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没选对吗?也别灰心,能看到武杰编著的《第一份工作你究竟要什么》,说明你还来得及。下面这些人第一份工作也没选对:马云——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第一份工作:老师,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第一份工作:老师,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第一份工作:钟表店学徒,杰克·韦尔奇——“全球第一CEO”、GE前总裁第一份工作:高尔夫球童,卡莉·菲奥莉娜——惠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第一份工作:“DJ发型设计”美发沙龙前台接待第一份工作选对了,你才能站得高!第一份工作做好了,你才能站得住!赚钱?梦想?创业?……
第一份工作,你究竟要什么?有人想赚钱,有人追逐理想,有人为了积累创业经验,有人需要进入某一个行业的平台,有人要的是人脉……从他们的角度,不管要什么,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与其给他们规划路该怎么走,不如告诉他们到底怎么做更靠谱。
因为,现实比理想更残酷。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家里贫困,还有比生存更迫切的事情吗?这对再给他讲工作的大意义,恐怕他也不会听。
武杰编著的《第一份工作你究竟要什么》换个思路,抛弃了那些大而笼统的方法与理论,针对性地从第一份工作人手,告诉从业者,明确第一份工作到底要什么以及到底怎么做才能将想要的东西抓到手。譬如想要赚钱:哪些行业更赚钱,你需要具备那些资质,你需要怎么做以及其中的利弊等等。对职场菜鸟来说,《第一份工作你究竟要什么》有极强的实用性。
第一章 出发前,给自己号脉
为创业打工
想要站得高,先要站得住
走“黑”一道,走红一生
身在曹营心在汉
工作,就是要有派
梦想,请等我王者归来
第二章 去“小庙”取“创业真经”
乔布斯的传奇只是个传奇
大公司的成功学也“out”了
“小庙”里才有“创业真经”
哪些企业是你的创业模板?
要耐得住“薄工资”,经得住被人当“燕雀”
从创业者那里偷学本事要眼疾手快
第三章 生存是第一要素
追求财富并不低俗
成功人士也需要第一桶金
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奋力一搏
聚焦高薪行业
从技能到心理,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四章 僧多粥少,做个“手艺人”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学门手艺,走遍天下
含金量最高的手艺排行榜
业专且精,别怕一条道走到黑
第五章 潜龙才能升渊,别想着一步登天
瞧瞧这些牛人的第一份工作
厚积薄发,跳槽前先做好自己的工作
别找任何借口
打破专业对口的窠臼
成功第一步:职业化修炼
潜龙总有升渊的一天
第六章 难捧的金饭碗和铁饭碗
公务员考试到底有多热?
人脉,绕不开的话题
综合素质比分数更重要
捧了金饭碗,别丢了激情
第七章 我们有一个梦想
让梦想重新起航
患得患失,成功大忌
×××家是这样炼成的
附录 《第一份工作你究竟想要什么》调查问卷 ·收起全部<<
创业≠金钱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对不是好士兵。其本身含有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梦想的执著以及对成功的追求的价值观,仍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创业,这两个字对许许多多还未迈出校门的年轻人而言,永远是人生的一面旗帜。但“创业”两个字不仅需要感性的热情,更需要理性的规划。口号谁都可以空喊,脚踏实地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真的创业者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条件下。一定选择先就业,这也是日后创业道路上最脚踏实地的一步。
有人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少人给出的答案是金钱,因为缺少启动资金,某某项目就只能胎死腹中。可现实是什么呢?许多“富二代”拿着大把大把的启动资金砸进某个项目后,犹如石沉大海,连个声响都听不到。金钱并没有在滚雪球,而是直接雪崩了。
既然叫创业,缺少资金或者仅有少量的资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拿着大把的钱找项目,那叫投资才对。金钱在创业中所占据的地位,无论怎么排都不会是第一位。所以,当以后有人向你抱怨因为口袋是空的所以创业是虚的时,起码可以判断他绝不是真正想创业的人。
打工。就是在积累创业资源
创业需要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讲得通俗一点,事情是人来办的,有钱未必能买得到人家乐意,没钱也未必请不动几路神仙。但是刚进人职场的年轻人,手中并没有几张人力资源牌可以打,身边的同学、朋友差不多和自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提携帮衬还为时尚早。人脉不开,举步维艰,想打破这个局面,自然需要融入新的圈子。这时候,打工就成为积累人脉的绝佳途径。
2008年从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的李曦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09年5月,李曦杰成立了成都创能设计公司,并担任设计总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像产品的包装、网站的建设、媒体广告等都是公司的业务范围。而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以及国税总局、成都市政府这样的政府机关,李曦杰的公司都曾经服务过。
然而,李曦杰并不是在大学一毕业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化蝶前养精蓄锐”,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其实李曦杰刚刚进入大学后,凭借一定的技术功底和满腔的热忱制作了一个个人网站。因为网站在各方面呈现的效果不错,很快被学校创业中心下属的世佳创业团队重视。2006年,网易世界杯官方网站设计大赛拉开帷幕。身为项目负责人的李曦杰带领着世佳创业团队,参加了这项业界内的重要赛事。经过艰苦奋战,李曦杰的团队最终将全国第4名的骄人成绩收入囊中,这对一家年轻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舞。此后,李曦杰全面负责该团队包括技术、市场、管理等在内的各项事务。
2008年6月,李曦杰走出大学校门。他并没有因为大学期间的成绩而鲁莽走上创业的道路,他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熟悉环境,积累经验,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再开始创业。
做好了近期规划,李曦杰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一年之内,李曦杰转战两家公司,并一直担任设计师一职。在这一年里,李曦杰非常重视人脉的积累。在与这些人的交流中,受益匪浅。公司曾经的一位部门领导,就在创业经验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当时的一位项目合作者,如今也成了现在公司的资金合伙人。除了积累经验与人脉的软扩张,李曦杰还成立了一间工作室,默默地为将来的公司施行硬扩张。
等到工作室步入正轨,而且获得了创业的启动资金后,创业大计自然水到渠成。2009年年底,李曦杰的工作室搬进了成都创业园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室的员工从3人变成8人,而且还有不少远程设计师。工作室承接的项目。由最初只不过数百元的网站设计,逐渐升级到上万元的软件设计。李曦杰一步一个脚印儿,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赚到的金钱,12.5%来自他的知识,剩下的87.5%来自他的社会关系。可见,人脉的力量是多么令人惊叹。在工作中积累人脉,又是多么的必要。
既然是为创业而打工,那么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将重心放在单位所能为你提供的创业经验值上。进入太高的平台,只能做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不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所以,选择一家小规模的公司甚至是刚刚创业起步的公司,接触工作的整个流程,这对自己将来的历练大有裨益。当然,整个流程肯定比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工作量繁重得多,但是如果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又怎能披荆斩棘?
此外,小公司或者刚刚起步的公司一般更具有凝聚力,因此人脉也更容易建立。不仅如此,你想要向老板偷师学艺也更为直接方便。当然,前提是这位老板身上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打工也要打出功
打工时对自己的定位是优秀而非合格,即使打工也要做“打工皇帝”,求其上者得其中,即使做不了“打工皇帝”,做到“打工丞相”、“打丁将军”时的经验与人脉,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为创业而打工,就不可以像普通的打工族那样只以做好本职丁作为目的,甚至是上了班就开始期待下班。当你工作的业绩、效率将别人甩在身后,你才初步具有做老板的潜质。最起码你要做到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不要小看这一个小时,它可以保证你每天的工作有条不紊甚至高效。量变引起质变,你像一只乌鸦不停地向装有成功之水的窄口瓶丢下石子,总有一天会品尝到那美妙的滋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羽翼未丰之际,何谈翱翔无垠的蔚蓝。如果你以创业为终点站,请先在第一座站台营造一片风景。P2-5
每一个人从开始上学起,就一直不停被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好好学习,长大找一份好工作。然而在今天,当我们还在大学时就已经感受到毕业就失业的压力,当初的豪情壮志消磨殆尽.找份好工作的高追求也逐步“堕落”成找份糊口工作的“没追求”。
当然,就业压力大绝对不能成为啃老的理由,因为并没有到了无业可就的地步。北大才子都可以无视世俗的目光去卖猪肉,那么大多数非名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拒绝向父母手心朝上呢?
当然,“啃老族”毕竟是少数。但是即使不啃老,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也很容易变成“迷茫族”。迷茫于自己的专业如何去找对口的工作;迷茫于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又如何适应一个全新的领域;迷茫于面对陌生的工作内容,自己未来的方向究竟在何方;迷茫于暂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最初的理想是不是背道而驰……在工作最初的几年中,一直是困扰大多数职场新鲜人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当然有,这就是找对第一份工作。那么,第一份对的工作又是什么呢?
可能有人认为,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应该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实则不然,对口并不等于对。加之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出于家人意见、未来就业形势、志愿调剂等客观因素,选择的专业未必是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毕业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那么,起点高、平台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对的工作吧。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肯定这个观点。毕竟,融人一个规模宏大、制度健全的公司,是许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因为可以接触到行业内的精英,学习到走在前沿的理念,再不济当别人询问在哪儿工作时,说出去也好听。不是有这么—个笑话吗?一个人称自己在世界500强工作,仔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在“开封菜”(KFC)擦桌子的。当然,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色彩,工作是不分贵贱的,这个笑话只增笑耳。但你也许已经意识到,大公司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与配合是非常成熟的,你只需要做好某个环节的工作即可。这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大机器,而你则是这台机器上再普通不过的齿轮。从齿轮到发动机,不知道有多少路要走,许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这一段艰辛而选择了放弃。可惜的是,你在大公司只是在做局部性的工作,当另一份工作需要你从整体上掌控时,剩下的就很可能是“傻眼”。
最后,有人说了,那么进入国企,这份工作做一辈子总算是对的工作了吧。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已经无所谓对错,而是喜不喜欢的问题了。众所周知,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出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进入家长眼中的好单位工作。可这带来的后果却常常是家长满意,孩子失意。有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一看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被谁安排。温床式的关爱,实质是精神的束缚,是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践踏。如果一份工作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那么这份工作不做也罢。
既然上述的第一份工作都差强人意,那么社会新鲜人的方向究竟在哪里?第一份工作对不同的人而言,应该侧重于哪个层面?我们应当从哪些角度考虑第一份工作?
别急,答案在本书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