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规范研究方法
二 实证研究方法
三 比较分析方法
四 调研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
一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 新贸易理论
三 后发优势理论
四 竞争优势理论及研究进展
五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
六 近年有关中国比较优勢的争论
第二节 要素集聚理论的演进
一 生产要素理论
二 要素集聚理论
三 马克思的资本集中理论
四 集聚经济理论
五 要素集聚的乘数效应
六 要素集聚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价
第三章 要素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要素集聚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要素集聚的内涵及特点
二 要素集聚力
第二节 要素集聚的动因分析
一 主观动因分析
二 客观因素分析
第三节 要素集聚的途径与机制
一 要素集聚的途径
二 要素集聚的方式
三 要素集聚机制
第四节 影响要素集聚的因素分析
一 制度是要素集聚的首要因素
二 市场是要素集聚的主导因素
三 技术是要素集聚的关键因素
四 影响要素集聚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要素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制度创新是中国要素集聚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要素集聚的持续推动因素
第四章 要素集聚对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要素集聚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一 要素集聚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二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要素集聚效应
三 要素集聚推动了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化
四 全球化已经成为新的要素集聚机制
第二节 要素集聚推动了国际分工形式的多样化
一 国际分工形态的演进
二 要素集聚导致价值链国际分工
三 要素集聚促成外包和离岸经营的兴起与发展
四 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崛起
第三节 要素集聚的负效应分析
一 要素集聚与全球经济失衡
二 要素集聚与金融危机国际传递效应
三 要素集聚的非均衡性导致国际分工收益差异
第四节 要素集聚对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
一 要素集聚使中国融入全球生产体系
二 要素集聚使中国不断参与国际分工
三 要素集聚提升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四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分析
第五章 要素集聚对比较优势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要素禀赋与静态比较优势
一 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
二 科技创新提升要素禀赋的质量
第二节 要素集聚增强比较优势
一 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禀赋
二 要素集聚使比较优势动态化
三 要素集聚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
第三节 要素集聚对中国比较优势的作用研究
一 要素集聚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二 要素集聚对中国比较优势的作用
第六章 要素集聚与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相互关系及例证
第一节 要素集聚与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相互关系
一 要素禀赋是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础
二 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禀赋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第二节 要素集聚使荷兰成就小国大业
一 荷兰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 要素集聚荷兰
三 要素集聚促使荷兰迅速强大
四 要素集聚力下降促成荷兰衰落
第三节 要素集聚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一 有效的要素集聚机制
二 英国要素集聚力不断增强
三 英国霸主地位的建立
四 要素散去促使英国走向衰落
第四节 要素集聚使美国登上新霸主宝座
一 要素集聚机制的建立和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 国际要素集聚美国
三 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第五节 要素集聚在国家经济强盛中的效应分析
一 技术进步是集聚要素的物质基础
二 制度创新是要素集聚的关键
三 市场机制是要素集聚的根本
四 要素集聚力决定集聚要素的规模和质量
五 政府干预越少企业发挥作用的空间越大
六 要素集聚关系国家兴衰
第七章 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要素集聚与区域发展理论
一 增长极理论
二 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节 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要素集聚与区位优势:几个典型案例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一以长三角和
珠三角为例
一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二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
三 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
四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要素集聚与非均衡增长一一东西部经济发展比较
一 要素非均衡集聚
二 要素集聚差异的原因
三 要素集聚差异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利用要素集聚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第一节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 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评估
二 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仍然较低
第二节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一 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
二 中国的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优勢
第三节 集聚国际要素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一 正确定位企业和政府在要素集聚中的作用
二 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三 完善集成与创新机制
四 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要素集聚战略
第九章 结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 研究不足
二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