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叶养生饮食/中国食文化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赵留安//张仁庆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留安、张仁庆编著的《茶叶养生饮食》是作者通过多年的生活积累,观察总结,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此书。当然此书的观念技法只是科学饮食的一个侧面,更多、更丰富的饮食知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茶叶是天然养生保健饮料。饮茶可止渴、消食、除痰、明目、利尿、除烦、去腻、防癌,提神盗思、延年益寿。

内容推荐

赵留安、张仁庆编著的《茶叶养生饮食》内容简介: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我国人民传统习俗。种茶、采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

新世纪、新生活、新观念、新时尚、饮茶、品茶、科学用茶。《茶叶养生饮食》作者走访祖国的名山茶园,拜访饮食专家和茶叶专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搜集整理了民间验方和配方,向读者传授茶叶养生饮食之道。

目录

第一章 茶的概述

 第一节 茶的分类

 第二节 茶的分类

 第三节 茶文化

 第四节 茶的功能

 第五节 茶与保健

 第六节 中国名茶

第二章 茶与饮食

 第一节 茶叶调味

 第二节 茶去异味

 第三节 茶蛋配方

 第四节 红茶菌制作

 第五节 茶烹美食

第三章 茶的妙用

 第一节 茶在生活中的妙用

 第二节 茶在饮食中的妙用

 第三节 茶在防病中的妙用

 第四节 茶在生产中的妙用

 第五节 茶在其他方面的妙用

第四章 茶叶食疗食补治百病

 第一节 茶叶治疗内科疾病的食疗验方

 第二节 茶叶治疗外科疾病的食疗验方

 第三节 茶叶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食疗验

 第四节 茶叶治疗儿科疾病的食疗验方

 第五节 茶叶治疗五官科疾病的食疗验方

 第六节 茶叶治疗皮肤科疾病的食疗验方

 第七节 茶叶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食疗验方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茶与宗教和诗歌

茶叶、咖啡和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名字就是中国人起的。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如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是以茶作为修身养性第一物。茶圣陆羽就是佛教出身,他经常亲自采茶、制茶、烹茶,因此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巨著《茶经》,这是茶文化的里程碑。

佛教自汉代由西域传入我国,坐禅时,用茶提神醒脑,驱除睡魔而清心修行,故一些名山大川的寺院所在地都种植茶树,讲究饮茶,为茶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我国有许多名茶最初均由寺院种植和采制,如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天台华顶、雁荡毛峰、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普陀茶等。1988年碧玉春以其独特风味、高雅的品质及外形循入佛门400余载才还俗。日本的茶叶也是由僧佛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经,归国时把茶子带回日本;宋代时日本荣西禅师先后两次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又带回茶子,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定饮茶仪式,逐渐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我国的名山寺,院中早就有煎茶敬客的习惯,到宋代举办茶宴座谈佛经已为寺院不可缺少的活动。在西藏喇嘛寺里经常举办数千喇嘛参加的规模壮观的茶会,这种茶会尤其在19世纪中叶盛行,有时连续数天。

茶与诗歌是茶文化的佼佼者,其历史源远流长,名作纷繁,美不胜收,长盛不衰。中国是世界茶诗的王国,若茶文化的史迹为满天繁星,唐宋两代茶诗就是群星中的“北斗”。唐宋茶诗以数量众多、体裁广泛、形象思维性强、艺术造诣高而著称于世。

我国早期的诗赋中赞颂茶的首推晋代诗人杜育的《飑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祖国山川孕育的奇产茶叶。唐宋茶诗所吟咏的茶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种茶、采茶、制茶、贮茶、煎茶、饮茶及名茶名家、茶功乃至茶灶、茶具等,构成了一幅斑斓纷呈的咏茶画卷,镶嵌在光彩夺目的茶文化史册上。唐宋茶诗异彩纷呈不拘一格,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六绝、七绝及排律、联句等。陆羽的《茶羡歌》中云:“不羡黄金屋,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墓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表达了茶仙淡泊的志趣和高风亮节。赋茶诗高手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旨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把佳茗与佳人巧妙结合在一起,真是绝伦无比。饮茶的神奇功效在茶诗中也描绘得神奇无比。如唐代卢仝的《走笔孟谏仪寄新茶》(亦称《饮茶歌》)中描写他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此诗优美动人,成为茶诗中千古绝章。现代茶诗也十分丰富,如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朱德的《看西湖茶区》、郭沫若品饮高桥银峰的赞诗,都十分生动形象,是茶诗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第二节茶的分类

茶叶的分类,一般以茶叶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征和外形差异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青茶、白茶、红茶、花茶、紧压茶。

1绿茶

绿茶,始于我国,历史晟久,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茶类。绿茶是一种经过杀青(或蒸青)、揉捻、干燥(炒、烘或晒)等工艺处理的茶叶。此茶泡后,呈青翠欲滴的绿色,这是绿茶类的品质特色之一。

2青茶

青茶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红茶的色和香,又有绿茶的甜爽:既无红茶的涩味,又无绿茶的苦味。在六大茶类中,青茶制法最为精巧,品质别具一格。青茶的正规制。法要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个工序。

3白茶

传统白茶为不炒不揉的片状茶,形态自然,茸毛不脱,白毫满身,因此得名。这类茶叶的色泽,不像绿茶那样苍翠,不像红茶那样乌黑,也不像乌龙茶那样紫褐,而是色白如银,冲茶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和其他茶叶相比,也较浅淡。白茶通过特殊的工艺,引起了一定的生物化学变化,改变了青叶原来的苦涩味和青臭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品质风格。它的品质特点是:形态略呈卷状、白毫丛生、汤液清澈晶黄、香气清芬、滋味甘凉。

4红茶

红茶是一种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的茶叶。特别是经过发酵工艺,使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了红茶的品质特色。由于发酵后绿叶变成红叶,故称红茶,又称发酵茶。红茶是当前世界上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销量最大的一种茶。我国红茶按制法和产品品质不同,分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5花茶

花茶是用茶叶和含苞待放的香花熏制而成。它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香,又有芬芳的花香,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花茶熏制,基本工序分为鲜花处理、拌和、散热、分离、干燥等。

花茶主要有茉莉、珠丝、玉兰、柚子、玳玳、桂花、玫瑰等。

6紧压茶

紧压茶是一种加工复制茶。一般是用比较粗大的茶叶枝梢制成黑茶、老青茶,或用其他绿茶或红茶片、末作为原料,经过调制拼配后,再经蒸压处理而成各种不同形态的茶叶,如砖状、饼状、碗状、球状等。而产品品质仍保持原茶类的风格。

紧压茶质地紧实,久藏不易变质,便于储运,很适合边疆牧区人民的需要。P2-6

后记

圣人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很重视饮食的质量。饮食是文化,是科学,是保障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饮食伴随人的一生,饮食给我们生命、智慧和力量。

怎样科学饮食,提高饮食质量,是一门学问。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生活积累,观察总结,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此书。当然此书的观念技法只是科学饮食的一个侧面,更多、更丰富的饮食知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饮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此书内容尚不完善,我们会继续努力,将更丰富的烹调技术传授给读者,使读者饮食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对于书中的不解事宜,本编委会负责免费咨询,电话:010-6351313263517598,传真:010-63516970,通讯地址:北京100053信箱36分箱,邮政编码:100053,电子信箱:qishan5212@163.com,网址:WWW。ccswh。com。cn我们愿意真诚地为您服务,提供更多的烹调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1:28