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简史》是一部貌似以“纪实”的形式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和之前的长篇不同之处在于,有五个中短篇小说组成,而今阿成老师又将此组装成长篇小说,其中另有调整,这样一来就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小说不仅设置了与作者阿成同名的主人公,而且以第一人称叙述,或许还植入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生活中的部分真人真事,使小说具有生活的“真实记录”的外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活简史(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成 |
出版社 | 昆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简史》是一部貌似以“纪实”的形式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和之前的长篇不同之处在于,有五个中短篇小说组成,而今阿成老师又将此组装成长篇小说,其中另有调整,这样一来就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小说不仅设置了与作者阿成同名的主人公,而且以第一人称叙述,或许还植入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生活中的部分真人真事,使小说具有生活的“真实记录”的外貌。 内容推荐 《生活简史》是一部貌似以“纪实”的形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不仅设置了与作者阿成同名的主人公,而且以第一人称叙述,或许还植入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生活中的部分真人真事,使小说具有生活的“真实记录”的外貌。 《生活简史》以爱情、住房、买车、工作和家庭为单元,有着独立的开端与结束。起合的自如与角度的变换,使小说于内容之重中获得形式之轻,如同一个巨人具有灵活的身段,随时能敏捷地闪转腾挪。小说的语言亦庄亦谐,然而契合有度,庄重处读来让人肃然屏息,谐谑处让人会心一笑。作者的写作用心是严肃的,其幽默亦是不动声色,掩卷之后犹多令人回味。阿成以种种让人目不睱接的细节将滚滚红尘悲欣人生书写得酣畅淋漓。 目录 第一章 爱情简史 第二章 住房简史 第三章 买车简史 第四章 工作简史 第五章 家庭简史 试读章节 父母亲的文明婚礼,是回到了一面坡镇,在裤裆街上的那家新世界饭店举行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过那个地方,专门进行过实地考察。用现在的眼光打量一下,觉得很一般,那是一幢“△”形的俄式小二楼,小楼是米黄色的,尖角处是它的门面,窗户也不很大,窄窄的,是那种竖长条的窗,有一种神秘感。进入小楼上二楼是所谓的宴会厅,厅西头有一个不大的台子。当年,我的父母作为一对新人,就在这个台子上羞羞答答地站过。两边是西洋乐队演奏的地方。这些乐手们不是专职的乐手。当时,作为中东铁路的组成部分,一面坡铁路机务段的俄国工人是很多的,他们大都会乐器,都喜欢玩这个,爱热闹,爱玩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的文明婚礼一定搞得很热闹,估计还会有一点俄国味道。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客人是很内敛的,包括娘家人,他们没见过洋人这么疯,他们都很吃惊。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在我念中学的时候,一个放暑假的日子里,父亲领我到一面坡的祖父家去过。那时候,祖父早已举家迁到一面坡镇了,并继续他的铁路工人职业。在观赏镇容的时候,我父亲指着那幢“△”形的米黄色俄式小二楼,颇为自负地对我说(其实我父亲不是这样的人,他的胆子愈来愈小,从不敢在别人面前露出骄傲的神色),我和你妈就是在这里结的婚,是文明结婚。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文明结婚”这个词儿。 据我了解,当年的一面坡镇只有这么一家可以举办“文明婚礼”的饭店。当时之中国,已经有人在提倡新文化运动,提倡青年人文明结婚了。作为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然应当反对包办婚姻和传统的、陈旧的婚姻方式,以免被同仁们取笑,起外号。 所谓的文明结婚。说白了就是来洋式儿的。新郎要穿西服(扎红色领带),新娘要穿白色的洋式婚纱(戴红色胸花)。只是,这一对新人是中国人,不是洋人。有洋乐队,演奏偶尔跑一下调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有没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呢?不知道。还有小女孩儿拉着婚纱。有啤酒、葡萄酒、点心、水果和西红柿。长餐桌上摆放的啤酒和葡萄酒都是一面坡镇的特产,啤酒是德国人生产的五星牌啤酒,葡萄酒是俄国人生产的熊牌葡萄酒。总之,酒菜及点心都非常丰富。父母的婚礼因此搞得很热闹——这也是我从他们的结婚照上看到的,从他们喜气洋洋的脸上分析出来的。的确,人的表情是别一种历史与生命的记录。这两张结婚照一个是半身的,一个是全身的,即便是在今天,其形态、神态与着装也丝毫不落伍。 我的父母当然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结的婚。 父亲毕业之后,经大舅推荐,很快成了某县伪公署日本县长的翻译(后来他又改行当了建筑师,他喜欢建筑行业,尤其对建筑预算情有独钟),所谓翻译,就是“文革”中称之为“狗汉奸”的那种人。父亲能说一口流利的东洋话(也会讲一点俄语),在国民高等学校念书的时候,他从来都是拿日语一等津贴(“文革”的时候,他交待的是拿三等日语津贴。他在撒谎)。 当年参加父母婚礼的,除了当地的老乡及地方长官之外,还有日本人、俄国人(不知为什么父亲还有一些俄国朋友)、犹太人和朝鲜人,他们也前来祝贺。看样子,我的父母似乎在举办一场国际性婚礼。有点类似玛丽莲·梦露在电影里搞的那场婚礼,隆重,热烈,来了很多人。 父母的这两张结婚照,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搬了几次家也仍然挂在墙上。而且,家里的墙上从不挂其他照片。这种举动很难让儿子理解。同时我还发现,似乎那一代人都喜欢把自己结婚照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一挂几十年。为什么呢?真是爱之情吗? 诚实地说,我不能保证我的父母彼此有自由的爱情。但是,我可以确信,最初——就是在马迭尔酒店咖啡厅的时候,他们彼此是有好感的。毕竟他们都是小知识分子,而且,都是比较独立的男女青年。要知道,青年男女没有好感是捏不到一块儿去的。只是他们后来的婚姻实践证明,他们之间很可能没有爱情——我是说,很可能。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过日子,养儿育女,养家糊口。到了二○○七年的二月,他们的结婚照便从墙上拿下来了,因为,我母亲已于十几年前过世了,父亲也在春节前过世了。他们的结婚照随着他们的离世取了下来,被封存起来。父母的爱情史或者婚姻史,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想到这里,我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有一种很酸的滋味儿。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