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快乐之道(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黄有光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有光所著的《快乐之道(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讨论关于快乐的人生、哲学、经济学等问题。如快乐是什么?你我如何增加快乐?快乐的经济学分析等。本书除了讨论个人如何增加快乐,也讨论有关快乐的一些公共政策与学术上的问题。从凡夫俗子到研究快乐的诺奖得主都能够从中得益。

内容推荐

从1978年至今仍陆续在学术期刊发表关于快乐问题的黄有光教授,用浅白的语言,论述如何增加快乐。《快乐之道(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除了讨论个人如何增加快乐之外,也讨论有关快乐的一些公共政策与学术上的问题。从凡夫俗子到研究快乐的诺奖得主都能够从中得益。

经常随时随地,包括在讲课中,忽然快乐地大笑的黄有光教授,是否也能够帮助我们增加快乐?

《快乐之道(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由黄有光所著。

目录

莫言莫言可怜(代序)

1 快乐是什么?关于快乐的谬误

2 快乐应是人人与所有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

3 快乐、偏好与生活满足感

4 快乐的衡量与比较

5 金钱能买快乐吗?

6 娥妮:国家成功指标

7 影响快乐的要素

8 如何更快乐?

9 增加快乐的一个“效益/成本”比极高的投资

10 东亚的快乐鸿沟

11 快乐研究的一些政策含义

12 快乐与道德

附录A 快乐还是幸福?与徐景安教授的讨论

附录B 跳下地狱?走上天堂?人类面临灭亡与极乐的十字路口

附录C 叶航为何还抽烟?谈效用、福祉与快乐

附录D 书评:经济和制度对快乐的影响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快乐是什么?关于快乐的谬误

人人都要快乐,不要痛苦。不但不要痛苦,而且很难忍受剧烈的痛苦。用拷打来逼供之所以有效(但不人道),就是因为人们很难忍受剧烈的痛苦。

既然人人都要快乐,那么,对快乐的研究、对快乐的研究结论的阅读、讨论如何增加快乐等对个人与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小国不丹于1998年就已经开始强调快乐,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快乐的四大支柱(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国家文化与良好的政府),大国什么时候可以迎头赶上呢?

虽然人人都对快乐与痛苦有最直接的体验,但如果问“什么是快乐?”,答案一定是干奇百怪的。甚至连专门研究快乐的专家,对快乐也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人们对快乐的看法存在很多谬误。本章在给快乐作出解释后,会讨论这些谬误。

1.1什么是快乐、幸福、福祉?

笔者是研究福祉经济学的,因此,对快乐问题,尤其是快乐与经济的关系,向来很感兴趣。习惯上,人们倾向于使用“快乐”来指当前的快乐,而使用“幸福”来指比较长期的快乐。福祉或幸福也是比较正式的讲法。给定同样的时期,不考虑讲法的正式与否,则快乐(happiness)、福祉(welfare)和幸福(subjective well being)都是完全的同义词。如果某人当年几乎每天的净快乐量(快乐量减去不快乐或痛苦量)都很高,也没有很痛苦的时候,那么,他当年是很快乐的,也是很幸福的,他当年的福祉也是很高的。

英文的快乐(happiness)与中文的幸福的概念的历史演变有一个相像的地方。根据《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等权威文献(详见Oishi,2010,第38页)解释,几百年前(1530)的“happiness”的定义是“好运,幸运”,主要是关于财富方面的。1591年以后开始引入“心中感受为好”的“happiness”的第二个定义。后来,这第二个定义取代了第一个定义。这与中文幸福字面上的“幸”与“福”的好运意义以及现代“幸福”的主观感受意义是类似的。笔者猜想,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下述原因:几百年前,当人们还在温饱水平线上挣扎时,能够在财富方面有好运,大致可以保障快乐。在温饱之后,财富方面的好运未必对快乐有很大的贡献。近代由于温饱问题的逐渐解决,人们对快乐一词的运用也随着改变。

很多人(包括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应该排除不道德的快乐。例如,一个强奸犯在某天可能因为强奸得逞而很快乐,但不能说他很幸福。笔者认为道德的问题很重要(详见第12章),但完全可以通过考虑对将来与对他者(不说“他人”,因为不排除动物)的快乐的影响来处理。那位强奸犯是把自己当天的快乐(说成幸福或福祉都无所谓)建筑在他人更大的痛苦上(多数也是建筑在他自己将来的痛苦上),因而是不道德的,是必须受谴责的。问题不在于他当天的快乐本身,而是对他者及对将来快乐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用道德来定义幸福或快乐是因果倒置。用什么来定义道德呢?(道德不能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必须用其他概念来定义。)笔者用快乐来定义道德。终极而言,不道德主要就是对他者快乐的负影响。可能有人会问笔者:“那你又用什么定义快乐?”快乐是一个基本概念,不必也不能用其他概念来定义,但可以解释如下。

一个主体(例如一个人)的快乐是其主观感受中感觉为好的或正面的感受(positive affective feelings),包括肉体上的快感与精神上的欣慰。快乐的反面是痛苦,也是包括肉体与精神上的。(所谓肉体上的快感或痛苦,实际上最终也是精神上或主观意识的感受。强调快乐包括肉体与精神上的,主要是避免被误会为只包括纯粹肉体上的感受。)净快乐是快乐减去痛苦。

在任何一个时点,一个人的快乐的强度(intensity)可大可小,可正(快乐时)可负(痛苦时),多数时间可能等于或接近于零。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多数没有快乐的感受,也没有痛苦的感受,快乐值等于零。当他生病、受到伤害(肉体上或是感情上)或忧伤时,他的快乐就是负值。当他有感官上或是心灵上的享受时,他的快乐就是正值。

P1-3

序言

莫言莫言可怜(代序)

2012年国庆长假开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中央电视台多天在黄金时段播放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寻常百姓的镜头,问他们“你幸福吗?”被问者的即兴回答展现了五花八门的幸福观,也引发了网上热议。笔者非常支持央视的这项活动,因为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是最最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早先的压制与后来的改革开放使现在的人们太重视金钱,道德滑坡(详见本书第12章),政府太重视GDP(国内生产总量),因此,对幸福的强调特别重要。笔者近年提出应该以环保负责的快乐国家指数(“娥妮”)替代GDP,并作为国家的成功指标(详见第6章)。

央视记者采访73岁捡破烂的老者,问他:“你老人家出来捡破烂,还有政府每月650元的低保,觉得幸福吗?”一位网友说:“作为高智商行业的工作者,来个换位思考,扪心问下自己:如果你活到了70多岁时,靠捡空瓶子度日,你这样的日子会幸福吗?何必会出现如此弱智的提问!”笔者不同意这位网友的看法。即使多数的这类老人会不幸福,但未必每位这样的老人都不幸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