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所著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天山之麓》描绘了玉门的早期人文、河西的古迹、20世纪40年代的新疆塔里木风情,以及河西考察日记。所摄的40余幅珍贵图片,这些原拍照片会使本书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黄汲清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山之麓/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黄汲清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汲清所著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天山之麓》描绘了玉门的早期人文、河西的古迹、20世纪40年代的新疆塔里木风情,以及河西考察日记。所摄的40余幅珍贵图片,这些原拍照片会使本书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黄汲清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内容推荐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天山之麓》作者黄汲清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天山之麓》主要内容包括:从天空看西北的河山、迪化两周、独山子之行、迪化三周、向塔里木盆地前进、在库车山地中、在汗腾格里峰群脚下、天山南路之暮春、迪化最后一周等。 目录 出版说明 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 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 天山之麓的观察与思考(代序) 序 一、从天空看西北的河山 二、迪化两周 三、独山子之行 四、迪化三周 五、向塔里木盆地前进 六、在库车山地中 七、在汗腾格里峰群脚下 八、天山南路之暮春 九、迪化最后一周 附录一 青年地质学家的山歌 附录二 考察甘肃、青海、新疆石油地质 附录三 怀念父亲 附录四 情系天山 整理说明 试读章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年光阴匆匆地又过去了!在这十年里我是特别的忙,竟把到新疆去的老志愿丢到九霄云外。说来也奇怪,天下事有屡求不得,不求而反得之甚易者,我的“到新疆去”恰是这样。所以读者们不难想象,当时我接到“到新疆去”的命令的时候,我的兴奋情绪确是与众不同的。而且重要的一点是,不是走路去,坐车去,乃是从天空飞去。过去虽然也飞过几次,都是短距离的,由重庆到迪化八千里路的飞程,这岂是一件平凡的事情,而且新疆又岂是一个平凡的省份?我那时的情绪真有说不出的微妙!还有使我十分担心的是身体的健康。前两年我曾坐飞机到昆明,当飞机迅速上升到四千米时,我总感觉呼吸逼促,脉搏增高到每分钟一百一十六。我总以为心脏有病,从此就怕坐飞机。现在因公务又不得不坐飞机了,为郑重计,我跑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医生说:你的心脏、肺脏都很好,没有病。医生的诊断自然可靠的。去罢,飞到新疆去罢,十七年的梦终究要实现了! 蓉城候机 10月31日晚9时,我们赶到了成都。和平常一样,成都的旅馆都是“满号”,最后跑到沙利文旅馆胡。乱住了一宵,才发现沙利文已完全不是三年前的沙利文。第二天就搬到骡马市中国旅行社。到成都后第一件事是去拜访空军总指挥毛邦初将军,毛将军说11月5日有飞机飞迪化,让我们等着。在这等飞机的几天里面,我们不免抽空到成都市上去观光,还拜访了几个朋友。最使人不能忘的,是周晓和周太玄两昆仲约我们到邱佛子吃豆花饭。我是一向赏识成都的豆花饭和家常便饭,以为国内是罕有其匹的,所以不时向“下江”朋友们介绍,可惜知味者不多,尤其是不能吃辣子的人,根本就理解不到豆花饭的妙处!4号下午接航委会电话,说明早飞机准开,让我们早上不要外出,届时当派汽车来接我们赴机场。真奇怪得很,那天晚上好似“心事重重”,一夜没曾睡好觉。天未亮就起来收拾一切,默默地等待着。一等再等,我们那时真有度日如年之慨。直到下午1时一刻左右,漂亮的疾驶如飞的黄色空军车子,到了我们的旅馆。我们以闪电般的姿态上了车,疾驰向机场而去。不幸的是载行李的卡车走得太慢,使我们不得不两次停车相候。2时一刻左右,我们车子到了机场,但见巨型运输机“昆仑”号的螺旋推进机正在转动!莫非就起飞罢?我们立刻下车,奔跑到飞机之前摇手阻止开行,但是已来不及了!螺旋桨疾转,马达声隆隆,刹那间飞机已顺跑道疾驰而过,再一转身,机身腾空而起,打我们头上飞过,几分钟后“昆仑”号已飞到成都平原尽头,它是听不到看不见了!这还怨谁?我们是来得太迟了! 飞机是飞走了,中国旅行社的房间也早被候缺者占领了,我们只得垂头丧气地搬到西华饭店住下。航委会罗参谋处长说,下次飞机不定几时有。我们只得再等着。因此我们又两度到市上观光,又拜访了几个朋友,还到有名的华西坝去了一趟。那时广柑、橘子刚上市,我们禁不住大吃几回。ll号下午接到航委会通知,说“昆仑”号明日准起飞,并且预料当天直飞迪化。这回大概不成问题了罢?我们四人相视而笑,朝发成都,暮抵迪化,中国纵然地大,新式交通工具将要把它缩小数十百倍的! 从成都平原飞到黄土高原 11月12日下午1时30分“昆仑”号起飞了。那时成都还是晚秋天气,夹衣不冷,不过我们已穿上绒衣,披上皮大氅了,谁敢说当天晚上的迪化气温不是零下若干度,没有皮衣如何敢下飞机呢?航空事业愈发达,旅客们衣着的问题愈难解决。听说前几年张伯苓先生因为穿衣夏布大褂从重庆飞到昆明,结果是伤风了,有此前车之鉴,所以在成都的11月初我们就披上了皮大氅。 P2-3 序言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文献中有了关于西域的正式记载,而历代对于西域的界定,又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西域的主体部分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范围。因此,人们往往会把西域——新疆作为同一概念联系起来使用。 西域这一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袤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位置独特。几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与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行者一起开拓经营,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历史。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荟萃的特点。然而,自14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海运的畅通,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曾是东西交通枢纽、人类几大文明的交会之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从17世纪起,在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西域重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出现与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考察者纷至沓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而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觉醒使一批抱着固边强国愿望的有识之士也形成了一股西行考察的热潮。尽管这些探险考察者的目的不同,一些人的行为受到指斥,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观察与探索着新疆,他们让世界了解了新疆。因此有人说,20世纪是重新发现中国西部的时期。 20世纪末,中国了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建设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被提出,而中国学术界也在西域历史文化、敦煌吐鲁番学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有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域的探险考察历史,让人们真实、准确、全面地认识西域、了解新疆,并为今后的考察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说,那些考察著述,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呈现了雄奇壮阔的西域风光、神秘诱人的古代遗址、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惊险曲折的探险经历,更是难得一觅的出版资源。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一版)。 丛书第一版总主编宿白,主编马大正、杨镰、陈重秋、荣新江,另设编委14人。丛书选题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外国探险考察者的著述。(2)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域考察的著述。(3)现当代中国学者的探险考察及其著述。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主要实施的是第一项规划。共计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部分图书还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编译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炼句结章、索证求实,其艰难程度甚至会超出原创作品;而主编运筹调度、加工润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了传统的学者风范。丛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相关出版热潮,促成新疆人民出版社塑造出一个自有品牌。 2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西域探险考察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解也更为深入。当更多的资料被发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面前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新版中,除保留原有的部分选题外,又新增了20多种,计划出版30种。在新版的选题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基本原则。在西域探险考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富于生动细节、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兴趣的著作被优先选用。中国作者原创性著述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新版图书在选题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图文合一、相辅并重是这次新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近年来西域探险考察的研究进展与新的发现是修订整理的依据;读者定位与市场反馈是必要的参考:而由主编为每一部著作写一篇导读性序言,则是继续保持的风格。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提纲挈领,开宗明义。读者藉此,不仅可对西域探险考察的性质与意义了然于胸,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获益良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