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马赫编著的《认识与谬误(精)/汉译文库》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认识与谬误(精)/汉译文库》是恩斯特·马赫的代表作,也是他晚年系统、综合地阐述其哲学思想的结论性著作。马赫在书中大量运用了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病理学,乃至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材料和例证,论述了普通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近似关系,并从以主观意识为本质的唯心主义出发,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同一关系进行了说明。《认识与谬误(精)/汉译文库》是马赫经验主义哲学的集中阐述,对后来的科学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在简单、固定和适宜的条件下生活的低级动物,通过天生的反射使自己适应眼前的环境。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足以维持个体和种类度过一段适宜的时间。但是动物只有能适应环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比较广泛的多样性,才能抵抗复杂和不固定的条件。为此,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远见,而为了形成远见,起初要有较完善的感官,等到要求进一步提高,就要发展出表象生活。事实上,有记忆的生物,在心理视野里,具有比它的感官所能达到的更为宽广的空间和时间环境。这样的生物可说也能知道那些位于直接可见的环境界限外的动物,也看得到还没有经感官报告的走近的猎物或敌人。原始的人所以在量上具有胜过其他动物的优越性,完全由于他个人的记忆力强,个体的记忆力由于承袭了祖先和种族的记忆而逐渐加强。文化进步的主要标志,一般说来,也就在于人的关注范围涉及显然较大的空间和时间领域。在文化提高了的情况下,首先是由于分工,由于行业的发展等等,生活负担部分地有所减轻,这就在整个民族的表象生活尚保持原状的情况下,使个别人能对比较狭小的事实领域具有表象生活。这样加强了的思维自己逐渐就会变成一种专业。科学思维起源于普通的思维。因此,科学思维乃是由最初的简单的生命现象开始的那个连续的生物学发展系列的最后一个环节。
2.普通的表象生活的目标是给局部观察到的事实做思想上的补充和完善。猎人在发现一个猎物之后,立即产生表象,想象他要猎取的动物的生活方式,以便按照它的生活方式有目的地采取行动。农民在准备种植某一种植物时,会想到合适的肥沃土地,适当的种子,以及植物成熟的季节。对一部分已知的事实做思想上的补充,这个特点是科学思维与普通思维共同的地方。伽利略也不过是在已知一块抛出的石头的初速和方向时,想要弄明白运动的整个过程而已。不过还有另一个特点,使科学思维往往与普通思维非常不同。普通思维,至少在开始时,是为实际目的服务的,首先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强化了的科学思维有它自己的目标,它要获得自我满足,要排除智力上的不畅快。它在为实际目的服务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它自己的主人。普通思维并不为纯认识目的服务,因此有许多缺点,来源于普通思维的科学思维开始时也不免具有这些缺点。科学思维是逐渐缓慢地摆脱了这些缺点的。只要回顾一下以前的时期,我们就会知道,科学思维就在于随着自己的进步不断地改正普通思维。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科学思维也开始对服务于实际目的的普通思维发生反作用。普通思维越来越为那被科学思维渗透了的技术思维所限制和代替。
3.事实在思想中的反映,或者说,思想对事实的适应,使得思维只能是部分地从思想上补充那些被观察的事实,因为这种补充是由被观察的事实部分决定的。规定就是各种事实标志的相互依赖,而思维是必须从这些事实标志出发的。可是由于普通思维和刚开始的科学思维只是思想对事实的十分粗略的适应,所以与事实相适应的那些思想相互之间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思想之间的相互适应乃是思维为了得到自己的充分满足所必须解决的进一步的任务。争取解决这进一步的任务,使思想互相适应协调,这就要求思维首先得到逻辑上的净化。但它的要求远远超越这个目标,它首先是表明科学有别于(对立于)普通思维的一个标志。至于普通思维,只要大概地有助于实现实际目的,就满足了。
4.出现于我们面前的科学思维,有两种非常不同的类型:哲学家的思维和专科研究者的思维。哲学家的思维寻求对事实的总体作出一种尽可能完整的纵览世界的论断,而他在建立这种论断时,不依据专业科学提供的知识是不行的。专科研究者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在一个比较小的事实领域作出论断和概观。但是因为事实总是由于引人注目的、当前暂时的认识目的从而被武断地、粗暴地划分开来,互为界限,所……
P1-2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1838一1916)是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马赫数”、“马赫角”、“马赫支”等,就是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和纪念,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术语。他对科学史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
在哲学领域里,马赫有《感觉的分析》和《认识与谬误》两部专著。马赫的哲学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些流派影响较大,如逻辑实证论、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操作主义等,都同马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俄国也曾有一些哲学家信奉马赫主义,新中国成立前国内也曾有不少人研究和介绍过马赫哲学思想。直至今天,马赫哲学仍在一部分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中起着作用。
马赫于1838年2月18日生于奥地利帝国边境上摩拉维亚的契尔里兹,22岁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后,又取得了大学物理学编外讲师资格。1864年,马赫开始主持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数学讲座,讲授微积分和解析几何;1866年又主持了物理学讲座。1867年至1895年,马赫在布拉格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主要从事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曾两度担任校长职务。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作并出版了几部重要著作,如《功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1872年)和《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年),并于188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哲学专著《感觉的分析))。1895年冬,马赫的母校维也纳大学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研究心理学和逻辑学”的科学哲学讲座,他通过这个讲座为他的哲学专著《认识与谬误》的写作做了准备,积累了大量资料。1898年马赫罹患中风,右半身瘫痪。马赫于1901年退休,从此结束了他的教学生涯。马赫退休后仍住在维也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从1901年退休直至1915年,集中完成了他的《物理光学原理》上卷(1921年版),为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文化与力学》(1915年版)收集资料,并用了一些时间增删与扩大他的《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和《通俗科学讲演集》两书。在哲学方面,他除修改了《感觉的分析》外,还把他的哲学讲演汇编加工成了一部哲学专著。
马赫四十余载的科学实践,使他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把物理学应用于生理学、心理学方面,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马赫不仅是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家。他对力学、热学和光学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发展史等,均作了批判的考察。马赫既肯定了牛顿力学的功绩,也批判了牛顿力学形而上学的一面。他在理论方面的辩证思想,为相对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曾明确地承认马赫是相对论的先驱,认为相对论思想的“整个方向是同马赫的思想一致的,所以,可以十分正确地认为马赫是广义相对论的先驱”。(《爱因斯坦文集》,商务版,第一卷,第273页)量子力学的创立者哥本哈根学派也从相对论的成功经验中自觉地“吮吸了马赫的思考方式”。正如马赫在本书中所说:“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坚持唯物主义”(第二版,第4页)一样,马赫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家,有时也会抛弃掉自己的“特殊”哲学而“……自发地转到自然科学家的普通观点,唯物地看待经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5l页)所以说,马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位具有一定唯物主义思想,并具有一定辩证观点的思想家。
从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出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发现,如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气体动力学理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等。这些理论成果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征,动摇了机械论的自然观。恩格斯指出:“事实上,直到上一世纪末,自然科学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