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兰词/纯美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纳兰容若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纳兰词》里。

内容推荐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若,现存词作349首(一说342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沉浸在他的词作中无法自拔。

《纳兰词》收录了纳兰词中最精华的篇章,是纳兰容若情感的真实写照,多以感怀爱情的伤感、表达思念之情为主,穿插以伤春悲秋、诗词言志之作,多有用典,将人生用文字表达得甚是深刻透彻。编者力求从真实的历史背景人手,给各位纳兰词爱好者还原真实的纳兰容若。书中设有原文、笺注、典评三个栏目,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在阅读之余得以感受纳兰词的隽秀灵动之处和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家家争唱纳兰词,而纳兰心事又有几人知?透过《纳兰词》中这些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清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

目录

卷一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2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5

调笑令(明月)/8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11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14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7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19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21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23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26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29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33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36

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39

忆江南(昏鸦尽)/42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44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47

玉连环影(何处)/49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51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54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57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60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62

江城子咏史(湿云全压数峰低)/65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67

长相思(山一程)/69

清平乐(烟轻雨小)/72

清平乐(将愁不去)/74

清平乐(凄凄切切)/77

清平乐忆梁汾(才听夜雨)/8f)

清平乐(风鬟雨鬓)/82

清平乐秋思(凉云万叶)/84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86

满庭芳(堠雪翻鸦)/88

卷二

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92

御带花重九夜(晚秋却胜春天好)/95

酒泉子(谢却茶藤)/97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99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102

忆秦娥(春深浅)/104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107

点绛唇对月(一种蛾眉)/110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112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114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116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119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淡妆)/121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123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125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127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129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132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134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136

卜算子塞梦(塞草晚才青)/138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140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142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145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147

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149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151

鹧鸪天咏史(马上吟成促渡江)/153

卷二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158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161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164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166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168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171

南歌子古戍(古戍饥乌集)/173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药阑携手销魂侣)/176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179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182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184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187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189

菩萨蛮(澹花瘦玉轻妆束)/192

菩萨蛮(窗间桃蕊娇如倦)/194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197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199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201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203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205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208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210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212

浣溪沙古北口(杨柳千条送马蹄)/214

鹊桥仙(梦来双倚)/216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218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221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223

巷四

一斛珠元夜月蚀(星球映彻)/226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228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23()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233

临江仙谢饷樱桃(绿叶成阴春尽也)/235

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237

临江仙寄严荪友(别后闲情何所寄)/239

临江仙孤雁(霜冷离鸿惊失伴)/241

红窗月(燕归花谢)/243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245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247

蝶恋花夏夜(露下庭柯蝉响歇)/249

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251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253

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255

唐多令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257

青玉案宿乌龙江(东风卷地飘榆荚)/259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头野火烧残碣)/261

月上海棠瓶梅(重檐淡月浑如水)/263

一丛花咏并蒂莲(阑珊玉佩罢霓裳)/265

翦湘云送友(险韵慵拈)/267

念奴娇(人生能几)/270

念奴娇宿汉儿村(无情野火)/272

念奴娇(绿杨飞絮)/274

秋水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277

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279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人生南北真如梦)/282

齐天乐上元(阑珊火树鱼龙舞)/284

齐天乐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286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长安一夜雨)/288

风流子秋郊射猎(平原草枯矣)/290

卷五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294

金缕曲(生怕芳樽满)/297

金缕曲寄梁汾(木落吴江矣)/299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301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303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305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307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309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311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313

沁园春(试望阴山)/315

沁园春(瞬息浮生)/318

摸鱼儿午日雨眺(涨痕添、半篙柔绿)/321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323

湘灵鼓瑟(新睡觉)/325

大醣寄梁汾(怎一炉烟)/327

菩萨蛮宿滦河(玉绳斜转疑清晓)/329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331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333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335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337

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339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341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344

鹊桥仙(月华如水)/347

补遗

望江南咏弦月(初八月)/350

鹧鸪天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352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355

明月棹孤舟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伫)/357

忆江南(春去也)/360

赤枣子(风淅淅)/362

浪淘沙秋思(霜讯下银塘)/364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366

试读章节

提到虞美人,脑海中总躲不过后主的绝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才忆起故国月明,便有项王一曲悲歌回响耳畔“虞兮虞兮奈若何”。战场上的争斗虞美人无奈,却愿为连理枝再续前缘。传说战后受到战争蹂躏的土地遍开虞美人,那如鲜血般浓艳的色彩是地下安眠人的呓语。后主也罢。虞姬也罢,那些长眠的精魂也罢,花开艳丽的虞美人背后站立的竟是无情的决绝与分离。

这应是作于春末夏初的一首词吧。

帘外树已成荫,不似那只得遥看的朦胧草色。若是糊上松绿色的软烟罗作为窗纱,更应是春意盎然。说到这号称“百树之王”的梧桐,民间盛传其知时知令,“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便是知秋的写照。《魏书·王勰传》中曾有言“凤凰非梧桐不栖”,说的便是这百鸟避之的青桐。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法国梧桐——那些写在张爱玲笔下秋风里那簌簌的梧桐,那些遍布衡山路淮海路的老树——这绿阴帘外的梧桐,正是“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的青桐。

玉虎金井,极尽巴洛克式的奢华,可再精美的雕饰也不过是深井和缠于深井之上用以汲水的辘轳。“玉虎牵金井”的描摹下,看到的是“雕栏玉砌应犹在”的背影,只为等待那宿命般的“朱颜改”:抑或,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思量:纳兰日思夜想的那人今已栖于梧桐枝上,她的命运犹如那看似繁华的辘轳,被紧紧牵于皇家金井之上。今生能让纳兰作此隐晦叹息的,除了他的表妹还能有谁呢?“虞美人”之曲不负其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纳兰当时或许并不知他的人生中相思相望不相亲的人,不只是他的表妹。梧桐雨,长恨歌,纳兰短暂的生命中几度春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竞像是偈语一般,划过他的人生。纳兰与表妹此时虽是生离,却难言再见。思之而不得之,纳兰的周遭似有着一层离情别怨。连那窗外杜鹃之声,似也在用自然的语言诉说着,预言着,让人不忍听闻。

杜鹃,亦花亦鸟,传说是望帝杜宇所化。相传岷江恶龙为害人间,当地的少女龙妹为了解救百姓迎战恶龙,却被恶龙囚禁于五虎山铁笼中。又一个英雄美人的开端,结果也是顺理成章。少年杜宇得仙翁相助救出龙妹,打败恶龙,受拥戴为蜀地王。然而传说到了这里却峰回路转。杜宇被篡位贼臣囚禁,龙妹因不愿为贼人妻也被锁人牢笼。传说杜字惨死山中,化作一只小鸟,飞到龙妹身边,啼叫着:“归汶阳!归汶阳!”龙妹知丈夫已去,芳魂化作杜鹃鸟,从此同丈夫比翼于天地间。

鸟鸣无心,听者有意。听不得杜鹃的啼血声声,它最勾人伤怀。“山无棱,天地合,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纵然没有鸟鸣,年年今日,两人异地相对同相思。此恨谁知?天知,空中划过啼血杜鹃;地知,便开出了似红泪般的红心草。那红心草开于飘过淡淡柳絮的湖畔,开于光影错落的月下荷塘,开于花径绿篱畔。它吐露着新叶,新叶也泛着红晕;它羞涩地绽开小花,小花也羞赧地顶着深红的小帽。低头,不语,晴空过处,只那么寂静地,婷婷而立。

“自在飞花轻似梦”,携红心草梦回春秋,便有一曲《西施挽歌》。相传唐代王炎,夜梦侍吴王,闻言西施已香消玉殒,应诏作此诗。“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从此,红心草如那逝去的美人,在“春风无处所”的季节,娉娉婷婷地摇曳于浮云飘过的微风中,微叹“凄恨不胜怀”。

即使是这样凉薄的一叹也难容于尘世。李清照对芭蕉,叹“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这无端的情愫抑郁于胸中,剪不断,亦载不动;不能大声哭,也不能放声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梦窗以芭蕉说文解字:“不雨也飕飕。”红樱桃,绿芭蕉,云破月来的良宵,漏断人静的春夜,这纠缠于胸的幽幽往事只得寄存于诗行中。风飘飘,雨潇潇,月子弯弯千年同照九州;离人魂,昨夜梦,年年今日,但见流光无情把人抛。P12-13

序言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生于京师,是日为公历1655年1月19日。同年三月,清朝圣祖玄烨出生,如果以旧历计,与成德同龄。二人日后的亲密关系,冥冥中似乎早已有了定数。

成德之父明珠是年二十岁,任銮仪卫云麾使。成德之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她是在顺治八年嫁于明珠的,后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纳兰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追溯纳兰家的兴盛起源,要说到成德的曾祖父。成德的曾祖父名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这之间的关系令之后的纳兰家族与皇室有了紧密的联系。这场联姻使得纳兰家族的势力节节攀升,当到了纳兰成德出生的时候,纳兰家族在清王朝已经是权贵之家了。可以说,纳兰成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生贵胄的家族中,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贵公子,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成德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因为与东宫太子名讳相重,为了避嫌,便将成德改为了性德。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下文为了方便阐述,一概以容若相称。容若的才思敏捷,文采斐然,这似乎是天生就带有的灵气。他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十七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后容若十八岁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又准备参加会试,本来是信心满满、十拿九稳的事情,但却因为自身突然犯病,身体不适‘,而无法上场考试作罢。

容若的悲剧命运也似乎是与他的天生富贵一起注定的,上天总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样东西,必然也会收回一样。容若拥有令全天下男子都艳羡的财富与门第,但却有着一个孱弱的身体,他自幼身患寒疾,这难以根治的疾病总是会时不时爆发,折磨容若。  所以,容若性情中忧郁淡漠、伤感悲情的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自身的疾病,容若在青春大好的年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病榻上度过的,所以,容若的词作中,总是充满了无聊悲凉,甚至有些戚戚然的情绪。

不过这些都无法遮掩容若在清朝词坛的光芒,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清朝初年的词坛景象较为不景气,好的词作者并不多,词坛一片寂寂无声之景象,容若犹如一颗新星,在清初词坛掀起轩然大波。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年纪轻轻就可以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容小觑。更主要的是,容若是满族显贵,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

容若的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纵观容若的词风,清新淡雅间又不乏真情实意,虽然多是哀婉抒情之词,但却并不艳俗,反倒是清新脱俗,不流于坊间一些低俗之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作为一个满族人,容若对汉文化的学习不遗余力,他早年就勤读诗书,为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融会贯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之后,在容若的青年时期,他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容若的文化功力日渐深厚,而且,在拜师学习的这几年期间,他还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一举动为容若日后在朝廷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头彩。不但如此,容若还熟读经史子集,并且还把读书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可见容若有着相当广博的学识,爱好也十分广泛。

在容若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这次的成绩让容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和青睐,康熙皇帝后来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之后不久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御前侍卫是很风光的,可以常伴帝王身边。容若相貌堂堂,文才武略都很了得,而他当了御前侍卫后,更是经常随着康熙一起南巡北狩,游历四方,遍访大江南北,走访塞外山河要塞。时常与康熙皇帝一同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或者陪同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羡煞人了。

可是容若却并不满足,他虽然有着奇才,却并不留恋官场,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是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的,他无心功名利禄,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可惜世事难两全,多次受到恩赏的容若难逃圣恩,纵使他有归隐之心,家族也难以成全他的心愿。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发展,他也只有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留在自己并不愿意留的地方。所幸的是,上天还是眷顾容若的,他二十岁的时候,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美满的婚后生活给容若的人生多少带来一些安慰。

他在此期间的词作也大多风格明亮,偏于柔美温情。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爱妻的离去,给容若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作为情深意重的男子,容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他和卢氏之间的情感。古时男子当以事业为重,儿女情长并不是很被看重,所以,容若的这番悲情,无人能懂。

这一腔的愁绪,容若无处可诉,只有倾诉于诗词之中,高产的词作还有高质量的诗词,让容若著称于世。二十四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来因参透世事,又改名为《饮水集》。他的词作非常之多,后人在他原有词作的基础上,进行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流传后世的《纳兰词》可以说是容若短暂一生的心理写照,期间悼亡词中不乏传世之作,一首《采桑子》就是范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张任政的《饮水词·丛录》中写道:“后之读此词者,无不疑及与悼亡有关,并引以推证其悼亡年月。余近读梁汾《弹指词》有和前韵一首,词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观上二首,咏事则一,句意又多相似,如谓容若词为悼亡妻作,则闺阁中事,岂梁汾所得而言之。”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得容若在悼亡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后来容若又续娶官氏,此前又有侧室颜氏,都与她们感情平和,虽然没有太多的深情,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关于容若的爱情,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人,一人是容若从小定情、青梅竹马的表妹,二人成婚之前,表妹被选人宫,成为皇妃,这段初恋的夭折,也令容若一度委靡不振,伤心欲绝,不过这段历史在史书中并无太多记载,更多还是出现在野史上,所以,难以断定真伪,仅能作为一个参考。还有一人便是江南才女沈宛,此人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容若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结识江南才女沈宛。此女美丽聪慧,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她与容若有着惺惺相惜之情感,容若对她十分珍爱。

不过美好的爱情总是不能长久,容若是满族贵胄,而沈宛只是一个民间普通汉女,门第的悬殊令二人无法最终结合。沈宛随同容若在京城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容若迫于家庭压力,一直不能将沈宛接人家中,而沈宛也因为懂得容若的难处,便忍痛离去,回归江南。二人之间这段有始无终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哀婉。

作为才子,容若的爱情生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由于历史记载偏少,许多史料都是以讹传讹,终不可考。

除了对爱情执著外,容若对友情也是十分执著,在交友上,容若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容若不流于俗世,他的朋友不论门第,不论出身,也不论功名,只要是有才气的有志之士,与容若志同道合之人,都被容若视为好友,看做今生知己对待。他的许多朋友都是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容若对待朋友十分真诚,感情真挚,从无虚假。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份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不会小看和低视他们。

这使得容若拥有许多朋友,当时无数的名士才子都追随在他身边,而容若也对他们十分礼遇,照顾有加。当时容若居住的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就因为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容若招徕文人雅士的这一举动,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容若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满族人,能够令诸多满腹才学的汉人都为之钦佩,他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容若的词作有着汉文化的底蕴,还有满族人自身所带着的不羁、无拘无束的风格,令词风清新自由,不拘于一格。容若对李煜十分赞赏,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在诸多词风的影响之下,容若写出了自己的词风,并被万千人效仿。究其原因,无非也就是上面谈到的那几点。容若出身于主流上层社会,却是一生都在躲避上流社会,这让他自身充满了矛盾的焦点。

容若的一生,无不是后人关注与研究的。他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都与他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功名利禄轻而易举得到手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男子苦苦追寻的东西,容若嗤之以鼻。而寻常男子毫不在乎,或者说是稀松平常的自由与感情,却是容若求之不得之物。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奇特,想要的不会给你,不想要的却无法逃避。

这样的情形,构成了容若内心一种让常人无法体察的矛盾感受,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压抑情愫。爱情的来了又散、家庭的不理解,以及挚友们纷纷生离死别,这些境况,让容若本就脆弱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而原本就孱弱的他,也终于在不公的世道面前妥协了,他的寒疾再次乘虚而人,在容若对人生几乎了无希望的时候,侵入他的体内。容若病倒了,而他这一病却是再也没能够从病榻上起来。

抱病的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在病榻上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度过短短三十一载的岁月,生命在容若这里如此之轻,又如此之重。

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之间的容若,历经悲观心态,走完了人生之路,而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无尽的哀叹与惋惜之外,还有那部宝贵的《纳兰词》。纳兰词作现存349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婚姻爱情、友谊分离、家庭思索、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虽然词作本身的眼界并不算很开阔,高度上也无法与唐宋那些大词人相比,但他的每一首词都是缘情而旖旎,道出了极为真挚的情感。这让后人沉浸在他的词作中,无法自拔,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可见容若词作的影响力之大。不过,后人虽然热捧纳兰词,但却未必能够真懂纳兰词中的真含义。容若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就哀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是的,纳兰词虽然流传天下,容若的词名虽然遍及天下,可是人们在争相诵读纳兰词的时候,容若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府的贵公子,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写入词中的点点斑驳心情和刻骨铭心的愁苦,谁人又能真的懂得?只怕是容若的亲生父亲明珠,也难以懂得。

容若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自己内心,却是无法体会到快乐的真谛。容若死后,纳兰家族似乎也失去了生机,随后便日渐衰落。政治间的权力争斗无声无息,却是无比凌厉,纳兰家族最终落没在了这场争斗中。所幸的是,容若早逝,没有看到自己的家族落入尘土中,被人遗忘。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多年以后,乾隆晚年,和坤为了博得圣上龙颜一悦,献上了一部《红楼梦》,乾隆读罢后良久,掩卷长叹一声:“书中所写,不正是明珠的家事吗?”世事无常,容若最终还是逃离了最残忍的惩罚,没有亲眼目睹家族中道衰败,不然那时,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近二百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纳兰词》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