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财编著的《历史就这七八样》是作者近几年在《新周刊》杂志的历史专栏结集。不同于前两部“段子体”的作品,本书文章皆在千字以上,以讲述历史知识为主,如古代真有“免死金牌”这个东西吗?有了它,真的能够免死吗?古代的圣旨是什么样的,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满汉全席又是怎么来的,真的有108道菜吗?……相较于前面两本书,此书是作者的一大突破。写段子是急智,写文章则需要坐冷板凳查阅资料,耐住性子谋篇布局。也因此,本书特点不在耍嘴皮子,不在掉书袋,而注重在有限篇幅内,把一个历史知识点讲清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更为耐读。
《历史就这七八样》是张发财近五年来的历史专栏结集。这一次,张发财不再满足于百余字的小段子,他希望借由一篇一篇千字上下的小文章,搞搞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
在这本书里,张发财继续发挥其历史狗仔队的特长,抽丝剥茧,大暴历史的隐私。脱去伪装的历史其实很可笑,张发财笔下的历史更加不缺笑料。诸如究竟有没有免死金牌这玩意儿,尚方宝剑是否如包青天所使的那般威力无边,蒙汗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曹操和刘备是什么亲戚关系,满汉全席又是怎么一回事儿,魏晋时候为什么会全民嗑药……
张发财就像童话里那个指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儿,无所顾忌地脱去历史的层层伪装,将历史一丝不挂地呈现在你眼前。
铁牌子的字最初是用丹砂写,大约梁朝开始用银填字,这种叫“银券”。隋朝升级用金,“金券”于是诞生,免死功能也随之而来。皇家御赐,金口玉牙,诚信保证,童叟无欺……后有骗子在商场饭店盗版发行这东西,不用金也不用铁,拿纸写“凭此券可抵现金……”叫“金券”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美其名日“代金券”。
史载“免死金牌”最初可以免死九次,到了唐宋免死三次,明朝免一次。免死次数不固定,看皇上心情。免死金牌最大约一尺宽,小的六寸。规格很尴尬,做下水道只是半个,要跟皇上合伙才能运营。也不能做滑板的u形池,如此小的迷你U形池估计只能招待武大郎。于是就供起来,或者挂脖子上去赌场:呔,我跟你赌命,敢吗?
中国历史上的“免死金牌”数量不详。存世的目前有五代吴越王钱锡一块,明代保国公朱永两块,高阳伯李文一块(他这块真的免死过),据说宋国公冯胜也有一块存世。最传奇的就是钱缪那一块。
唐末军阀割据,钱锣干掉自己大哥转而跟着破败户唐昭宗李晔混,老李感动了,发表一通又热情又洋溢又肉麻的讲演后给了老钱一块大铁牌子,上写道:“卿恕九死,子孙三死……”于是钱先生摇身一变成了九命猫,只差再起个英文名“卡特”。
这块铁开始了传奇历程。没多久老李家的企业倒闭老赵家接手经营,第二任CEo赵光义先生听说有这块铁,召进办公室玩了几天还给了钱家,钱家将其视为传家宝,“破铁恒久远,代代永流传”。后来仁宗神宗高宗陆游都玩过它。蒙古人攻打南宋,钱家在逃亡途中把这块铁弄丢了,神奇的是六十五年后有人打鱼给捞出来,几次转手又卖回给钱家。再到明朝,朱元璋不知道“免死金牌”什么样,跟钱家借过来做模板,成祖朱棣也感兴趣借来办公室玩了两天。清朝时候乾隆也玩过几次。这块铁神气极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呐喊:李师师陈圆圆才伺候过几个皇上?看看俺服侍过多少!相当的得意。
明朝拷贝钱缪的免死牌,发出去很多,李善长、徐达、李文忠……跟朱元璋混黑社会的都有一块,有用吗?查资料确实有过免死记录,但更多记载是得了这东西就没命,不是免死牌乃招魂牌也。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共给了三人铁券,其中两个被他宰了。李善长的免死金牌写着他本人可免死两次,儿子免一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一家七十余口被猪给拱了。崇祯刚上位忽悠魏忠贤也给过一块……
保住命了吗?所谓“若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不过是屁话,只一条“谋逆不宥”就轻易碾碎了“丹书铁券”的神话与光环。你永远玩不过制定规则的那个人。家天下的国家,皇帝的脸比川剧演员变得还快。纵如钱先生被赐九命又如何,按铁轨上一样完蛋。郭德纲说:你九命,车厢十节。
P4-5
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o翻译成张发财的语言就是:大部分历史是扯蛋,剩下的被蛋扯。
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其实历史是精子,绝大部分湮灭死亡,只有极少数幸运子在幽暗潮湿的子宫里撞上了卵子,得以延续传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成了教科书。又有一个不幸的百分比发生了基因突变,生成了怪胎畸儿,做些癫狂事体,说些疯言疯语,让所有企图以科学方式研究历史的老头老太太随时有被打脸的忧虑,又或者常常梦见自己的学术走光露点,斯文扫地而惊醒,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发财鼓捣的这些,其实就是用放大镜找到的已死的历史精斑,或者活下来的怪胎畸儿,那些癫狂事体,那串疯言疯语,那些玩笑般的历史琐屑,让喜欢用“主义”总结历史的人们没了主意,让靠评书演绎获得历史哈哈镜卤鸭脖的寻常百姓有了真材实料,大可于酒肆巷尾间高谈阔论几分钟,获得几声喝彩,几缕秋波,几两下酒的免费鸭脖,不亦乐乎!
鉴于发财的每段历史小折子都很短,我的序言也从短如流,废话少说。书稿是一口气看完的,大笑数次,微笑数十次,如厕一次,骂街二回,睡醒回想,尚有余味三尺,于笔记类小书,足矣!
下次去南宁,免不了让发财伉俪再屠一小牛,满桌牛心肝牛肚肺,牛脑满牛肠肥,且歌且吹牛逼,不知东方之既白。
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其实历史是精子,绝大部分湮灭死亡,只有极少数幸运子在幽暗潮湿的子宫里撞上了卵子,得以延续传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成了教科书。
发财鼓捣的这些,其实就是用放大镜找到的已死的历史精斑,或者活下来的怪胎畸儿,那些癫狂事体,那串疯言疯语,那些玩笑般的历史琐屑,让喜欢用“主义”总结历史的人们没了主意,让靠评书演绎获得历史哈哈镜卤鸭脖的寻常百姓有了真材实料,大可于酒肆巷尾间高谈阔论几分钟,获得几声喝彩,几缕秋波,几两下酒的免费鸭脖,不亦乐乎!
书稿是一口气看完的,大笑数次,微笑数十次,如厕一次,骂街二回,睡醒回想,尚有余味三尺,于笔记类小书,足矣!
——高晓松
张发财,艺术家(非贬义),经常两三天吃一次饭,长则辟谷七天,这暴露了他的秘密,若即若离的表象下,他是一个自控能力超强的独立者,所以他善于借力打力,以少胜多。他自称八卦源于《故事会》、《知音》和《家庭生活报》,其实是来自《几何原理》、《大英百科全书》和《剑桥中国晚清史》。
——连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