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生的刚柔(剑骑猎钓)/中国风雅文化
分类
作者 田耕宇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而深得其中精髓,并运用自如的,自古以来只有文人!

田耕宇所著的《书生的刚柔(剑骑猎钓)》将从古代文人剑、骑、猎、钓的生活中,采撷出古代文人的英气、豪情、壮志、雄姿、侠胆、奇节,展示文人的风采,揭示文人丰富的世界。

让本书为千古风流的文人再展昔日的风采,为今天的读者再现一个斑斓的世界!

内容推荐

文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文人的风度有异样的魅力。真正的文人与“文弱”无缘。正因为如此,田耕宇所著的《书生的刚柔(剑骑猎钓)》将从古代文人剑、骑、猎、钓的生活中,采撷出古代文人的英气、豪情、壮志、雄姿、侠胆、奇节,展示文人的风采,揭示文人丰富的世界。

谨以《书生的刚柔(剑骑猎钓)》,献给那些不甘心“文弱”的文人,献给那些曾经“文弱”,而希望振奋的文人,献给需要了解文人的读者。

目录

引言 千古风流话文人/1

第一章 一箫一剑平生意——文人习武纵横谈/1

 一 雄姿英发话周郎/2

 二 男儿本自重横行/8

 三 若个书生万户侯/12

第二章 携剑负笈行天下——文人、剑、侠/19

 一 诗剑风流/21

 二 侠意识的自觉/23

 三 重文与仿侠的意识怪圈/27

 四 文人与侠/29

第三章 吟到恩仇心事涌——灿烂的剑、侠、诗/37

 一 纵死犹闻侠骨香/42

 二 剑消人间不平事/47

 三 咸阳游侠多少年/53

 四 拔剑击柱心茫然/58

 五 一舞剑器动四方/66

第四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一悲壮的人生/73

 一 锦口突骑渡江初/75

 二 功名只向马上取/85

 三 铁马冰河人梦来/91

 四 老骥伏枥志千里/99

第五章 踏花归来马蹄香——春风得意的文人/107

 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108

 二 夕阳浅草信马归/114

第六章 一骑一射见英豪一骑猎谈闻/121

 一 洪荒箭声闻于天/123

 二 “射”史巡礼/124

 三 猎迹寻踪/129

 四 会挽雕弓如满月/133

第七章 一丝一竿总是情——江海情趣/14l

 一 鱼乐汝知否/143

 二 千古钓台骚客梦/146

 三 莼香鱼美/151

 四 一丝一竿总是情/161

第八章 广张三千六百钓——钓与仕/169

 一 愿者上钩/171

 二 江海钓鳌/175

 三 独钓寒江雪/178

后记/190

试读章节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华夏民族有悠久的重文传统。早在孔子时代,一提到“三代”礼乐文化,孔圣人都不免肃然起敬,倾心向往。华夏民族又有久远的尚武精神。还在远古洪荒的“英雄时代”,就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舞干戚,以及黄帝四面、蚩尤铜头铁额的传说。武以取天下、文以治久安等观念,也浸润了“彬彬有礼”的文人。故除了自家的文事拿手之外,自古以来的文人都要习武,有的还习得如此精深、娴熟,出则将,入则相,既能横刀立马于沙场,又能畅论时事于朝廷。一代代风流文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为华夏文化平添了许多色彩。

一 雄姿英发话周郎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首千古传颂的绝妙好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怀古词。苏东坡是一代文豪,自己也喜欢习武,他不仅善射,而且常跨鞍逐猎,颇有雄风。眼下,他站在人们传说中的“周郎赤壁”之前,望着拍天的惊浪,耳边是轰鸣的涛声,他的心却驰往八百多年前的古战场。初定北中国的英雄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杀奔东吴,曹军旌旗蔽空,舳舻横江,东吴危在旦夕!其时,东吴出现一代风流人物——周公瑾。

公瑾风流儒雅,二十四岁即拜“建威中郎将”,又娶天下美女小乔为妻,丰姿潇洒,年轻有为。此刻,曹军兵临城下,吴国君主孙仲谋遂拜公瑾为大都督,将吴国的存亡放在他的肩上。周公瑾身着儒将服装,潇洒临战,指挥若定,趁东风火烧曹操水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八十万曹军,连同横江塞岸的战船,瞬间化为灰烬。周郎的潇洒从容、谈笑风生栩栩如生,千百年来留在人们的心中,加上“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的东坡词的渲染,更成千古佳话。

然而,在后人的心中,还有一位更令人景仰的人,那就是妇孺皆知的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在中国人的心中几乎就是智慧的化身,而这智慧绝不是一个“文”字所能包容得了。文韬武略,这个词用在孔明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到司马氏统一中国建立西晋政权近百年问,天下震荡。各地军阀纷纷拥兵割据,相互攻杀,英雄豪杰、枭雄地痞各据一方。袁绍占据今河北中部、南部的冀州,公孙瓒拥有河北北部、东部的幽州,刘表占有今湖北、湖南二省的荆州,曹操则以今山东西南、河南东北部的兖州为地盘称雄,孙策、孙权兄弟拥有今长江下游以南的江东,刘焉、刘璋父子偏居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的益州。各路军阀秣马厉兵,逐鹿中原。经过数十年争斗方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而早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料定了这种局面将会出现。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时,诸葛亮方才四岁。他自幼丧父,寄居在叔父诸葛玄家中,后随叔父投靠刘表,十七岁那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今天湖北襄樊以西二十里的隆中“躬耕垄亩”,直到公元207年他二十七岁那年,东征西战而始终找不到一块固定地盘的刘备才将诸葛亮请“出山”。

隆中十年的生活,是诸葛亮研文习武,待时而起的准备时期。他不仅研读史籍,总结历代治乱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视当时政治、军事的风云变幻,与荆州名士司马徽、徐庶等人纵论时事,天下形势了然于心。此外,他还精研兵法、阵法、习武练剑,随时准备一靖天下。

诸葛亮最崇拜两个人物:一个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诸葛亮自比管仲,可见其立志之高。

战国时,燕昭王为求人才,筑黄金台于燕,求贤将以报齐仇。燕昭王任用从魏国来投的乐毅为亚卿,委之以伐齐之重任。乐毅建议燕昭王联合秦、韩、魏、赵五国伐齐,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军队,攻下齐国都城临淄。然后,各国收兵,乐毅自领燕军,东下齐城七十二座,兵过不扰,并为齐桓公和管仲立祠设祭,深得齐国百姓之心。

诸葛亮不仅佩服乐毅的勇武,还佩服他深通兵法和了解民心向背,不是只恃武力以征服敌方的大智大勇。后来诸葛亮征南中时多次擒孟获而又纵之,直到孟获心口皆服,这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多少也受乐毅灭齐国而祭桓公、管仲之举的影响。

文人习武可练刀枪剑戟,然而习武之道也绝非只有舞枪弄棒。深研兵法,洞悉敌情,能使天下大事了然于心,临阵指挥,从容若定,才是习武的最高境界。诸葛亮的武略,即军事才能,不仅是一地一战攻城略地的实战指挥,更杰出的是敏锐、深邃、全面的战略眼光。一篇《隆中对》就足以使他立于古代中国军事家之林而无愧色,试读之: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P2-4

序言

千古风流话文人

自古以来,文人的生活、文人的故事、文人的逸闻总是说不尽,道不完。当廷谏诤,斥奸相佞臣;先忧后乐,忘一己之浮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为朝臣、为学者之文人。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抨时弊、哀民生,担道义、扬正气,此为诗人词人之文人。著书立说、立朝为官、开馆授徒,求立德、立功、立言,古往今来之文人,彪炳万世者有,震惊当事者有,此文人生活之一面。耽于香茶药酒,谈修身养性;钟情书画琴棋,求宁静淡泊;相竞诗赋歌对,驰骋才情,显书生意气;流连山水泉石,超然世外,轻红尘流俗;雅好松竹梅兰,寄傲骨于无情,托高标于物;酷爱金石碑帖,缅怀先贤风韵,发思古之幽情;津津乐道笔墨纸砚,忘情窗外,不知今夕何夕;沉思冥想易玄释老、发微阐幽,神游思辨天地,这里是冷静的智者、忧郁的诗人、孤傲的隐士和愤世的狂人的生活。合上二者之生活,大抵就是古代文人的生活。

文人的生活平凡而多彩。平凡,是因人人都能过或有过这样的生活,或漫步小园,或登山临水;或友朋相邀,说桑麻,话渔樵;或临溪雅集,少长毕至,泛觞逗乐;或西园相会,品茗论画,清淡时事。多彩,是说人人虽都有过这样的生活,唯有文人却能享受其中无穷之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凭着一支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怀着满腔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放纵神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返收视听可以品味“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之乐;淡泊心绪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流连自然时,“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丢掉机心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凡杰出的文人,不仅有丰富的文事活动,艺术的创作,哲理的论辨,还有崇武、习武的生活。在匹马横枪、逐鹿天下的战争中,有叱咤风云的文人在;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里,有胸中百万兵的文人在;在攻城略地、刀光剑影的厮杀中,有勇武潇洒的文人在;在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中,有满腹韬略的文人在;在强敌压境、从容迎战的行列中,有儒雅风流、谈笑破敌的文人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而深得其中精髓,并运用自如的,自古以来只有文人!

因此,文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文人的风度有异样的魅力。真正的文人与“文弱”无缘。正因为如此,本书将从古代文人剑、骑、猎、钓的生活中,采撷出古代文人的英气、豪情、壮志、雄姿、侠胆、奇节,展示文人的风采,揭示文人丰富的世界。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甘心“文弱”的文人,献给那些曾经“文弱”,而希望振奋的文人,献给需要了解文人的读者。

让本书为千古风流的文人再展昔日的风采,为今天的读者再现一个斑斓的世界!

后记

本书自199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其间于1998年又由台湾双笛再版,弹指间十八载倏忽而过。今天文津出版社将再次把本书推向读者,编辑董秀菊女士嘱余作后记谈谈感受,余欣然允之,然提笔良久竞无从说起。思之再三,写下寥寥数语,是欤非欤,留与读者哂之。

当年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曾这样表白自己的写作意图:“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甘心‘文弱’的文人,献给那些曾经‘文弱’而希望振奋的文人,献给那些需要了解文人的读者”。今天写此后记,别有一番想法。本人在大学执教古代文学近三十年,送走迎来一届又一届学子,感慨良多。今天的青年,即使是专攻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知之甚少,遑论其他。大学之前的教育,他们大多只是为了考大学而活着,大学四年仿佛又为了毕业找工作而活着,毕业后又为生活而活着。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人们“谈股论金”、“言商言利”、“说房道车”已成自然,日日奔竞于车水马龙的红尘中,缺失了_方心灵的宁静;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社交,忽略了独处的沉思;物质生活的追求仿佛成为人生的唯一,而精神生活的追求则渐离渐远。看看大学里哲学系的门前冷落,再看看经济系的门庭若市就可以窥见一斑!难道这就是人类所需要和追求的吗?显然不应该如此。每念及此,常感叹时人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缺失。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追求物质享受原本无可厚非,不必刻意于“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但在艰苦中却也应有“不改其乐”、以平常心处之的精神。在妥善处理物欲与精神矛盾的冲突上,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无数令人景仰的事迹,可供今人思考。

与本书《剑骑猎钓》同时付印的《诗词歌赋》《笔墨纸砚》《金石碑刻》《琴棋书画》《松竹梅兰》《山水泉石》《香茶药酒》诸书,介绍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风雅的文化生活内容最早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倡导,但在历史过程中逐渐为大众接受、向往和追求。在一代代的体验中,形成最具中国和东方特色的文化生活形式,积淀下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情趣好尚,以及对生活及生存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态度。这些文化生活可以启人智慧,净人心灵,怡人情趣,塑人品格。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承数千年,此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多的现象。作为炎黄子孙,在汲取西方文明的同时,对中华文明不仅应该了解、深爱,更应将其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对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应该妄自菲薄。

此次付印本想对原书做些修改,但鉴于本书主要面对的是广大青少年和非人文学科的人士阅读,当初那种浅易明白的表述依然可行,也就保持原貌未加改动。愿此书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田耕宇

2013年清明 于成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