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贵族(下)》由马修·约瑟夫森著,本书写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这场大萧条始于1929年,到1933年国家经济已跌到了最低谷。那时,大繁荣时代已经结束,各个行业中的首领和大亨已部分辞世。我们不断地追问自己,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是怎样陷入如此境地的?在20世纪20年代,我曾在华尔街工作过几年,也对詹姆斯·沃森·格拉德(James W.Gerard)所著的《谁在统治美国》(Men Who RuleAmerica)一书中的种种事件有所了解。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是1929年后,我为一本著名的讽刺杂志做过一些传记研究。但是,从美国金融史的文献中以及相关专家那里,我收集到很多资料,这些资料让我产生了某种印象:这些20世纪的金融家只是他们强大前辈们蹩脚的徒子徒孙。他们的前辈,也就是在19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经济巨头们,赋予了那个时代一个特别的特征。这个特征被马克·吐温(Mar Twain)形象地称之为“镀金时代”(Gilded Age)。因此,我有了一个想法,想要写一写早期资本家们的历史,这些人曾经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刻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我写此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描述他们的生活、行为举止和道德,也是想写出他们发家致富的过程。
《强盗贵族(下)》由马修·约瑟夫森著,主要内容:如同美国的国会山与好莱坞一样,在华尔街有的是个性飞扬、力拔山兮的角色。但如果称他们为“人人物”或“明星”似乎不太贴切。在会融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俗称——强盗贵族。
《强盗贵族(下)》是一本关于早期美国资本家崛起的权威之作。它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详细描绘了白手起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钢铁大亨安德鲁·卡内基、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及J.P.摩根等“强盗贵族”的致富故事。作者以其迷人的叙述方式,融合了社会、经济和政治方而的历史,向读者展现了美国在这些巨头的推动下,从一个以农业商品为主的社会,发展成为一个被人规模工业生产驱使的经济体,展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胜过一切”的时代风貌。
第一节
当亨廷顿正在蹂躏加利福尼亚和西南各州时,两位大富豪詹姆斯·希尔和亨利。维拉德也开始为了五大湖和俄勒冈海岸之间的西北地区的统治权,展开着竞争。不管是谁,只要占领了这里现存和未来的贸易路线,都将能取得这八个面积巨大、人口稀少的州的地区统治权,而且这个地区还拥有无限的资源。泛密西西比地区都严重地感受到了1873年的恐慌。在恐慌初期,这里有着散乱的废墟、损坏的机车车辆以及破产的铁路和蒸汽船线路。轨道、车站、土地,这些东西都在等着那些准备好了并且有意愿的人们来攫取。
希尔和维拉德看到了这一点。一开始,他们两个人都没有什么方法,但是他们两个人都完全地侦察过了战场,计算着紧要关头的奖励,然后绷紧每一根神经去夺取河流和海港,道路和山口。希尔以密西西比河作为他的出发地,向西前进。他修复了一条失修的铁路,作为他未来大北方系统的基础。维拉德则专注俄勒冈的海岸与河流,并且沿着杰伊·库克的老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未完工的线路向东前进。他们两个人都缺少压倒性的优势来实现垄断,而且两个人都千方百计地想要将另外一方从他们的道路上赶走。
20年前,詹姆斯·希尔还是一个18岁的男孩。他从南安大略湖来到了明尼苏达地区,想在圣保罗市的商栈(店名叫“小眼睛”)里试试运气。希尔拥有强壮的体格、惊人的体力,而且他做事井井有条,为人节制,说话简洁,尽管偶尔也会激情爆发。在一个为了能保住性命而随时要与喝醉的印第安人或粗野的拓荒者发生打斗的地方,这是一笔财富。希尔在河岸边从事船务代理人和商人的工作,与拓荒者的社区一起成长,并在那里结婚,稳定地积攒着资本。到40岁时,他已经攒下了10万美元,非常受人尊敬。
希尔旅居圣保罗时的经历,精确地反映出了边境各地的变革。就像其他边远城镇一样,在1865—1873年之间,圣保罗的规模扩大了4倍。圣保罗是密西西比河航运的起始点。现在,也就是1857年,第一船明尼苏达的粮食以及很快就要来到的著名的明尼苏达面粉都从希尔的手中经过。这些都给了希尔关于即将来到的经济胜利的灵感。在内战后的第二年,来自西北各州肥沃黑土地上的粮食、谷物和面粉来到了圣保罗,希尔将它们重新装船。希尔先是作为一位船运代理商,为一家很快就到达了这个边境城镇的新铁路公司支线工作,然后自己开了一家货栈,成为一位代销商。希尔发现,自己站在了西部贸易的一个自然中心地点上。他将自己的双手放在了这个区域工业发展的脉搏上。他知道明尼苏达和达科他州土地肥沃,这里每年粮食产量巨大;他知道将要来到这个区域的移民数量;他知道这一切对运输的迫切需要。战后,希尔成为了一家小货运船线路的合伙人。这条线路沿着红河(北部)前往温尼伯(Winnipeg)。希尔了解边境的发展,而他本人也正是在这种发展中,从加拿大移民到了美国。因此,希尔对当前的总体形势了如指掌。1862年,明尼苏达地区两家小铁路公司获得了特许权。而当其中一家在1873年的恐慌中破产时,希尔就开始拥有了一个梦想。他变得十分“浪漫”。他拥有着拓荒者对面前金山的想象力,而且这种想象力从来没有从他身上离开。
从圣保罗向北延伸的所谓的圣保罗太平洋铁路公司(St.Paul&Pacific)拥有联邦和州政府的特许状,而且还获得了明尼苏达500万英亩的土地。但是,这家公司以各种等级的债券方式将2800万美元资金资本化,因此饱受非议,而且超过一半的债券的第一抵押权都来自轻信的荷兰投资人。这条小小的铁路尝试了每一种最新的融资手段,它的部分资本被用来进行促销,它的债券被掺了水,它的资金被转移到了建筑公司那里。而且,在以巨大成本铺设的轨道上,现在却几乎没有火车行驶。此外,北太平洋铁路公司也是从德卢斯向西行驶在明尼苏达土地上的一家大公司,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圣保罗太平洋铁路这家小公司经营不善,因为圣保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特许权对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意味着竞争。1874年,在这家公司短暂的历史中,圣保罗太平洋铁路公司第二次被接收人托管了。这次的接收人是一位名叫法利的先生(Mr.Farley),他是希尔的一位熟人。该公司的债券持有人都十分绝望,准备以任何价格卖出这些债券。根据圣保罗太平洋铁路公司获得的特许权中的条款,因为没有进行建设,它的那些有价值的政府批地将会被剥夺。而且它将会逐渐变成众所周知的,就像是那些在内华达山脉上被废弃的矿山城镇一样可怕的“锈痕”。
只有希尔看到了这条铁路的未来。他亲自进行了调查,翻阅了接收人的报告,并且想要引起他在这个地方的某些合伙人的兴趣。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个人名叫基特逊(Kittson),他是希尔在红河沿岸船运生意的合伙人。通过遇到的两位加拿大人——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A.Smith)以及乔治·斯蒂芬(George Stephen),希尔获知,加拿大的西部省份正在密西西比河上寻找能够连接温尼伯和圣保罗的交通方式。希尔对这三个人吐露了他关于圣保罗太平洋铁路的想法。在该公司的特许权中,他看到了巨大的未来价值。希尔似乎“对整件事情都有一个完美的了解”。在漫长的会议之后,这四个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能够免费获得这家公司的话,那么这家铁路公司对他们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去弄到手的东西。这个国家非常需要铁路服务。可是这些荷兰债权人会愿意便宜地卖出他们的所有权吗?无论如何,这些未来的买家几乎没有什么现金,而且不管是达成了什么样的价格,除了他们的承诺之外,这些人也就只能拿出一点儿资金来付款。
1875年,希尔和他的苏格兰朋友们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带着一种表面上的无知,他们以6.5~8美分/股的价格,收集了在市场中能够得到的任何圣保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债券。然后,他们开始接触国外的债券持有者。
希尔以及这位接收人遇见了从荷兰派来检查这份资产的代理人。这位荷兰访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不乐观,要想重新修复这条铁路将要花费几百万美元的资金,而那些债权人在被欺骗之后绝对不会再提供这样一笔钱。此外,根据希尔官方传记作者派尔的说法,希尔和接收人也相当用力地“敲打”着这条铁路。很显然,这两个美国人达成了一种联盟,并且对他们所看到有关这个企业的前景一言不发。而且,人们也指控称,这条铁路的接收人法利也被希尔变成了他的同盟(当然这一点被坚决地否认了)。
P211-213
约瑟夫森所写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人物传记,而是一段真正的美国历史。书中,美国大资本家们的故事巧妙地互相编织,而且约瑟夫森的目光总是聚集一个更宽大的社会背景上。
——《纽约时报》
本书中的资料此前还从来没有被如此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也没有聚集起来阐明美国发展史上如此重要的历程。
——《新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