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权编著的《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第2版)》以往的相关研究的最大特色是从平面的而非历史的角度进行的,只对刑法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作“图表列举式”的说明,这种分析的优点是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是,存在着研究根基是否牢靠、是否夹杂着研究者的臆想这样的疑问。作者的研究在对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作平面描述的同时,试图竭力避免以往研究的弊端,紧紧结合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色来讨论问题,使理论研究具有立体感和丰富性。
周光权编著的《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第2版)》从法治视角出发对刑法“学派之争”进行了检讨,凸显了刑法客观主义与法治立场、自由主义的关联性。第一篇主要讨论刑法客观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抽象性、行为事实的客观性问题及其与法治立场的契合性;第二篇主要研究刑法客观主义的反对派,即刑法主观主义理论对法治立场的动摇,内容涉及刑法主观主义知识视野中的危险个体概念、社会防卫主张、国家权威主义立场以及刑法本体理论;第三篇对学派融合的趋势,刑法客观主义在我国立法、司法实务和学理上的命运进行了分析。《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第2版)》第一版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此次为第二版,增补十万余字。
绪论 “学派之争”对于刑法学发展的意义/1
一、学派之争的反思与告别“无史化”的中国刑法理论/1
二、刑法中令人困惑的“主观”与“客观”/5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8
四、研究方法及其相关问题/9
第一编 刑法客观主义与法治观念的契合——主要基于“抽象性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 刑法客观主义的基本观念:抽象性/15
一、刑法客观主义理论的谱系/17
二、刑法客观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抽象人与抽象行为/37
第二章 刑法客观主义的本体论主张:以抽象性为基点/57
一、犯罪论的行为主义、现实主义/58
二、刑罚论上的一般预防论和报应论/76
第三章 刑法客观主义的基本目标:法治追求/80
一、基于抽象性问题的社会治理策略的重新设计/80
二、刑法客观主义与法治立场的关联性/92
三、刑法客观主义的问题点/104
第二编 刑法客观主义的反对派——危险个体、社会防卫与法治立场的动摇
第四章 刑法主观主义的基本观念:社会本位与科学方法/111
一、刑法主观主义的立论基础/111
二、刑法主观主义的核心概念:“危险个体”及其知识考古学研究/125
三、基本方法论:刑法领域中“科学方法”的展示/141
第五章 刑法主观主义的本体论主张:以危险个体为基点/149
一、犯罪论的行为人主义、征表说/150
二、在对付犯罪技巧上的创新/166
第六章 刑法主观主义的“政策形成”目标及其危机/171
一、刑法主观主义的目标:保卫社会/172
二、“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及其与法治取向的抵牾/182
第三编 客观主义立场与刑法学的未来走向
第七章 立足于刑法客观主义的学派融合/199
一、学派论争的结局:刑法客观主义取得优势地位/200
二、国家观、知识社会学与刑法学派融合/210
三、刑法客观主义对“知识客观性”的吸纳/216
第八章 刑法客观主义继续发展的两个维度/219
一、刑法判断的对象:行为还是结果/220
二、刑法判断的步骤:实证方法论还是价值论/237
第九章 刑法客观主义之在中国I:现状/242
一、刑法客观主义与中国刑法立法/243
二、刑法客观主义与中国司法实务/253
三、刑法客观主义与中国刑法理论/266
第十章 刑法客观主义之在中国Ⅱ:前景/305
一、结果无价值论的意义与不足/306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初步展开/310
三、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对客观主义立场的坚持/327
四、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345
附表1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总体对立/364
附表2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具体差异/366
主要参考文献/369
索引/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