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亘古荒原对罗布泊——一个世纪之谜的探求,成就了斯文·赫定——一个世界闻名的探险家。他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从事着极为严谨的科学探察,极其详尽地记录了塔里木地区水文、地质、人口的状况,以及扑朔迷离的罗布人,神秘莫测的楼兰古国……最终融会为《罗布泊探秘(上下)》——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巨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布泊探秘(上下)/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瑞典)斯文·赫定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亘古荒原对罗布泊——一个世纪之谜的探求,成就了斯文·赫定——一个世界闻名的探险家。他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从事着极为严谨的科学探察,极其详尽地记录了塔里木地区水文、地质、人口的状况,以及扑朔迷离的罗布人,神秘莫测的楼兰古国……最终融会为《罗布泊探秘(上下)》——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巨著。 内容推荐 《罗布泊探秘(上下)》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巨著。 《罗布泊探秘(上下)》由九部分内容构成,从孔雀河到库鲁克塔格山麓,作者在库鲁克山的探险,关于喀拉库顺湖的总结,罗布荒漠,罗布泊之争,中亚的沙漠,沙丘和沙,塔里木水系综合水系特征、塔里木盆地的高度关系,塔里木地区的人口,以及楼兰遗址的介绍等。 目录 出版说明001 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 宿白 001 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 马大正006 世纪之谜(代序) 杨镰001 第一部 库鲁克山与库鲁克河 第一章 从孔雀河到库鲁克塔格山麓003 第二章 库鲁克塔格与营盘023 第三章 库鲁克塔格以南地区与库鲁克河049 第四章 穿越雅丹荒漠到阿提米西布拉克066 第五章 格鲁姆尕什麦罗穿越库鲁克塔格北部山脉084 第六章 科兹洛夫关于西库鲁克塔格的观点101 第七章 罗布罗夫斯基、普尔热瓦尔斯基与福特诺论库鲁克山112 第八章 本书作者在库鲁克山的探险127 第二部 喀拉库顺 第九章 喀拉库顺以北的河湖157 第十章 喀拉库顺北部和南部的水道170 第十一章 塔里木河、玉尔特恰普干和库姆恰普干的流量190 第十二章 喀拉库顺以北新发现的湖——喀拉库顺的东、南岸207 第十三章 喀拉库顺北部的水域226 第十四章 喀拉库顺北部的水文地理关系246 第十五章 关于喀拉库顺湖的总结263 第三部 罗布荒漠 第十六章 从阿提米西布拉克出发穿越沙漠287 第十七章 勘测罗布荒漠305 第四部 罗布泊之争 第十八章 罗布泊:李希霍芬与普尔热瓦尔斯基之争335 第十九章 罗布泊:科兹洛夫与本书作者之争349 第二十章 武昌府地图上的罗布地区367 第二十一章 对科兹洛夫批评的答复378 第二十二章 本书作者踏勘罗布荒漠结果的分析395 第二十三章 塔里木河三角洲地区总的水文关系439 第二十四章 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的因素与罗布泊的游移468 第二十五章 塔里木盆地与中亚其他盆地之比较488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从孔雀河到库鲁克塔格山麓 1900年3月5日,我开始了第一次到罗布沙漠的探险,主要目的是调查该地已经干涸了的旧河床,并为之绘图。1896年我发现这条古河床始于孔雀河并由此东去。科兹洛夫。在参加由罗布罗夫斯基。领导的1893~1895年俄国探险队在这一地区考察时,在两个地点发现了它的遗迹,因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对他所观察到的河床,科兹洛夫命名为库姆河(kumdaria),意为沙河。他把这个河床看做是孔雀河的一段旧河道。科兹洛夫对库鲁克山以南地区的了解并不多,也不系统,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提供的有关情况很重要,也会令人感兴趣,并使我认为这个地区值得做更深人的探险调查,特别是一张精确绘制的库姆河地图,是对解决罗布淖尔问题不可或缺的奉献。沿着这条古河床一直东行,或许能发现罗布淖尔旧湖,很久以来对这个旧湖中国人就有了解,冯·李希霍芬男爵以非常有力的方式从历史学和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这个湖确曾存在于亚洲的这一部分。 在其所写的探险笔记中,科兹洛夫是这样描写库姆河的: 从阿提米西布拉克出发向前走25俄里(1俄里约为1.067公里),我们终于到达了库姆河。这条河道从西向东,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蜿蜒而去。有些地段,河道被粗沙阻塞,而在另外一些地段,河道则相当开阔,使我们能够形成关于这条河的规模和特征的想法。这个马槽状的洼地,大约15~25俄丈。宽,时而顺直,时而蜿蜒,洼地底部到处是像岩石般坚硬的盐碱地。有些地方河岸很高,另外一些地方河岸相当低矮。偶尔可以看到洼地被足有1英尺厚的一层卵石所阻塞,河的北面有许多形状类似的干洪沟汇入。 在河床较深的地方稀稀疏疏地躺着一些死胡杨。见不到动物的痕迹,我们只看到一些徘徊至此的羚羊留下的脚印和鹞鹰的干骨架。从望远镜向南南东望去,有几条类似的阶地,明显的是河岸阶地,或许属于这条旧河的支流。我的向导在他从克孜尔到孔雀河的途中,也曾跨过雅丹布拉克泉以南的类似台地。但是他在沿途没有看到流沙,我所接触到的库姆河沿岸也没有流沙。 以这种方式观察很长一段库姆河后,我们转而向西北方向进发。 当谈到他后来跨越的这条河较靠上游的河段时,科兹洛夫只是说那里的河床已经“死”了,满目凄凉,河道的两岸,还依稀可辨。一些地段高些,另一些地段则低一些。古代的死胡杨树在河床中横七竖八地躺着,但也有许多仍然矗立着。 科兹洛夫提供的情况虽然不多,但在认定这里确曾有过一条两岸长满林地的古河道这样一个事实已经足够了。我们目前对库姆河的了解只限于三个地点,而且每个点之间的距离都很长。在这些点之间的河段以及河道尾闾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这就是我自己要去考察发现的内容。由于完全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靠猎取野骆驼为生的来自辛格尔(singer,即科兹洛夫所提到的克孜尔西尼尔)的阿不都热依木,他曾参与了我在前面提到的科兹洛夫的探险活动。阿不都热依木是知道阿提米西布拉克的泉水究竟在什么地方的少数几个当地人之一,要进一步去南面的沙漠考察,把这眼泉所在地作为基地是绝对必要的。 3月5日,我带着由几个人、几峰骆驼和一匹马组成的临时驼队,从设在英格可力(Jangi-kol,意即新湖)。的大本营出发了。有关这次旅行的经历以及地理发现,我将在下文中作更进一步的叙述,而有关驼队的装备,读者可参考我的前一部书《中亚与西藏》。 第一段行程,我们先向北北西方向前进,穿过有极少量胡杨树的草原。过阿克塔尔玛(Ark-tanna)村,据说那里有7个ujilik,村伯克的ujilik中有40人,其他的ujilik中只有4~5人。从那里有一条通往塔吉尔曼的路,那是个坐落在丝绸古道上的村庄,村里有4~5个ujilik。离开阿克塔尔玛不久,在我们路线的右侧出现了赞库里(Dschankuli)村,这里有几间破房子和旧宅基,完全被废弃了。它们过去的主人都是东干人,如今已全部迁到辛纳哈附近的喀拉库姆去了。在亚曼艾列克河上架有一座桥。我已在前面提到过这个河汊。 P3-6 序言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文献中有了关于西域的正式记载,而历代对于西域的界定,又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西域的主体部分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范围。因此,人们往往会把西域——新疆作为同一概念联系起来使用。 西域这一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袤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位置独特。几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与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行者一起开拓经营,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历史。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荟萃的特点。然而,自14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海运的畅通,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曾是东西交通枢纽、人类几大文明的交会之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从17世纪起,在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西域重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出现与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考察者纷至沓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而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觉醒使一批抱着固边强国愿望的有识之士也形成了一股西行考察的热潮。尽管这些探险考察者的目的不同,一些人的行为受到指斥,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观察与探索着新疆,他们让世界了解了新疆。因此有人说,20世纪是重新发现中国西部的时期。 20世纪末,中国了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建设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被提出,而中国学术界也在西域历史文化、敦煌吐鲁番学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有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域的探险考察历史,让人们真实、准确、全面地认识西域、了解新疆,并为今后的考察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说,那些考察著述,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呈现了雄奇壮阔的西域风光、神秘诱人的古代遗址、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惊险曲折的探险经历,更是难得一觅的出版资源。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一版)。 丛书第一版总主编宿白,主编马大正、杨镰、陈重秋、荣新江,另设编委14人。丛书选题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外国探险考察者的著述。(2)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域考察的著述。(3)现当代中国学者的探险考察及其著述。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主要实施的是第一项规划。共计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部分图书还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编译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炼句结章、索证求实,其艰难程度甚至会超出原创作品;而主编运筹调度、加工润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了传统的学者风范。丛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相关出版热潮,促成新疆人民出版社塑造出一个自有品牌。 2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西域探险考察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解也更为深入。当更多的资料被发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面前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新版中,除保留原有的部分选题外,又新增了20多种,计划出版30种。在新版的选题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基本原则。在西域探险考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富于生动细节、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兴趣的著作被优先选用。中国作者原创性著述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新版图书在选题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图文合一、相辅并重是这次新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近年来西域探险考察的研究进展与新的发现是修订整理的依据;读者定位与市场反馈是必要的参考:而由主编为每一部著作写一篇导读性序言,则是继续保持的风格。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提纲挈领,开宗明义。读者藉此,不仅可对西域探险考察的性质与意义了然于胸,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获益良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