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家的智慧》丛书,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大科学家的事迹融于其中,使我们一卷在手,便可尽享智慧的盛宴。这样的一套书,不仅启迪着少年儿童的心灵,更体现出了对下一代的关爱情怀,为正在成长的孩子照亮了无数的美好前景。
陈巧莉编著的《汗水的光芒》为《大科学家的智慧》系列图书之一,讲述了反映祖冲之、华罗庚、苏步青、霍金、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勤奋学习、研究的感人故事。本书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那些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从他们的成功之中,我们会发现,智慧竟是蕴含在各种我们曾忽视的细节之中。纵览全书,如徜徉于一片缤纷的花海之中,有着采撷不尽的美好。
陈巧莉编著的《汗水的光芒》为《大科学家的智慧》系列图书之一,在《大科学家的智慧》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向,都会增长自己某方面的智慧。在那些优秀人物身上,总会有许多让我们茅塞顿开的启示。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她日夜不休地待在研究室里。当时的研究条件特别艰苦,为提取镭,需要她用棍子不断地搅拌。最终她终于成功地获取了镭这一元素,为化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汗水的光芒》中讲述了类似的反映科学家勤奋学习、研究的感人故事。
“山顶一丝一壶酒二鹿”
“天上星,亮晶晶,牛郎星、织女星,还有一颗北斗星……”听着小伙伴们在窗下唱着歌谣、数着星星,祖冲之越发想出去了。可他父亲祖朔之却不答应,他是位小官员,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他一边逼迫小冲之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一边告诫他:“别想着玩,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才可以做大官。不然,你怎能有出息。若你现在不努力,我定不饶你!”
祖冲之的爷爷当时在朝廷担任“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见此情景,他皱了皱眉,唤过儿子说:“孩子现在不到9岁,你若硬逼他学他不喜欢的学问,也是徒劳的,再说读一肚子经书未必就有出息,若像有的人整天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那有何用?”见儿子表示赞同,祖父又说:“这样吧,暂且就让他随我到我负责的建筑工地上去长长见识吧。”
就这样,小冲之随爷爷到了建筑工地上,处处感到新鲜的他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
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更是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见小孙子对天文感兴趣,祖父便从书架上取下几本天文历书让他阅读。自那以后,祖冲之的父亲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
浓郁的学习氛围滋养了祖冲之对数学和天文历法的兴趣。有一天,祖父带他去拜见一个在天文学方面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
何承天问冲之:“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发财,更不能靠它升官,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夭去研究天文历法。
“圆周是直径的3倍”,因为学堂上老师的这句话,小冲之拿着绳子,拦下过往的马车,量车轮。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没有l/3的圆周长。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后,祖;中之开始研究刘徽的“割圆术”。他按照刘徽的割圆术之法,设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在圆内切割计算。当他切割到圆的内接192边形时,得到了“徽率”的数值。但他没有满足,继续切割,作了384一边形、768边形……一直切割到24576边形,依次求出每个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最后求得直径为1丈的圆,它的圆周长度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如果圆的直径为1,那么圆周小于3.1415927。
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没有算盘,更没有计算器,要做出这样精密的计算,是一项极为细致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用算筹来计算不像用笔,笔算可以留在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要求得“祖冲之圆周率”的数值,就需要对9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今天,即使用算盘和纸笔来完成这些计算,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到了中年,祖冲之仍然不停地摆着、算着、记着,还要经常地重新摆放数以万计的算筹,即使手上磨出了血泡,他也顾不得歇一歇。深夜,在昏暗的油灯下,他经常忙碌到油灯里的火苗自然熄灭了,才直起腰来揉揉眼睛。这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要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状态,一个人要是没有极大的毅力,是绝对完不成这项工作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无数次地反复演算,祖冲之终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P2-4
智慧是心灵的灯塔
文/包利民
穿过漫长的岁月河流,许多闪光的浪花依然绽放在我们的心里,悄悄浸润着生命中的所有美好,引领我们的脚步向着更高的地方前行。而那些生生不息的浪花,就是前人留下的智慧;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那是一盏盏闪亮的灯光,温暖着一种勇气和力量。
高尔基曾说过:“地球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会衰老、死去;而他们正像新的光辉火焰一样燃烧着。”而前人的智慧,就是点燃孩子心中火焰的一颗颗火种。一直以来,我们都四处为孩子收集这些珍贵的火种,以此来点亮他们心中璀璨的希望。而这一套《大科学家的智慧》丛书,却是聚星成月,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大科学家的事迹融于其中,使我们一卷在手,便可尽享智慧的盛宴。这样的一套书,不仅启迪着少年儿童的心灵,更体现出了对下一代的关爱情怀,为正在成长的孩子照亮了无数的美好前景。
这套《大科学家的智慧》共分十册,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那些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从他们的成功之中,我们会发现,智慧竟是蕴含在各种我们曾忽视的细节之中。纵览全书,如徜徉于一片缤纷的花海之中,有着采撷不尽的美好。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坚守的智慧。人的一生中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是高于生命的。比如信念,比如梦想。有些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在于没有坚持下去。坚持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就像深夜等待黎明,就像冬季等待花开。当年荷兰的一个叫虎克的青年,空闲时间就磨镜片,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他都坚持了下来。他一磨就是60年,终于,他于自己磨出的镜片中,看到了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世界,那就是微生物世界。而只有初中文化的虎克,也一举成为巴黎科学院院士,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坚守,换来了世界的改变。
执著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无悔的付出。身处逆境之中,那些有形无形的困囿,是桎梏也是磨砺。一如蛹在茧内不停地挣扎咬噬,一如种子在泥土的重压下拼命地向上,一如含砂的蚌在痛苦地包容。终有一日,蛹会破茧成蝶飞舞如花,种子会破土而出笑对蓝天,而那只蚌体内的砂,也成了晶莹的珍珠。
选择的智慧也同样重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才能投入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才能更快走向成功。所以,不选择容易的,也不选择最好的,只选择最适合的。而创造同样是大智慧,我们一直在学习、在吸收、在创造。创造是智慧的闪现,“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途径,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在这十册《大科学家的智慧》丛书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向,都会增长自己某方面的智慧。在那些优秀人物身上,总会有许多让我们茅塞顿开的启示。曾经有人说过:“瞄准星星,总比瞄准树梢打得要高些!”我相信,这些伟大人物的精神气度、理想追求,还有智慧力量,必定会提升孩子们的精神境界和梦想温度,从而使他们在心底播下梦想的种子,在远方竖起闪亮的灯塔。
在这个冬天,身处极北的小兴安岭的群山之中,窗外的雪花正舞出一片无边的寒冷。而面对这样的一套书,每一个文字都温暖着我内心的梦想。是的,那些梦想永远不会消散。我可以想象,当孩子们捧起这些书本时,他们的眼中会有怎样的晶莹,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动。
在当今这个纷繁的世界上,各种少儿读物层出不穷,却大多是华丽有余而内涵不足。而这一套智慧之书,却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将启迪心灵、增长智慧放在首位,把那些科学家的经历故事如清泉般送入小读者的心里,让他们的梦想更好地生长;更如一座灯塔,亮在他们前行的路上,给他们以温暖的指引。
感谢这样一套有益的书,也祝福读到这套书的孩子们,愿你们以智慧为指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梦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