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一盘玉棋300年》内容简介:朱三是个赌棍。他爹养了只毒蝎子,十年未取毒。据说这样的蝎毒堪称一宝,价格昂贵。这天,朱三偷出毒蝎上街兜售,想换点银子继续赌。
这只毒蝎通体黑亮,毒刺高悬,一动不动。有个江湖郎中见状,对朱三说:“我看你这蝎子不错,就是担心它会不会蜇?我这儿有个馒头,拿它试试吧。”说完,就用筷子插着馒头,去试这只蝎子,蝎子的毒刺瞬间剌入馒头。
江湖郎中放心了,和朱三侃价,无奈朱三开价太高,郎中只得遗憾地拿着馒头离去。
等郎中走远,旁观者中有聪明人揭开了谜底:“蝎宝都被馒头吸走了,这只蝎子算是废了!”
“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是一本荟萃了中国当代故事文学创作精华的大型书系,不仅囊括了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内容厚实、情节曲折的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发表时就在社会上不胫而走,而今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仍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一盘玉棋300年》共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悬念推理”、“惊悚恐怖”、“言情伦理”、“古今传奇”、“幽默讽刺”、“社会写真”。这六个系列的故事或悬念迭起,或紧张刺激,或感人肺腑,或拍案称奇,或轻松诙谐,或严肃深刻,让不同审美趣味的读者都能于丛书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
品读这些故事,既能感受人物在各种情境里的喜怒哀乐,又能体悟命运在不同时代中的跌宕起伏,使读者在掩卷之余,思索片刻人生的意义。
《一盘玉棋300年》是一本故事书。
深夜锣鼓响
清朝年问,有个名叫温怡然的富家子弟,他不爱读书,只喜欢游山玩水。
有一次,温怡然来到了四川峨眉山,在万佛顶的一个寺庙里,与方丈见了礼,捐了香火钱,便在庙里住了下来,打算好好地在这里游玩几天,领略一番峨眉山的美景。
晚上,温怡然觉得很疲劳,用完晚饭后就早早上床了。时至半夜,一阵阵锣鼓声将他惊醒,他侧耳一听,声音是从后山传来的,时缓时急,很有节奏,好像是在唱一台戏。但奇怪的是,只听到锣鼓响,却不闻唱腔声。温怡然深感疑惑:这半夜三更的,山顶上怎么还有人唱戏呢?
锣鼓声吵得他心烦意乱,足足闹了大半个时辰才停止。
第二天早上,温怡然见到方丈后,便提起了昨夜听到锣鼓响的事,问方丈,是否庙后住有唱戏的。方丈摇摇头,说:“不,这锣鼓每夜必响,己有一个多月了我们曾经派人到后山去看过,但是人去,锣鼓声就停,也见不到半个人影。这一来,人们纷纷谣传庙后闹鬼,许多人都吓得不敢来了'原本这庙里香火极盛,现在却变得冷冷清清的了,唉!”温怡然听方丈这么一讲,笑笑说:“啊,原来是鬼和菩萨唱对台戏呀!不是说佛法无边吗,你为啥不作法把鬼捉住或赶走呢?”
方丈说:“施主见笑了,老衲只懂念经修行,哪会驱鬼呀!”
和尚怕鬼,温怡然却不信这一套,倒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晚上,当锣鼓声又响起时,他带上小童出了庙门。他们不从正面走,而是绕道从山的侧面攀登而上,悄悄靠近锣鼓响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后边隐住身子,探头一看,这才真相大白。
哪里有什么鬼?原来在一块平地上坐着四只猴子,正在起劲地敲锣打鼓,四周围坐着大大小小许多猴子在观看,当中一只大猴子在认真表演,只见它跟随锣鼓点子,迈着方步,用手在脸上一抹,现出一张红红的龇牙咧嘴的脸,又_抹,变成了一张浅蓝色文质彬彬的脸,再一抹,又成了凶相毕露的黑脸。
这天,月色明亮,看得格外清楚。温怡然知道这是川剧中闻名遐迩的绝活——变脸,可奇怪的是,一只猴子怎么能表演得这么好?他正在想着,只听“啊”的一声,胆小的小童被眼前的景象吓得晕倒在地。这自然惊动了猴群,眨眼间便逃得无影无踪。
这一发现,使温怡然非常高兴,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不惜代价,活捉猴子。第二天,他从山下请来了一些猎人,群策群力,在后山那块平地上设下了圈套,单等猴子来钻。可是猴子也很鬼,一连八个晚上不出来,锣鼓也不响。直到第九天深夜,猴子终于耐不住寂寞,又集中在后山那块平地上,敲起鼓打起锣,演开了变脸戏。温怡然闻声喜出望外,立即悄悄地靠了上去,按下机关,大网从天而降,把敲锣打鼓和表演变脸的猴子全都罩在了网里。
温冶然捉到这五只猴子,如获至宝,连游山玩水的兴趣也没有了'一天到晚不是精心喂养猴子,就是训练它们敲锣打鼓演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温怡然便联系剧院登台演出。想不到他这一招居然大受人们的欢迎,场场爆满。温怡然于是就带了猴子,从集镇演到县城,又从县城演到大城市,演到哪里,轰动到哪里。这天,演出刚刚收场,一帮人来到后台,见了温怡然,其中一个穿绸缎长衫的人说:“温老板,我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但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买你那只会变脸的大猴子。请你开个价,要多少钱?”
温怡然连连摇头:“不,这猴子我哪能卖?你出价再高我也不卖。”
那个人说:“温老板,你以为我见猴子会变脸,心里喜欢,所以要买?不,变脸我也会,而且比它变得好!我之所以要买,只是因为这猴子本来就是我养着玩的,几年前突然不见了,我曾让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年也没找着,想不到它却在温老板这里。你若不信,可看它的后脚,上面留有烙印。”
温怡然实在不敢相信真有这样的事,急忙抱起大猴子,细细一看,果然两只后脚上都有个红疤。这可怎么办呢?他思考良久,爽陕地说:“既然这猴子是你的,那就应该物归原主。你带走吧,就算我送个人隋,分文不收。”
那个人说了声“多谢”,接过大猴子骂道:“你这孽畜,看你往哪里逃!”说着,举起大猴子就向墙上狠狠地砸去,大猴子当场脑浆进裂,一命呜呼了。那个人又向温怡然拱拱手,说声“告辞”,便领着一帮人,扬长而去。
温冶然抱起猴子,伤心得大哭了一场。事后他才知道,那个打死大猴子的人是个川剧名角,他的绝技就是变脸。这变脸是他父亲独创,后来传给了他,是绝对保密的看家本领,决不外传,连练艺时都得关上门,不准他人观看。哪想这个刻意保守的秘密,却被他心爱的猴子偷学了去。猴子学会了变脸,就急不可耐地当着主人的面表演开了,主人看了很生气,将猴子一顿痛打,猴子一气之下'便偷了三张面具逃走了。
从那以后,猴子就不见了踪影。谁知道今天不期而遇,竞在同一个城市里和它原来的主人演开了对台戏,而且这猴子的变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子就把它原来的主人——那个靠变脸绝技起家的川剧名角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这川剧名家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于是就带了一帮人上门要猴子,并当场砸死了它,既出了气,也消除了后患。
为这事,温冶然映丧了好多天。这天他来到大猴子的坟前,跪下i兑:“你本来在峨眉山上自娱自乐,何等的快乐自在,我真不该把你捉下山来;更不该让你上台表演。早知是这样的结局,我怎么也不会把你让出去!我做了一件傻事,把你害死了……”后来,他把另外那四只猴子放回山中,并说:“去吧,今后好自为之,人心叵测,千万小心。”然后和小童一道回家了。从此,温胎然不再看猴子戏,也不看川剧的变脸。这大概是怕触景生情,想起那只大猴子而伤心吧。
(曾凡洪)
(题图:黄全昌)P5-8
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讲故事的传统。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断,五千年的故事口耳相传,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创刊于1963年的《故事会》杂志是一本以发表当代故事为主的通俗性文学读物。50年来,这本杂志得风气之先,发表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许多作品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踏石留印,故而又有中国当代故事“简写本”之称。
三、50年来,这本杂志眼睛向下、情趣向上,传达的是中华民族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观。
四、为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最大面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为纪念《故事会》杂志创刊50周年,故事会编辑部特组织出版《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丛书。
五、丛书共分六个板块:悬念推理系列、幽默讽刺系列、惊悚恐怖系列、言情伦理系列、古今传奇系列、社会写真系列。并按系列逐年推出若干部作品集。
六、古人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对于喜欢故事的读者来说,本丛书的创意编辑将带来超凡脱俗的阅读体验。
《故事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