弃拖累我们的牵绊,我们才可以轻松地走自己的路,才可以登得高、行得远,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景;懂得舍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让我们对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看得淡泊一点,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会让你疲惫不堪,并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人生,当于舍与得的平衡中寻求和谐完美。拥有了正确的舍得心态,真正地领悟生活,我们才能够把握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