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刘伯承元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荣华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忆刘伯承元帅》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刘伯承同志自己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征到太行山、大别山和二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分是刘帅的战友和部属以及当时随军记者、作家们记述他的。通过他们的集体努力,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已近90高龄的老帅充满传奇色彩、英雄史诗般的70年军旅生涯……本书由汪荣华等著。

内容推荐

刘伯承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是我党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的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早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和研究。《回忆刘伯承元帅》的出版,为我们学习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具体的资料……

《回忆刘伯承元帅》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刘伯承同志自己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征到太行山、大别山和二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分是刘帅的战友和部属以及当时随军记者、作家们记述他的。通过他们的集体努力,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已近90高龄的老帅充满传奇色彩、英雄史诗般的70年军旅生涯……本书由汪荣华等著。

目录

序言

在刘伯承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痛悼伯承

悼刘伯承元帅

向刘帅致敬

学习刘伯承同志

刘伯承同志永生

痛失良师——悼刘伯承元帅

痛悼刘伯承同志

送伯承远行

堪当益友,可为同道——《杨阁公日记》摘抄

知交和战友

回忆刘伯承将军早年之革命事业

杂忆刘伯承将军数则

回忆顺(庆)泸(州)起义

记顺庆、泸州起义中的刘伯承

军旅琐闻——记泸顺起义人员对刘伯承的回忆

从兴国到遵义——忆刘伯承同志在红五军团

长征中的刘伯承同志

夺取天险娄山关

忆刘帅和汪荣华同志在长征中

征途漫忆

祝刘师长50寿辰

祝福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胜利——庆祝刘伯承同志50寿辰

誓师抗日 东渡黄河

刘师长带领我们出师抗日

记刘伯承将军

香城固战前之夜

拳头不离骨筋肉——冀南归来的谈话及其他

“按跳蚤”与“啃核桃”

5月反“扫荡”的日日夜夜

回忆刘师长给我们讲课

在一二九师训练科

严格宽厚的老人

伤病员的贴心人

对“五行术”的运用

全局中的一着好棋——忆刘伯承司令员在老襄战役中的指挥艺术

我看见了人民战争

深谋远虑 万流景仰——忆刘伯承同志的卓越远见

刘伯承将军纵谈战局

刘伯承将军谈蒋介石

对襄垣县支前工作的指导

在战役指挥岗位上

龙凤之战前后

打靶

还是“将相好”

收音机旁——鲁西南战役后期的几个夜晚

古今名将共旋律——忆刘邓大军在鲁西南的两役

审慎果断,坚定远谋——忆刘帅定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决心

渡汝之夜

汝河南岸的激战

挥军渡淮

北向店遭遇战

总结经验 以利再战——忆刘帅亲自组织双堆集作战总结的情况片断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回忆刘帅编译《论苏军对筑城地带的突破》一书的情况

燕子矶头忆刘帅

教我办事要严谨

四战之地 四战之军——谈第二野战军

我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悼念刘伯承元帅

回忆刘帅办南京军事学院

听刘伯承同志讲《孙子》

学习刘伯承同志的治学思想

治军必先治校——学习刘伯承同志的办校思想和严谨学风

办校

元帅与翻译

“自动而宽大的活动”

势险节短

用兵神速的奥秘

巍巍功德照人间——记刘伯承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德

解读刘帅早期的两首旧体诗

刘伯承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二三事

刘帅与徐帅纯真的战斗情谊

水晶般的心灵——记刘伯承同志和孩子们

几个参谋的追忆

休假

父亲对我的教育

我的父亲刘伯承

父亲的爱

伴父行

附录——刘伯承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

刘伯承同志是四川开县人,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中,成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发动泸(州)顺(庆)起义,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

1927年,刘伯承同志参与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受党的派遣赴苏联留学。1930年回国,任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先是挑起殿后重担,指挥五军团与数倍于我军的强敌浴血奋战,保卫了中央机关安全转移,后又勇任先遣司令,为红军开辟通路,率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在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诸役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奇才,建立了历史功勋。他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兄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成为长征史上的佳话。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转战华北敌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他组织指挥了一系列战役战斗,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1947年7月,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刘邓大军威震敌胆,所向披靡,谱写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特别是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战役中,在进军解放西南战役中,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刘伯承同志对推翻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0年底,刘伯承同志受命创办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提出“应当强调学习新东西,但不脱离我们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要掌握在我军现有基础上去建设现代国防的指导思想”。由于执行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校方针,数年之内,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中级军事指挥员,为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刘伯承同志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他不再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刘伯承同志功高德重,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的爱戴和尊敬。

悼念刘伯承同志,我们要学习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刘伯承同志对党无限忠诚,一贯地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所在党组织的领导。他曾这样说过:“入党时我的誓词是‘绝对服从党’。此后即经常自勉:我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的高级干部,必须对党尽无限的忠诚,并以身作则,教育所带军队,完全接受党的统一集中的领导,而成为光荣的党的工具。”几十年来,他言行一致,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成为全党全军广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榜样。

刘伯承同志有大智大勇,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贯以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动承担最困难、最危险的任务,临危不惧,临难不苟,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以无产阶级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对手,驾驭战局的发展变化,夺取主动,战胜强敌。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先后负伤九处之多。

刘伯承同志学而不厌,勤读不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他一贯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古今中外的军事典籍,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他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他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他的精辟独到的军事著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伯承同志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胸怀坦荡,顾全大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受委屈而毫无怨言。1958年,在对建军工作中的所谓教条主义倾向的批判中,刘伯承同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仍严格自责。198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这也是党中央一致的意见。

刘伯承同志功勋卓著,长期身居高位,但自奉俭薄,廉洁奉公。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真正达到了功高不居功,位尊不恋位,权重不擅权,一心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尚境界。他对家属子女,亲朋故旧,身边工作人员,总是谆谆教诲,严格要求。他的革命家风,深为大家所钦佩。

刘伯承同志在多病的晚年,仍关心军队建设,关心国防战备。他自称是军委的“编外参谋”,对战略问题、教育训练、院校建设、后勤保障等,都向军委积极提出建议,直至完全丧失思维能力,真可谓鞠躬尽瘁。

刘伯承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刘伯承同志永垂不朽!P1-3

序言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一套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大将传记和革命回忆录丛书。其中《刘伯承回忆录》(第一集)作为这套丛书的第一本,在1981年4月率先编竣,同年11月正式出版,这也是当年我国出版界出版的第一部同类图书。

《刘伯承回忆录》(第一集)出版时,在编后中写道:“刘伯承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是我党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的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早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和研究。《刘伯承回忆录》的出版,为我们学习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具体的资料……本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刘伯承同志自己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征到太行山、大别山和二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分是刘帅的战友和部属以及当时随军记者、作家们记述他的。通过他们的集体努力,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已近90高龄的老帅充满传奇色彩、英雄史诗般的70年军旅生涯……”我在这里借用了本书编后中的上述这些话,主要是想说明当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历史背景、重要作用及意义,并无捧尊之意。

屈指算来,《刘伯承回忆录》(第一集)出版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在该书出版后的几年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85年2月和1987年7月,又先后编辑出版了《刘伯承回忆录》第二、第三集,以上三部书稿共计收录了167篇文章、84万字及7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和题词手迹等。其中的许多文章,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历记,记述的不仅仅是他们那代人和我父亲的个人情感交往,也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补遗。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据本书有关印刷数据记载,截止1987年7月,仅《刘伯承回忆录》(第一集)就先后6次加印,总发行量高达26万余册,这在当年同类题材图书的发行量中也是空前的。因此,《刘伯承回忆录》(第一集)在30年前面对市场的公开出版发行,不仅仅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当年献给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经济市场的一次成功运作和大胆尝试。

在《刘伯承回忆录》首集出版面世30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的父亲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郏宗培总编辑,在今年的3月专程来到北京,同我们家人商谈为纪念我的父亲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准备修订再版《刘伯承回忆录》一书。郏总的这次来京,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意外的欣喜,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对我父亲刘伯承那份久远的怀念,也是我们家人由衷的心愿。为此,我和我的家人重温了《刘伯承回忆录》三卷本中的全部书稿,也重温缅怀一段久违了的亲情、友情和我党我军的历史。特别是重温缅怀书稿中的作者,他们既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我父亲当年部下和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其中的大多数作者都是我熟悉的老前辈,其中包括我母亲汪荣华和我的家人。他们的每个人在我的心中都是一部难忘的历史。这里要说的是,我的母亲汪荣华当年在编撰《刘伯承回忆录》时,亲自收集文章,书成之后,她评价说这里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是她亲自经历过的,现在想起来也那么真切和生动。今天,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是逝者远行了,但在这里,我要感谢在他们的笔端,留下了对我父亲一段历史的实录,留下了对我父亲一段真情的回忆。此刻,我想起那些熟悉的名字,想起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想起那些难忘的音容笑貌,不变的依然还是那份尘封的思念和情怀。

考虑到原《刘伯承回忆录》(三卷本)出版的时间已经比较久了,另外,也考虑到原书稿中既有我父亲的回忆文章,也有部分文献史料和其他人回忆父亲的文章交织在一起等原因,原书名不是很准确。因此,我和我的家人同上海文艺出版社商定,决定在此次修订再版时,将原来的《刘伯承回忆录》更名为《回忆刘伯承元帅》,同时撤下原书稿中我父亲署名的全部文章(文献),精选原书稿中回忆我父亲的文章178篇,共计约42万字,并将原来的三卷本精选为一卷本出版。因此,在这里请此次修订出版中撤下书稿的作者及家人理解原谅。

在此书稿修订出版的过程中,我的妹妹刘解先代表家人作了许多组织协调工作,也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本书题写了新书名;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给予的无私支持和帮助;感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张明金研究员和四川开县刘伯承纪念馆的沈世勇等同志做了大量的审读和编选工作。

2011年11月2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