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瑜文选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陈瑜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瑜文选》(作者陈瑜)将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诠释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和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这也是我出版本文集的初衷。

内容推荐

陈瑜教授的演讲、报告、文章多见诸于国内外知名的论坛、报告厅、报刊杂志,深受听众读者喜爱,往往使人如沐春风,思想眼界豁然开朗。《陈瑜文选》(作者陈瑜)选收集整理50余篇文章,可以使读者比较系统地了解陈瑜教授的思想理论体系。文选富有深意而又浅显易懂,是一本经济学大师的力作,是一部系统的中国原创经济学论著,将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设、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陈瑜文选》分为五大部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新经济运行体系》、《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发展之路》、《消费资本在实践中的应用》及《社会、民生、养老》。文选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应用。全书从思想原理到方法论、从方法论再到实践应用阐述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践路线。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一本好书。

陈瑜教授第一次提出:市场经济根据其资本构成分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当前,西方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前途未卜的严峻形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市场经济是单一货币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的不完全的市场经济。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资本构成应包括三种资本,即货币资本、知识资本、消费资本,换言之,是三种资本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资本。

陈瑜教授提出的新经济运行体系,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导向的意义;提出的新企业制度一“综合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将结束1602年荷兰始建的、沿袭几百年的单一货币资本股份公司的传统企业制度,开启企业制度发展的新纪元;提出的新分配制度,将从源头上为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问题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文选阐述的知识资本量化管理,是全球瞩目的、世纪性的前沿课题,是管理科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关于消费养老的构思,为我国解决养老难问题寻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出路;陈瑜教授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动力转型的重大的历史性标志,是社会知识产品生产过程规模化的历史性开端。

从通篇来看,陈瑜教授的新资本理论改写了东西方教科书内容,是理论工作者、高等院校广大师生以及政府主管经济部门的领导必读的一本经济学论著,也是国家大中型图书馆必备的馆藏书。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

第一篇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思考

——在2013年世界新经济研究院新春年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月22日在北京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篇 对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动力的重新思考

——发表于《中国市场》2006年12月增刊

第四篇 市场经济三种资本的形成和演进史

——2005年9月16日在北京大学cIO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第五篇 新资本论——消费资本论

——2007年10月ll曰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演讲

第六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

——2005年3月11日在多哈国际会议上的演讲稿

第七篇 中国需要原创的经济学理论

——2005年9月21日在中央财经大学的学术演讲

第八篇 新经济呼唤新的资本理论

——发表于《证券日报》2006年5月25日第124期

第九篇 消费资本论:扩大内需的理论支撑

——2006年6月在香港《亚洲国际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第十篇 消费资本是扩大内需的原动力

——2008年11月24日在《广西自治区政协第八期“同心”讲座》上的专题演讲

第十一篇 消费资本化提速经济管理与创新

——发表于《商务时报))2007年01月03日第1期总第269期

第十二篇 消费资本论:资本理论史上新的里程碑

——2007年1月23日在《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英文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第十三篇 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资本

——2009年8月22曰在《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上的开幕词

第十四篇 关于知识资本量化研究

——2009年8月22日在《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第十五篇 世界各国知识资本量化方法的比较分析

——2008年12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一东盟企业家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十六篇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2008年4月9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学术报告会》上

的演讲

第十七篇 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应用

——2012年1月12日在《知识资本量化长效激励机制管理系统》新闻发布会上

的讲话

第十八篇 量化知识资本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2月3日

第十九篇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重大突破

——2012年12月29日在《世界城市科学联盟年会》上的讲话

第二十篇 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发表于上海《解放日报~2006年6月24日

第二十一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2005年11月19日在《2005年北京市理论创新大会》上的演讲

第二部分 中国发展模式:新经济运行体系

第二十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经济运行体系

——2008年6月21日在国家行政学院讲课

第二十三篇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经济运行体系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8年7月7日

第二十四篇 中国发展模式:新经济增长极和新经济发展方式

——2009年12月19日在《全球首届消费资本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第二十五篇 论经济增长方式

——2006年5月17日在北京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第二十六篇 建立新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2012年8月3日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企业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第二十七篇 创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的比较分析

——2007年11月23日在悉尼《澳大利亚新商业模式论坛》上的演讲

第二十八篇 论新时期商业模式的创新

——20lO年10月6日在台北《第三十六届国际中小企业年会》上的演讲

第二十九篇 货币资本不应独享企业利润

——发表于《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4月免15期

第三十篇 三种资本助中国企业走出发展困局

——2012年12月9日在《2012年度(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成长百强颁奖盛典暨

第十五届成长中国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第三十一篇 破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

——发表于《金融月刊》2006第10期

第三十二篇 论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发表于《中国市场》2006年12月增刊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发展之路

第三十三篇 在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发展之路

——发表于《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2011年第6期总第46期

第三十四篇 消除消费者“相对贫困”是解决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发表于《经理日报》2008年12月5日

第三十五篇 破解金融危机的新思维

——发表于《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第8期

第三十六篇 世界性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2008年12月11日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第三十七篇 关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发表于《金融安全研究》2011年1月5日第二期

第四部分 消费资本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十八篇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建立农业硅谷试验区

——2008年11月28日在北京市社科联《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调研座谈会》

上的讲话

第三十九篇 关于农业硅谷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2005年11月在《中国农业硅谷试验区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四十篇 发展新经济运行体系:建设农业硅谷试验区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8年4月7日

第四十一篇 关于如何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发表于《新产业》杂志2013年4月

第四十二篇 迎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发表于《中华英才》2011年12月2012年第一期新年献辞

第四十三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

——2006年11月18日在北市人民大会堂《第三届中国财富精英论坛》上的演讲

第四十四篇 论文化硅谷

——2012年6月写于北

第四十五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国企改革

——2006年9月在北京《关于国企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四十六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民企改革

——在江苏、淮阴市《民企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第四十七篇 关于石油产业发展的新观点

——2008年6月25日在《北京能源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四十八篇 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升级的建议

——2008年6月21日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品牌战略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第四十九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我国财政政策改革

——2008年8月在北京《关于财政改革的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十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2007年4月在《新疆金融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十一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在保险业中的运用

——2005年4月23日在《中国保险国际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第五十二篇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投资促进模式创新

——2006年6月在北京《关于投资促进模式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十三篇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2006年7月15日在《新疆吐鲁番关于旅游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十四篇 关于科技孵化器创新模式

——2010年12月在北京《科技孵化器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十五篇 振兴北京服务业的新发展方式

——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第五部分 社会、民生和养老

第五十六篇 社会创新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2010年7月12日在《世界城市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第五十七篇 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表于《中华英才》2011年第1期<各界人士展望“十二五”规划>

第五十八篇 透过“消费”谈“养老”

——发表于《养老》杂志2011年第4期

第五十九篇 关于消费养老创新模式

——2011年6月在《消费养老创新模式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录一部分 媒体采访

消费资本化理论——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观点

——《新远见22005年7月第147期

消费资本化可以有效调动社会总资本

——《金融时报》2006年4月10日第8贩

消费资本化理论提速经济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2月12日

消费资本化理论:诞生在中国的“穷人经济学”

——《新远见》2005年7月第14期

陈喻:为消费立言

——《中国联合商报》2005年8月29日

陈瑜大话“消费资本论”

——《新财经》2007年12月7日

消费资本时代走出中国经济创新之路(对话)

——《中国企业报》2010年5月28日

消费资本化理论引领中国经济创新之路

——《中国产经新闻》2010年12月10日

将危机变成转折点和发展新起点

——《中华英才》2009年3月第5期

将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财富

——《中国财经报》2008年5月23日第3606期

对话陈瑜:消费者为什么能成为资本家?

——《新商报》2011年11月21日

附录二部分 专家评论

消费资本论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消费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的千年进程

消费资本论——中西方经济思想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他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新远见》2005年7月第14期

附录三《知识资本宣言》和《消费资本宣言》

知识资本宣言

——2009年8月22日于北京《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通过

消费资本宣言

——2009年12月19日于北京《全球首届消费资本高峰论坛》通过

试读章节

尊敬的方主席:

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科学家、企业家:

在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和北京原点文化经济创新基金会举行新春年会,老领导、老科学家和老朋友欢聚一堂,畅谈以往,展望未来,交流学习十八大各项决议的体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新春年会实际上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共叙友谊、交流经验、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型年会。在这里,我代表研究院和基金会对各位的光临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问题,同在座的各位进行有益的交流。

五年前,由美国始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危机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去年达沃斯会议秘书长在会后讲话中指出,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困难重重、走投无路,最严重的是没有找到解法,没有找到消除危机、走出困境的途径。金砖各国和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传统的市场经济确实面临前途未卜的严峻形势。因此,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我国,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和提出的各项决议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我们组织研究院和基金会的同仁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深人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主题。它是理论的主题也是实践的主题。我们的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实践创新,都要围绕着汶一丰颢展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西方学者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它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都具有独有的特征,其中经济特征具有基础和根本性质。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才会出现的、有别于以往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最新的、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新的经济运行体系。它是以发展速度适宜、经济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建成和谐社会为目的的新经济运行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载体和基本经济内容。历史已经证明,沿用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依据,是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种资本在内的新资本理论,新资本论是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完成的标志。

新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完整的市场经济的资本构成应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种资本,而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换言之,是三种资本在拉动着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一种资本。因此,解决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总的思路应当是:(1)继续充实货币资本;(2)高度倚重知识资本;(3)大力开拓消费资本。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由单一货币资本发展经济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化为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再转化为“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的三种资本融合、联动的新型发展方式,是全世界各个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遵循的总趋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清晰的看到: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十分重视充实货币资本,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引人大量货币资本,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发展。货币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巨大的,但是,单纯依靠货币资本发展经济很快就遇到了瓶颈。货币资本的不断增长,带来的是资源消耗的不断加速。因此,很快就出现了有限的资源无法继续支撑经济高速增长需要的局面。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时代的到来,已经显示出货币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充分性。我国政府不失时机的在全国设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5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用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增长方式引导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

但是,充实货币资本、倚重知识资本,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难题。消费不足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在1998年,又适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方针,着手大力开拓消费资本,为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方式迈出了重要一步。P3-4

序言

我们的经济学现状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出现过两个一边倒,一个是建国初期即提出的“向苏联一边倒”,在理论界到处都充斥着苏联学者的观点和计划经济理论。读的书,主要是苏联出版的第二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种一边倒的倾向,从建国初期,一直延续了三十年。结果,我国的计划经济未能取得成功。另一个是我们开始搞市场经济时的“向欧美一边倒”。在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一部分专家和学者,言必称欧美,数典忘祖。在理论界到处充斥着西方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的观点和西方经济学理论。读的书,主要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歇尔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凯恩斯和萨缪尔逊的“经济学教程”,一直延续至今。

这两种倾向,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着力创建从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出发的、本土的、民族的、切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理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经济理论,就等于没有主见,只好总是听别人的话,跟别人走。这就是我国经济学领域和金融领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现状。 理论创新的阻力 多年以来直到目前,在我国同时存在着三种教条主义,这对今天的理论创新、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是极为不利的。一是“食经不化”的老教条主义,或称之为东教条主义;二是“食洋不化”的洋教条主义,或称之为西教条主义;三是“食古不化”的旧教条主义,或称之为古教条主义。这三种教条同创新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它们让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老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一切从定义和公式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与时俱进,把某些具体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它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时代的联系。洋教条主义是迷信西方,崇洋媚外,抄袭和套用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模式,削中国实践之足,去适应西方经济模式之履。古教条主义是不能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一味地强调古代的、自然经济的观点和模式,教条主义地对待历史文化传统,不能区分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主张全面继承,试图从古代社会形态中寻求现代社会发展的途径。“东”、“西”、“古”教条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思想僵化,一切从书本、定义和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及时代的特征,隔断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时代的联系,否认思想和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而成为我们理论创新的严重阻力。

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消除“东”、“西”、“古”三种教条主义的影响,克服理论创新道路上的阻力。

我们尤其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彻底肃清老教条主义的影响。因为,老教条主义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封闭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把实践看作是自己理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强调与时俱进,强调自己理论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强调要把他们的理论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醒人们“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因素和传统”。也正是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日益民族化和世界化。列宁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加以改变,正确适应于民族的和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的加以运用。

本文集将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诠释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和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这也是我出版本文集的初衷。

新时代基本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面临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因为,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地区和企业发展的经济背景较之上个世纪有了本质的不同。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崭新的特征。

第一,进入新世纪,市场经济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以买方为主的发展阶段,这标志着卖方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结束,买方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发展阶段里,作为买方的消费者,成为市场竞争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因为消费者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人,又是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动力的源泉。谁能够赢得最多的消费者,谁就拥有最大的市场和巨额资金的注入。在以买方为主的发展阶段,消费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显。换言之,消费和消费资本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和主导力量。因此,国家、地区和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消费和消费资本的重大作用。

第二,国民经济知识化水平越来越高。每个经济元素包含的知识和科技含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和科技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鼬作用日益突显,这标志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知识生产率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而不再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生产率。在新世纪,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生产过程包括两个过程,即物质笙产过程和知识生产过程。知识生产过程的产品,有力地推动着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资本力量,形成一个新的资本形态,即知识资本。而且,与传统的货币资本不同,知识资本是一种清洁的、无污染的资本,它可以无限的复制,对货币资本发挥着点石成金的倍加效应,它将创造出比货币资本更高的利润率。所以,在新世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知识和知识资本的重大作用。

第三,长期以来坚持单一依靠货币资本发展经济的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已经过时,已经不能充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标志着单一货币资本主宰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消费资本发挥主导作用、多种资本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依靠单一货币资本发展经济,忽视知识资本,特别是忽视消费资本作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和弊端。也充分说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连同它的金融模式、企业制度和商业模式,在流行几个世纪之后,已经走到尽头,已经难以为继,它已不适应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设原创理论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实践都已充分说明:用单一货币资本发展经济,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还不仅如此,伴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形成的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也已进入终结时期。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市场经济理论诠释今天的经济,分析今后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今后的经济运行,显然是不适宜的。那将会使我们犯一种人们常说的时代错位和适用理论不当的错误,会导致今后的经济运行走回头路、停滞不前,甚至会误导今后的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用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尤其应当用自主创新的经济理论,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理论导向。在这里,我还要强调指出,在以买方为主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里,消费资本论应当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资本理论,也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消费资本论,是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标志。新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完整的市场经济的资本构成应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种资本,而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因此,解决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总的思路应当是:(1)继续充实货币资本,(2)高度倚重知识资本,(3)大力开拓消费资本。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由单一的货币资本发展经济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化为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再转化为“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的三种资本融合、联动的新型发展方式,是全世界各个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遵循的总的趋势,也是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方向。

经济科学是一门历史科学。每个时期都会出现新的代表人物,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对以前的经济理论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理论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理论导向。在世纪之交,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提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来代替旧的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代替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旧的商业模.式,以新的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导向,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话语权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每个国家都有责任把本国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贡献出来。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我们也要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贡献给世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很多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迅速提升,我们要珍惜我们取得的成就,看到它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世界上要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就世界经济如何发展问题应该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应该有中国的声音和话语权。中国成功经验的理论表述,就是中国的声音和话语权,代表着中国的主张。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话语是形式,是表现;思想是内容,是实质。话语体系是伴随思想理论体系的确立而形成的。在打造中国话语权和中国话语体系时,我们应当坚持继承和创新,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站在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本文选将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经验的实际出发,用中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解读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表述中国本土化的、原创的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中国的理论主张,体现中国的话语权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语言体系。

新世纪以来,我写了不少有关新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文章。选出了集中体现最新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59篇文章,编成文选,做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向全世界进行阐述。

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第九届、第十届常务委员长成思危、其他有关专家和领导方嘉德、杨福昌、赵登举、白文庆、桓玉珊、国林、郑志鹏以及我的同事刘振堂、初炳英、冯玉林、杨谨鸿、孙尚斌、马仲良、温崇珍、曲玉琳、许榕生、由长科、陈和权等,青年学者李元元、于磊、陈洵、李璐、李春佳、丁书杰、李桂玲等也参与了文章的搜集与编撰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陈瑜

2013年3月 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