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前言
第一章 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第一节 歌仔戏传统曲牌
第二节 歌仔戏特色乐器“四大件”
第三节 歌仔戏传统唱腔
第二章 歌仔戏音乐传统的恢复与渐变(1980~1990)
第一节 《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种音乐传统的回归
第二节 《三凤求凰》:以音乐刻画人物形象
第三章 歌仔戏音乐表现力的拓展(1990~2000)
第一节 《戏魂》: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
第二节 《保婴记》:温情家庭戏的音乐代表
第三节 《李娃传》:第一本台湾歌仔戏音乐总谱
第四章 歌仔戏音乐的继承、创造与实验(2000~2010)
第一节 《西施与伍员》:交响思维的音乐架构
第二节 《邵江海》:歌仔戏传统乐器的深度开掘
第三节 《蝴蝶之恋》:歌仔戏音乐剧种化与交响化的当代范型
第四节 《荷塘梦》:实验歌仔戏音乐的探索
结语
附录
参考书目及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