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维里的战争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王永平//陈再达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争是什么?战争离我们有多远?“打赢”能教会吗?怎样才能“打赢”?“打赢”为什么需要非军事才能?谁是我们的敌人?解放军是支什么样的军队?经验为什么是好东西?创新等于成功吗?历史的作用有大多?战术为什么既简单又复杂?战争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未来战争怎么打?

诸如此类的问题,王永平、陈再达编著的《思维里的战争》中都进行了回答。本书不是学究式的军事理论著作,而是作者基于长期的学术积累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考而撰写的通俗军事著作。本书不回避矛盾,不大而化之,不人云亦云,而能够跳出传统思维,以宽阔的历史眼界,用读者熟悉的语言、熟悉的事理、熟悉的道理,阐述对战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多哲理性、思辨性、批判性的思想火花和对策建议,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人们关注并热衷于战争问题的研讨,思考“打赢”的同时可以收获智慧。凡论及战略战术问题,多以打赢未来战争为指向,这也是贯穿《思维里的战争》的基本立脚点。通观全书,作者王永平、陈再达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力透纸背,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刻的现象分析,有助于透过现象揭示问题实质,而对于问题的探讨,则长于把握深入浅出要旨,切中要害剖析症结,呈现具有批判意识的创新观点,在获得真知灼见的同时,更注重勾勒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思维里的战争》笔调清新自然,轻松诙谐不失严谨,言语精炼不乏深刻。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战争/1

 一、战争是什么?/1

 二、战争离我们有多远?/7

 三、“拳头”大是硬道理/11

第二章 “静态实力"四件事/16

 一、养兵也有个效益问题/17

 二、杀鸡也要用牛刀/20

 三、编制体制是一种结构力/25

 四、“打赢”的事还是得先研究一下/28

第三章 谋“打赢”是个需要创意的活儿/32

 一、此创新与彼创新/33

 二、“打赢”是教会的吗?/35

 三、谋“打赢”要两脚着地/38

第四章 剑指何方/42

 一、走出一个误区/42

 二、谁是敌人?/45

 三、面对挑战的策略/46

第五章 中国出了个解放军/50

 一、骨子里的高贵/50

 二、一个尖锐的问题/54

 三、人是世间第一可宝贵的/55

 四、警惕和平/60

第六章 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68

 一、鸡与蛋的问题/68

 二、批判的作用/73

 三、庖丁与牛/75

 四、经验是个好东西/78

第七章 军事学术研究之惑/82

 一、创新等于成功?/83

 二、外边的和尚会念经?/85

 三、军事学术研究之怪现状/88

第八章 战术这种东西/93

 一、战术!战术?/94

 二、“剪刀差”/100

 三、让复杂变简单/103

 四、规定性与创造性/108

第九章 探究未来之战/112

 一、这一仗把人们弄懵了/113

 二、战争信息化的动因是什么?/115

 三、战争,向左走还是向右走?/118

 四、装备一小步,战争一大步/120

 五、战争发展是多因一果的/124

 六、未来的仗怎么打?/129

 七、谋“打赢”应该做些啥?/138

第十章 历史是个好老师/152

 一、历史真的很有用/152

二、有细节才有真实的历史/155

三、对历史要有一个好态度/158

第十一章 心理,这还真是个事/162

 一、啥是心理问题/163

 二、军事心理问题的特殊性/165

 三、心理战运用/168

第十二章 战争思维是啥样/172

 一、战争思维是独特的/172

 二、梳理一下我们的思绪/175

 三、合理运用思维/178

第十三章 “打赢”的才能/181

 一、“打赢”的才能是啥样?/181

 二、“打赢”的才能从哪里来?/188

 三、“打赢”的非军事才能/196

试读章节

二、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阶级斗争是战争存在的根源,消灭阶级是战争消亡的前提条件。

记得一个曾经很火的美国企业家乔布斯曾说过:“我们只能把画出来的点连接起来,而不能把还没画出来的点连接起来。”

我们可以预设战争消亡的条件,从而推断战争的消亡,但战争究竟如何消亡,现有的事实并不足以支持任何论断。

不过,这不是现时最当紧的事情,最当紧的是:弄清战争这种经常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从立国到如今,大规模战争距离我们已经六十多年了。承平愈久,感觉战争离我们的生活愈远,以至于我们理解“居安思危”这句话,已经有些困难了。

战争离我们很远吗?

老实说,既远又不远。感觉上远,实际不远,感觉和理性存在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具体问题当然还是要具体分析。

与世界各大国相比,我国的周边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概括起来有“四多”:一是有核国家多;二是有称雄想法的多;三是倚小耍蛮的多;四是历史遗留的争端多。这样的外部环境,再加上一个台湾问题,显然就比较热闹了。然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纠葛。

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各国关系向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总体来说是温和的、善意的,尚存的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纠纷,多系历史遗留问题。

照理说,以中国的体量与实力,解决这些问题本不该成为难事,但它又确实成了难事。呈现在眼前的状况是:面对觊觎我领土(海)的行为,中国放低身段,苦口婆心地劝说“维持现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诸声索国无论大小,无一例外地采取了胡搅蛮缠、步步进逼的姿态。

如此状况,足以使我们的思维陷入混乱。

难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公理,任谁吼一嗓子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了?难道达尔文所阐明的生物进化论破产,“蛇吞象”已经变为现实了?

都不是。它只是源于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放眼全球,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带有系统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世界大棋局中,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掣肘、牵扯,这是我们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那么,美国与中国怎么了?抑或,中国把美国怎么了?

老实讲:不知道。

中美之间相隔太平洋,八竿子打不着,即便有什么,中国愿意退避三舍,没有人愿意捅美国这个“马蜂窝”。

不过,仔细想来,也许还真是应了那句土话:“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中国得罪美国,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来,中国做的这个事,美国很生气。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摆平苏联,美国好不容易坐上一家独大的交椅,一切都很妥帖、舒心。中国猛地整出个“改革开放”,突兀且令人措手不及。现在,你中国以年均9%的速度发展,照这样下去不出二三十年,这头把交椅即便美国没坐够,还不是得交出去?  美国的内心独白:咱不是贪恋霸权的人,要命的是你上来,这以我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还不乱了套?别的不说,就这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一动,我那寅吃卯粮的亏空找谁去?仅最近这5年,我就通过美元贬值让对外债务“蒸发”了3.58万亿美元。这格林斯潘也是老糊涂了,直白地说“美国不存在还不起债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开动机器大量印钞票”。你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你们就这样没头没脑地瞎整吧,等中国强大起来了,你说的那简直就是屁话。

二来,中国走的这个路,美国很在意。关于各国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问题,各国有各国的情况,穷人和富人各有各的活法,鞋是不是合适,只有脚知道。

不过美国人可不这么想,美国的想法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宣传了多少年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富有,就这样一风吹了?再说了,这马克思当年想问题时也是干虑一失,说什么社会主义要埋葬资本主义,虽说这不等于中国要埋葬美国,但这话让咱心里不舒坦。最要紧的还是利益,这利益蛋糕就是这么大,你搞的速度那么快,简直让人看着心惊肉跳,不给你整点事,恐怕我那多吃多占的老办法是不灵了。什么涉藏、涉台、南海、钓鱼岛等都可以插一杠子;民主、人权也得按咱的想法搅和一下。

美国人是真实在,怎么想的就怎么干。近些年,美国忙着部署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最近,又高调宣布重返亚太,重返东亚,有关国家心领神会,闹哄哄地又是磋商又是军演地紧忙活。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忘了正告一句:不是针对中国。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态度无疑会鼓舞个别利令智昏的人铤而走险。

孙子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很显然,孙子并不认为兵戎相见是获取利益的最佳抉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军事理论大师所达到的思想高度足以使拥兵百万的统帅折腰,但未见得能够获得利令智昏之人的认同。

作为大国,面对小邦的挑衅,保持从容与克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理智告诉我们,怒而兴军,愠而致战,兵之大忌,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着眼长远及根本。

中国不希望战争。

然而,究竟是战还是和,起码有50%的决定权并不在中国手上。当引燃的火药桶抛向中国时,我们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这是没办法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离我们还远吗?

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南辕北辙,这是经常存在的社会现象,“被”战争也是战争。

在这里应着重强调一点:不希望进行战争与畏惧战争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在许多情况下,战胜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战胜之外,如果还没有应对所有“战胜之外”问题的实力,把事情先放一下不是坏事。

好在土地和海洋并不是蒸出来的一锅馒头,一放就会馊掉。只要东西在,何时拿回取决于这样一个条件:实力大到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时间对快速成长的巨人是有利的。

P7-11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话是孙子说的,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意思,战争是大的不得了的事。

中国有个传统,叫做“位卑未敢忘忧国”,春秋时鲁国的曹刿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为军人,思虑战争是职责所系。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毫无疑问,战争是行动的胜利,但首先应该是思维的胜利。

关于打赢战争的思考,不求百战百胜算不上理智,而苛求百战百胜则与事实不符,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不过,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自然最不可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战争。正是受这种思想的鼓励,胜利成为军事理论始终追寻的目标。

当前,军事理论界的研究之风是重系统、重长篇大论的。不过,就笔者自己的观点而言,是这样的:

喝牛奶,何必非要拥有一头奶牛?

据笔者观察,以当前最为雄阔的军事理论专著而言,其中前无古人的创新性观点也不会超过10个。既然如此,何必过多地浪费口舌?笔者还是更赞同孟德斯鸠或老子那样简洁明快的思想表达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一来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不让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将有益的思想稀释掉;二来可以节约时间,免得那些陈词滥调将有头脑的读者吓跑;三来就是节能环保,不浪费纸张了。

军事理论有自己的领地,军事学术也有自己的规则,但讲道理无论如何大可不必板着面孔,这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正确地提出问题,但并不一定非要给出答案,因为军事理论研究从总体上讲是客观的、理性的,但从个体上讲则是主观的、个性化、情绪化的。因此,所谓“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巍峨的战争丰碑后面,矗立着思想殿堂,那是一块“打赢”的圣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此发声,嗓门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讲几句实话,讲几句经过认真思考才说的话,若能引发他人关注或思考,就已经足够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